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课程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当代国际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二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4.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7.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0.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1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13.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如何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董晨一、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相信在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使用中,老师们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接受和使用《政治生活》这本教材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的接受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中年老师来说,传统理念、传统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改变习惯,驶入一个全新的轨道,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反思、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想和老师们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改革,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授课方式要改……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也看过和听过了不少的理论,从理论上阐述它的意义和重要性,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弱项,所以我想先给老师们讲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
这个事例讲的是这样一件事: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好象都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在高中政治课中,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尤其是对于高二政治教学,教案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政治知识,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来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掌握政治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把握高二政治课教案二的关键点,提高教学质量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政治课是一门知识密度较大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学习和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概念和方法。
教案的内容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案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育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理解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2.侧重重点难点。
政治课重点多且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代表性、时代性、结构性等关键点,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注重实际应用。
政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教案设计要紧扣社会实践,以生活实例为引,让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握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方法:1.互动式教学。
通过问题式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案例式教学。
政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教师需要利用经典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像、视音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概念和规律。
三、利用评价机制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评价来发掘和实现。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把握高二政治课教案二的关键点,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多方面掌握,创新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标准学习要求标准解读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了解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方式。
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成等各个方面。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现现实中,民族文化起飞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如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与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与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辅助教学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中必修2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3.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5. 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3.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2. 如何将政治理论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中。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政治文化的概念,介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2. 互动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
4. 媒体观看:通过观看相关媒体材料,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内容1. 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5. 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查学生对政治文化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情况。
3. 作业评估:针对作业内容,检查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考试: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认识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政治理论运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借鉴。
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具备撰写教案的能力和技巧,以确保教学效果。
那么,关于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撰写的技巧和要点有哪些呢?1.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的撰写首先需要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各项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客观全面地研究教材,深刻理解各个单元的内容,强化重难点,确定讲解思路和接口。
2.根据教学评价要求合理设计教学示范高中政治必修2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大胆预测。
理论上,在设计教学示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评价要求。
在设计教学示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讲解、演示、问答等教学形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环节,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示范。
3.模板与个性的统一高中政治必修2教学教案模板的设计是统一的,但是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撰写也必不可少。
在撰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在尊重模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特色语言和思路,注重创新和变通。
4.合理利用教具在高中政治必修2教学中,教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利用教具,使教学更加生动、具有普及性和实践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手续规范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的撰写需要力求规范,使教案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
在撰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阐述教学方法和过程、表明教学目标和要求、标记教学材料和教具、确定教学计划和时间等要素,力求做到规范、清晰和易懂。
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撰写的技巧和要点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理性思考,以明确的语言表达教学要求和要点,注重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具的配合使用,尊重教学规范和特色的统一,不断创新和进步。
用好统编高中思政教材须把握两个基本点作者:刘媛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10期- 编者按 -自2019年秋季学期,三科统编教材在中小学所有年级全部投入使用。
为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本刊将陆续邀请专家、名师围绕如何用好统编教材进行研讨和分享。
本期特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思政学科教研员刘媛老师进行教材解读,邀请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的李振老师进行教研分析,并邀请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的迟凤云老师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例,为教师们用好新教材提供教学设计范例。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统编教材编写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体现和贯彻国家意志,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
开好思想政治课就要理解好、使用好统编教材。
1.把握教材主线,依据教材逻辑开展教学教材贯穿一条主线,整体构建,循序渐进。
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让学生理解为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的了解;模块2“经济与社会”、模块3“政治与法治”、模块4“哲学与文化”,依托模块1的基本原理,分领域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解教材主线,有助于教师更好把握教材逻辑、理解各模块主要内容,同时依据教材逻辑开展教学。
在实践中,有教师认为应先讲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具体领域,即先开设必修2,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反映出教师对教材主线认识有偏差,理解不到位。
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的教学实践探究一、教材介绍《高中政治必修2》是高中政治必修课程中的一本教材,《高中政治必修2》主要包括政治学,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内容。
该教材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全人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高中政治必修2》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掌握政治学基础知识,了解政治学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政治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了解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了几种适合《高中政治必修2》的教学方法。
