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整合知识的任职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196.00 KB
- 文档页数:4
任职教育教学改革贯彻“问题中心”原则应解决好的三个问题摘要:问题中心是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原则。
必须清醒认识“问题是什么”,准确把握“问题从哪来”,着力推动“问题怎么解”。
坚持向战场靠近、向部队靠实、向前沿靠拢,注重教研并重、问题中心、科研先行,做到理论与实践、院校与部队、外训与内训结合,确保“问题中心”核心原则扎实落地,富有成效。
关键词:问题中心;基本原则;军队任职教育一、贯彻“问题中心”原则,必须清醒认识“问题是什么”(一)转型理念问题任职教育本质上是指以解决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而进行的学历后教育。
其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和针对性,对象上具有层次性和多元性,内容上具有动态性和补差性,方法上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管理上具有服务性和时效性。
因此,贯彻“问题中心”原则,首先要解决好转型理念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种转型不是消极被动的观望和等待,而是着眼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军事指挥人才,顺应军事斗争准备要求的积极主动地进入和融入;不是单向、局部的调整和整合,而是涉及学科门类、专业方向、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人才梯队、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全面的构建和聚合;不是一蹴而就、一变即妥的简单事、寻常事,而是触动情感、利益、责任的深功细活和系统融合。
(二)主观构想问题任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
服务对象既包括组织(部队),也包括个人(学员)。
从组织角度来看,选择这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部队建设对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需要,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从个人角度来说,学员选择这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进而谋求个人的成长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组织与个人这两种服务对象在目的上的差异性,要求任职教育必须正视和认同这种差异,兼顾和平衡这种差异,少些主观构想,多点客观认知,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同时,由于广大教员长期在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缺少对部队实际问题的切实体验和感悟,往往偏重于以逻辑理性主导型来认识、把握和设置教学问题;而学员来自一线部队,有着丰富的岗位任职经历和实践经验,大多数属于实际经验主导型学员。
内部培训师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一、岗位职责1. 设计并开发培训课程: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员工发展需要,设计和开发相关培训课程。
结合实际案例,制作培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PT、视频、手册等。
定期对培训课程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 实施培训活动:按时组织并主持各类培训活动,确保培训过程的有序进行。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员需求。
3.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设计并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收集学员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培训质量。
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进展、学员表现及培训成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员工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规划。
4. 知识管理与分享:整理并分享行业最新动态、专业知识及经验,提升公司整体业务水平。
参与内部知识库的建设和维护,促进知识在公司内部的共享和传播。
二、任职要求1. 教育背景: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
人力资源、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优先。
2. 工作经验:具备2年以上培训或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培训流程和方法。
有成功设计并实施培训课程案例的优先。
3. 技能与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培训内容。
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吸收新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其他要求:对培训工作充满热情,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具备抗压能力。
通过明确内部培训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可以确保培训师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进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内部培训师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1)一、岗位职责1. 培训规划与实施: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并优化内部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与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思考与研究摘要:在近期任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成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给我们任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
针对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面临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和设备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索了适合于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设备教学随着任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任职教育院校大力开展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大胆创新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什么是适合于任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法呢?如何适应岗位任职能力形成的规律呢?在近期任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成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给我们任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
一、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面临的问题1.课堂教学习惯思路与课时缩短的矛盾在以往长期的学历教育课堂教学中形成的逻辑性定时思维,也就是课堂教学习惯思路,其主要路向一次是定义、原理、特点、举例、结论。
这种习惯思路是基础教育特点的反应,使系统传授知识的要求,并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做保障,而任职教育学员专业基础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各层次任职教育时间又长有短,并且相差很大,这种课堂教学习惯思路根本不能适应这种强调岗位能力培养的任职教育,然而这也是在改革创新中一时不能摆脱的习惯性教学思路,有板有眼地环环相扣。
而时间又不允许,经常会导致降低授课知识起点增加学时或降低课程要求。
2.专业教学惯用教练法与岗位目标要求的矛盾在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员习惯于针对特定设备进行三段式教练方法,原理讲解-示范演示-操作练习。
这种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好地培养学员对设备的操作技能。
但是,由于目前的岗位人才目标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学会所学设备的操作维护,而且要求对于其他设备的岗位具有适应能力,还要学会设备的管理和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实践教学校内演练与实战要求的矛盾由于认识水平、设备、场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在校内创设实践教学环境和组织实践教学,带着很浓的校园色彩,岗位特色突出不明显,不逼真,很难使学员得到贴近实际岗位的真实体验。
任职教育实践教学应着力把握四个环节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应紧紧扣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保障四个关键环节,构建符合培训对象任职能力训练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关键词:任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当前任职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任职教育院校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在学员能力生成中的地位作用,注重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把握关键环节,构建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符合培训对象任职能力训练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一、适应需求,科学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任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岗位指向性,必须为部队建设和未来作战服务,为此,科学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应贴近部队作战任务,紧扣任职岗位需求。
具体来讲可分三个方面:(一)任职认知目标。
主要指依据部队建设发展现状及专业岗位需求,学员任职培训必须掌握的新专业、新理论、新战法、新装备等知识,以及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在岗位任职中的运用方法,为学习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打牢基础。
(二)任职技能目标。
主要指在认知基础上,为适应任职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基本操作问题(故障)的能力,重点是装备操作技能和作战指挥技能,以形成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任职综合素质目标。
