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 第十讲 之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49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方面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说明:如题干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也可以合并,也可调换顺序。
题型一: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明技巧)“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析作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析作用)【解析】题型二: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
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抒情方式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专题11 诗歌题型技巧(3)鉴赏技巧一、鉴赏技巧基本知识二、典例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酒楼秋望华岳①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吴城览古陈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
(或: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
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
(或: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动静结合。
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
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
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
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基础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1)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此外在诗歌中常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用典、双关、互文、叠词、顶真等。
(2)表达方式也可称表达方法。
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古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高考重点考查抒情和描写。
(3)表现手法。
此处指狭义上的表现手法,指诗歌情感与主旨的呈现方式等,主要有比兴、对比、衬托、渲染、想象、联想等,这是考查的重点。
(4)篇章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照应、铺垫、过渡、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重难点: 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考法综述 ]鉴赏表达技巧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
做好这类试题就首先要熟知诗歌中有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分析时一定要联系到诗歌的思想感情。
命题法1修辞手法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 )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赏析“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表达技巧的妙处。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表达技巧,了解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对诗歌的重要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难点)2.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魅力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必经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修辞手法的美。
【教学方法】讲授、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如果说诗歌的形象是人、景、物三者融合而成的素面朝天的女子,诗歌语言是一个追求美妙绝伦的女子,那么诗歌的修辞手法则是女子精心的装扮,无则俗,多则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
二、考点大盘点(一)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2、表现手法——起兴、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二)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使特点更鲜明。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排比: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精讲细读,共研考题对于上题,我们并不急于立即作答,而是先解决下面几个小问题,通过寻找答案之间的关联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考点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解说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地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等等。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综合运用的。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三)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四)行文构思与章法: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等;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应试技法1. 整体把握,明确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之痛,该词并没有对当时的个人处境作正面描写,而借梦境重现昔日的欢乐情景。
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
由此可见,这首词采用了以乐写悲的手法,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
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既要着眼全篇,又要抓住局部,像借景抒情类的诗歌,既要从整体上考察景与情的关系,又要认真分析写景的诗句是否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手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鉴赏考核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调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那些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高考鉴赏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中难度较高的一项,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项。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整理。
一个好的鉴赏诗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应对,下面是我对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的相关想法。
一、理解诗歌题材在鉴赏诗歌时,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题材。
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不同的题材应有不同的方法来鉴赏。
例如,爱情、世情、自然、人生都是常见的题材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题材,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鉴赏方法。
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体系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题材表达,读懂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二、理解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文化,它的美不仅仅是表面的美。
除了要了解作者在写诗时的手法,也应该深入理解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表面的文字,还要尝试去深入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世界观。
三、生动而具体的表达在说到表达技巧整理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生动而具体的表达。
在鉴赏诗歌时,生动而具体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轻松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力求具体,尽可能地描述细节,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四、注意语言形式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是诗歌的基本结构,包括音韵、韵律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仔细解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理解作者所用的词汇的含义以及构成的意义,以此来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语言形式的特点,比如作者选用的词汇、语气以及韵脚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总之,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鉴赏能力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注意上述技巧的整理,全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更好地应对鉴赏诗歌,取得理想的成绩。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难点、疑点1、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能力层级:E(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具体有:(1)动静结合,即景物、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2)虚实结合,指用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4)細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构思立意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答题示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徐昭玉案山房兰茂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诗意赏析〗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诗人、教育家。
字廷秀,号芷庵,别号和光道人。
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原籍河南洛阳。
此诗借描写朋友的居住地,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首联“乐从容”是对朋友隐居生活的赞美,“第一峰”则是对其居住环境的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