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34.51 KB
- 文档页数:6
尘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尘肺病二、诊断依据: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1、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2、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5、高仟伏胸部X射线摄片显示小阴影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评价”的原则,制定本尘肺患者诊疗方案。
1、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
2、无创通气治疗。
3、以中医为主的十种综合治疗措施:①中药、②真气运行、③康复、④针灸、⑤足疗、⑥食疗、⑦中草药熏蒸、⑧理疗、⑨氧疗、⑩心理调整。
4、第一次心、肺功能评估。
5、支持、对症治疗。
6、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治疗反应选用抗菌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4周),系统住院日为84天(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尘肺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六、入院1-2天必须作的检查项目:1、立即送检痰涂片、痰培养和痰找抗酸菌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沉;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指端血氧饱和度、免疫功能检查。
4、高仟伏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6分钟步行距离测评。
6、心、肺功能评估。
7、血气分析、肺通气弥散功能、高分辨肺CT。
七、治疗方案: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情(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选择下列的其中一种方案:(1)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用大环内酯类;(2)喹诺酮类;(3)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4)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3、初始治疗第 2-7天检查及评估:(1)评估患者综合状况后,对适合肺段灌洗的壹期、贰期尘肺病患者和观察对象,进行第1次肺段灌洗治疗。
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Establish noble character.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2, 2022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首选治疗方案为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手术编码ICD-9-CM-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2.胎儿巨大;3.羊水过少;4.头盆不称;5.高龄初产;6.胎儿窘迫;7. 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手术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血生化5.输血前九项6.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青霉素类或第一、二代头孢类;若过敏选用克林霉素或阿奇霉素2.术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全麻;2.手术使用防粘连药;3.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2.术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2.切口无红肿;3.阴道流血少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患者原因入院3天后手术;2.因化验检查异常需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3.因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4.因新生儿转科,母亲提前出院;5.因皮内缝合不拆线提前出院;因竖切口、疤痕切口延迟拆线导致住院时间延长;6.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1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控制体温。
3.营养脑细胞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大生化、凝血系列、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
(3)头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病脑出血者)(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___房间膈缺损___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_房间膈缺损_______________ (ICD10: _Q21.102__):诊断依据:根据__ ____________1.症状2.体征:心脏杂音性质3.心脏彩超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_______________1.缺损大小2.经济状况3.患者及家属意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_10-12____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___ Q21.102______________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4.术前准备__3__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三大常规2. 肝肾功、电解质3. 输血四项4. 胸片5.心脏彩超6.心电图选择用药:抗生素_第二代头孢_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_1-2_天手术日为入院第_3-4___天麻醉方式:_气管插管复合静脉_手术材料:_体外循环、补片__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_8-10___天必须复检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电解质3. 心脏彩超4. EKG5.胸片术后用药:抗生素___头孢二代_ 类,用药时间_5-7___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正常,胸片正常2.无明显胸闷、心悸、气喘3.伤口愈合Ⅰ/甲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__ __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ASD(VSD)___(ICD10:____ )拟行_ASD(VSD)修补_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 __临床路径__ __临床路径3 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4 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ICD-10:K74.608+/K70.3+/K71.7+,K92.204)(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1.有呕血和/或黑便,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晕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2.内镜检查确诊为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
3.明确肝硬化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1.一般治疗:纠正低血容量休克、防止胃肠道出血相关并发症、恢复血容量。
2.药物治疗: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及抗生素。
3.内镜治疗:控制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尽可能使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以防止其再出血。
4.三腔二囊压迫止血:药物控制出血无效及无急诊内镜或无TIPS治疗条件下使用。
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6.外科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疾病编码ICD-10:K74.608+/K70.3+/ K71.7+和K92.204)。
2.有呕血和/或黑便,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晕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住院流程是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该医院服务质量的窗口。
一般来说,住院流程是指每个患者从诊断及入院检查开始,到住院诊断治疗、结算出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总称。
只有每一个流程都顺利,住院才会顺利进行。
住院病人标准流程:
1、患者入院
患者应遵循医院住院相关规定,应准备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向入院科室报到,做好入院登记、住院登记。
2、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要登记入住,进行入住检查,提供及注册资料,与护士商议病情及治疗内容,并签署病情诊断及治疗协议。
3、治疗过程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安排的诊治,应配合诊治。
4、出院
在经过病情合理控制后,如患者情况好转,可当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根据规定填写通知出院表格,并交予护士站,实行出院手续。
5、结算
完成出院手续后,费用科应与患者沟通,了解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确定费用明细后,结算费用,完成结算程序,出院病人应领取结算单据并离开。
综上所述,住院标准流程包括入院、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治疗过程、出院、结算等内容,是一整套相互衔接、一定程序一定步骤的工作程序,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和管理,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安全,以便确保病人在正常住院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疗领域,临床路径是一种按时间顺序规划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而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对特定病种的临床路径在标准化流程上的汇总,进一步细化了病种诊断和治疗的具体步骤,以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让读者对该主题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的概念1.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的定义在医疗管理中,临床路径表单是对每种病种的临床路径进行规范和总结,记录了特定病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包括检查、检验、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
2.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的编制标准为了使临床路径表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编制,确保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科学合理、符合临床实践规范的。
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统一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2. 降低医疗成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3.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通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合理安排诊疗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影响。
