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管理内容

二、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设备润滑管理(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设备缺陷的处理

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三)信息

传递与反馈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厂矿机动科传递。机动科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帐之外,还应及时输入计算机,便于上级大公司机动部门的综合管理。(四)动态资料的应用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厂矿领导确定解决方案。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厂级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五)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六)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各大公司机动处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

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厂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作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行业资料:________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1.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如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一台压缩机出故障,会导致全系统中断生产,其生产损失很大。 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大型化、现代化,机器设备的结构、技术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工作也就愈重要。许多发达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前西德1976年工业通报载,一般情况下,用于设备维修的年财政支出额,大约相当于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6%~10%或企业产值的10%。如将配件等其他资金考虑在内,估计维修支出要占企业总开支的1/4。据1978年资料介绍,前苏联每年用于设备维修的资金超过100亿卢布。从而不难看出,要想做好设备管理,就得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好的对策,促进设备管理科学的发展。 2.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 第 2 页共 6 页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 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对非完好设备作具体检修计划,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设备科根据公司下达的设备运转率,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工段各岗位。 □ 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设备科设润滑专业员兼职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车间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维修车间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工段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 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维修。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 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 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 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工段对设备润 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工段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工段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 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安全管理八项制度

安全管理八项制度 一、学习、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管理要求,结合路面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习制度。 一、及时传达上级部门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并及时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二、路面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专项安全知识学习,项目部至少四次(包括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学习形式可以是集体答题、分组培训、知识竞赛活动等等,总体要求是达到全员学习不少于四次。 三、做好岗前安全培训工作。做到所有新从业人员岗前三级安全培训工作(集团公司、路面公司、项目部)。主要学习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集团公司、路面公司、项目部安全管理规定,确实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要熟悉公司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等等。另外,要学会如何做才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做到懂安全、会安全。成绩合格方可逐级到岗。调岗人员,要做好新岗岗位安全规范的培训。 四、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国家有关的安全文件,法律法规,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所进入的岗位安全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内容,工作制度等等。三级培训的总课时不得少于20小时,调岗人员,接受新岗的安全培训不得少于4课时。成绩均在85分以上。

五、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由路面公司企管科和相关部门一起做好特殊工种的培训和取证工作,并负责管理。 六、按公司制定的培训记录表格形式,做好培训记录。

二、会议制度 为及时贯彻传达上级的安全文件精神,总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或存在的安全问题,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路面公司安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项目部每季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 二、参会人员。安委会(安小组)组长、副组长、安办主任、安会成员参加,由安全组长或副组长主持。 三、会议议程 1、由分管安全的副组长或安办主任汇报近期安全工作,特别是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处理措施,另外,传达上级有关的安全文件精神。 2、各成员(项目、部门负责人)分别汇报本部门近期的安全工作和今后的安全工作计划,特别要汇报近期发现的不安全因素。 3、会上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给予表扬。 4、安委会(安全小组)组长总结前期安全工作,布置今后安全工作任务。明确采取的具体安全措施。 四、由安办主任负责做好会议纪要,并负责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全体员工。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要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 二、设备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企业设备主管部门;各生产车间主要机构,如设备副厂长领导下的设备组;工段、班组设备管理。 (一)设备主管部门 1.修改、监督执行设备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管理方法; 2.负责企业设备的购置计划、合同到货验收、资料收集、归案。 3.A类设备大修计划的编制,主要备件的合同采购、验收等;大修工程组织实施、竣工验收、总结分析报告、资料收集归档等。 4.A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如:润滑管理、设备巡检、台帐设置等。 5.A类设备、重要的B类设备的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 6.做好设备、设施、主要管路,如井下高压风管的防腐措施及供热管路的保温处理等工作。 7.对企业高温、高压设备做好专项管理。 8.组织全公司的备车间之间的设备大检查工作(如每月、季、

