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818.00 KB
- 文档页数:90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与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与产后获得的感染。
•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
•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与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与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与(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或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的患者发生的感染。
这类感染通常与患者接受
的医疗护理有关,如手术、插管、输液、输血等。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
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并且增加了相关医疗费用和医院时间。
为了
更好地识别和管理医院感染,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一定时间内患者新
发生的感染。
感染通常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感染的分型: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症状,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系
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感染、创伤感染等类型。
3.感染的诊断依据:为了确诊医院感染,通常需要依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尿频、
腹痛等;体征包括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的培养和鉴定。
4.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感染的类型和部位,有一些特定的诊断标准
可以应用。
例如,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痰液培
养等;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菌血症、疑似败血症等;泌尿系统感染的
诊断标准包括尿频、尿痛、尿液培养等。
5.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医疗废物
处理等。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
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手术引流等。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2. 实验室检查: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医院感染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损伤或炎症,因此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4. 病原学检查:为了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来源。
医院感染检测方法: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
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表面物品的清洁程度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手部卫生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可以评估手部卫生的合格率,并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3. 患者感染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通过患者感染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耐药菌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管理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感染类型分类2.1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2.2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感染。
2.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4 尿路感染:尿路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5 血液感染: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3.感染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畏寒、咳嗽、尿频等。
3.2 实验室检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检测感染相关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3.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感染相关的病变区域。
3.4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手术史、用药史、既往感染史等。
4.诊断标准具体指南4.1 表面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表面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4.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情况、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4.3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4.4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尿路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4.5 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血液感染。
5.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附件一。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6.2 病原微生物: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
6.3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由我带您了解相关知识。
一、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根据《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通知》的规定,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的应对措施1、医院应建立预防和管理院内感染的专门机构,制定预防方案和措施,并监督方案的实施。
对院内各级人员进行经常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培训。
要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应研究原因,制定对策。
2、医院内应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合理的建筑及病区设置、患者入院的清洁和出院的终末消毒、传染患者的隔离、污染物品及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接触患者者(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和探视者)的处理等。
并须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筛选。
防止滥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的产生等。
上述文章回答了关于“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的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法律规定相对应来确定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检查结果及其它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
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病人的体征和症状或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监测。
其它检查包括X线、超声波、CT扫描、内窥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下述几点: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不应看做医院感染: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由损伤产出的炎性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或巨细胞病毒等且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的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根据其特点共分12大类。
一、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它感染。
1.肺炎标准一:病人胸部检查听诊有啰音、叩诊有浊音(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必须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动徐缓、喘鸣、咳嗽、干啰音)。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
(2)从血中分离出病原体。
(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
(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抗原。
(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M抗体呈4倍升高。
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 1995年:第一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出台,附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1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再版,修改发行了再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仍附录了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定义•说明(属于或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在医院感染而在医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但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
•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后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应为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明确医院感染研究的范围、对象•研究医院感染目的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监测重要内容医院感染诊断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要环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流程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定在医院发生感染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判断感染是否在医院内发生细菌培培养特异性抗体影像学病理1.入院至发病时间2.潜伏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特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定义•说明(属于或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口腔•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其他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特点?1.原则上按系统分类,手术部位单列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血液系统•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二、下呼吸道感染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二、败血症三、输血相关感染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医院感染肺炎(肺脓肿)•心血管系统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二、心肌炎或心包炎三、胸膜腔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精品文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作用: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为目的而建立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说明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检查结果及其它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
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病人的体征和症状或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监测。
其它检查包括X线、超声波、CT扫描、内窥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不应看做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由损伤产出的炎性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或巨细胞病毒等且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的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根据其特点共分12大类。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早干预医院感染,医学界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病人在入院或手术后发生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科部位感染:指手术切口部位或手术操作部位发生的感染。
2. 呼吸道感染:指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或呼吸道内操作等导致的感染。
3. 泌尿道感染:指导尿管、导尿管或操作引起的感染。
4. 血液感染:指静脉置管、输血或其他血管操作引起的感染。
5.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如压疮、创伤等。
6.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指腰椎穿刺、硬膜外插管等操作引起的感染。
7. 重要器官感染:指心脏、肺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感染。
8. 多部位感染:指同时或连续多个部位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依据和准则。
以下是最新版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病人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体征异常等不适症状。
2. 实验室检查:检查病人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部位切取标本以及其他有关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等,用于评估感染范围和程度。
4. 病原体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病毒检测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进行各种医疗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对于手术器械、导尿管等医疗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源时,应佩戴面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院感概念及诊断标准
院感指的是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