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为绿色生态城镇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格式:pdf
- 大小:351.52 KB
- 文档页数:1
项目名称: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委托方(甲方):苏州市规划局相城区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方(丙方):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7年10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主管所长: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邓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杨一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朱郁郁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项目参加人:董珂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肖礼军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赵权助理城市规划师李艳钊助理城市规划师桂晓峰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崔琪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王乾助理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周小新助理城市规划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学士曾芝琼(Quinn Tang)UClA 城市规划硕士编制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院长:钮卫东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俞娟高级城市规划师分管所长:虞林洪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徐惠珍高级城市规划师施进华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梅晓红高级城市规划师黄征洋城市规划师袁佳助理城市规划师邹新忠注册城市规划师潘铁工程师田浩助理工程师斯格(Gretchen)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相城区发展定位与策略 (2)第三章四区划定 (4)第四章区域协调 (5)第五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6)第六章城乡统筹 (7)第七章城乡空间发展指引 (9)第八章城乡综合交通体系 (11)第九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十章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14)第十一章城乡空间设计指引 (15)第十二章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17)第十三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第十四章城乡安全系统规划 (21)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24)第十六章实施策略与机制 (25)第二篇相城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27)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27)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28)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9)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30)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0)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 32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3)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36)第十三章附则 (37)第三篇相城区北组团规划 (39)第一章总则 (39)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39)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39)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40)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0)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41)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41)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42)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3)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4)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7)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48)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1.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苏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6 迁西县委书记李建忠:保护好绿水青山是迁西的社会责任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秦云龙在迁西,记者看到了一组“魔幻”数字:2019年,共召开、参加各类会议473次,深入镇村、企业、项目现场调研185次,遍访全县乡村310个,社区4个,县直单位32个,对接客商、跑办项目115批次,外出学习考察4批次。
一年365天,也许只有超人才能做这么多事情,但这却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委书记李建忠一年的真实工作汇总。
“我曾和县里的同志们说,总书记讲干部要有‘斗争精神’,只有日以继夜与困难短板斗争,才能更好推动迁西发展,你们也得这样做。
”李建忠说。
记者拿到的李建忠2019年工作日志和汇总材料,共164页A4纸,厚达2厘米,其中主要活动,工作内容,一条条具体而清晰,时间精确到分。
日复一日,写在纸上,落到实处,正是像李建忠一样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不懈努力,推动着迁西的“魔法”巨变。
2018年年底,李建忠调任迁西后,根据迁西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打好“生态、文旅、津西”三张优势牌,实现“生态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棚户区改造、民营企业转型攻坚、康养教育医疗高地建设、乡村振兴”六大新突破的全县工作总思路。
在他的带领下,迁西从“痛点”抓起,从小事做起,由长河治理绝地反击,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县域乡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迁西发展再升级,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全省山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两区”建设新目标。
5月14日,《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就山区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问题,对李建忠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经济》:您认为与唐山的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迁西有什么特点和不同?这些特点,是否是迁西县委书记李建忠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7进行“两区”建设的主要决策依据?李建忠:迁西是唐山境内唯一的纯山区县,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辖区内还有84座水库,也有“百库县”之称,这在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山区特点非常强,山水是迁西最大的资源。
绿色城市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城市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城市规划、社区参与、科技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绿色城市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构建绿色城市的核心,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清洁空气和水源。
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建立全市范围的垃圾处理体系等措施来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实际落地。
二、能源利用绿色城市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保证城市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进行能源转型,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利用可再生能源。
2. 提高建筑物能源使用效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节能政策和标准,例如利用太阳能、建筑隔热材料进行建筑能效提升。
3. 改进交通运输方式,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车辆出行频率。
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绿色城市构建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功能、布局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对环境及精神文化的保护和促进。
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专业评估等方式,制定出长远的城市规划方案,满足城市发展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要保持绿色生态环境、社区美观和文化内涵。
四、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绿色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民众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改善利益密切相关,社区中应该开展多样化、定期的绿色城市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此外,社区应该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参加环保宣传、垃圾清理和实际环保行动。
