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式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和实施方式叶慧玲(松阳一中浙江丽水323400)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以探究、发现的方式学习。
这一学习方式,适当地模拟了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或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如何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终达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启发式教学,又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浓缩了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它具有独特的教学内涵:教师——探究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社会中的主体;学习过程——一个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
一、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探究式教学设计是在探究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点,对影响学生进行探究的外部因素进行设计,并通过评价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
从探究教学的实施来看,大体包括以下过程:1、创设问题背景,激发学习兴趣:问题背景对教学过程起到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这就要求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时应该把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2、引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搜集材料,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4、形成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对实验问题情境及内部关系的初步理解,建立起关于问题的假设和猜想。
5、验证假设:针对探究的实验目的和条件,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对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解。
6、交流评价:用口头、书面、模型等形式明确表达探究实验的过程、活动以及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吸收他人对探究过程的有益提示,分析他人对探究结论的有益质询,认识到表达与交流对探究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2.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3.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4.类比法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6.逻辑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7.归纳和演绎是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9.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命题方向】化学学科的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其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是将科学探究方法以隐形的、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归纳概括后填写其名称等等.这类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试的重点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平时学到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来整合使用.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1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实验B.调查C.上网查询D.讨论13.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14.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15.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16.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1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比实验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C.燃烧条件的研究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做过许多实验,例如:A组B组C组水和空气压缩的实验比较酒精灯内焰和外焰的温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原子大小示意图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C归为(选填“A”或“B”)组,理由是.20.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3),(4).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等规律的科学.下图是研究常见物质组成的两个化学实验,即A实验和B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达到目的,此处选用的可燃物通常为(填名称).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了来推断甲烷的元素组成的.22.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1)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结论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几乎无氧气放出2.给试管1稍微加热①②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③④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⑤⑥5.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⑦⑧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23.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色变为色,试管口有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证明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得出的性质是;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试管外大气压强;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26.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分析:本题是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解答: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点评: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实验后反思可从反思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程序、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实验法”等方法.解答:解: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③探究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解答:解: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故不符合题意;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故不符合题意;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故不符合题意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没有用到,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方法,根据题目中描述来分析,题目比较简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有一无色气体到底是空气,还是氧气,讨论、上网、调查都弄不清楚,那怎么办?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解答:解:有一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到底是什么呢?A、讨论不出来,故A错误;B、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如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故B正确;C、上网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气体,故C错误;D、只是一种未知的气体,也调查不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验证方法,一试便知,实验非常重要.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B.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压力相同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属于控制变量法;C.探究铁锈蚀需要设计有氧气无水、有水无氧气,既有氧气又有水的环境对比试验进行验证;D.确定甲烷燃烧产物只需要点燃后观察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即可,既不属于“对比实验”,又不属于“控制变量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常见的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实验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设计铁钉只和氧气接触,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对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发布实验中,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铁屑取代小磁针,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得到磁场的情况;故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D、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保持两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另一个物理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正确应用.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讨论、调查、上网查询、实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交流讨论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B、调查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C、上网查询可以为查阅资料、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上网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D、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题中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实验法确定衣服的面料解答.解答:解:从(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这三方面可知小李采用的是实验法,故答案:D.点评: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一探究式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活动----思考、质疑、辩论、总结、论证、实验,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学习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想活动中,又运用这些能力激发起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探究式教学法,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获取知识,揭示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学习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鼓励创新精神。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单元知识内容的纵横关系和不同的目标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诱导型、对比型、归纳型、创造型和推理型等多种类型,现就前三种类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诱导型探究式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的全过程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课题,按教学进程不断地提出有利于学生揭示本质规律,激发深入探讨兴趣的各种问题,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在阅读、实验、研讨的气氛中获得较牢固的知识和本质规律,并让学生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的教学过程是:1、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什么药品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诱导学生解课题:(1)学生实验:A、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然后向试管加入稀盐酸,观察观象,重点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B、另取二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然后依次加入稀硫酸和浓盐酸,观察现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生成的气体较纯,且价格相对便宜,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快,不便操作和气体收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因为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因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摘要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领悟数学思想至关重要。
