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2)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内党发〔2012〕11号)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由民政部门(社区办)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门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比例由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确定。
每个社区一般配备6至10名社区工作人员;辖区人口较多、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可适当增加,按每200户居民1人的标准配备.第三条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监督和保护.第二章职责与权利第五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 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民政部门(社区办)依法作出的决定;(三)掌握社区居民的详细情况,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解决社区居民的后顾之忧;(四) 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做好社区层面与居民群众利益有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劳动就业、文化体育、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社区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全社区;(五) 推进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六)组织协调驻社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七)依法应承担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享有下列权利:(一)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取得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三)参加培训;(四) 提出陈述、申诉和控告;(五) 申请辞职;(六) 依法应享有的其他权利。
天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建设服务基层、管理基层、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由街道(乡镇)聘用,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从事社区管理、服务、党建等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绩能,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确保廉洁高效。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保障社区工作者合法权益。
第五条街道(乡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七条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应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八条招聘社区工作者应当根据岗位需求和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招聘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二)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操守;(三)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身体条件;(四)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年龄和学历;(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招聘的社区工作者应当按照岗位性质和要求进行配置,并按照岗位责任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对新招聘的社区工作者应当进行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三章职责与权利(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执行街道(乡镇)党工委、办事处的决定、命令和指示;(三)负责辖区内的党建、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会事务等工作;(四)负责协调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五)组织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发展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居民排忧解难;(六)负责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七)负责辖区内的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工作;(八)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的合法权益;(九)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十)协助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十一)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十二)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工作人员招聘1.社区工作人员招聘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任何有意向报考社区工作人员的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招聘。
2.招聘将根据工作需求和岗位要求,选拔和录用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人员。
3.招聘过程中,严禁任何形式的随意性和违法违纪行为,被发现者一律取消招聘资格。
三、工作人员任职1.被录用的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并完成入职手续。
2.新任职工作人员在报到后,需经过一定的培训,熟悉社区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职责。
四、工作人员考核1.社区工作人员将定期接受考核,以评估工作绩效和职业能力。
2.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
考核结果将作为晋升和奖惩的依据。
五、工作人员奖惩1.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社区将及时给予奖励和公开表彰。
2.对于履职不力、工作失职或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将按照相应的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降职、辞退等措施。
六、工作人员纪律1.社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纪律。
2.工作人员应遵守保密义务,禁止将社区工作中的重要信息泄露给外部人员。
3.工作人员应本着服务社区居民的原则,积极处理居民的问题和需求。
4.工作人员要求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风纪,不得有打骂、辱骂居民的行为。
七、工作人员保障1.社区将为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2.工作人员享有休假、带薪假期、病假等合法权益和权力。
八、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工作人员,社区将依法进行处理,包括相关的纪律处分和合适的从业禁止期限。
2.社区将在其工作范围内,严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打压、报复等。
九、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社区所有。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其他规定与本制度有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
以上是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人员管理体系,以保障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沈阳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加速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以下人员:1.依法选举产生、享受政府补贴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2.通过招聘、享受政府补贴的社区专职干事;3.经上级党组织任命,或经党员(代表)会议选举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在社区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社区工作者的产生第三条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通过“面向社会、定岗竞争、公开招贤、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原则,由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
第四条实行社区工作者招聘制度,每年由各区、县(市)组织补充社区工作者职位进行招聘。
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职称并符合本办法其他规定条件并经面试合格的可直接聘用。
第五条社区专职干事实行聘任制。
专职干事招聘后,由街道办事处与其办理履行试用手续,试用期为三个月。
