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_以光明食品为例_徐莉莉
- 格式:pdf
- 大小:209.20 KB
- 文档页数:3
光明食品集团跨国并购整合策略第3章光明食品集团经营环境分析3.1光明食品集团PEST分析模型3.1.1政治环境因素最近,中央已经先后颁布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加上之前的一些文件,己通过了4份国企改革相关文件。
在5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国家将继续深化国企国资、重点行业、非公经济等社会改革热点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在这份意见中,国家明确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1+15”个方案,并指出将“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制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混合所有制等系列配套文件"。
国资委还发布((2015年度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尤其可以指出的是,将通过当地的国资委研究制订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试点的管理办法,同时要规范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工作。
国资委还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企业不断加大内部资源整合的力度,同时还要推动旗下子企业并购整合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持续地推动资产证券化,通过采用市值管理的方法,盘活各家上市公司资源,从而达到资产价值最大化。
另外,国税总局发布公告,明确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子公司向母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等四种情形的股权或资产划转,可以享受递延纳税待遇,无疑为国企并购重组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从而为各大国有企业的的海外并购工作以及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环境。
3.1.2经济环境因素当前,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阶段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整合已经是数不胜数了,规模也是一个比一个大。
然而,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进入了世贸组织之后,给国有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跨国并购失败的五大因素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不稳定的环境中,中国公司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走向世界,然而其对专业化商业服务及其在收购兼并交易中的重要性却缺乏相应的认识。
在美国,按法律和商业惯例的规定,律师、咨询师、投资银行家、会计师等专业服务人士在投资交易中,承担比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专业责任。
因此,在美国优秀的专业服务成为了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正如任何其他商业决策,专业服务的选择要以其经验和对项目的价值为先,而不是只要牌子响亮。
本文旨在为有计划在海外扩张的中国公司的领导层、董事会、企业战略规划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相关的经验参考,以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海外投资的回报。
过去10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对更高股东回报和竞争优势的追逐。
各公司竞相收购技术和自然资源等战略性资产,以及新的产品、市场或客户,以实现持续的营收增长。
此外他们还购买价值被低估的资产和企业,对其进行兼并后重组和整合,从而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增大经营规模和增强竞争力。
同时私有化、放宽管制、公司重组以及经营全球化等其他趋势也促进了跨国并购活动的空前增长。
虽然跨国交易数量众多且增长迅速,其成功率却很低。
据历史统计,大约一半的并购交易以失败告终。
大多数在完成收购一年之后未能改善经营绩效。
通过对失败原因的研究,我们将主要原因归为五类,并对他们的有效克服和预防给予描述。
不完善的战略理由在并购失败的五大原因中,拥有符合公司战略的清晰收购理由被视为最重要的问题。
根据对1700项并购交易和250位首席执行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CEO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拥有清晰的收购战略理由或者理解交易会对其公司的长期财务造成的影响。
以较早的一项并购事件为例,1989年索尼收购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当时索尼首席执行官Norio Ohga 认为索尼的核心VCR制造业务将会与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电影制作和分销业务产生巨大协同优势。
索尼向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支付了32亿美元并且在此次交易中承担了后者的16亿美元债务。
中国两大食品企业海外战略选择及其启示以伊利与光明的比较为例王涵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近几年,我国许多知名食品企业通过国内并购整合,寻求规模扩张效应明显,例如,三元并购太子奶、三全食品收购龙凤食品和蒙牛收购雅士利等。
同时,伴随国际化发展需求,我国食品企业的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如蒙牛参与竞购法国优诺、光明食品的多次海外并购、天津立达集团预备收购凯恩斯的食品企业并涉足房地产业、新希望牵手新西兰Synlait乳业以及伊利与意大利最大乳企斯嘉达公司的战略合作等。
食品企业横向并购与纵向产业链整合的不断上升表明,我国在实施国内整合扩张的同时,也在极力谋求海外战略布局。
一、中国两大食品企业的发展概况伴随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发展需求,同为乳业巨头兼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入榜企业的伊利集团与光明乳业,均以不同方式或手段积极进行国内整合扩张和寻求海外布局,以促进各自持续稳健发展的实现。
(一)伊利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是我国乳制品行业中最具规模和产品线最健全的企业,是我国首家乳制品行业A股上市公司。
伴随乳品企业的并购重组循环,伊利在产业发展中为扩展奶源基地和完善产能布局,积极通过并购实现市场扩张和产业整合以达到高速增长,但在并购中亦强调对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结合,重点关注企业模式差异化、收购风险时机等,将并购作为一种但非唯一的企业发展战略方式。
在战略布局上,伊利坚持“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格局,在拥有黄金奶源的基础上,对国内和国际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夯实自身奶源供应。