政府也应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加强与居民社区的沟通合作,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和意见加以改进,让居民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感。
五、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多的新能源技术、高效的城市治理手段和更智能的城市服务。
生态优先原则下的城乡规划设计与规范探讨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生态优先原则的理论基础 (6)2.1 生态优先原则的内涵解析 (7)2.2 生态优先原则与其他规划原则的关系 (8)2.3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乡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10)三、生态优先原则下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 (11)3.1 人本主义理念 (12)3.2 可持续发展理念 (13)3.3 绿色生态理念 (14)3.4 生态安全理念 (16)4.1 生态功能区划与布局 (18)4.2 生态廊道与绿道规划 (20)4.3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1)4.4 城乡生态网络构建 (22)五、生态优先原则下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24)5.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体系 (25)5.2 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与策略 (26)5.3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 (27)5.4 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28)六、生态优先原则下的城乡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 (29)6.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技术规范 (31)6.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技术 (32)6.3 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34)6.4 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 (35)7.1 规划实施的组织与协调机制 (39)7.2 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估体系 (40)7.3 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机制 (41)7.4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配套与完善 (42)八、结论与展望 (44)8.1 研究结论总结 (45)8.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分析 (46)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47)一、内容概括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优先原则逐渐成为城乡规划设计与规范制定中的核心理念。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在生态优先原则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城乡规划设计与规范编制,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文章开篇即对生态优先原则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指出其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保护等。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与建议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6)2.1 绿色经济概述 (8)2.2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9)2.2.1 经济增长 (10)2.2.2 资源利用效率 (12)2.2.3 环境污染治理 (13)2.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5)2.3.1 投资与资金不足 (16)2.3.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7)2.3.3 政策法规不完善 (19)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建议 (20)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1)3.1.1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22)3.1.2 设立绿色产业基金 (23)3.1.3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25)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6)3.2.1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 (27)3.2.2 培育绿色产业龙头企业 (29)3.2.3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30)3.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1)3.3.1 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32)3.3.2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33)3.3.3 保障绿色企业合法权益 (34)3.4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36)3.4.1 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 (37)3.4.2 推动绿色技术转移与合作 (39)3.4.3 建立国际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40)四、结论与展望 (41)4.1 研究结论总结 (42)4.2 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展望 (43)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详细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污染排放减少等方面。
新质生产力概念辨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7)1. 生产力基本概念阐释 (8)2. 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9)3.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辨析 (11)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分析 (12)1. 技术创新 (14)2. 人力资源 (15)3. 资源环境 (16)4. 产业升级 (17)四、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9)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0)2. 综合评价指标设计 (21)创新能力指标 (23)人力资源指标 (24)资源环境指标 (25)产业升级指标 (26)3. 指标权重确定与评价方法选择 (27)五、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 (28)1.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30)2. 存在问题与挑战分析 (31)3. 提升策略与建议 (32)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3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35)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36)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37)六、结论与展望 (39)1. 研究总结 (40)2. 研究不足与局限 (40)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1)一、内容描述新质生产力概念辨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项目,涉及新质生产力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
本项目旨在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信息化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产生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
它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力模式,具有创新性、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等特点。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重要性。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研究的重要部分。