主要指与部队任职岗位相关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战斗意志、奉献精神,人际沟通、团结协作能力,职业道德、使命意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二、突出特色,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任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应用要求高,并随着作战任务、战争样式、军队建设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为此,必须遵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顺应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
(一)要以部队作战任务为牵引。
浅谈以典型任务为牵引的岗位任职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发布时间:2021-05-21T10:25:32.459Z 来源:《教育学》2021年4月总第245期作者:王玉峰吴一江潇丁广威王洁园李英棣[导读] 训练机构担负着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操作型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
山东青岛91206部队山东青岛266108摘要:本文阐述了以典型任务为牵引的岗位任职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关键步骤,以“课程→项目”方式呈现,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教学项目中整合了相应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岗位任职能力分析入手构建知识运用体系,实现做学一体,为学员今后岗位任职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典型任务任职教育课程开发训练机构担负着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操作型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等“老问题”,与随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而来的不同步、不精细等“新矛盾”交织并存,可以说,推进训练机构教学质量发展的难点在课程体系改革,关键也在课程体系改革。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典型任务、任职教育、项目课程。
典型任务是一个职业、专业或岗位的核心工作领域,通过该领域20%任务的完成,实现该领域80%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它来源于工作实践,但不一定完全是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具体工作任务、环节或步骤,它对学员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任职教育的功能是把学员导向未来的任职岗位,具有完成任职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
学术教育是要把学员导向未来的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岗位,即导入知识的学科体系。
因此,任职教育课程门类划分应采用任务中心模式。
在任务中心模式中,它所遵循的是工作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
项目课程是以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
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任务和项目的有机结合为设计框架的课程模式;二是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三是以做中学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因此,以典型任务为牵引的岗位任职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是指按照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进行内容设置,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选择和组织内容。
教师工作计划综合课程内容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综合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综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综合课程内容,提高对综合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综合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课程学习,发展和培养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应用,提高学生在综合学科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综合课程学习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本学期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综合思维和创新训练等几个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在本学期综合课程教学中,将介绍和讲解综合课程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综合课程的定义、分类、特点、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和认识综合课程,打下综合学科学习的基础。
2. 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在综合课程教学中,将针对实际案例,展开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 综合思维和创新训练在综合课程教学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解决不同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综合课程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确保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过程的活跃性。
1. 讲授在综合课程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授,包括课件展示、视频播放、多媒体教学等,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展示和深入理解。
对院校任职教育的思考摘要: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要加强对任职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对任职教育的认识;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建立与任职教育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大现有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使之更加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理顺任职教育保障体系,为任职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任职教育特点要求转变一、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任职教育是在培训对象完成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
相对于学历教育,前者是基础教育,后者是提高教育,前者是就业教育,后者是岗位转换教育。
这一特点决定了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起点要有适当的高度,不能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学科理论体系框架内兜圈子,而必须突出与任职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前沿问题、现实问题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任职教育也对教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员不仅要有高学历和厚实的理论根基,更要有一定的相应岗位任职经历,才能胜任和驾驭教学工作。
(二)任职教育是具有明确岗位指向的教育。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
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对承担的各类教学对象的岗位需求了如指掌、胸中有数,明确不同的任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不同班次特点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即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培训对象具备胜任某一特定岗位职务的综合能力。
也就是说任职教育必须在”用”字上下功夫,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后就要能做、会干、顶用。
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根据各类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能力结构,来科学地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在加强实践性教学上下功夫。
(四)任职教育是依据任职岗位层次和职务等级实施的逐级培训,各层次培训、轮训之间内在地形成递进衔接关系。
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处理好不同培训、轮训层次和专业班次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培训、轮训层次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矛盾,切实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一门课程、一个课题开遍所有班次,一部讲稿讲遍所有班次,一个案例用遍所有班次的现象。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知识点整理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班主任专业道德班主任专业知识班主任专业技能第一章专业理念第四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第八章教育资源整合能力第二章职业道德第五章班级管理第九章主题班会设计与实践能力第三章礼仪修养第六章班级德育第十章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第七章班级文化第十一章专业自主发展能力1.2012年11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首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第一章专业理念班主任专业道德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老师的专业理念是指班主任“在对待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
它主要体现在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的正确观念和信念。