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履行正式聘用手续,聘期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任期相同。
第六条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一般应在本社区内长期居住的居民中产生。
必要时,经区、县(市)民政部门批准也可适当扩大选择范围。
第七条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和社区专职干事应由街道办事处分别颁发社区居民委员会《当选证书》或《社区专职干事聘任证书》。
第八条专职党务工作者依据组织部门的有关规定产生。
第九条换届选举中,凡经过公开招选的社区工作者,连续三年考核达到称职以上标准且符合年龄要求的社区工作者,均不再进行重新考试,可直接依法参加选举或续聘。
第十条社区工作者需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身体健康、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适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2.具备大专以上学历;3.新任社区专职干事年龄应在四十岁以下(续聘人员可不受此年龄限制),须持有由沈阳市民政局、沈阳大学社区学院共同颁发的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增强社区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评价社区工作者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根据中共德城区委组织部和街道相关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纳入“3岗18级”薪酬体系的社区“两委”和上级备案认可的社区专职工作者。
第二条管理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社区工作者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第二章履职管理第三条社区工作者承担下列基本工作职责:(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居民自觉遵纪守法、履行法定义务。
(二)执行党组织和社区会议的决定、决议,抓好社区党的建设,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协助街道及上级职能部门依法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积极回应解决居民群众的意见诉求,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四)推动共驻共建,动员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五)完成街道委托的事项和社区党组织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考核内容和程序第四条社区工作者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分值占年度考核总分值的60%o第五条平时考核实行按月百分制考核,重点考核社区工作者出勤情况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考核内容后附)。
第六条年度考核是对社区工作者在本年度工作中的整体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成效的全面考核,每年年底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同步进行。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不超过参加年度考核的社区工作者总人数的20%o第七条社区工作者考核结果报街道办事处存入本人档案。
天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全面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的意见》(津政发〔2013〕30号)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专职从事社区服务管理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居民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辖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协调推动驻社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积极支持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慈善活动和志愿互助服务。
(四)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听取并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居民服务。
(五)协助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其派出机关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工作。
(六)组织社区居民对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其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
(七)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选拔任用第四条社区工作者人数由各区县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社区规模、管理幅度、居民构成和人口数量等确定,保持适当规模,形成合理结构。
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配置5至9人。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为专职,委员可专职也可兼职,兼职委员应为本社区居民。
社区工作站按照每300至500户居民配置1名专职社工,并在每个社区配置1名物业管理专职人员。
各区县社区工作者的数量每年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五条社区工作者通过选任和公开招聘的方式配备。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本着以建设特色社区为重点,以抢抓软硬件建设为基础,以提高社区为民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为宗旨,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全面推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稳定等各项工作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如下:一、责任制度。
社区实行支部书记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主任负责社区内全面工作,副主任、委员负责分管工作,工作人员各负其责。
二、学习制度。
街道社区办每年在春秋两季最后一个月组织两次社区成员培训班。
社区支部书记组织本社区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将学习情况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
每个星期至少组织一个半天的学习, 做好学习内容登记,每位成员都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重点学习内容写好心得体会。
三、签到制度。
社区人员实行一天两签到制度,不得代签,如发现代签,则视为无故不到。
每个月的月底将签到复印件报到街道社区办备案。
四、考勤制度。
严格上下班考勤制度,严肃工作纪律。
(周一至周五上午8:OO--12:00,下午夏季3:00--6:30;冬季2:30--6:00)不迟到、早退,有事采取请销假制度,由社区主任负责管理、登记。
社区工作人员请事假,一月内超过三天者,每天扣发工资20元,累计误工一个月视情况劝其辞职;因病请假,超过医嘱时间者,每天扣发工资20元,连续三个月还不能康复或累计五个月的给予劝退。
对旷工、迟到、早退、挑拨离间同志关系、搞不团结、消极怠工、不服从领导、利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做出劝其辞职。
五、请销假制度1、社区成员因事请假每月不超过三次,请假时间累计原则上不超过三天。
申请病假住院必须有医院诊断书,视具体情况确定病假时间。
2、直系亲属红白喜事需请假,红事提前申请准予3—5天假期,白事准予一周假期。
婚假、产假按国家规定办理。
3、主任请假一天,包片领导批准;两天(含两天以上)经包片领导同意,街道办两位主要领导批准后到社区办备案,程序以假条为准。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工人员是指经公开招(续)聘录用的专门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
其基本职责是:(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二)承接政府职能转变下放到社区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功能。
(三)完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运用相关社区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保证服务质量。
(五)协助社区居委会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工作。
(六)做好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社区救助工作。
(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专业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八)向人民政府或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九)接受社区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及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社工人员的任职条件及职数设置第三条社工人员的任职条件:(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热心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新招聘的人员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三)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原则上居住在本社区。