为此,一方面,伊利通过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全国范围建立生产基地以及自建或合作拥有优良牧场,并以国内并购进一步寻求优质奶源,如2005年收购内蒙古牛妈妈乳业公司30%股权、与长富乳业全面合作协议的达成、2013年斥资约3.1亿元人民币入股辉山的强强联合等一系列战略活动,为伊利对国内奶源的掌控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伊利亦在逐渐推进海外布局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如对新西兰大洋洲乳业100%股权的购买、与美国DFA公司和与意大利斯嘉达公司战略合作的正式达成等。
光明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以并购Synlait Milk为例一、引言跨国并购是企业迅速扩张、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经历了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其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段。
以强化市场地位、获得资源、提高效率、寻求战略性资产等为目的的跨国并购已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化的高度体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并购方式作为进入全球其他市场、扩大竞争优势的一种主要战略。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在跨国并购方面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才逐渐开始海外并购。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掀起了海外并购的巨大浪潮,其并购的规模和数额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并购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功经验的指导,在并购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结果导致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
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高达12%,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例如,“光明”作为新中国第一民族食品品牌,在7次海外并购中,有3次成功。
其中,光明集团成功并购Synlait Milk,是中国乳制品企业首次实现海外并购,标志着中国乳业向高端市场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这对其他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光明集团并购Synlait Milk成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二、跨国并购的概述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的概念是由企业并购概念引申扩展而来的。
但是,跨国并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及其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因而它的内涵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一般的企业并购完全不同。
从经济发展的企业进程上看,跨国并购又是在企业国内并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并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跨国延伸。
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并购已由最初的个别行为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企业并购的失败率高达50%—80%。
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多个案例分析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并对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失败并购整合正文:一,企业并购失败率高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先后掀起了五次并购热潮,而且是一浪高于一浪。
然而,与金额巨大和数量众多的并购案例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却难尽人意。
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企业并购的失败率高达50%—80%。
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结果表明,75%的企业并购是完全失败的。
而我国开展并购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实践经验、理论、环境等方面都不成熟,从而导致我国企业并购成功率更低。
有统计数据表明,成功的比例不超过20%。
二,并购失败原因分析1.政府原因。
在西方国家,企业兼并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主要是围绕企业成长壮大而进行的一种资本集中活动。
政府则是对企业兼并提供辅助服务。
而我国政府则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政府出于政绩考虑,而非为企业效益考虑,盲目地、强制性地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把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并入优势企业,其后果是行政垄断了兼并,削弱了优势企业的竞争力。
2.并购目标不明确,并购定位失误。
企业一开始对自己的并购目标不明确,并没有搞清楚并购的目的,并购后组建的新企业要朝什么方向发展。
有些只是出于冲动,有些是为了虚张声势。
在这种情况下,并购者不可能对并购对象进行详细分析,也不可能对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有详尽的了解。
这种目标不明确的并购往往以失败告终。
其次,企业并购定位失误也会导致并购的失败。
企业对并购涉足的领域定位不明确,什么都干,以为经营越多元化越好。
这样往往会造成主业不突出,竞争力削弱,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例如,深圳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1991年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十几个省市收购兼并和参股当地企业,业务涉及制造、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许多领域,甚至向海外扩张。
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
宋宝莉
【期刊名称】《现代企业》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 企业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成一个企业的行为.