1.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政治学的学习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参与政治事件的探讨和分析,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政治事件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政治制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新闻热点的讨论,让学生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2.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讨论互相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政治学的过程中,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时,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知识。
3.规律归纳式教学法规律归纳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摸索规律而节约时间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政治学的过程中,规律归纳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整理政治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总结表格等方式,归纳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知识。
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就课程标准的学习,谈谈个人的认识。
1、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
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
在这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
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2、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的?从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
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而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必修二思想政治重点总结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重点研究人类社会的思想与政治理论。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个人的价值观、政治觉悟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将对必修二思想政治的重点进行总结。
1. 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思想政治课程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同时,还要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担当意识。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如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认识到它对世界的深刻影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等。
同时,他们还应该学会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价值观的内涵,学会运用它们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崇尚科学、文化、理性、品质等良好品质。
5. 基本国情基本国情是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
通过了解和分析基本国情,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国家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6. 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旨在实现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
如何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董晨一、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相信在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使用中,老师们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接受和使用《政治生活》这本教材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的接受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中年老师来说,传统理念、传统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改变习惯,驶入一个全新的轨道,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反思、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想和老师们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改革,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授课方式要改……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也看过和听过了不少的理论,从理论上阐述它的意义和重要性,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弱项,所以我想先给老师们讲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
这个事例讲的是这样一件事: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好象都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
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所谓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两家的预言都没有实现。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不能单纯地用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来评价我们的教育制度,但这个事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哪儿出错了?实际上,我们自己都有亲身的体会,我们做得最辛苦,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猫头鹰晚),投入尤其是身心的投入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的产出呢?我们的效果呢?所以您说,不改行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而我们的学校可能更看重一种,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中让他们竭力张扬他们的天赋(大工业社会要求标准化,因此强调纪律,要整齐划一,现在强调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化)。
要想使预言不再出错,要想使每个孩子都有好的前程,我体会必须要改革,不是为了我们不再辛苦,辛苦看来还是必须的,而是通过辛苦能够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更能顺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而我们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的改革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1.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经济与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知识、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知识的意义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材料、工具、资本,知识、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
因此,二十一世纪主要依赖人的高度文化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
一系列数据和事实都可以证明,我们在国际科技和人力资源的竞争上,实力还不强,要培养出更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必须改革。
2.从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
全国现有私营企业近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000万人。
他们活跃了城乡经济、满足了社会多方面需求、增加了就业。
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思想和声音。
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那么,在如何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方面,高中学生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外,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有各种正式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也有名目繁多的非正式组织。
如同乡会、各种沙龙,也有带有宗教色彩和怀有一定政治意图的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社团总数已达20多万个。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但是对于众多类型的组织如何加强管理、提供服务,如何评价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和作用,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方式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了自谋职业、双向选择、聘任制、合同制等就业方式。
青年自谋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也会随之淡化。
加之下岗、失业,加大了对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因而运用毕业分配的杠杆来引导和制约学生在校表现的机制也就消失了。
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或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
这种情况也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益关系多样化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
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青少年追求方向的分离。
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的底层,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不同利益的要求在青少年生活中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都会表现出来。
调整这些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加重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分量。
分配方式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人才流动,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片面性。
特别是允许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引发了理论上探讨的新问题,冲击和消解着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最大的物质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致富的工农劳动群众。
众多的百万富翁和贫富分化趋势的出现,严重冲击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生活方式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不平衡,激化了欠发达地区的矛盾。
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
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方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堕落,在青少年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和党的威信。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
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实际、联系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宏观、全局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局部的、微观的领域一定要服从全局的变化。
教育也必然发生这种变化。
3.党和国家的要求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对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要的文件有:●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德,树立起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树立起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树立起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4.思想政治课本身存在的问题面对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提出的要求,思想政治课课程(包括教材、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在内容上:繁难偏旧,成人化、简单化、概念化、学科化。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相脱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