青白江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九年二月青白江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组织编制单位:青白江区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二〇一九年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依据 (2)三、指导思想 (5)四、规划原则 (5)五、规划任务 (7)六、规划范围 (9)七、规划年限 (9)第二章规划背景 (10)一、区域概况 (10)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三、土地利用特点 (12)四、土地利用问题 (13)第三章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15)一、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 (15)二、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情况 (15)三、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成效 (21)四、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2)第四章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5)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25)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25)三、废弃工矿复垦潜力 (27)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28)五、土地整治潜力汇总 (28)六、潜力功能区划分 (29)第五章土地整治规划战略和目标 (31)一、土地整治规划战略 (31)二、土地整治目标 (32)三、土地整治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32)第六章土地整治布局和安排 (34)一、土地整治规模 (34)二、土地整治布局与时序安排 (34)三、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35)第七章高标准农田建设 (37)一、建设总体思路及目标 (37)二、建设区域 (37)三、建设内容 (38)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42)一、增减挂钩区域划定原则 (42)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标 (43)三、拆旧区规模与布局 (43)四、建新区规模与布局 (43)第九章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 (46)一、资金来源 (46)二、资金投入 (46)三、资金保障 (47)四、效益分析 (48)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1)一、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51)二、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51)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4)一、机制保障 (54)二、农民权益保障 (54)三、资金保障 (54)四、土地权属关系调整保障 (55)五、技术保障 (55)六、耕地占补平衡保障 (55)附表 (56)表G.1青白江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56)表G.2青白江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57)表G.3青白江区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58)表G.4青白江土地整治项目表 (59)表G.5青白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表 (60)表G.6青白江区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项目安排表 (63)附图 (70)附图1青白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5年) (70)附图2青白江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70)附图3青白江区废弃工矿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70)附图4青白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70)附图5青白江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70)前言青白江地处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又与沿海的孟中印缅经济带相连“海上丝绸之路”,近年来大力实施“蓉欧+”战略,打造国际物流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发展区域影响力。
六美共建,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对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镇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此,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成为当前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六美共建是指“绿色美、文化美、生态美、宜居美、活力美、共享美”六大美丽要素的共同建设。
绿色美是指城镇要注重环保绿色发展,采取可持续发展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生态友好型城镇。
文化美是指城镇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增强城镇文化软实力。
生态美是指城镇要重视生态保护,建设生态绿地、湿地公园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城镇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宜居美是指城镇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活力美是指城镇要发展多元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增加城镇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共享美是指城镇要推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利益共享,提高城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合力。
政府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投资兴业,创新经营模式,提供就业机会和优质产品。
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城镇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需要注重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科技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城镇的智能化程度。
制度创新是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城镇发展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推动城镇治理现代化。
管理创新是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运行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六美共建,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活品质下降等问题,城镇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提出了“六美共建”的理念,意在将环境美、产业美、文化美、生活美、治理美、人才美六大美丽城镇建设内容有机融合,共同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
一、环境美环境美是美丽城镇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环境美不仅指城镇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城镇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要实现环境美,城镇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建设生态园林城镇,打造清洁、优美的城镇生活环境。
城镇也要通过治理污染、提倡低碳生活、推广绿色出行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改善城镇环境。
在交通出行方面,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机动车污染;在垃圾处理方面,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力度,推广生活垃圾减量化,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通过城市绿化、水系治理、空气质量改善等措施,将城镇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地。
只有实现了环境美,才能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产业美产业美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产业美不仅指城镇的产业结构,还包括产业发展的绿色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产业美,城镇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和智能产业,建设绿色工业基地、智能制造园区,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城镇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打造知识产业、文化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含量。
通过这些举措,城镇的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产业发展将更加绿色、环保和可持续。
三、文化美文化美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
文化美不仅指城镇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还包括城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
要实现文化美,城镇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广场、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城镇的文化生活。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屏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为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可以以以下两件大事为主抓手:第一件大事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草原资源,但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等挑战。
因此,要从根源上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必须把资源环境保护作为重点。
首先,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监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要加大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过度放牧和草地退化的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沙化等环境治理工作,保护好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第二件大事是促进农牧业现代化。
内蒙古拥有广阔的农牧业发展空间,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是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加强新品种培育、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农业的品质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安全可信”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内蒙古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还要注重牧业的发展,加大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禽养殖技术改造的投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这样一来,内蒙古的农牧业就能够实现转型升级,推动全区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促进农牧业现代化是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两件大事。