第四条社区严格按居民户数核定专职社工人数。
居民户数在2000户以下的社区配备2名专职社工人员,2000户及以上的社区配备3名专职社工人员,因工作需要增加社工的须上报市民政部门批准并备案。
第三章社工人员的招(续)聘第五条社工人员采取公开招(续)聘的办法录用。
招聘工作由市民政部门牵头,各县(市、区)社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公开招(续)聘社工人员程序:(一)应聘者申请报名;(二)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初审;(三)组织笔试、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体检和政审;(四)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续聘)合同。
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及考核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和考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工作岗位上从事居民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等。
第三条社区工作者应遵守社区管理规定,按照工作要求履行职责,忠诚履行工作职责,维护社区的利益和形象。
第四条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应公正、公平、公开,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激励和约束相结合。
第五条社区工作者的培训、职称评定、奖惩等事项应在本制度范围内执行。
第二章管理制度第六条社区工作者应按照社区管理规定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第七条社区工作者应关心居民需求,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居民满意度。
第八条社区工作者应遵守社区纪律,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安全和利益。
第九条管理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应监督和指导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工作高效顺利。
第十条社区工作者应保护居民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或滥用居民信息。
第三章考核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考核周期为一年,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十二条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
第十三条考核工作由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评定。
第十四条考核评定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以综合评价结果为考核依据。
第十五条考核结果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和不称职等等级进行评定,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第十六条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将享受奖励性资金、晋升职称和职务辅导等奖励和激励措施。
第十七条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将进行警告、调整岗位、培训等处罚和约束措施。
第四章附则第十八条社区工作者管理和考核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社区管理办公室所有。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由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并报居民委员会审核批准。
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及考核实施细则(二)一、工作目标与职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社区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处理,并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为了保证社区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提升服务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应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工作人员。
任何人都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参与竞聘,岗位的分配应基于能力和表现。
2.激励激励原则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优秀的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工作不称职的人员进行惩罚,对优秀的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3.规范管理原则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应遵循一定的规范,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社区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人员的绩效表现进行评定和奖惩。
三、管理对象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1.社区工作人员:包括社区主任、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
2.服务人员:包括社区清洁工、保安人员等。
四、管理内容1.岗位设置根据社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居民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社区工作岗位。
要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每个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
社区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职责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3.工作流程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保证社区工作的有序进行。
工作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工作进展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结果的评估和反馈。
4.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考核评价应包括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绩效进行评定,不定期考核可以通过居民的满意度调查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定。
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中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
社区工作者在社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社区生活的组织、承载社区居民服务的职责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社区工作者的行为,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范围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适用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的社区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志愿者等。
三、基本原则1. 公正公平:社区工作者管理应遵循公正公平原则,不偏袒或歧视任何社区工作者。
2. 尊重人权:社区工作者的人权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
3. 秩序井然:社区工作者应遵循管理规定,维护社区秩序,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全和福祉。
4. 公开透明:社区工作者管理应公开透明,社区居民有权了解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
四、职责与权利1. 社区工作者的职责:(1) 组织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建;(2) 组织社区服务活动,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3) 协助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完成相关任务;(4) 监督社区环境,及时报告问题,做好记录;(5) 积极参与社区安全维护工作,确保社区安全稳定。
2. 社区工作者的权利:(1) 获得必要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2) 获得公正公平的工作评价,享受相应的待遇;(3) 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制定和完善;(4) 获得必要的工作资源和支持,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
