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计时器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79.50 KB
- 文档页数:29
计数时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时时钟的基本原理,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及相互关系;2. 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时钟上的时间,并进行时间加减运算;3. 学生能够了解计时时钟的历史演变,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计时时钟模型;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时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时间的珍惜意识,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2. 学生通过学习计时时钟,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 学生在合作完成时钟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时间与计时”章节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计时时钟的基本原理: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钟面的布局;2. 时间读取与计算:学会读取时钟上的时间,进行时间加减运算;3. 计时时钟的制作:动手制作简单的时钟模型,了解时钟的内部结构;4. 计时时钟的历史演变:介绍古代计时工具到现代时钟的发展过程;5. 时间管理:探讨时间的重要性,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计时时钟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第二课时:学习时间读取与计算,进行实践操作;第三课时:动手制作时钟模型,了解时钟内部结构;第四课时:讲解计时时钟的历史演变,激发学生对科技进步的兴趣;第五课时:探讨时间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时钟计时器的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周令设计时间:2011年4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1. 引言 (1)1.1. 设计意义 (1)1.2. 系统功能要求 (1)2. 方案设计 (1)2.1. 数字时钟计时器设计方案论证 (1)2.2.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2)3. 硬件设计 (2)4. 软件设计 (3)4.1. 主程序 (3)4.2. 显示子程序 (4)4.3. 定时器T0中断服务程序 (4)4.4. 定时器T1中断服务程序 (5)4.5. 调时功能程序 (6)4.6. 秒表功能程序 (6)4.7. 闹钟时间设定功能程序 (6)5. 调试及性能分析 (7)5.1. 硬件调试 (7)5.2. 软件调试 (7)5.3. 性能分析 (8)6. 设计总结 (8)7. 附录A:汇编源程序 (9)8. 附录B:作品实物图片 (26)9. 参考文献 (27)时钟计时器的设计1.引言1.1.设计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时钟计时器,本数字时钟计时器,可以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运行,能整点提醒(短蜂鸣,次数代表整点时间),使用按键开关可实现时、分调整,秒表/时钟功能转换,省电(关闭显示)及定时设定提醒(蜂鸣器)等功能。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时钟计时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时钟计时器与传统的计时器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操作简单,计时精准,还能实现整点提醒,定时提醒等功能。
其输出时间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时间要求精度高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2,用6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数字显示功能,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
时钟计时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时钟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时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换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操作时钟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计算和转换。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时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介绍时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机械式和电子式时钟计时器的结构及功能。
2.时间单位及换算:学习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
3.时钟计时器的使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时钟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计算和转换。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时钟计时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与应用:介绍时钟计时器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时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时间单位及换算方法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时钟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及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时钟计时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时钟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计算,培养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时钟计时器、测量工具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并给予评价。
倒计时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倒计时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倒计时钟的时间计算和设置。
3. 学生了解倒计时钟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倒计时钟模型。
2. 学生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倒计时钟的相关计算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时间观念的重视,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倒计时钟,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的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倒计时钟的制作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倒计时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倒计时钟的定义、作用和应用场景。