第一节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岗位1.班主任的地位、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2.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3.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诉求: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变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
4.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每班设班主任一人”,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已从级任制转向班主任制。
5.班主任专业化的含义:班主任专业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的过程。
主要包括:①在职业道德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专业精神发展;②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③在劳动形态上,从“经验型”向“创造型”发展。
6.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深化专业认知;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道德。
专业基础课任职教育转型思考摘要:本文着眼任职教育转型,对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任职教育已经成为院校教育的主体,其内涵是以岗位任职为指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践性教育,具有职业、岗位和专业的指向性强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作为岗位任职专业课程的入门基础和重要支撑,具有理论和操作的双重性。
如何搞好专业基础课的任职教育教学转型,是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以学员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的任职教育课程,是推进专业基础课任职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优化教学内容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岗位需要为依据。
要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剔除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员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补充目前部队一线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新方法、新工艺,尤其是新设备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
同时,要将优化的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
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培训确定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形成优化的、精选的、实用的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二、灵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任职教育要求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以教员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转变、由“教学员学会”向“教学员会学”转变。
教员特别是专业教员要在自身课程教学中,选取优秀的学员进行重点辅导和培养,让他们走上讲台、参与科研,架起教员与学员经常性交流沟通的桥梁,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习、实践和钻研的热情。
要在实践中“传、帮、带”。
任职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讲授作者:赵春翔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教育“转型”涉及到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转型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切实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素质积累。
本文重点探讨了任职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和讲授技巧。
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极大发挥教员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学员参与教学过程的自主行动,对学员构建知识体系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堂设计;能力培养Work education mode class dismiss the design of a teaching and tuitionZhao Chun-xiang【Abstract】Education"transformation" involve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square aspect noodles,but classroom teaching realization valid transformation of a main mission is to want to solve good induction knowledge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of relation, practical realization knowledge conversion is the character backlog of ability.This text point study work education mode to class dismiss a teaching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tuition technique.Should the teaching design is in the teaching can full body now modern education principle, biggest exertive teacher's teaching of subjective ability move sex and student to participate teaching process of independence activity, set up knowledge system to the student and innovation thinking ability development arrive positive effect.【Key words】Work education;Classroom design;Ability development任职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摘要: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包含教学起点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资源分析,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进程确定及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
关键字:任职课程设计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施工图”。
教学起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等一切设想,均要在教学设计中详尽的体现。
课程教学设计是以任职教育理论为牵引,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手段运用,合理安排教学和考核进程的计划过程。
课程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其中,岗位职责、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属于既定的法规制度文件,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通常是不允许变更的。
(一)课程教学起点分析教学起点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为前提的,也就是对学员已有的知识储备状况和学习动机状态认真加以分析,准确掌握学员学习现状与学习期望之间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用以帮助确定教学起点。
学习需要分析方法包括内部参照分析和外部参照分析。
内部参照分析可通过座谈会、测验题、问卷或观察表等进行数据收集,现象观察、记录分析;外部参照分析可通过跟踪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起点分析的一般步骤是规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教学起点分析通常要结合影响学员现实发展水平的三大因素来进行:一是认知因素。
主要包括学员已有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技能技巧、知识储备、认知结构和认知风格。
二是身心因素。
主要包括学员的生理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学习动机状态等。
三是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学员家庭的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学员间的社会交往、相互关系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是指课程终结时,学牛应当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是终结性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岗位职责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职责包括:1. 讲授课程:高职院校教师负责为学生教授相关课程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
2. 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支持。
3. 学生指导:指导学生学习,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建议,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4. 考核评价:制定考试和评价制度,组织考试,评阅学生作业和试卷,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成绩。
5. 课程开发:参与新课程的开发和改进,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6. 科研工作:参与科研项目,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7. 课外活动: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实践实习指导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8. 校务管理:参与学校的行政工作,如学院会议、教务工作组织等,协助学校完成各项管理任务。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高职院校教师岗位职责(二)副教授五级职责:1、每学年系统地承担一门或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担任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能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评价良好。