半年、全年)等,搞好“红旗”设备评比工作。 9.组织公司的设备管理培训工作。 (二)车间设备管理 1.车间应设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设设备主管机构(设备组)。 2.协助设备主管部门对公司设备管理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编制、修改的工作。 3.协助主管部门编制本车间的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施工。 4.组织本车间的设备中修计划的编制、施工、验收工作。 5.组织本车间的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各工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如设备“三级保养”润滑管理等。 6.搞好本车间的设备管理培训工作。 7.对本车间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大检查,搞好设备管理评先活动(如红旗设备) (三)班组设备管理 1.班组长是本工段的设备主管。 2.搞好本班组的设备日常管理,如“三级保养”、“润滑管理”“台帐记录”“设备现场”等管理。 3.组织本班组职工进行“应知应会”学习,如对设备“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的学习。 组织本班组的设备管理评比活动,奖优罚劣。 三、设备的使用期管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设备基础知识 一、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方针;企业设备管理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操作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2、设备管理目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使设备不出现非计划停车,预知事故,提前处理. 设备管理的原则是;设计.制造与使用恰当合理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使所用设备起到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 3、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是;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对设备的主程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物质运动;包括检修的更换物件,试用运行的物价;价值运动盈利性的操作;包括工作的需要,给买方的设备的运行,不息电力及机械的磨损消耗,所达到的目的 设备维修体制概念: 1、事后维修;即出了故障维修不损坏不维修. 2预防维修:我们点检出了问题,出事故之前做出的反应并及时做出避免故障杜绝事故的发生. 3改善维修,做到利于设备的维护对设,做到备有利的措施. 二、设备的保养与平时的维护 设备的保养;能使所使用的设备延长寿命,起到到设备利用率的最高线;

平时的维护;我们提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对使用设备发线问题及时的做出处理或者将信息反馈给有关负责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能造成运行的贬值,严重的后果,可能造成意外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事故. 三、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点检.维护的各项工作,管理包括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操作管理的约束。 规章制度有以下几点; 1、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的办法:做到谁使用谁维护的定义。 2、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做到做到预警汇报,填写好设备隐患记录,纳 入检修的依据。 3、设备备件管理办法:仓库的备件换件填写与备件工作志,做进、出 换件的依据,确保下次备推上进库的准确性。 4、设备的润滑管理方法:认真点检各传动机构,是否缺油的点检,及 时加油维护,减少机械的有形磨损。 5、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是点检与维护的精心度,得到的理论与 实践责任心的工作状态。 6、技术培训的目标: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为目的,努力提高各项工作 的业务水平。 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故障、事故的分析,设备发生事故后,要 及时调查分析、研究,召开分析会并做好调查分析记录,做到举一 反三的厂会精神。

安全生产八项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八项制度 、安全例会制度 . 安全检查制度 二、 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四、安全验收制度 五、安全持证上岗制度 六、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七、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八、工伤事故报告制度 2012年5月15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防患于未然,各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周一安全例会制度,内容包括: 1、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目前总体安全生产形势。 2、总结上周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发生安全问题的 原因,制定防止类似问题发生的措施。 3、部署本周安全生产工作及本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 危险源、危险点的防范和监控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4、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 况、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人员的处理情况。 5、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的应急救援演练及准备情况。

1、项目经理部每周由生产经理组织,安全负责人配合,项目部相关部门人员及分包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参加,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 2、凡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签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 单,落实整改责任并进行复查,重大隐患要在规定限期时间内百分之百的整改完毕。 3、对查出或发现的重大隐患或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时,安全监管人员有权立即责令其停工,待整改并经安全监管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再恢复施工。 4、检查出的违章、严重违章、隐患及重大隐患,凡不按限期整改消项者,公司各项目部对相关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因此引发的责任事故,追究有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5、安全员每日必须巡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随时排查安全隐患,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并跟踪监管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做好安全员施工日志。