只有通过保护好内蒙古的资源环境,推动农牧业现代化,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内蒙古走上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继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两件主要大事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以推动内蒙古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件大事是加强产业升级。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等资源。
要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可以将产业升级作为重点。
首先,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支持,加快建设风电、光电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项目。
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举行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摄/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符 超4月20日,大型主题公益系列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
本次活动以“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旨在加快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湿地城市生态价值转换模式。
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李春良讲话并为梁平区授予“绿色中国行”旗帜。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王波,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致辞。
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绿色中国形象大使、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劲宣读《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共同宣言》。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reation of International Wetland City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Chongqing Twin City Economic Circle“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湿地公约》第十二次履约方大会首次提出在全球范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截至目前,《湿地公约》共认定43个国际湿地城市,我国有13个城市入选,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
梁平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该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生态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建设目标,利用湿地资源、厚植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实现了绿色转型发展,在湿地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实践过程中展示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希望与会嘉宾借助“绿色中国行”这个平台,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传播绿水青山就启动仪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李春良为梁平区授予“绿色中国行”旗帜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劲宣读《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共同宣言》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环保大家谈作者: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8年第10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
在经过一段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后,愿7300万湖湘儿女以“还一湖清水、一片蓝天、一方净土”的坚强决心,齐心协力,正视问题,书写出新时代美丽中国锦绣图景上的美丽新湖南、壮丽好山河!——湖南省环境治理行业协会李佑明湖南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规格空前,群情激荡: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襟、境界和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湖南省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胡湘卓我们呼唤并打造生态文明的强光。
这道强光,要穿透工业化,使企业的产品更加绿色、供应链更加绿色、物流更加绿色;这道强光,要穿透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建筑更加绿色;这道强光,要穿透农业,使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更加有机、生态。
——湖南生态环保组织郑峰既要肯定我们在环境治理中取得的成绩,将经验分享推广;也要认识到当前依旧存在并可能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拿出方案一一解决。
将环境保护这张答卷做完做好。
——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两型环保分会”张晓晨湘江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应禁止在源头开发资源,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污染者,下游流域应对上游流域进行监督,同时下游流域要给予上游流域生态补偿。
——湘江守望者代表洪武江豚是“河神”,是我们的朋友,保护了江豚就保护了我们自己!——江豚保护志愿者何大明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正越来越引起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
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正发生改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张家界环保协会会员罗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没有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高,早日实现湖南青山绿水蓝天的任务就越来越紧迫。
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把重视生态保护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铭记于心,恒心恒力一抓到底。
建设绿色城市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能源消耗过度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建设绿色城市成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建设绿色城市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建设绿色城市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而建设绿色城市可以采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通过植树造林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湿度的适宜。
此外,建设绿色城市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管理,减少尾气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建设绿色城市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质量。
大城市常常面临着噪音污染的问题,尤其是交通噪音和工业噪音。
绿色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将居住区与噪音源分隔开,以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此外,绿色城市还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建设公园和花园,提供给居民一个宜人、清新的居住环境。
这不仅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还能提升整个社区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第三,建设绿色城市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现代城市生活快节奏,人们对于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绿色城市的建设可以推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例如,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缓解拥堵问题,减少交通时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借助信息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垃圾分类、公共设施预约等,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效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和建议,建设绿色城市还可以促进生态平衡、降低能源消耗、减缓气候变化等。
总之,建设绿色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施绿色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问题。
建设绿色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新建设施的建设。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绿色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生态建设万亩绿林荫满城——济源城郊造林绿化工程纪实文 l 李剑侠盛夏的济源,繁花似锦,满目苍翠。