- 讲解倒计时钟的工作原理,涉及时间的计量单位及转换。
2. 倒计时钟的制作与操作-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倒计时计算。
-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倒计时钟模型,体验实际操作过程。
3. 时间管理与生活应用- 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 分析倒计时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4. 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 介绍倒计时钟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编程软件等。
秒表计时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秒表计时器的功能、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并学会将其转换为其他时间单位。
3. 学生能运用秒表计时器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秒表计时器,进行准确的时间测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养成遵守纪律、严谨求实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大纲:1. 时间的基本概念- 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 时间换算:秒与分钟、小时之间的换算2. 秒表计时器原理与使用- 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计时器的操作方法- 计时器的使用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与测量- 使用秒表进行物体运动时间的测量- 使用秒表进行日常活动时间的记录与计算4. 时间管理与珍惜- 时间的价值与意义-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及换算第二课时:秒表计时器原理与使用,实践操作与测量第三课时:时间管理与珍惜,总结与反思教材章节:《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时间的测量”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单位换算以及秒表计时器的原理等内容,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计时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时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计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3. 学生能掌握计时器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时间单位换算、计时器分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计时器;2. 学生能运用计时器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并完成相关计算;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计时器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时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质的科学课,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2.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3.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计时器的基本概念:介绍计时器的定义、功能及用途;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时间与计时器”2. 计时器的工作原理:讲解不同类型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沙漏、机械钟表、电子计时器等;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计时器的工作原理”3. 计时器的种类与使用方法:介绍各种计时器的特点及正确使用方法;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计时器的种类与使用”4. 时间单位换算:学习时、分、秒的换算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时间单位换算”5. 计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计时器在日常生活、运动、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计时器的应用”6. 制作简易计时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计时器;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动手制作计时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计时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第二课时:计时器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时间单位换算;第三课时:计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制作简易计时器,总结与评价。
8255电子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8255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在电子时钟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8255芯片与微控制器(如8051)的接口技术,并能正确编程控制电子钟的时、分、秒显示。
3. 掌握电子时钟的时间计数与显示的基础算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时钟程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搭建8255电子时钟电路,提高学生的电路连接与调试技巧。
2. 培养学生编程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编写8255控制电子时钟的程序代码,并实现功能。
3.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面对电子时钟设计中的问题,能够进行故障排查和程序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和编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与可靠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提高学生电子电路设计、编程及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以下章节:1. 8255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与功能- 8255芯片内部结构- 工作模式及时序分析- 接口技术及其在微控制器中的应用2. 电子时钟基础知识- 电子时钟原理概述- 时、分、秒计数与显示方法- 电子时钟程序设计基础3. 8255电子时钟设计与实现- 电路设计与搭建- 程序编写与调试- 故障排查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8255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学习,接口技术了解。