【总页数】2页(P13,17)
【作者】宋宝莉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浅析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 [J], 王会林
2.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J], 杨颖
3.企业并购失败原因及其影响研究 [J], 施孝平
4.企业并购失败原因研究 [J], 刘郑
5.食品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以某某股份并购C 为例 [J], 李静雯;董晓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出去”正在从一个口号变成一股浪潮。
十年前,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实例屈指可数,而时至今日,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2003年起,尤其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迅猛增长。
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图1)。
跨国并购是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途经。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的数量和金额从2006年起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近两年达到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达到112起,总金额298.25亿美元。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下称“光明食品”)可谓这股国际化潮流中的弄潮儿。
2007年,光明食品制定出战略计划,围绕乳业、糖、酒、休闲健康食品、食品分销和终端零售六大核心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收购兼并。
在2010年至2012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光明食品先后参与了8项海外并购案,并购对象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和法国五个国家,其中4项成功达成。
2012年11月,光明食品更是豪掷70亿元成功并购英国知名食品公司维他麦,达成国内食品行业最大宗的海外并购项目。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明乳业”,600597),作为光明食品旗下乳业领域的上市子公司,依照集团的国际化大战略,也试图通过兼并收购获取海外优质乳业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光明乳业成功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Synlait),让新西兰的优质乳源可以为己所用。
随后,光明食品试图把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Yoplait)迎进门,配给光明乳业,但是在出价最高的情况下仍然以失败告终。
通过积极寻求海外合作,光明乳业降低了并购中的风险,然而自身实力上的欠缺成为其国际化道路上的阻碍。
以“洋”奶挽救中国乳品声誉中国的食品安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让人绝望的话题。
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以及时有曝出的各种以“毒”或“假”字当头的新名词,让中国消费者不禁自嘲“尝尽百毒”。
并购失败的案例首先,我们来看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在并购方面的失败案例。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家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试图扩大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这些并购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增长和利润,反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最终,公司不得不放弃了一些并购项目,并面临着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个国内企业的并购失败案例。
这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遇到了重重困难。
由于对目标公司市场和文化的不了解,企业在并购后面临着管理和运营方面的挑战。
最终,这次并购不仅没有为企业带来增长,反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导致了业绩的下滑和市场地位的下降。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并购失败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不足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往往会忽视对目标公司的全面了解,包括其市场地位、财务状况、管理团队等方面的调查。
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并购后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会忽视目标公司所在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管理团队的分歧和员工的不适应。
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
另外,管理团队的能力和执行力也是影响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有些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往往会忽视管理团队的能力和执行力,导致并购后的整合和运营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并购前,对管理团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培训,以确保并购后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并购失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企业在进行并购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公司的情况,了解其市场和文化差异,同时也需要重视管理团队的能力和执行力。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避免并购失败的风险,实现并购的成功和增长。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失败原因的研究
李瑶
【期刊名称】《新经济》
【年(卷),期】2013(000)020
【摘要】本文从立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现状,分析了整合阶段的重要性,通过从战略并购、文化差异、人力资源等方面详细论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阶段失败的原因,以为以后的企业并购提供有益借鉴.