月季蔷薇香满城,万亩翠绿惹人醉……绿色已然成为济源市城郊最亮丽的底色。
“原来这里啥也没有,特别荒凉。
通过造林工作,现在这里到处都是绿色,充满了生机。
”家住三湖义务植树基地附近的市民赵先生说。
一年来,济源市扎实推进城郊造林绿化工程,种下了万亩绿林,真正实现了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截至目前,该市各镇、街道、企业完成城郊造林绿化工程13220亩,总投资10707万元。
勾画蓝图引发展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
2018年5月,济源市启动“十大工程”之一的城郊造林绿化工程,对涉及天坛、北海两个街道及克井、承留、思礼3个镇的现有约1.3万亩流转土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通过常绿和落叶树种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防护林、休闲观赏林、城郊森林公园、精品牡丹园和旅游特色小镇。
工程启动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市委书记张战伟、市长石迎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审定方案、安排部署,且先后多次带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持续推进城郊造林绿化工程。
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济源市城郊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济源市城郊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对实施城郊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扶持等进行具体部署。
绿化景点促旅游该市城郊造林绿化的各责任单位根据区位优势和地理位置,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态防护林、城郊森林公园和特色旅游景点等,有效助推了济源全域旅游发展。
济源市文旅集团按照“牡丹为主、花海为辅、水系环绕、文化为魂”理念,将济渎庙区域及周边的千余亩土地,栽种涵盖九色十型的牡丹,并配种其他花卉苗木,实现了三季赏花、四季赏景的目标,既修复了城郊生态系统,改善了人居环境,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光休闲,又通过流转土地、返聘农户,让农民获得租金,挣得薪资,助推了脱贫攻坚行动的顺利进行。
30 ECONOMY开启生态文明建设引擎文/本刊记者 李雪娇末日情结的电影描绘了太多生态崩裂的情景: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极端天气、物种灭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想象中的场景在现实有了存在的可能,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提上了议程。
诚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很多成就,但也积攒了不少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当生态环境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治理,不然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肌体”健康。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继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
《意见》围绕实现“五位一体”,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径,一根“红线”贯穿到底。
五个坚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转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进步、社会价值观变革、发展理念革新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平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二是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四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五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早在2013年,我国便第一个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坚定态度,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会议上,通过决议,颁布了联合国文件,认可并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理念。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曾表示,“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的探索努力,我们必将在国际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之路,也可以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罗东帆发布时间:2021-11-08T04:55:34.95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罗东帆[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速度加快,绿色生态理念是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城乡污染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市 61003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速度加快,绿色生态理念是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城乡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在人们享受城乡建设带来的便利时,也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树立绿色生态理念,积极参与到城乡规划设计中,从而推动城乡建设的良好发展。
本文将探讨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城乡规划设计;影响分析引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城乡规划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依然普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包括大型城乡布局不合理、城乡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量大等。
在这种新的情况下,绿色环保城乡建筑设计的新理念应运而生,并且在现代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际应用,以此不断提升城乡绿色立体城乡规划方案设计技术水平,实现城乡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1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理念对于城乡建设来说,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既满足城乡建设的目标,也要符合生态保护的宗旨。
城乡建设的目标是由城乡规划设计决定的,城乡规划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将节能环保理念有效贯彻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
城乡化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而在过往的建设中,对环境和城乡发展的协调不够重视,导致城乡环境日益恶劣,空气质量、水资源等不符合相关标准,不利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及应用案例研究项目开题会在京召开2022年6月28日,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的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及应用案例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心副主任李永红、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代理首席代表秦虎,生态环境部综合司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致辞环节李永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十四五”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由于工业园区工业生产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等特征,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势在必行,也成为落实生态环境部等7部委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美国环保协会支持的本项目对于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借助项目实施,为生态环境部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石峰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统计处处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并将从区域、城市、园区和企业四个层面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模式创新和全面推进落实阶段,而工业园区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希望中心借助已有工作优势和项目实施契机,做好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支撑工作,秉持试点先行的原则,开展典型园区案例研究,在不断总结梳理案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各项工作开展。
秦虎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代理首席代表建议在摸清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择重点行业领域、新技术研发推广以及协同增效场景设立等方面加强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研究,并通过征集典型应用案例,研究总结最佳实践和管理模式,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落地实施。
✦实施方案讨论环节✦中心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并就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研究、典型案例汇编和试点园区选择原则制定等任务的实施计划行了重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