第二周:电子时钟基础知识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掌握。
第三周:分组讨论,确定电子时钟设计方案,开始电路搭建与程序编写。
第四周:电路调试,程序优化,完成8255电子时钟设计。
计时器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计时器。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掌握计时器的常用设计方法和技巧;3.熟悉计时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计时器;5.能够对设计的计时器进行调试和优化;6.能够对计时器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时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时器的基本原理:介绍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设计方法:介绍计时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计时器的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和程序设计等。
3.制作技巧:介绍计时器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电路板的制作、焊接技术和组装方法等。
4.实践操作:进行计时器的制作和调试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计时器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计时器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了解计时器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技巧。
4.实验法:通过进行计时器的制作和调试实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关于计时器设计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参考。
数字时钟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评阅老师:评分:评语:引言 (3)一. 设计意义和要求 (4)1.1设计意义 (4)1.2设计目的 (4)1.3设计要求 (4)二. 方案设计 (5)2.1设计思路 (5)2.2 方案设计 (5)三. 单元电路设计 (8)3.1秒脉冲电路 (8)3.2 计时电路 (8)3.3 译码和显示电路 (13)3.4调时调分控制电路 (13)3.5整点报时电路 (14)3.6 清零控制电路 (15)四. 调试与检测 (16)五. 总结与体会 (17)六. 元件清单 (18)七. 参考文献 (19)所谓数字钟,是指利用电子电路构成的计时器。
相对机械钟而言,数字钟能实现准确计时,并显示时,分,秒,而且可以方便,准确的对时间进行调节。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整点报时的功能。
因此,数字钟的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要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掌握数字钟的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数字时钟。
设计过程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先分析任务,得到系统和要求,然后进行总体设计,划分子系统,然后进行详细设计,确定各个功能子系统中的内部电路,最后按照原理图构成实物,进行调试和改进。
一设计意义及要求1.1设计意义(1). 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和功能(2).学会使用555定时器构成脉冲发生器(3).了解和掌握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 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学会利用数字电路实现数字钟的功能1.2设计目的(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3). 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3设计要求(1). 设计一个准确计时,以数字显示时,分,秒并能校正的时钟。
(2). 小时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分和秒要求为60进制进位。
计时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计时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作用;2. 掌握计时器系统中主要电路元件的功能、连接方式及应用;3. 了解计时器系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计时器系统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时器系统基础知识:- 计时器系统概念与分类;- 计时器系统的发展历程;- 计时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计时器系统电路元件:-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集成电路在计时器系统中的应用;- 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路图识读。
3. 计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 简单计时器系统的设计方法;- 计时器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计时器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计时器系统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周:计时器系统电路元件学习;- 第三周:计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实践;- 第四周:总结与评价。
教材关联内容:- 《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计时器与定时器;- 《电子技术实践》教材第四章:计时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确保学生掌握计时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百秒计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一百秒计时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其计时功能的基本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一百秒计时器,理解其内部电子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3. 学生了解计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理解时间测量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基本电子元件,掌握电路连接和测试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绘图软件设计计时器电路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计时器原理介绍:- 时间测量的重要性- 计时器的发展历程- 一百秒计时器的工作原理2. 