【总页数】1页(P25)
【作者】李瑶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市 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组态与并购整合绩效关系研究 [J], 黄嫚丽;张明;皮圣雷;陆诗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以文化整合为例 [J], 黄丽
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及整合研究 [J], 李莉
4.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
——以社会信任为视角 [J], 王麓锋;吴增林
5.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以社会信任为视角 [J], 王麓锋;吴增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创造的新契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2008~2015年,我国海外并购交易额增长近6倍,2016年再创新高,交易数量上升了21%,达11409宗,交易金额上升11%,达到7700亿美元。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契机。
2015年6月23日,中国广核集团与比利时SARENS 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核能、可再生能源以及核电站退役等业务领域开展合作;2015年10月,中国化工收购倍耐力,涉及金额78.66亿美元。
汤森路透、中国社科院与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带一路”跨境并购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并购呈震荡上升趋势,2000~2016年已完成的跨境并购累积达到442.8亿美元,其中,2016年跨境并购99.4亿美元,占“一带一路”国家并购总额的11.21%。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挑战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政府希望通过跨国并购提升国家竞争力,获得海外资源和保证国家安全,企业则希望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战略性资源、先进技术以及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不完善,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管理思路和价值观的差异会带来并购后的很多整合问题,而这种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的差异往往是并购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乳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开拓新局面中国乳品企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同期1%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2004~2013年的10年中,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增长了10倍以上。
但2014年国内乳制品产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同比下降1.42%,乳粉产量同比下降10.87%。
光明集团并购法国优诺失败的因素分析第1章影响跨国并购的因素分析1.1宏观层面的国家因素1.1.1政治因素首先,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会对并购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某些发展中国家,虽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存在政权不稳定、战乱不断、疾病流行等现象,这对于并购或是绿地建设都是很不利的;其次,本国与东道国的政治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大部分跨国并购的企业大多为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即使有部分非国有企业,也是与国内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面对着我国特殊的国体形式以及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趋势,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或法律等诸多手段对我国的跨国并购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以期一定程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扼制。
这对于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之路增加了难度和挑战;再次,东道国出于对自身产业安全的考虑,会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进行并购限制或反垄断限制。
3从而导致某些经济项目的政治化处理。
?1.1.2经济因素影响跨国并购的经济因素包含很多方面,包括东道国的贸易政策、税收体系以及会计政策等。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东道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能力。
首先是银行贷款风险,若东道国没有比较完善的金融融资体系和发达的资本运作市场,那么并购企业就较难完成在目标国的贷款任务,小则影响企业并购的进程,大则会增加并购后的运营能力,甚至导致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并购失败。
其次是汇率风险。
4浮动汇率的政策可能会对并购行为增加一定的成本。
本国与东道国的货币强弱的相对比较会影响并购方的支付价格,如所用支付货币为东道国货币,而东道国货币相对于本币呈现上升趋势时,则并购方会增加一定的并购成本。
而当东道国货币相对于本币呈现下降趋势时,则会在并购完成后影响母公司的利润所得,因此而遭受浮动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再次筹资风险还包括筹资的多样性,因为企业的筹资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企业可以在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中进行选择,但如果筹资渠道选择不当,不适合企业并购后的发展经营,那么就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筹资成本。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因素【内容提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通过跨国并购寻求扩张机会,但并非都能成功达成并购交易。
本文通过对八个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总结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设计了的框架图,初步探讨了成功实现跨国并购交易的对策。
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战略协同度、实力差距;行业特点、政府态度、规定、竞争对手;关键协议条款、谈判团队能力、信任程度以及中介机构的使用。
【关键词】跨国并购/交易成败/案例研究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寻求扩张机会。
根据银行里昂证券的统计,从2003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连续三年翻番,2003年开支达28.5亿美元,2004年接近70亿美元,2005年预计超出140亿美元。
但从现有跨国并购案例来看,我国企业并非都能成功地与目标企业达成并购交易。