设备管理理念

TPM管理 TPM management TPM管理一、设备维修体制简介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二、什么叫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1、什么是TPM?TPM 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2、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三、TPM的特点: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BM等都要包含。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四、TPM的目标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计划外的停机对生产造成冲击相当大,使整个生产品配发生困难,造成资源闲置等浪费。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一、设备在制革工厂的地位: 对于现代制革工业而言,工艺、材料和设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制革机械是以转鼓、片皮机、削匀机、去肉机、磨革机、蒸空机等为最多,尤其是转鼓数量特多,但要注意到,随着制革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皮革新产品开发的层出不穷,制革工业对技术含量高的制革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目前,诸如精密片皮机、精密削匀机、电脑控制喷浆机、辊涂机、电脑量革机等先进的制革设备,已经成了不少制革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总之,工厂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在逐年提高。随着制革厂设备拥有量的增加,同时也由于工厂设备的日趋先进,皮革企业对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只重视工艺的片面性,甚至有人把工艺和设备的关系描述成“三分工艺、七分设备”。这样的认识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工厂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必须把工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摆在较高的位置。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厂的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它的意义在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安全和环 保,有利于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1、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可以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和质量指标。例如在一个现代化的制革工厂里,如果对某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在使用、保养、检修、安全运行等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做得不好,就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影响到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完成。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运转费用高的大型、自动、连续型设备,不论是主机还是某一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任何结构、性能方面的不完好状态,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或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或达不到额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2、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方面以外,还包括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开支。通过良好的设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促进安全和环保:加强设备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设备事故, 保证安全生 产,减少人员伤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因设备的管理不善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是因为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生产设备落后,设备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4、促进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加强设备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随着机器设备在企业生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1、设备 设备一般指生产或生产上所常的机械与装置,就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在机械系统,设备通常指机械与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 2、设备管理 目前我国采用并逐步推行的设备管理就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及更新。调拨,直至报废各个过程的活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3、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就是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成套设备,系统、单台机械,装置等有形资产。生产设备需要通过在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以补偿在长期使用中受到的物质与技术上的损耗。 4、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包括设备管理工作与新设备设置规划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就是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与年度计划。新设备设置规划就是指新设备设置、更新与改过规划、设备规划就是企业开发与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就是指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就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与其它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活动内容包括:制定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与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各项资产的安装、试运转、维修、改造与更新,并进行有关的信息反馈。 6、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就是日求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就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靠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7、设备经济寿命

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一、设备的定义 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二、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1)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人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当设备投人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 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观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1)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 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 2) 由于生产过程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生产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控制设备、 由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逐步完成由操作的技术含量逐渐下降而维修的技术含量却逐步提升的转化。 3) 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即以最少投人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最高的设备 综合效率。而随着科技发展,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企业生产主体已日渐由生产操作人员方面转向设备管理修方面。作为影响企业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设备的突出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备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也是生产力。 4) 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由设备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设备管理决定的。没有科学 的设备管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好的作用。而前期不太好的设备交由生产企业使用后,经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实现设备完善化,对设备实施精心维修,逐步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设备更新,也完全可以使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达到高的综合效率。因此,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就是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之所在 第二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设备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宏观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但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它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但各国又都有其特色。它是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思想现代化 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思想。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的思想。树立市场、经营、竞争、效益观念。树立信息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管理目标现代化 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努力使设备一生各阶段的投人最低,产出最高。

四项制度八项措施

四项制度八项措施

1.对进出工地的所有人员,门卫有权过问 2.非施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工地 3.坚守职责,不准随便脱离岗位,不准饮酒 4.对所有进出场的材料,认真做好检查验证工作 5.认真做好工地防火、防盗工作 6.必须保持大门前的卫生清洁 7.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8.外单位车辆,未经许可,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9.熟知职责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各种材料物品的数量、堆放情况。 昼夜勤要严格做好交接工作 10.门卫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不徇私 舞弊。

为了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按期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破坏和盗窃事件,为施工现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秩序和工作环境,根据国家对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制度: 1.成立项目部治安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防范措施,制定对策。 3.组织单位警卫看护好各种施工材料、工具、机具、设备和职工 休息室,确保不发生火灾,破坏事件和盗窃事件。 4.对施工现场重要部位,职工休息室、临时仓库处进行重点监护, 对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管理,严禁丢失和发生事故。