电子元件认识:- 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与符号- 电路图的认识与绘制- 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3. 一百秒计时器制作:- 设计计时器电路图- 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 电路连接与测试4. 实践操作与优化:- 学生分组,进行计时器制作- 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计时器性能的优化与改进5. 应用拓展:- 计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计时器相关趣味实验- 创意计时器设计与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计时器原理介绍,电子元件认识第二课时:绘制计时器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第三课时:计时器制作,电路连接与测试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优化,问题解决第五课时:应用拓展,创意计时器设计与展示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本中《电子技术》章节相关,涵盖了电子元件的认识、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连接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时、分、秒计时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方法;掌握键盘按键控制的实现方法;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实验板上实现时、分、秒计时器。
二、实验内容1、在STC89C52实验平台上实现时、分、秒时钟,4位数码管上显示分、秒或者时、分。
2、应用键盘控制时间的显示。
键盘按键控制“切换时分、分秒显示”、“启动停止”、“加秒显示内容”、“加分显示内容”、“加时显示内容”。
3、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PROTEUS平台仿真实现时钟系统。
三、实验原理流程图如下所示:11、主程序流程图2、定时器/计数器T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5 仿真分析在Proteus ISIS的80C51中载入程序生成的HEX文件,按开始符号运行,在数码管上观察程序运行结果,系统仿真结果如图5.1所示。
设计功能如下:(1)、初始状态:未按键之前,上电,数码显示00-00-00。
程序运行后,从秒针开始自动运行。
当秒数到59后,下一秒自动变为00,分针变为01,以此类推。
(2)、调整状态:仿真运行过程中,按p0键,系统暂停,此时,继续按p0无效。
第三次按p0,又开始,如此循环。
(3)、设置状态:按下p0暂停后,按p1,则时针加一,按下p2,则时针减一;按两下p0,在按下p1,则分针加一,按下p2,则分针减一。
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误差分析:实际程序到实验板中的电子钟显示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来源可能为三个方面:第一,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时钟周期的不精确导致机器周期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别;第二在中断一秒显示过程中,一些指令需要消耗一定的机器周期,使得一秒延时比实际要长;第三在键抖动的反应程度在运行中比较慢。
25.1实例仿真总结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我对单片机的知识学的太少了,对于书本上很多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都需要去巩固加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我的不足。
我也了解了80C51集成环境和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用此软件练习电子时钟的设计,不仅使我熟悉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复习了单片机编程的相关知识。
时间倒数计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时间倒数计时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时间倒数计时器电路。
3. 学生了解时间倒数计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提高对时间观念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电路连接、调试和故障排查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程序控制时间倒数计时器。
3. 学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项目中分工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学有所得。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原理- 时间倒数计时器的定义与分类- 计时器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时间倒数计时器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2. 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 电路连接、调试及故障排查方法- 编程软件的使用与简单程序编写- 设计并搭建时间倒数计时器电路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时间倒数计时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 第二课时:学习电路连接、调试及故障排查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课时:学习编程软件的使用,编写控制时间倒数计时器的程序- 第四课时:设计并搭建时间倒数计时器电路,进行团队协作4. 教材章节与内容列举- 教材第三章:“计时器及其应用”- 3.1 计时器的定义与分类- 3.2 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3.3 计时器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教材第四章:“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 4.1 电路连接与调试方法- 4.2 编程软件的使用- 4.3 设计与搭建时间倒数计时器电路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时间倒数计时器的认识和应用。
秒表计时器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个秒表计时器,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数字逻辑门电路的特性和应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具有启动、停止和重置功能的秒表计时器;
使用数字逻辑门电路实现计时器的控制逻辑;
设计一个显示电路,用于显示计时器的计数值;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计时器的自动计时、停止和重置功能。
三、设计步骤
确定计时器的功能需求,设计控制逻辑电路;
选择合适的数字逻辑门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设计显示电路,选择合适的显示器,如LED数码管;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计时器的自动计时、停止和重置功能;
搭建实验电路,测试计时器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优化和完善设计,确保计时器稳定可靠地工作。