因此,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因素对准备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有着现实意义。
一、简要回顾在跨国并购的总体过程和具体阶段上都有大量理论、实证研究。
Jemison & Sitkin于1986年最早指出并购过程本身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并购过程是并购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理论上提出影响并购绩效的四个并购过程障碍,并随后用实证研究验证了先前理论;Philippe & Schweiger通过对并购企业高层领导的访谈总结出并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并购的具体阶段研究上,Kissin & Herrera指出,清晰的战略目标是并购成功的首要因素,并全面地概括了尽职调查的范围和作用;Angwin通过访谈六个的142位高管,发现不同国家对尽职调查的解释和主要目的的看法以及在中介机构的使用程度上差别很大;Sebenius通过案例研究得出并购谈判过程中的12条原则。
在并购整合上,国外学术界认为文化差异、整合过程和采用的管理体系影响整合绩效,而整合过程和管理体系的选择与并购企业所在国有关。
ECONOMICELATIONS R F PRACTICE INREIGNANDTRADEdoi:10.3969/j.issn.1003-5559.2011.12.023后金融危机时代,大量中国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加快了对外扩张和国际化的步伐,跨国并购迅速升温。
中国食品企业也异军突起,某些知名食品企业尝试选择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
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食品企业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使中国食品企业的跨国并购既存在机会,又面临严峻地挑战。
一、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尚未破冰企业跨国并购失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未达成,即并购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包括跨境交易被撤回、拒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等情况。
其二是指企业并购后整合失败,即没有实现并购活动的预期目标。
现有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研究文献多数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例如跨国并购风险的防范研究等。
也有部分文献不严格区别上述两种情况,而是笼统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原因。
本文研究的跨国并购失败专指上述第一层含义,即跨国并购交易未达成。
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功案例迄今尚未出现。
2010年12月,多家媒体报道蒙牛将参与竞购法国乳业巨头优诺。
2011年5月,业界又传闻青岛啤酒欲竞购澳大利亚最大酿酒公司福斯特集团旗下的啤酒业务。
虽然传闻最终都被企业否定,但表明部分有实力的中国食品企业已对跨国并购跃跃欲试。
而正式对外宣布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食品企业到目前为止唯有光明食品。
光明的跨国并购之路始于2010年年初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 糖业公司的收购。
2009年6月,CSR 公司正式宣布出售其糖和再生能源资产。
2010年年初,光明先以不超过15亿澳元的出价向CSR 表达收购意向,但遭到拒绝。
紧接着,光明将出价金额提高至17.5亿澳元,可惜最终还是被丰益国际夺走。
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健安喜等跨国并购中也先后以失败告终。
光明四次海外收购失败,其“国际化”需多思考一.光明简介: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的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乳品研发中心、乳品加工设备以及先进的乳品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保鲜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光明乳业长期以来秉承“创新生活、共享健康”的使命,始终以领先变革的首创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打造中国新鲜品第一品牌的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光明四次海外收购及结果:1.西斯尔(CSR):光明食品集团对澳大利亚西斯尔公司(CSR)旗下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收购,原本应该是铁板钉钉的事,却在最后时刻突遭变故。
7月5日,新加坡丰益国际发布公告称,其全资持有的丰益国际澳大利亚公司已经与CSR就收购其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部门Sucrogen达成协议,交易额为17.5亿澳元(约合14.7亿美元)。
2.英国联合饼干公司: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的所有者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法国私募股权公司PAIPartners与光明食品开展排他性谈判,希望以超过20亿英镑的价格出售英国联合饼干公司。
但是最终,拥有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的两家私募股权公司终止了与中国食品生产商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排他性谈判,这将为其他竞购者创造机会。
3. 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光明食品集团(下称“大光明”)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eneral Nutrition Companies,“GNC”)的谈判。
4. 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Yoplait):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Yoplait)的决策方索迪奥(Sodiaal)已与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MillsINc.)签订了排他协议,此举意味着光明食品集团竞购优诺50%股权的项目基本落败。
我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以双汇集团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为例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与并购(Acquisition)的合称,惯用的专业术语是“MergerandAcquisition”,简称M&A。
兼并指的是一企业通过现金、证券或其他方式购买其产权,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而并购则是指一个企业通过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以获取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而海外并购则是指一国,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
海外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
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
随着近些年我国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将目标转移到海外企业,海外并购成为了我国企业积极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可以带来更明显的规模经济,但另一方面也蕴含巨大的金融风险。
