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舆论力量所 支持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分辨善恶的尺度, 同时道德又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是社会的 产物,它不依赖某一个体而存在;而品德 是个体现象,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依赖于具体人的心理 活动规律。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 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社 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个体的生理、 心理活动的规律。
来自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基本沿着两条基线展开:一是教养方式及其 监控机制,这条基线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的方向;二是家庭氛围及 其文化韵味,这条基线间接地制约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
(二)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五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 自我强化;社会合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 (一)随机性
• (二)长期性
• (三)实践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一)综合渗透性原则 (二)随时教育性原则 (三)实践参与性原则 (四)适宜发展性原则:我们所进行的教育内容必
须适宜幼儿当时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本年 龄的思维水平,是他们易于接受的。
• 社会性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 为。社会认知:狭义的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 人际关系及认知主体本身等社会客体的认识。广泛的社会 认知是指一切调节和伴随着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社会情 感:是指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 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行为:是指对社会 刺激产生的外显或内隐的反应。一方面是指个体受他人或 团体影响而发生的行为,受社会规律制约,是人类特有的, 诸如见义勇为等,另一方面是指群体的共同行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社会性学习概述
一、社会性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含义 三、个体社会化的两方面:社会教化和个体
内化 四、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联系 五、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意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社会性的含义
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 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社会性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由对成人的依恋到 自己独立过程,一是获得处理对人关系的能力过程。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及指导
一、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方式
二、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三、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四、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方式
(一)观察学习 (二)角色扮演: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
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 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 增进人们对他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 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 术。 (三)同伴交往
6、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 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 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 惯地”产生理解和分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幼儿品德心理与教育
• 一、品德心理概述
• 二、道德发展理论
• 三、幼儿品德教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法
1、观察学习法 2、强化评价法:在社会性学习中的作用与语言学 习中差不多,即在社会交往中,通过成人和同伴的 强化、评价,幼儿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 来,并发扬广大,把别人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 制,最后消退。
3、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来自百度文库践中,在与他人的 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 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
• 1、专门性社会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 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有目的、有 计划的以实现幼儿社会性学习为目的的教 育活动。
• 2、渗透性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将社会教 育目标渗透在其他教育活动之中对幼儿进 行社会性教育。
4、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 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 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 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 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 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 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一、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心理的含义 1、品德与道德的界定
品德亦称道德品质,它是个人依据一定 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 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基于社会意识形 态。它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 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返返回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 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 理发展过程。
三、个体社会化的两方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一)社会教化: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
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进而 内化为人格品质。
社会认知:主要指社会认知,个体根据已有认知结构水平及其价值取 向同化和顺应社会规范,有选择地吸收,然后加工改造成自己人格品质 的一部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联系
人的社会性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 程。社会化学习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 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人在社会性学习的过 程中获得社会性。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是初级的社 会化过程。幼儿社会性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 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幼 儿社会性学习的结果表现为幼儿社会性的获得。 如果说幼儿对概念、技能的学习是幼儿学会知识 学会做事的话,那么社会性学习是幼儿学会做人 的过程,即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