文明卫生管理制度 1.做到文明施工,围场作业,施工现场及工地周围保持清洁,无建筑 和生活垃圾。 2.建筑材料堆占场地不得超过批准面积和限期,做到边施工边进料, 料场堆放整齐有序 3.建筑余土、废料、垃圾要随产随清,分类运到指定垃圾点存放,做 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列入工程验收项目。 4.工地临时厕所要不污染水源,及时清理,投药灭蝇、保持卫生清洁。 5.临时工棚、宿舍、伙房要整洁卫生,防潮、防寒、防尘、防鼠设施 齐全,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流传。 6.经常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有专职人员负责工地卫生工作的检查监 督。 7.由于现场无条件设置浴室,公司根据情况给职工发放澡票,按卫生 标准执行。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设备管理: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的特点: 1、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2、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3、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5、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6、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改变的一个飞跃。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⑴前期管理:设备在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前的设备管理工作; ⑵计划检修管理:根据设备的检修周期制定的按计划检修的制度。 ⑶维护保养管理:在使用中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制定的维护、保养、润滑措施的管理。 ⑷备品、备件管理:对备件进行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库房管理和经济管理。 ⑸图纸资料管理:对设计资料、图纸和随机资料图纸的管理。 ⑹统计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状况实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手段,如设备“五率”(开工率、完好率、运转率、出力率、泄漏率),仪表“三率”(完好率、开表率、泄漏率)等,设备大修基金和折旧费的提取。 ⑺检查评级管理:根据检查评级的标准、范围、完好设备标准等进行管理。

⑻更新管理:对老化、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⑼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资产中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等。 ⑽防腐保温管理:对防腐保温工作的要求管理分工、执行措施进行管理。 ⑾技术档案管理:对主要设备运行全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⑿设备事故管理:对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经济损失过大的为设备事故管理。 ⒀润滑管理: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搞好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 ⒁电气设备管理:对电气、仪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等管理。 ⒂基础资料管理:建立建全设备的验收、交接、档案、台帐考核等资料,以及管理分工、完好标准。 ⒃密封管理;对设备的动、静密封点和“跑、冒、滴、漏”的管理。 ⒄工程预决算管理:在施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根据定额进行预决算的管理。 ⒅工程施工管理:在施工期间根据图纸规范、标准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⒆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对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设计、制安、操作、维护、检修、改造和定期检验的管理。 ⒇起重机械管理;对起重设备特定管理措施执行和要求进行的管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在我国,只把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对象的()的物质资料才看作 设备。 A. 状态和性质 B.形态和性质 C.状态和性能 D.形态和性能 2、要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就必须用()对设备加以改造。 A.新技术 B.新工艺 C.新材料 D.新设备 3、设备技术落后和()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的重要原因,也是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 A.现场环境恶劣 B.人员操作管理 C.生产工艺落后 D.管理不善 4、经研究表明:在设备规划到50%时,费用的实际支出20%的费用,但已决定了()的设备寿命周期。 A.75% B.85% C.90% D.100% 5、在设备选型中,要把工业装备改进和()同步规划和实施。 A.环境建设 B.可靠性能 C.使用管理 D.费用管理 6、()是系统、机器、产品或零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预期使用期限内能完成其功能的概率。 A.可靠性 B.可靠度 C.完好率 D.运转率 7、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购置费+() +拆除费-残值。 A.运行费 B.维修费 C.材料费 D.维持费 8、新设备经过安装、试车、移交,已有了初步的鉴定,但设计、制造和安装中 存在的某些缺陷还未完全暴露出来,因此仍需进一步对新设备进行考核和考验。考核阶段一般为()个月。 A.1-2 B.1-3 C.3-6 D.2-4 9、下面哪一个不是设备管理原则()。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坚持保护环境和节能降 C.坚持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 D.坚持设备润滑与周期更换 10、车间设备员和维修人员都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上,强调“预防为 主、养为基础”。 A.维护保养 B.计划检修 C.故障事故 D.备件管理 11、()是预防性维修制的精髓。 A.检查 B.定修 C.加油 D.保养 12、全员生产维修指导思想的“三全”,指的是全效率、()、全员。 A.全过程 B.全记录 C.全系统 D.全设备 13、操作工人应掌握好的“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A.会操作 B.会加油 C.会保养 D.会记录 14、()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 桥梁与核心。