并购失败会导致企业运营困难,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因此,面对海外并购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我国食品企业来说,有必要结合具体实践来研究其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
目前,中国的食品公司已经有了一些海外并购的案例,但是由于此类企业经验不足,并购成功的数量也屈指可数。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海外并购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风险程度较高,由此看来,深入分析我国食品企业展开海外并购的动因、后果及规避风险措施,对我国食品企业有效的规避海外并购带来的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双汇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例,分析并购中的,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对策。
1.2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2.1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海外并购的出现及原因的讨论一直层出不穷,但由于不同的见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大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光明乳业跨国并购协同效应案例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起步较晚,近几年食品行业跨国并购案例开始增多,但成功实施跨国并购的食品公司仍在少数。
本文案例光明乳业并购新莱特公司是我国乳制品制造企业第一桩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现阶段乳制品公司的发展速度加快,中国乳制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如果不去扩大规模和进行企业运营方式的创新,企业将无法生存。
协同效应是判定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进行食品行业跨国并购协同效应案例分析,对丰富我国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以光明乳业跨国并购为案例,首先介绍了关于跨国并购和协同效应的文献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结合案例从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了光明乳业协同效应的实现过程,分析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定量研究选取与光明乳业注册资本相当的三元股份进行对比,经过分析并深入光明乳业分析各项资源发现,光明乳业获得了经营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最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为光明乳业的后期发展和食品行业跨国并购提出建议。
本文认为光明乳业并购新莱特公司取得了成功,光明乳业结合新莱特自身优势,使新莱特走出经济危机并成功在新西兰上市。
光明乳业不仅获得了投资收益,还增强了品牌影响力,通过本文分析可以为食品公司跨国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徐静霞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论文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H08F05)摘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跨国并购是他们国际化进程中的良好选择。
一股股并购浪潮的掀起,许多企业在迅速壮大的同时,也有一大部分企业面临并购后无法有效整合从而导致并购绩效低下甚至并购失败的窘境,本文对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因素进行梳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和法律五个方面,以期对企业未来的跨国并购提供经验借鉴或失败教训。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政治;经济;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把目光投向境外成熟市场,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将持续活跃。
面对巨大的并购浪潮,中国公司是否有能力整合消化海外并购来的企业并不完全乐观,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并购后无法良好整合的窘境。
因此,理性分析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成为成功实现并购目标的必然选择。
跨国并购绩效是指跨国并购活动完成后,被并购企业依法纳入到并购企业经过整合后,实现并购目标、产生效率的情况。
纵观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致使并购绩效差异的因素各种各样,本文将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归纳为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和法律五个方面。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指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政治条件发生变化,使进行跨国并购的我国企业并购绩效随之改变的因素。
政治因素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种:政府违约因素、政策因素、战争因素和其他政治因素。
1.政府违约因素是指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府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无故撕毁合约阻止国外企业跨国并购。
中铝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
成立于1873年的力拓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总部设在英国,澳洲总部在墨尔本,在全球拥有60多家子公司。
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于2009年2月12日签署了合作与执行协议,以总计195亿美元战略入股力拓集团。
中铝公司已经就本交易完成了21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并已陆续获得了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双汇国际并购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过程中涉及的风险种类繁多,其中财务风险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并以双汇国际并购案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然后从双汇国际并购案出发,详细分析了并购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最后总结了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更好地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提供参考。