五、管理措施1. 进入管理:社区工作者需通过社区居委会或社区服务中心的面试和资格审查等程序,取得相应的社区工作者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 培训管理:社区工作者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 绩效管理:社区工作者应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绩效考核,根据工作质量和效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4. 日常管理:社区工作者应按照工作要求和规定开展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
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及考核实施细则范本一、管理制度1. 岗位职责:(1) 社区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社区活动组织、居民问题解决、社区规划和改善等。
(2) 社区工作者还需与相关单位和居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解决相关事务。
2. 岗位要求:(1) 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社区管理、群众工作、公共关系等。
(2) 社区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协调解决居民问题并组织社区活动。
3. 工作时间:(1) 社区工作者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工作,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需提前报备并获得批准。
(2) 社区工作者应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需提前报备并获得批准。
4. 工作纪律:(1) 社区工作者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和政策。
(2) 社区工作者应保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居民个人信息和社区机密。
5. 个人发展:(1) 社区工作者可以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2) 社区工作者有权根据个人能力和业绩提出晋升或转岗的申请。
二、考核实施细则1. 考核内容:(1) 工作质量:包括社区管理、居民服务、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2) 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业绩目标:根据岗位职责和社区需求确定相应的业绩目标,并进行考核。
2. 考核方式:(1) 定期考核:每半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估其工作水平和绩效。
(2) 不定期考核:根据需要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不定期的特殊工作和突发事件的考核。
3. 考核标准:(1) 考核结果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 考核结果作为评估社区工作者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于绩效良好的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4. 考核结果处理:(1) 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工作者,认可其工作成绩,对于不合格者,要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辅导。
(2) 根据考核结果,对于业绩突出者可以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绩效不佳者要进行相应的惩戒和整改。
一、总则
为加强社区人员管理,提高社区工作效率,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志愿者等。
三、管理制度
1. 工作纪律
(1)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区稳定。
(2)工作人员应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因特殊原因需请假,应按规定程序办理。
(3)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爱护公共设施,不得损坏。
(4)工作人员应保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社区内部信息。
2. 服务规范
(1)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居民,耐心解答居民疑问,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周到。
(2)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提供帮助,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
(3)工作人员应定期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居民需求,收集居民意见,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3. 考勤制度
(1)工作人员实行考勤制度,每月统计考勤情况,对迟到、早退、旷工等行为进行处罚。
(2)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间打卡,不得代打卡、冒名打卡。
(3)工作人员请假需提前向主管领导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岗。
4. 奖惩制度
(1)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工作纪律、服务不规范、工作态度恶劣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等处分。
(3)对严重违反制度、造成恶劣影响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辞退。
四、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社区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规范社区工作秩序,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社区工作者的管理。
第三条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服务中从事组织、协调、指导、宣传、教育、治理等职能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职责和权益第四条社区工作者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好以下职责:(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二)支持党委政府协调社会资源,推动社区治理创新,解决社区矛盾纠纷;(三)组织、协调社区内各类公益活动,推动社区居民文化建设;(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五)与相关单位协作,开展社区教育、党员教育及居民培训等工作;(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区工作相关的宣传、监督、指导工作。
第五条社区工作者享有以下权益:(一)依法享有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二)依法享有参加社会团体组织、协会等权益;(三)依法享有受到合法保护的权益。
第三章入职第六条社区工作者入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或者经过培训合格;(二)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三)经选拔及面试合格。
第七条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应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应当充分尊重社区工作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八条社区工作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和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等材料。
第九条社区工作者入职后,应当按照要求参加社区工作的培训,达到相应的岗位标准。
第四章考核与奖惩第十条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应当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为主要依据,采取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一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晋升职级和调整岗位等的依据。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增强社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镇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任务要求,经社区会议研究,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社区工作人员任职资格及条件1、为方便服务社区群众,强化社区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必须是本社区常住居民。
不在本社区居住的,就不能担任社区工作人员。
2、现社区工作人员,无论因何种原因,迁出本社区居住,应取消其社区工作人员资格及所享受的补贴待遇。
3、禁止社区工作人员迁往其他地方居住,办事处将不定期进行抽查,一经发现社区工作人员有跑通勤、两头跑行为,按迁出本社区居住处理。
二、社区工作人员学习能力要求1、社区工作人员要按照社区的要求,参加各项学习,并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2、参加各级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
熟练使用电脑和相关的应用软件。
3、熟悉个人分担工作的政策、法规、界线和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三、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要求1、热爱本职工作,有自我奉献精神,热心为居民服务,履行好工作职责。