2、掌握本专业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主持或参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
3、协助系部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
4、掌握本行业的职业和岗位现状与发展变化,对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市场需求,主持或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5、主持或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团队等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
6、指导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相关实践性教学工作。
能力整合知识的任职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
摘要:任职教育是军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任职教育特点和课程设计要求,提出了以能力整合知识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给出了课程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核心知识点的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并结合具体课程进行了课程内容设计实践。
关键词:任职教育;能力;整合;课程内容设计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核心是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随着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加速推进,任职教育院校将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
面对新形式和新任务,如何保证和提高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任职教育特点及课程设计要求
要正确实施任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明确任职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
从一般意义上讲,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1]。
我军院校的任职教育,是指军官(士官)在完成基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晋升或转换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2]。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学历教育旨在打牢基础、提升发展潜力,注重学员素质的长效性、稳定性、基础性,是为学员的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的教育[3]。
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大学后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注重学员素质的导向性、实用性、针对性。
任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目标,以大学后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这就要求课程设计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即课程设计要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以任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4]。
同时,课程内容还必须做到实用性和针对性,必须根据任职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具体来说要考虑:针对任职岗位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发挥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作用;针对受训对象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增设新的讲授专题,进一步拓宽受训对象的知识范围和视野;针对任职岗位的多样性和不同能力要求,将课程内容与能力要求相对应,以能力来进行知识整合。
二、基于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设计过程
根据任职教育课程设计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即通过课程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教学对象分析确定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以确定最终的授课内容。
(一)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主要是明确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合理规划课程内容以确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由基本知识单元和基本知识点组成,基本知识单元是对课程内容模块的基本划分,包括基础知识、理论和技术;基本知识点是支撑基本知识单元的重要概念、模型和方法。
基本知识单元和基本知识点是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主要是了解受训人员的背景、工作岗位及经历、基本知识结构等,结合岗位任职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所需解决的问题,最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受训人员所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是整合课程内容的重要驱动。
(三)确定核心知识点
确定核心知识点就是在能力要求与基础知识单元和基础知识点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从基础知识点中整合出课程讲授内容。
这些核心知识点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一个或两个学时的基本授课单元,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任职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实践
以《装备维修工程基础》课程为实例,按照课程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核心知识点的基本过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分析
《装备维修工程基础》是现职干部任职培训军械装备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树立维修工程“三全”(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的基本观点,掌握维修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问题[5]。
本课程的特点是以维修工程基本观点为核心,以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和专题讲座为主干和组成[6]。
如图2所示,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绪论、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基础等基本知识单元;维修工程应用技术则由RMS(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论证、分析、设计、试验和评估技术等基本知识单元组成;而基础知识点将贯穿于装备的全系统和全寿命过程,由此构成《装备维修工程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陆军营级以下干部,既有任职于部队修理分队和仓库的专业技术人员,又有装备机关的管理人员,主要从事装备使用过程的维修保障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部队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维修工程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为了更好地履行其岗位职责,受训学员必须牢固掌握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装备使用过程中应具有分析和解决维修保障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具备与本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素质。
因此,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员具有以下能力:全面、系统地认识装备维修保障问题的能力;装备维修保障中的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制定维修保障方案和计划的能力;规划和确定维修保障资源的能力;装备使用过程维修保障的评估能力;掌握国内外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动态的能力。
(三)确定课程核心知识点
根据教学对象分析和课程分析结果,建立能力要求与基础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如图3),如全面、系统认识装备维修保障问题的能力需要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三全”观点;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需要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TA(故障树分析)、RCMA(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和LORA(修理级别分析)等技术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基础知识。
因此,从对应关系可以看出,以能力要求为目标和需求,本课程核心知识点应侧重于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和装备使用过程的RMS分析和评估技术,以及维修保障资源确定、维修保障方案制定、维修保障发展动态。
四、结语
任职教育是军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必须大力加强任职能力的培养,而课程设计是影响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根据军队任职教育的特点及要求,提出了能力整合知识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以及课程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核心知识点的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并结合具体课程进行了尝试和应用,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任职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2]曲炜.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讨[J].继续教育,2005,(1).
[3]管飞.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学报,2006,(2).
[4]张芸.应用型的教育课程设计[J].教育探索,2005,(4).
[5][6]甘茂治等.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