4. 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参与,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应用1. 临床路径表单的应用范围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适用于各种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应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医疗机构可以根据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院住院治疗是许多患者都会经历的过程,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规范,确定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行为和相关服务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护理等内容。
在执行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怀。
医院会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
同时,医院还会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住院期间,医院还会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最后,患者出院后,医院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
医护人员会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关怀。
总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初治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前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进展迅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非淋
巴细胞白血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初治APL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已
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旨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存率。
患者入院及评估
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
史、症状等。
2.进一步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
3.临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以明确APL诊断。
确认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
1.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APL诊断。
2.多学科团队制定治疗计划,包括化疗方案、支持治疗、并发症预防等。
治疗阶段
1.归巢诱导治疗阶段:根据风险分层确定诱导治疗方案,包括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和类阿糖胞苷等。
2.化疗关闭维持治疗:在诱导治疗后进行化疗关闭治疗,监测病情变
化。
3.治疗反应评价: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象、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治疗
效果。
4.并发症预防:注意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减少治疗风险。
康复及出院
1.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反应,确定适当出院时间。
2.出院指导,包括药物使用、复诊计划、生活调养等。
3.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生活。
结语
初治APL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优化不仅能提高疗效,降低风险,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严格执行标准流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建立临床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支持、对症治疗;2.经验性抗菌治疗;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见下),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进入普通病房:(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精神状态异常;脾切除术后;器官移植术后;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120次/min;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征求意见稿)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者坏疽者)(ICD-10:K43.9)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有明确体征:腹股沟区可复性包(肿)块。
患者通常无特殊不适。
长时站立或者出现包块较久时偶伴局部胀痛与牵涉痛。
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2.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疝块外形呈梨形或者椭圆,经腹股沟管途径突出;3.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疝块外形呈半球形,基地较宽,由直疝三角突出;4.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等其他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一周岁以内婴儿,可暂不手术;2.儿童腹股沟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可选择腹腔镜下修补);3.成人腹股沟疝需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或者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务必符合ICD-10:K43.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 天(指工作日)。
1.所务必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1小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
001或J44。
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3.抗生素;4.呼吸支持.(四)标准住院日为10—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
101 或ICD10 J44.001);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4)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超声心动图;(2)肺CT;(3)腹部超声;(4)下肢超声。
(七)治疗方案。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
控制性氧疗;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5。
其他治疗措施。
(八)出院标准。
1。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不超过4h一次;2. 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3。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持续剧烈胸痛>30分,不缓解(NIG);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
1mv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直接PCI;2.静脉溶栓治疗;3.一般治疗;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I21疾病编码;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ECG;2. 心电监护;3。
血常规+血型;4。
凝血五项;5。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6. 肝、肾功能、离子、血糖;7。
D-Dimer;8. 感染筛查血样采集(甲、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
血脂、BNP、UCG;2. 尿、便常规+OB、酮体;3。
血气分析;4.X-ray(胸片);5。
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评估。
八、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TP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九、手术时间:为AMI起病24小时内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3.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4.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生化全项、心脏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气分析、BN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PC聚集率、凝血功能、CRP、D-Dimer、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路径(试行)
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或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
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
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
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
3.抗生素;
4. 呼吸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101 或ICD10 J44.001);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BNP(心衰标记物)、凝血四项、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
(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核抗体;
(4)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心脏彩超;
(2)腹部超声;
(3)下肢血管超声;
(4)呼出一氧化氮检查
(5)血型、输血前四项(梅毒、HIV、乙肝、丙肝);
(6)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
(七)治疗方案。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 控制性氧疗;
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止咳祛痰;
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
5. 其他治疗措施。
(八)出院标准。
1. 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改善24-72小时;
2. 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
3.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得到改善;炎症指标(血常规、CRP等)改善;
4. 患者能理解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考虑为变异因素,如并发症严重需要专科治疗则退出路径;
2. 出现治疗不良反应,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3. 病情加重,达到需要有创机械通气需要退出临床路径。
4.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需要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需要退出临床路径。
5.患者达到出院标准,但因为患者原因拒绝出院者退出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或J44.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肿临床路径参考费用为1-1.5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