双汇国际并购案作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其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此案例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出跨国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还可以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财务风险,如资金筹措风险、汇率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双汇国际并购案作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企业未来的跨国并购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双汇国际并购案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策略,旨在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体系,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2. 国内外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ECONOMICELATIONS R F PRACTICE INREIGNANDTRADEdoi:10.3969/j.issn.1003-5559.2011.12.023后金融危机时代,大量中国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加快了对外扩张和国际化的步伐,跨国并购迅速升温。
中国食品企业也异军突起,某些知名食品企业尝试选择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
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食品企业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使中国食品企业的跨国并购既存在机会,又面临严峻地挑战。
一、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尚未破冰企业跨国并购失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未达成,即并购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包括跨境交易被撤回、拒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等情况。
其二是指企业并购后整合失败,即没有实现并购活动的预期目标。
现有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研究文献多数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例如跨国并购风险的防范研究等。
也有部分文献不严格区别上述两种情况,而是笼统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原因。
本文研究的跨国并购失败专指上述第一层含义,即跨国并购交易未达成。
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功案例迄今尚未出现。
2010年12月,多家媒体报道蒙牛将参与竞购法国乳业巨头优诺。
2011年5月,业界又传闻青岛啤酒欲竞购澳大利亚最大酿酒公司福斯特集团旗下的啤酒业务。
虽然传闻最终都被企业否定,但表明部分有实力的中国食品企业已对跨国并购跃跃欲试。
而正式对外宣布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食品企业到目前为止唯有光明食品。
光明的跨国并购之路始于2010年年初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 糖业公司的收购。
2009年6月,CSR 公司正式宣布出售其糖和再生能源资产。
2010年年初,光明先以不超过15亿澳元的出价向CSR 表达收购意向,但遭到拒绝。
紧接着,光明将出价金额提高至17.5亿澳元,可惜最终还是被丰益国际夺走。
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健安喜等跨国并购中也先后以失败告终。
2011年竞购全球第二大酸奶商法国优诺功败垂成,导致光明四度跨国并购流产。
在竞购中,光明以高出美国通用磨坊约1亿欧元的报价反被击败,这确实值得光明和中国食品企业反思。
二、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的构建基于对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案例的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国内外学者已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失败的原因。
张建宏和Haico Ebbers 分别从宏观、行业、公司以及交易四个层面,提出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分析框架。
该框架组合了诸如制度稳定性,文化和经济关系等宏观因素;行业敏感度,技术密集度等行业因素;公司所有权,跨国并购经历等公司因素以及收购比例,业务匹配度和咨询机构等交易相关因素。
在上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
结合光明食品跨国并购四度折戟经历,以及对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阻挠因素的深入探究,对已有的因素分析框架做出如下修改:1.制度稳定性改为政治制度(M1)。
政治制度动荡的国家,跨国并购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变得更大。
但除了制度稳定性以外,政治制度差异也是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宏观因素。
2.技术密集度改为行业地位(I2)。
跨国并购目标公司与欲兼并公司的技术代沟会妨碍交易地实现。
但是,技术密集度对劳动或资本密集型的食品行业而言,其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然而,兼并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由此引起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以光明食品为例■徐莉莉上海电力学院本文受上海市教委电力企业管理重点学科资助(J51302)83ECONOMIC RELATIONSFPRACTICE INREIGNANDTRADE的当地民众以保护本土品牌为由,政府以战略资产部署为由,干扰企业股权出售行为,成为中国企业并购国际一流企业的制约因素。
3.增加跨国管理人才(F3)。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从事跨国经营所具备的,既有专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国际营销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化人才的匮乏是导致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舞台步履艰难的直接因素。
4.增加并购战略目标(D2)。
企业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核心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战略性并购。
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复杂得多,并购战略目标不清晰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标过程中的软肋。
5.增加沟通(D3)。
由于在国内市场的成功,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保持强势,缺乏与市场的主动沟通,更缺乏与当地政府及媒体的交流。
媒体沟通不善和公关传播能力欠缺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不利因素。
6.省略业务匹配度。
当跨国并购兼并发生在行业相关度不高的企业之间,企业兼并企图宣布后,容易遭致投资者和市场的负面反应。
