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前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今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将从途径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可以通过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创新等手段,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第三,优化投资结构。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但是由于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需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变化。
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途径,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景。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景是积极的。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良好。
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这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政府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一、把握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国际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经济合作中,吸取国际经验,并且主动开展网上对接活动和商业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达到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二、倡导节约型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中,节约型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共识。
在中国,我们也需要积极践行这些理念,鼓励人们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倡导环保和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建立健全清洁能源的市场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标准,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新兴产业的培育要采取得当的政策。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同时也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使这些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突破困境、实现转型。
四、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政府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条件。
同时,应该加强科技创新的社会化、开放化和引进培育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个人创新和团队创新,发展创新型企业,提高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加速市场化改革,提升经济效率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需要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进谁劳谁得、激励创新的制度建设,推行自由贸易、竞争和监管机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
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需要逐步减少,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2.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
3.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4.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民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创新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5.深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
要深化经济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创新和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6.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7.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农村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领域。
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8.深化对外开放: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外商投资,促进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快国际市场拓展,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9.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的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经济向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要求:(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具体分析:(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细化为: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措施: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统筹区域发展(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措施: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我们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我们要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基础。
我们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而现在,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消费的需求拉动作用,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使科技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我们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发展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我们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合作,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全国范围内共同富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理念、结构、科技、区域协调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内容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就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进行论述。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
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方式转变。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同时,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再次,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此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与城市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力提升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
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推动,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等。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全版1. 推动创新2.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等,同时逐步淘汰传统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和落后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等,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同时加强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4.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等,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5. 改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人口教育、提高女性就业率、加强老龄化社会管理等,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政府应该鼓励生育和人才引进,同时加强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推动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口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推动创新1. 科技创新(1)提高科研经费投入。
政府应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2)优化科技项目布局。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民生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审查和执法力度,保护创新成果和企业家精神。
(4)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车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他回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
由于中央财政投资在带动银行贷款、带动社会投资、带动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但是,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出口总额已接近国内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由前几年的年均增长20%左右转为大幅下降,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困难。
预计年内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复苏,我国全年出口将下降5%—10%。
因此,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除了稳定出口,关键还在于扩大内需的力度能否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
而扩大内需政策能否在近期和长远都发挥作用,财力支持和政策效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则取决于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也就是说,只有扩大内需政策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真正实现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仅在今年而且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转变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转变发展方式中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调整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提出来的。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实现这一转变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居民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是我国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
一是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革。
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责和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政府投资加快从竞争领域退出,转为主要用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创新政府投资运作机制,积极推广"代建制"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投资利用效率。
二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为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审批,政府仅从外部性、公共性、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履行好对重大项目规划协调、发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只有理性、合格的市场主体,才能有降低成本、追求技术进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载体。
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经济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化铁路、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特许经营模式。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主动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本文将探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首先,我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此外,还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我国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僵尸企业的淘汰和优胜劣汰,减少无效供给。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对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五,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六,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和投资引导,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
总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创新驱动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一、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其次,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真正走向市场和应用领域。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认同度和保护程度,鼓励创新者进行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
二、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首先,要调整教育体系,加大对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此外,还要加强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我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我国要加快实施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
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开放: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
我国要深化,打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推动经济发展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转变。
要推出更多的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
五、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我国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标准和排放限制,促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同时,要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壮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和主要举措是什么?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构筑完善、高效的实现机制。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既有的约束条件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只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
二是集群式创新。
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
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全面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
知识经济成为一个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独立经济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是当今经济结构诸多变化中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变化它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二经济的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益。
本文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市场化模式和开放式模式。
虽然这些经济模式都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虽然速度较快,但存在产能过剩、低效益等问题。
逐渐市场化模式下,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出现了市场失控、资产泡沫等问题。
开放式模式则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不协调等问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比如:增加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
采取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低碳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主要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方向,加强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
3.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点: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扩大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新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
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
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
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
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
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
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
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具体来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构筑完善、高效的实现机制。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既有的约束条件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只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
二是集群式创新。
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
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
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全面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知识经济成为一个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独立经济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是当今经济结构诸多变化中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变化,它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二元经济的发展方式。
这具体表现在:一、劳动力的流动机制。
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民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并不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培训,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农民转向新经济部门都需要经过教育和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突出出来,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都需要给予重新认识,这正是需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所在。
二、资本的流动机制。
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资本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待工业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流向农业,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由于面临着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任务,这就需要资本在两个部门间实施合理的配置。
应选择的正确战略
是: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互动。
三、市场实现机制。
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扩张,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由于知识经济部门的产品主要是技术和知识,它的应用将主要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知识经济部门与传统经济部门之间构建共生共荣的关系。
最后,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必须抓住几个重要环节。
第一,要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在经济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放到重要位置,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责任。
第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任务。
第四,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之,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