2、熟悉所分担的工作任务、性质、状况、部门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准确掌握所分担工作要求的全部数据信息。
3、制定年初工作计划,做好半年和年终总结并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
四、社区工作人员入户管理要求1、社区工作人员要重心下移,深入社区,与居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建好居民小组网络,选好居民小组长,进行登记造册。
2、社区定期对入户情况进行检查,对入户不到位,调查结果不实,弄虚作假的,按照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五、社区工作人员奖惩办法1、社区工作人员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的,享受全年补贴、年终奖励和专项奖励。
2、遵守社区各项制度,做到按时出勤,有事请假。
每事(病)假一天,扣除本人月补贴____元,全年累计____天,不予发给年终奖,累计____天的,按照不能胜任社区工作处理,不予任用。
3、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造成失误和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扣发年终奖____%。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区工作人员是指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人员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第二章义务与权利第三条社区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的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第四条社区工作人员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指导下,在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自觉履行职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要接受党员、居民的工作询问,并做出答复。
第五条社区工作人员要主动学习政策法规、时事政治、业务技能、文化知识等,参加街道组织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六条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按区委、区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并按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三章教育的培训第七条社区工作人员任职以后,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教育培训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两委成员主要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培训,其他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以及街道的各职能科室进行培训。
第八条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做到按需施教、学以致用。
培训以下列内容为主:(一)政治理论学习,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各级党组织关于城乡统筹的各项方针政策,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精神等; (二)思想作风教育,包括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服务意识、街道规范、廉政规定等; (三)基本知识培训,包括党建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城乡统筹和社会管理知识等。
第四章请休假与考勤第九条社区工作人员请(休)假实行书面报批制度。
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主要负责人请(休)假1天以内须报经街道联系领导审批,请(休)假1天以上的,须经街道联系领导审查,并报请街道主要领导批准。
天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全面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的意见》(津政发〔2013〕30号)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专职从事社区服务管理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居民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辖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协调推动驻社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积极支持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慈善活动和志愿互助服务。
(四)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听取并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居民服务。
(五)协助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其派出机关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工作。
(六)组织社区居民对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其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
(七)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选拔任用第四条社区工作者人数由各区县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社区规模、管理幅度、居民构成和人口数量等确定,保持适当规模,形成合理结构。
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配置5至9人。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为专职,委员可专职也可兼职,兼职委员应为本社区居民。
社区工作站按照每300至500户居民配置1名专职社工,并在每个社区配置1名物业管理专职人员。
各区县社区工作者的数量每年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五条社区工作者通过选任和公开招聘的方式配备。
绍兴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组织法》和市、区有关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XX市实际,特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社区工作者,包括社区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支委、委员、两保人员、计生专职人员、退管员、安全员、社工、综合服务员、残疾人联络员、卫生监督员等各类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
规则第三条:社区工作者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街道的规章制度,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四条:社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顾全大局,做好本职工作,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
第五条:在日常工作中要衣着整洁、庄重,接待群众要文明礼貌,周到耐心,办事有序。
坚决杜绝吃、贪、卡、要、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第六条:积极倡导互助互学、团结友善、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坚决反对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行为。
第七条:切实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工作要尽心尽责,坚决反对“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专制作风。
第八条:搞好分工协作,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集体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并及时向上级反映。
第九条:实行居务公开,对凡需公开的社区事务,如低保、廉租房申报、计生指标、奖励就业、财务等均要实行公开。
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社区全体成员会议,研究本社区的工作,通报社区财务收支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好辖区的服务工作。
第十条:坚持每周二、五半天学习,做好学习记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任用第十一条:社区工作者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进行选拔、任用。
第十二条:参加社区工作的人员,原则上按照逢进必考的要求,进行笔试、面试、综合考核(含选举)择优录用。
第十三条:对届中缺员的岗位,也要进行必要的考核、考察,合格后方可上岗。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对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内党发〔2012〕11号)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由民政部门(社区办)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门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比例由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确定。
