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过程检验和验证控制,对材料、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以防止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材料和产品非预期使用、流转和发货。

2.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产品部

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图样或标准样件等,并

明确控制方法。

3.2.工程部

负责制订生产/装配全过程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3.质量部

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负责对不合格来料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处置。

负责对来料的进厂检验报告定期检查。

负责来料的检验和试验。

负责保存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记录。

负责制订来料、生产/装配全过程和最终产品相关的检验指导书;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

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生产过程巡检、产品终检及出厂检验。

3.4.物流部

负责生产过程的生产材料、零部件件及辅助材料的配套上料;

负责产成品的入库、出货管理。

3.5.生产部

负责生产/装配全过程的自检/互检及半成品的专检;并按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置、入库

等工作。并配合检验员、维修员的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3.6.采购部

负责按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采购物料。

负责已检验完的物料的入库。

负责不合格品的退货协调工作

4.术语和解释

4.1.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程序

进料检验控制流程图

过程检验控制流程图

本程序分为进厂检验、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检验控制程序。

6.1.进厂检验

来料到货确认

来料到公司后,采购部将《暂估入库送检单》交物流部物控员,物控员先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核对数量及标识是否和《暂估入库送检单》一致,符合后按单收货,查看库存和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判定是否为急用物料(急用物料为2天内需使用的物料),若是急用物料需在《暂估入库送检单》上写明急用,表明需优先检验,签字确认后将来料摆放在待检区。

检验

物控员将《暂估入库送检单》送质量部检验组长,检验组长接到《暂估入库送检单》后,按优先程度编制检验计划,检验员严格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抽样、测量、检查、试验和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将数据记录填入《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

检验报告》相应的表单,若本批来料全部合格,则需检验组长确认签字,否则需经过SQE工程师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意见且签字确认,《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一式四联:第一联,采购部;第二联,财务部;第三联,物流部;第四联,质量部保留;对于不合格品则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同时贴相应的合格和不合格标识。质量部SQE工程师要定期检查(一次/周)入厂检验报告的要求是否与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要求一致,并填写《入厂检验报告检查表》,如发现要求不一致,立即通知整改。

入库

本批来料全部合格时采购部按《暂估入库送检单》入合格品库。

本批来料有不合格品时,检验员将经过SQE工程师签字确认的《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交采购员,采购员按报告结论,填写《暂估入库送检单》,合格品入合格品库,不合格品入不合格品库。

质检员将签字后的检验报告送交物控员,物控员凭《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确认标识及数量,将已检来料由待检区搬至合格品区或不合格品区,在物料卡上登记数量及批次号。

记录要求

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记录与归档保存。

6.2.过程检验

6.2.1.操作者在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生产用设备、工具、检具的状态、负荷情况和运转

情况,以确保生产能正常运行。

6.2.2.首检: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工序要素变化后的

第一个工件必须由员工进行自检,同时报检验员进行检验,合格后放置首检台后方可继续生产。

6.2.3.自检、互检、专检、巡检

.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生产工人要进行自检。

.操作者检查工装、量具状态、零部件或上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情况

.自检执行“三检制”即:首件检验、中间检验、末件检验

.操作者自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检验员及主管反馈并记录

. 专职检查

a).检验员要按照《检验指导书》对产品进行检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最终检

验;生产过程按照《作业指导书》、《成品终检检验指导书》及《过程检查记录单》中的要求及频次进行巡检,同时填写《过程检查记录单》《成品检验记录/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