设备管理手册范本

第一部分、设备常识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操作人员应具备的“四懂三会”? 答:四懂是:懂原理、懂性能、懂结构、懂用途(十二个字)。 三会是: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十个字)。 2、什么是设备使用的“四定”? 答:定人、定机、定岗位、定制度(十个字)。 3、什么是活动设备使用中的“三检查”? 答:出车前检查、路途中必要的检查、回场后全面检查。 4、什么是活动设备行驶中“三先”“三不超”? 答:三先是:先慢、先让、先站(六个字)。 三不超:前车不让不超、视线不清不超、道路不好不超(十八个字)。 5、什么是设备事故? 答: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精度、性能、效能降低或停产,表面损坏或表面未损坏但内伤严重者。 6、什么是设备的责任事故? 答:人为造成设备损环的事故。 7、什么是设备的机械事故? 答;指因设备构件自身缺陷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 8、什么是设备的自然事故? 答:指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破坏力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 9、什么叫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

答:(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操作设备; (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换)油,保证合理润滑; (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 (4)管好设备附件和工具,不损坏,不丢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10、什么叫设备管理? 答: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它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1、什么叫设备的工作能力? 答:它是评价设备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包括输出参数和保持完成输出参数的能力。输出参数是根据设备用途和对设备的要求所制定的各种特性指标,如工作精度、机械或强度特性、运动参数、动力参数和经济指标等。 12、什么叫设备的岗位责任? 答:设备岗位责任指企业对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修理和保管等管理工作建立的岗位责任制。设备岗位责任制应和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以利于设备岗位责任制长期坚持。 13、什么叫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答:三级保养制是专业管理维修与群管群修相结合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三级保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维护保养(通称为例保),一级保养(简称一保)和二级保养(简称二保)。 14、什么叫设备的强制保养制 答:这种制度规定,每台设备运转到规定时限,不管设备的技术状况好坏、任

设备管理的工作要求和范围

设备管理的工作要求和范围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设备运动过程从物资、资本两个基本面来看,可分为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本运动形态。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从设备的物质形态的基本面来看,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这个层面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本运动形态,是从设备资本价值形态来看,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这个层面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两方面管理的综合和统一,偏重于任何一个层面的管理都不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最终要求。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设备缺陷的处理 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 缺陷扩大。 主要设备包机制度 一、主要设备包机制度的内容是: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共同对

班组设备管理的内容(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33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班组设备管理的内容(正 式版)

班组设备管理的内容(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做到 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运行中搞好调 整,停车后妥善处理,认真执行操作指标,不准超 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定 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所有设备进行仔细检查,主动消 除脏、松、缺、乱、漏等缺陷,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缺陷记录和操作记录 3、认真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搞好设备润

滑,坚持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五定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 三级过滤即:从领油大桶到岗位贮油桶;从岗位贮油桶到油壶;从油壶到加油点 4、严格执行设备定期保养制度,对备用设备到定时盘车,做到随时可以开动投用,做好防冻、防腐和清洁工作,对本单位封存、闲置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 5、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加强对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搞好环境卫生,做到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一、维修类型: 1、日常维修。 即设备的检查、清扫、调整、润滑、更换、整理等活动。 2、预防维修。 一般是指对重点设备,以及一般设备中的重点部位进行预防性维修。 3、事后维修。 通常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非重点设备实行故障发生后的维修;二是对事先无法预计的突发故障的修理。 4、改善维修。 这是指在设备修理时,同时进行设备的改装、改造。目的是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精度、节能等。 5、预知维修。 这是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定期或长期的监测,并通过诊断,确定设备的状态以进行必要的维修。 二、设备维修的组织方法: 设备修理应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组织方法,以便不断提高修理工作效率,保证修理质量,缩短设备停修工作时间,降低修理成本。常用的修理组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件修理法。 这就是事前准备好质量良好的各种部件,修理时,将设备上已损坏的部件拆除,换上准备好的部件,然后再把换下来的部件送去修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现场零件拆卸、修理、装配的时间,使停机时间大为缩短。但这种方法需要储备一定的周转部件,占用资金较多,它适用于那些具有大量同类型设备的企业和停工损失严重的关键设备。 2.分部修理法。 这是按照设备各个独立的部分,分别顺序进行修理,每次只修一部分。这种化整为零的修理法,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充分利用节假日或非生产时间进行修理,从而增加了设备的生