四、设计要求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的需求,注重实用性和可靠性;
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电路的优化和简化,降低成本和功耗;
编写程序时要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遵循良好的编程规范。
五、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见数字逻辑门电路的特性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钟计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钟的组成结构,掌握电子钟计时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子钟的电路图,并识别各部分功能;3. 学生了解电子钟的编程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计时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子钟的组装和调试;2. 学生掌握电子钟编程技巧,能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程序编写;3. 学生具备电子钟故障排查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培养珍惜时间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电子设备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钟基础知识:- 电子钟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电子钟计时原理及电路分析;- 电子钟编程基础,包括编程语言和编程软件的使用。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钟概述,第二章 电子时钟电路分析与设计。
2. 电子钟实践操作:- 电子钟组装与调试,包括元器件识别、焊接技巧等;- 电子钟编程实践,运用编程软件编写计时程序;- 故障排查与解决,分析常见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钟组装与调试,第四章 电子钟编程与故障排查。
3. 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独特的电子钟;-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钟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
教学进度安排:共计10课时,分配如下:1. 电子钟基础知识(2课时)2. 电子钟实践操作(4课时)3. 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4课时)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和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数字时钟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数字时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设计并计算出任意给定时间点的数字时钟显示。
3. 学生掌握24小时计时法,并能将其应用于数字时钟的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时钟电路,并正确显示时间。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时间计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字电路和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数字时钟设计,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实践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制定以下详细教学大纲:1. 数字时钟基础知识:- 时、分、秒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4小时计时法及应用2. 数字时钟电路设计:- 数字时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常用电子元件的认识与使用(如LED灯、按钮、电阻等)- 简单数字时钟电路图的绘制3. 数字时钟程序设计:- 编程软件的认识与使用- 基本程序结构(循环、条件语句等)- 数字时钟程序编写与调试4. 实践操作与展示:- 分组进行数字时钟电路搭建与程序编写-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设计过程和经验- 评价与反馈,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数字时钟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时、分、秒的关系,掌握24小时计时法。
秒表/时钟计时器的设计一.功能要求秒表/始终计数器要求用六位LED数码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
使用按键开关可实现时分调整,秒表/时钟功能转换,省电等功能。
二.方案论证为了实现LED显示器的数字显示,可以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
由于静态显示需要数据锁存器等硬件,接口复杂一些。
考虑时钟显示只有六位,且系统没有其他复杂的处理任务,所以决定采用动态扫描法实现LED 的显示。
单片机采用8052,这样单片机可具有足够的空与硬件资源实现其他的扩展功能,如考虑到要用电池供电的话,则可采用LV系列单片机。
现今的计时器通常只能通过启/停按键实现断点计时的功能,即通过启/停按键来记录一段时间。
这种计时器查看的时间只能为计时结束时刻。
实际的应用中往往需要在不影响正常计时的基础上,能查看记录过程中的某些点的时间。
本课设即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能通过按键方式查看记录过程中任一时刻值的计时器。
这种计时器在查看中间值时不会影响整个记录过程,并且能把相应数据送入存储模块及显示模块,以便查看。
三.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本系统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控制器,LED数码管,实现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
为了实现LED显示器的数字显示,可以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
由于静态显示法需要数据锁存器等硬件,结构较为复杂,考虑时钟显示只有六位,且系统没有其他复杂的处理任务,所以采用动态扫描法实现LED的显示。
单片机采用AT89C52系列,有足够的空余硬件资源实现其它的扩充功能。
秒表/时钟计时器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具体实现电路图1.1 Sheet1.Sch图1.2 S heet2.Sch图1.3 总的连接图系统主要实现如下功能:1.时钟功能对于时钟功能,需要在数码管上显示小时、分钟和秒钟,因此,可以在内部存储空间分别定义它们的显示缓存空间,来存放小时、分钟和秒钟的BCD码,各2个字节。
由于时钟是不能停止的,因此需要采用内部定时器自动计时,并使用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来定时进行时间数值的刷新。
数字钟多功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具有多种功能的数字钟,如闹钟、计时器等。
