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杨子荣借题发挥
- 格式:ppt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15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8 杨子荣借题发挥[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会认:“诈”、“匪”、“匣”、“惕”、“梭”5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品悟作者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第一课时[自学检测]一、我会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狡诈.(zhà zhǎ)匪.徒(fěi féi)拂.晓(fó fú)警惕.(yì tì)梭.子(suō shuō)伎.俩(qì jì)掠.过(luè luò)喧.哗(xuān xuǎn)袭.来(xī qí)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设想()张声势借()发挥()痕迹三、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狡诈多疑的()默默地()志勇双合的()警惕地()清脆的()激动地()慌乱的()紧张地()四、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杨子荣一听,刷地全身冷.下来。
()2.内心一阵苦.思。
( )3.手里捏.着两把汗。
()4.是他布置的把戏..。
()5.那么这个老匪徒用的又是什么伎俩..呢?( ) [设问导读]读课文回答。
1.“借题发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杨子荣“借”的题是(),发的挥是()。
2.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再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写出段意。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一、杨子荣是如何判断出座山雕是在试探他?二、找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用简练的词语感慨出来。
()---()---()---()三、从杨子荣与匪徒开展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你体会到杨子荣是怎么样的人?座山周是怎么样的人?四、再读描写杨子荣心理变化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什么?没有这些心理描写行不行?为什么?[拓展延伸]1.欣赏并学《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词语。
28.杨子荣借题发挥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杨子荣借题发挥》。
本科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8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向各位进行简要说明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自己的一些教学想法。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选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孤胆英雄杨子荣和以座山雕为首的盘踞在东北山林中的土匪们开展的一场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故事,讴歌了英雄大智大勇、忠于革命的精神。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应该把握住两点:一、要以读为主,在读中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在读中感受杨子荣面临的险恶环境:在读中体味作者对英雄内心世界的细腻的刻画:在杜仲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其二,引导学生学习对人物的评价。
根据新课改以及我多教材的理解,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上,本科力求从知、过、情三个维度上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尤其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优先,尽量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结合本科的教学内容,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就教学对象来看,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条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他们对于一些复杂的心理描写,往往认识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局限。
这些都增加了本课教学目标实现的难度。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度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三、教法和学法无论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还是教学资源的引用上都应该突出正面的导向作用,力求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英雄人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28*杨子荣借题发挥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2、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前谈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民英雄为共和国的建立前仆后继,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来到1946年的东北山林中去,感受孤胆英雄杨子荣身处险境与土匪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2.板书课题:杨子荣借题发挥(齐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3.借开头引子,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侦查员杨子荣潜入虎穴打探情报,他举止不露痕迹,受到座山雕的赏识,封他当老九。
不过,狡诈多疑的座山雕还是不放心,他设计试探这个新来投奔他的人------师:读读课文的引子,请问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座山雕不太相信杨子荣,准备设计试探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杨子荣和以座山雕为首的盘踞在东北山林中的土匪之间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故事。
三、细读品味,读中感悟,学习3---12自然段1. 画一画,用“——”画出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
2.找一找,用“▲”画出心理描写的提示语。
3.想一想,杨子荣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悟一悟,你从中感受到杨子荣是个怎样的战士?5.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文中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呢?当杨子荣听到清脆的枪声和匪徒的叫喊声时,他有什么反应?当时他心理怎么想的?杨子荣一听,刷地全身冷下来,心脏紧张地跳动,内心一阵苦思:“怎么?二零三首长真的这样冒失吗?真的随着匪徒的脚印袭来吗?如果真的这样,战斗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现在怎么办呢?一阵大肚匣子和手榴弹先消灭自己跟前的匪首吗?”结合理解: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会发展到很坏很危险的地步,不能想象。
杨子荣借题发挥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诈、匪、匣、惕、梭”5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对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激发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重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难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1、质疑(3分种)(学生对题目质疑,师归纳。
)借题发挥是什么意思?杨子荣为什么要借题发挥?杨子荣是如何借题发挥的?杨子荣是个什么样的人?2、自主学习(5分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学习工具理解意思。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合作:(12分钟)1.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杨子荣是怎样借题发挥的。
3.画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里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4.杨子荣的心理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四、反馈展示、质疑释疑(12分钟)1.你认为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战士?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重点朗读、体会、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师指导朗读。
)2.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3.写一个你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片段。
4.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5.集体朗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8分钟)1.用下面词语写一句话:不堪设想虚张声势2.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座山雕为了杨子荣,设计杨子荣先,接着,经过,他确信。
于是,他。
我感到杨子荣是一个3.从课文的这些心理描写中,你看出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3)教学反思:。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杨子荣借题发挥教案示例内容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选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孤胆英雄杨子荣和以座山雕为首的盘踞在东北山林中的土匪们开展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智斗故事,讴歌了英雄大智大勇,忠于革命的精神。
课文故事情节紧凑而生动,人物刻画细腻而感人,能吸引学生阅读。
课文分两部分(字体、字号不同),前一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后一部分是故事的正文。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欣赏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这两幅图,均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剧照。
第一幅展示的是杨子荣面对匪徒冷静思索,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
第二幅展示的是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威武雄壮的气概。
设计理念: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形式读懂课文,分享阅读的快乐。
同时以了解背景为契机,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对孤胆英雄杨子荣的敬佩之情。
2.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引导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语,培养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重点难点:感悟作者的精彩的心理描写,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今天的名著之旅,让我们走进被称为“红色经典,战争传奇”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2.介绍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内容略)3.介绍主人公——杨子荣。
4.本课选自《林海雪原》第十七章——借题发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要求,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查自学的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
狡诈多疑警惕不堪设想虚张声势借题发挥智谋赏识潜入虎穴不露痕迹隐约隐蔽喧哗伎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