产时间,它适合于修理时间较长,生产任务较重的设备,以及构造上具有一系列独立的部件的设备。 3.同步化修理法。 这是把生产过程中,在工艺上紧密联系的设备,在修理时,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实行修理同步化,以减少停机的次数和停机的时间。这种方法适合于流水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修理、联动设备中的主机与辅机及配套设备等。 三、设备磨损规律 (一)设备磨损发生规律 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它们磨损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设备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2—1所示。 1.初期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磨损的速度较快,但时间较短。这是因为设备在开始投产使用时,零件的加工表面不平整,在使用时经过啮合、转动、磨擦,不平整消除了,因而磨损较快,也容易形成间隙。 2.正常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磨损的速度比较平稳,磨损量的增长也缓慢。这时,设备进入最佳的技术状态,设备的生产率、产品质量最有保证。 3.剧烈磨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零件的正常磨损被破坏,磨损急剧增加。设备的性能、精度迅速降低,如不及时进行修理,就会产生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因此,在设备进入剧烈磨损阶段以前,就要进行修理。 (二)针对磨损规律应采取的措施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的本身,决定了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而设备状态的好坏则直接影响设备的效率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管理得好,设备发挥的效率就高,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大,相反,再好的设备也不会发挥作用。 设备管理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在现代化生产中,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由 人们操作机器设备来直接完成的,生产 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生产任务 的完成,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必须搞好设备管理,正确地使用 设备,精心维护、修理设备,使设备经 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2.设备管理是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 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设备维修时间和 维修质量,必须看到,现在本企业维修 作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除了维修技 术方面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安排不妥,备件供应不佳等管理方面的 因素所造成的。 3.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1.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是认真做好设备的 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预防维修及 改善维修工作,管理思想要从以修为主 改为以防为主,尽量减少影响生产正常 进行的突发性设备故障。 2.提高设备维修技术,学习和推广应用设 备维修的新技术,并且做好备品备件的 供应工作。 3.做好技术业务培训,采取各种方法培训 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高各级设备管 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设 备管理的新要求。 设备维修管理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代: 一.第一代设备简单,设备维修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设备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实行的是事后维修。 二.第二代设备比较复杂,出现了单机和系统联合使用。企业内部实行设备系统专业性管理和预防维修、计划维修。 三.第三代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单机与系统控制功能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用计算机操作管理,实行多专业,企业全系统全员参加的设备维修。 四.第四代设备现代化和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采用了社会大系统的设备预知维修。 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管理思想现代化——以人为中心 现代化设备要管好、用好,就一定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2.管理目标现代化——故障少、费用低 3.管理方针现代化——安全第一 4.管理组织现代化——强化企业设备的基层管 理,积极推进全员参加的自主维修活动。5.管理制度现代化——实行全员维修,做到生 产设备一体化 6.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 7.管理手段现代化——计算机对原始记录、 各种标准、基准、常规工程、备件、资材订购用计算机,并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及状态检测技术,实现设备劣化的倾向管理,使设备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 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必要条件 点检定修制是实现预防维修的一种新体制。既然是制度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如维修资料、技术、维修人员素质等。 必须准确使用、维护设备。有许多突发事故、恶性重大事故有70-80%的原因是出于误操作或日常维护不周。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三点: 1.操作、使用标准化。要求每个操作人员必须 严格按标准操作、使用设备。 2.维护、保养标准化。应将设备逐太按设备要 求、工作条件制定维护保养标准,有关人员必须遵循分工对设备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维护保养。 3.全员参加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现代化企业 设备拥有量大,要维护保养的点也很多,若不破除“设备维护只是设备人员的事”的旧传统观念,仍还靠少数人去做,势必是做不好的。对此,必须牢固树立全员维护保养的思想,特别是生产操作人员的责任,共同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主力。 (生产操作人员要负有用好、紧固、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