3. 学生了解数字钟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数字钟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提高编程能力。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电路搭建和排错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数字钟的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和编程产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分享和互助,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和编程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激发兴趣和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钟原理:介绍数字钟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晶振、计数器、显示器件等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二章《数字电路基础》- 内容列举:晶振振荡原理、计数器工作原理、显示器件原理。
2. 电子元器件:讲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功能及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常用电子元器件》- 内容列举: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3. 程序设计:学习数字钟程序设计方法,包括编程语言、编程软件的使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编程语言与程序设计》- 内容列举:C语言基础、编程软件操作、程序调试方法。
4. 电路搭建与排错:实践数字钟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培养动手能力。
倒计时时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倒计时时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倒计时时钟的设计与计算;3. 学生能了解倒计时时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电子元件,搭建一个简单的倒计时时钟;2. 学生能运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倒计时时钟程序;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倒计时时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能认识到倒计时时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时间的珍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结合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倒计时时钟的基本原理- 认识电子元件:时钟芯片、显示屏、按钮等;- 了解倒计时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倒计时时钟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电路图的绘制及电子元件的连接;- 编写简单的倒计时时钟程序;- 小组合作,搭建并调试倒计时时钟。
3. 倒计时时钟的应用- 探讨倒计时时钟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分析倒计时时钟的优点和局限性。
4. 评价与反思-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介绍倒计时时钟的基本原理,认识电子元件;第二课时:学习倒计时的计算方法,绘制电路图;第三课时:编写程序,小组合作搭建倒计时时钟;第四课时:调试倒计时时钟,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课时:评价与反思,总结课程。
30秒计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30秒计时器的原理,掌握时间计算与转换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30秒计时器。
3. 学生了解计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计时器的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时间计算和误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和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时器原理:讲解计时器的种类、工作原理,重点介绍30秒计时器的设计原理,如沙漏、电子计时器等。
2. 时间计算与转换:复习时间的基本单位,如秒、分、时,学习时间计算与转换的方法,结合30秒计时器进行实际应用。
3. 制作计时器:学习制作简易30秒计时器的步骤,包括材料选择、工具使用、组装方法等。
- 材料与工具:介绍制作计时器所需材料(如纸杯、沙子、胶带等)和工具(如剪刀、尺子等)。
- 制作步骤:明确制作计时器的详细步骤,分解动作,确保学生易于理解和操作。
4. 计时器应用:探讨计时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场景,如烹饪、运动、实验等。
5. 误差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计时器使用过程中的误差,提高计时的准确性。
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数学、科学等学科教材相关,涉及时间计算、简单物理原理、实验操作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时钟计时器的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周令设计时间:2011年4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1. 引言 (1)1.1. 设计意义 (1)1.2. 系统功能要求 (1)2. 方案设计 (1)2.1. 数字时钟计时器设计方案论证 (1)2.2.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2)3. 硬件设计 (2)4. 软件设计 (3)4.1. 主程序 (3)4.2. 显示子程序 (4)4.3. 定时器T0中断服务程序 (4)4.4. 定时器T1中断服务程序 (5)4.5. 调时功能程序 (6)4.6. 秒表功能程序 (6)4.7. 闹钟时间设定功能程序 (6)5. 调试及性能分析 (7)5.1. 硬件调试 (7)5.2. 软件调试 (7)5.3. 性能分析 (8)6. 设计总结 (8)7. 附录A:汇编源程序 (9)8. 附录B:作品实物图片 (26)9. 参考文献 (27)时钟计时器的设计1.引言1.1.设计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时钟计时器,本数字时钟计时器,可以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运行,能整点提醒(短蜂鸣,次数代表整点时间),使用按键开关可实现时、分调整,秒表/时钟功能转换,省电(关闭显示)及定时设定提醒(蜂鸣器)等功能。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数字时钟计时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时钟计时器与传统的计时器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操作简单,计时精准,还能实现整点提醒,定时提醒等功能。
其输出时间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时间要求精度高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2,用6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数字显示功能,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
1.2. 系统功能要求用单片机及6位LED数码管显示时、分、秒,以24小时计时方式运行,能整点提醒(短蜂鸣,次数代表整点时间),使用按键开关可实现时、分调整,秒表/时钟功能转换,省电(关闭显示)及定时设定提醒(蜂鸣器)等功能。