每个社区一般配备6至10名社区工作人员;辖区人口较多、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可适当增加,按每200户居民1人的标准配备。
第三条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监督和保护。
第二章职责与权利
第五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 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民政部门(社区办)依法作出的决定;
(三) 掌握社区居民的详细情况,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解决社区居民的后顾之忧;
(四) 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做好社区层面与居民群众利益有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劳动就业、文化
体育、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社区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全社区;
(五) 推进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六) 组织协调驻社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
(七) 依法应承担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 取得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三) 参加培训;
(四) 提出陈述、申诉和控告;
(五) 申请辞职;
(六) 依法应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三章招聘和录用
第七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由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负责招聘,并在盟市民政局(社区办)备案。
第八条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品行良好;
(二) 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复员转业军人可放宽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 年龄在18周岁至40周岁之间,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从事社区工作三年以上,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
(四) 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文化程度和业务能力。
第九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一) 有违法犯罪记录的;
(二) 被开除公职的;
(三) 依法不能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
第十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招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
(一) 招聘基本程序是:编制招聘方案、发布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笔试、面试)、考核、体检、公示拟聘人员名单、办理聘用手续;
(二) 考核、体检由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负责组织实施;
(三) 编制招聘计划、发布招聘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考试(笔试、面试)、公布成绩和拟聘人员名单由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负责实施;
(四) 制定笔试试题、确定招聘考试时间由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负责实施;
(五) 按考试成绩择优录用,由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负责实施,签订劳动合同由城市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负责实施。
第十一条新录用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聘用期为三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连续三年考核合格的,满三年可签订续聘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对符合招聘条件,有在社区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参加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的,笔试成绩加10分。
第四章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应根据社区服务功能职责,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扁平化、网络化。
全面实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包片联户、上门走访、服务承诺、错时上下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密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第十四条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重点突出工作实绩和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满意度要至少占到分值一半。
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工作由城市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组织实施。
考核结果在社区居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后,报旗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备案,作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续聘、解聘、奖惩、调整岗位和报酬待遇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奖励与惩戒
第十五条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奖励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由各级民政局(社区办)负责制定。
第十六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 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三) 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四) 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五)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第十七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涉嫌违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核不合格,下一年度工资待遇下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社区可以依法解除聘用合同,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教育与培训
第十九条建立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体系。
自治区开展示范教育培训,盟市、旗县(市、区)两级开展综合教育培训。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由同级民政局(社区办)负责实施。
第二十条新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岗位基本业务知识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40学时。
第二十一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岗位任职培训、综合素质培训、社区实务和技能培训等。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实行登记管理。
培训情况纳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作为续聘、调整岗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鼓励和支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和学历教育考试。
倡导有条件的地区对在社区工作期间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给予学费补助。
积极组织和鼓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第七章报酬与保险
第二十三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包括基础报酬、岗位报酬、年限报酬和津贴。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所在盟市城镇职工平均收入水平。
缴纳社会保险费应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标准执行,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
第二十四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制度,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日工作超过8小时,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
第二十五条任何部门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不得扣减或者拖欠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