由于现阶段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打造国际产业链,收购的目标都处于相关行业,或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因此业务匹配度对其跨国并购交易成功与否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的应用应用图1构建的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来全面细致地分析光明食品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以期给将要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食品企业提供一定的前车之鉴。
(一)国家因素1.政治制度。
我国企业跨国失败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治因素。
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的区别之一就是交易必须牵涉不同国家政府,从而政府的态度和扮演的角色就至关重要。
例如,由于某些国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存在差异,从而将普通交易上升到政治高度看待,进行最为严格的审批,甚至对交易进行阻挠。
2.文化。
跨文化差异在跨国并购研究中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并购之前,欲兼并公司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关于被兼并目标的可靠信息,这对于处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公司而言显然更难。
此外,跨国并购交易双方的文化冲突也来自于企业经营哲学的差异,这会引发达成交易过程中双方冲突加剧,甚至导致公司最终放弃交易。
3.经贸关系。
如果跨国并购交易双方所在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比较紧密,那么,其中一方就能更好地理解另一国家的商业环境,并购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光明食品竞购法国优诺时,虽然在各方报价中最具竞争力,但优诺考虑到与通用磨坊在30多年的特许合作中已建立起来的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最为稳妥的合作伙伴。
(二)行业因素1.行业敏感度。
当公司对外宣布跨国并购企图时,它不得不面临的障碍是是否符合目标公司所在国的行业规制和法律要求。
中国食品行业走向国际面临的窘境便是发达国家出于食品安全考虑设置的“绿色壁垒”。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滞后,再加上中国食品爆出的多次食品安全丑闻,这让发达国家企业面临中国食品企业的兼并企图时格外小心谨慎。
2.行业地位。
如果目标企业在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其长期形成的品牌渊源和保护本土品牌的民族情结就会干扰企业的出售行图1中国食品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因素评价模型84为。
例如,鉴于优诺在全球低温奶市场的地位,其股权转让使得法国农业部对可能的品牌流失发出了声明,法国民众也开始自发组织保护本国品牌。
法国政府曾表示,酸奶是法国的一项战略资产,政府支持的基金可能会以股东身份参与进来。
因此,国际企业或者法国公司成为优诺酸奶的首选。
(三)公司因素1.公司所有权。
公司所有权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能否实现的敏感因素。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政府干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特征。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受到政府的经济支持,这种支持可能会提高欲兼并公司的竞争力,这在被兼并公司看来是不符合市场竞争的缺失公平的企业行为。
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兼并企图更可能受到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攻击。
光明食品竞购法国优诺过程中,在面对法国媒体和政府时,其国有企业背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记者都会问到中国政府审批流程的问题。
2.跨国并购经历。
公司以往的跨国并购经验会促成新交易的实现。
随着并购经验的积累,公司可以遵照不同国家的法律,探索并购规律,开发有效的沟通和整合战略。
反之,跨国并购经验不丰富,国际化程度低也是导致光明食品跨国并购屡战屡败的重要因素。
在光明食品收购联合饼干流产后,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光明食品集团迄今在并购方面表现拙劣,而且优柔寡断。
”而由于在联合饼干和健安喜的两次收购中,光明都在最后的排他性谈判中退出,这使得西方媒体认为“这家中国乳制品公司已经丧失了一定的可信度”,这或许就成为法国优诺最终放弃光明食品的理由之一。
3.跨国管理人才。
目前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通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商法以及跨国并购程序,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能够熟练使用当地语言的跨国管理人才。
国际化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企业跨国并购技巧和谈判经验缺乏,造成并购交易过程中的关键性决策失误。
(四)交易因素1.收购股权比例。
一般而言,跨国收购股权比例越高,双方公司股东承担的风险就更大;交易对两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就越大,越容易引起媒体、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这会反过来加剧并购交易实现的复杂性。
因此,高股权比例收购就较难实现。
光明食品与法国优诺谈判过程中,优诺股东索迪奥曾突然提出打破先前光明51%、索迪奥49%的股权合作模式,而提出以双方50%的股权结构代替。
2.并购战略目标。
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往往不是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所以在跨国并购时不完全遵照价值分析和商业规律,这会引起欧美国家和媒体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动机普遍存有偏见。
光明食品与法国优诺的并购交易谈判过程中,不断被问到收购优诺是否想窃取法国的技术和品牌等问题。
另一方面,从光明自身来看,竞标中一味强调新兴市场的机会,在其它国际市场发展中,的确未能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3.沟通。
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普遍较低,企业跨国并购竞标过程中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当地政府、工会、管理层和公众的一致信任和认可。
对于被兼并公司而言,在出售重要资产时,上述各利益相关方无疑成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企业在公关和传播能力上的普遍欠缺,使得并购目标难以相信中国企业能在复杂的竞标过程中胜出,因为竞标过程实质也是各方竞标者快速决策能力、多方沟通和游说能力的角逐。
4.顾问团队。
国际咨询机构熟悉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税收制度,当地财会制度和管理风格,所以在跨国并购中,聘用专业咨询机构和顾问团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缺乏国际并购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
参与竞购法国优诺除了光明食品以外,还有包括雀巢、通用磨坊、拉克塔里斯、法国AXA基金、墨西哥拉拉等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企业。
各方背后的顾问团队也实力强大,聚集了包括摩根斯坦利、罗斯柴尔、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在内的跨国投资银行。
可以说优诺项目之争也是投行大鳄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