2.方案设计2.1. 数字时钟计时器设计方案论证为了实现LED显示器的数字显示,可以采用静态显示法和动态显示法。
由于静态显示法需要数据锁存器等硬件,接口复杂一些,又考虑到时钟显示只有6位,且系统没有其他复杂的处理任务,所以决定采用动态扫描法实现LED的显示。
单片机采用易购的AT89C52系列,这种单片机具有足够的空余硬件资源,可以实现其他的扩充功能。
如果考虑使用电池供电,则可采用LV 系列单片机。
2.2.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时钟计时器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2-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C52,数字输出采用6位共阳极LED 数码管以动态扫描法实现数字显示。
图2-1 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框图3. 硬件设计时钟计时器的硬件电路如图2.2所示。
该电路采用AT89C52单片机最小化应用设计,采用共阳7段LED 显示器,P0口段码数据,P2.0~P2.5口作列扫描输出,P1.0,P1.1,P1.2,P1.3口接4个按钮开关,用于调时及功能设置,P1.7端口接5V 的小蜂鸣器,用于按键发音及定时提醒、整点到时提醒等,为了提供共阳LED 数码管的列扫描驱动电压,用三极管9012做电源驱动输出,采用12MHZ 晶振,可提高秒计时的精确性。
6位LED 显示器 列驱动按键开关蜂鸣器 AT89C52 P0 单片机 控制器P2图3-1 时钟计时器的硬件电路4.软件设计4.1. 主程序本设计中计时采用定时器T0中断完成,秒表使用定时器T1中断完成。
主程序循环调用显示子程序和查键子程序,当端口有开关按下时,转入相应功能程序。
其主程序执行流程如图2.3所示。
图4-1 主程序流程图4.2. 显示子程序时间显示子程序每次显示6个连续内存单元的十进制BCD码数据,首地址在调用显示程序时先指定。
内存中50H~55H为闹钟定时单元,60H~66H为秒表计时单元,70H~75H为时钟显示单元。
由于采用7段共阳极LED数码管动态扫描实现数据显示,所以显示用十进制BCD码数据的对应段码存放在ROM表中。
显示时,先取出内存地址中的数据,然后查得对应的显示用段码从P0口输出,P2口将对应的数码管选中供电,就能显示该地址单元的数据值。
为了显示小数点及“—”、“A”等特殊字符,在显示班级和计时时应采用不同的显示子程序。
4.3. 定时器T0中断服务程序定时器T0用于时间计时。
定时溢出中断周期设为50ms,中断进入后先进行定时中断初值校正,当中断累计20次时,对秒计数单元进行加1操作。
时钟计数单元地址分别在70H~71H(秒)、76H~77H(分)、78H~79H(时)中,最大计时值为23时59分59秒。
7AH单元内存放“熄灭符”数据(#0AH),用于时间调整时的闪烁功能。
在计数单元中,采用十进制BCD码计数,满10进位。
T0中断计时程序流程图如图2.4所示。
图4-2 T0中断计时程序流程图4.4. 定时器T1中断服务程序T1中断程序用于指示时间调整单元数字的闪烁或秒表计数,在时间调整状态下,每过0.3s左右,将对应调整单元的显示数据换成“熄灭符”数据(#0AH).这样,在调整时间时,对应调整单元的显示数据会间隔闪亮。
在做秒表计时时,每10ms中断一次,计数单元加1,每100次为1s.秒表计数单元地址在60H~61H (10毫秒)、62H~63H(秒)、64H~65H(分)中,最大计数值为99分59.99秒。
T1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如图2.5所示。
图4-3 T1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4.5. 调时功能程序调时功能程序的设计方法是:按下P1.0口按键,若按下时间小于1s,则进入省电状态(数码管不亮,时钟不停);否则进入调分状态,等待操作,此时计时器停止走动。
当再按下P1.0口按键时,若按下时间小于0.5s,则时间加1分钟;若按下时间大于0.5s,则进入小时状态。
按下P1.1口按键时,可进行减1调整。
在消失调整状态下,当按键按下的时间大于0.5s时,退出时间调整状态,时钟从0s开始计时。
4.6. 秒表功能程序在正常时钟状态下,若按下P1.1口按键,则进行时钟/秒表显示功能的转换,秒表中断计时程序启动,显示首地址改为60H,LED将显示秒表计时单元60H-65H中的数据。
按下P1.2口的按键开关,可实现秒表清0、秒表启动、秒表暂停功能;当再按下P1.1口按键时,关闭T1秒表中断计时,显示首址又改为70H,恢复正常时间的显示功能。
4.7. 闹钟时间设定功能程序在正常时钟状态下,若按下P1.3口的按键开关,则进入这顶闹时调分状态,显示首地址改为50H。
LED将显示50H-55H中的闹钟设定时间,显示式样为00:00—,其中高2位代表时,低2位代表分,在定时闹铃时精确到分。
按P1.2键,分加1;按P1.0键,分减1.若再按P1.3键,则进入时调整状态,显示式样为00:00:—,再按P1.2键,时加1,按P1.0键,时减1.按P1.1键,闹铃有效,显示式样变为00:00:-0;再按P1.1键,闹铃无效,显示式样又变为00:00:—。
再按P1.3键,调整闹钟时间结束,回复正常时间的显示。
在闹铃时,可按一下P1.3口的按键开关使蜂鸣停止,不按则蜂鸣器将鸣叫1min 后自行停止。
在设定闹钟后,若要取消闹时功能,则可按下P1.3键,当听到“滴”的一声时表明已取消了闹铃功能。
5.调试及性能分析5.1. 硬件调试在上电前先对照硬件电路原理图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情况,看有没有虚焊及漏焊的地方,检查的方式是用万用表欧姆档对照电路原理图一块块的检查,最主要的是对数码管之间连接的检查,这一块接线较多,检查时一定要每一个管脚都对应上,比如a脚对a脚,b脚对b脚,按此顺序一步步检查。
接着就是列驱动电路的检查也就是三极管的检查,先要弄清三极管的每个脚对应的是哪个极,然后再按线路检查。
最后是单片机的检查,先要检查是否接入正负极,其次要检查晶振是否接上,后再检查其他部位。
待所有都检查完后再上电,此时一般都没什么问题,都能得出实验现象。
我在调试时主要问题是晶振没有接入,所以刚开始只是显示0而没其他现象,后来接入后就好了。
5.2. 软件调试软件调试是在Keil C51编译器下进行的,主要改的地方是日期显示地方。
在提供的汇编源程序中,显示日期和学号的子程序中将STAB表,启动时显示2006年12月23日、C04-2-28(学号)用STAB:DB0AH,0AH,0AH,0AH,0AH,0AH,08H,02H,0CH,02H,0CH,04H,00H,0B H,0AH,0AHDB03H,02H,0CH,02H,01H,0CH,06H,00H,00H,02H,0AH,0AH,0AH,0AH, 0AH,0AH改为STAB:DB0AH,0AH,0AH,0AH,0AH,01H,05H,00H,02H,02H,05H,03H,08H,00H, 0AH,0AHDB00H,02H,0CH,05H,00H,0CH,01H,01H,00H,02H,0AH,0AH,0AH,0AH,0 AH,0AH通过编译可以正确显示学号:083522051 日期:2011-5-20,然后通过下载工具将此程序烧到单片机内。
5.3. 性能分析根据设计程序的分析可知,LED显示器动态扫描的频率约为167Hz,实际使用观察时完全没有闪烁。
由于计时中断中加了中断延时误差处理,所以实际计时精度很高,可满足多种场合要求。
根据设计,可以设计一个滚动显示子程序,使制作日期,学号以一定速度滚动显示。
6.设计总结通过此次的单片机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然后把所有原件检测和整理好,待所有的元器件配齐后再进行元件的布局,布局的好坏很重要,一方面它会影响到整体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也影响焊接的难易程度及用线的数量。
接着就是要对原理图进行分析,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原理是否弄懂直接关系到实验能不能成功,原理图的分析主要包括弄懂各芯片、各器件的功能,比如说要清楚74LS244芯片的各引脚图的功能,还要知道6位LED数码管的引脚图以及三极管的各个脚对应的是哪个极等问题。
在这些都弄懂后接下来就是焊接了,,焊接时既要要焊的牢,又要焊的美观,这些都需要在焊接过程中十分注意。
焊接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调试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幸运的是,我第一次调试就成功了,从而证明了硬件没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