本文利用类比启发探究式进行数学归纳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类比启发数学归纳法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Mathematical Induction Based on Analogy Inspired Inquiry//Guo MinAbstract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 is an important mathem-atical proof,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ontent,which reflects the mathematical thinking of students to further study mathematics,and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is essential.In this paper,the analogy inspired inquiry-based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induction.Key words analogy inspired;mathematical inductionAuthor's address Yixing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s of Jiangsu Province,214206,Yixing,Jiangsu,China1引言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中展现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和规范。
学习数学归纳法后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数列求和、二项式定理、整除问题等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初步掌握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即不完全归纳法,这是研究数学问题、猜想或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Q O ab c 归纳式探究专题复习归纳探究题题型特点:给出数据,利用归纳法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要求求出k 值,并利用该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关系式范围:初中学的函数关系:图线形式:以上提到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线解题思路:1、找出因变量和自变量。
2、解题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逐一得出因变量与每个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正比、反比等),从而写出数学表达式。
(1、y=kx 2、y=kx+b3、y=k/x4、y=ax 25、y=k/x 2) 3、推出k 的公式,代入其他数值及单位,求出k 的数值和单位。
4、把k 代入原关系式中,形成新的物理表达式,选择图像,解决新的问题。
一.归纳式探究——研究物质的导热性能小雨想研究物体的导热性能,他把一根铜棒连接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恒温物体上,测量导过的热量。
他发现铜棒导过热量(Q )的多少与铜棒的横截面积(S )、长度(L )、两热源的温度差(△T )、导热时间(t )都有关系。
下表是小雨针对不同铜棒测得的实验数据。
(1)Q =k ,其中k = (填上数值和单位)。
(2)相同情况下,导过热量Q 与铜棒长度L 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表示。
(3)有一根长10cm 、横截面积1cm 2的铜棒,两端的温差长时间保持50℃,则2分钟通过横截面的热量是 。
二、小明学习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他想进一步研究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于是他利用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填入表格:(1)由上述实验数据可得R 与l 、S 之间的关系式为 ___。
其中K=_________________。
(写上数值和单位)(2)由数据形式变为公式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3)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 与横截面积S 的关系可用图线__ 来表示。
(4)一根镍铬合金丝,如果被均匀拉长,其电阻会_____。
(5)现在有一根相同材料,长为6m ,横截面积为3mm2的导线请你算出它的电阻。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培优班----归纳、演绎探究专练一、归纳式探究:1.小雨想研究液体的压力跟液体密度ρ、侧壁长度a、液体深度h的关系,下表是小雨在鱼缸中盛入不同k,其中=(填上数值和单位)。
将数据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2)F与a的关系符合图像中的 .(3) 请把第5次的空白表格中的数据填上。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质量的乘积成,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
②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到F与m1、m2、r的关系式为F= ,其中k= 。
③在万有引力F和物体间距r一定时,两物体质量间的关系可用图像中来表示。
④将表格中的空格填上。
3.小明在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跟物体所受外力和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做了多次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一定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跟物体成比例②若已知物体速度的变化用a表示,且与物体所受外力成正比,则结论可用表达式a=表示。
③请依据你的结论进行推理,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I4.研究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运动:(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 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 .我们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形象地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磁感应强度大的地方,磁感线密;磁感应强度小的地方,磁感线疏.条形磁体外部的磁感线分布如图甲所示,则a 、b 两点磁感应强度较大的是 a .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乙所示,D 1和D 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 的半圆金属盒,被置于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它们接在电压一定的交流电源上,从D 1的圆心O 处释放不同的带电粒子(加速度可以忽略,重力不计),粒子在两金属盒之间被不断加速,最终离开回旋加速器时,获得一定的最大动能.改变带电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磁感应强度B ,金属盒半径R ,带电粒子的最大动能E1k =k ,其中k= (填上数值和单位)②对于同一带电粒子.在不同的同旋加速器中,要获得相同的最大动能,则金属盒半径R 与磁感应强度B 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 表示. 5.转动物体的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和实践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实地调查;强调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式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在解析几何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通过中位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构造方法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尝试。
在概率统计中,可以设计一个掷骰子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展示成果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结论。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思考。
在数学建模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建模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展示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1.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2.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问题情境、启示和启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提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探索和实践。
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并鼓励他们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组织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例题、练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定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归纳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问题,总结规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归纳总结的过程中。
三、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理解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差异化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它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差异化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和个性化。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任务和活动,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的方法探15篇第一篇: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的方法探1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的方法探讨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断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学习是一个从感知数学到积累数学知识、从积累数学知识到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
教育部文件提倡:学生应在:了解一定的分析、归纳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得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在“方法过程部分”也提出学生应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方法。
换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
总之,“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数学的一条捷径,也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课堂小结教学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分析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感知数学到积累数学知识、从积累数学知识到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高中数学教学“知识和能力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了解一定的规纳、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得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部分”也提出学生应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方法。
换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
总之,“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数学的一条捷径,也是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奠基良方。
它是整节教学内容的精华的所在,是对教学总体思路最集中、明确、深刻的综述,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总结!二、数学课堂小结教学的方法探究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巧妙新课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到将要探究学习的新课上来。
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紧扣教学的中心,找准教学的的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实用、巧妙、生动,力求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归纳法”与科学探究【摘要】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归纳法的。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普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
由三个方面通过物理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归纳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创造性思维0 引言在中学物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提倡科学探究。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归纳法”的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普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
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但适用的范围有限;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事物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1]不完全归纳法的结论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归纳法是进行科学探索、发现真理的重要方法。
许多物理定律的发现,都是在归纳、综合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欧姆定律的建立,电磁感应定律的产生,氢原子光谱规律的发现等。
物理学家们反复多次做了大量不同的物理实验,抓住问题的本质,总结归纳出一个个物理定律。
[2]下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用归纳法解决物理问题。
1 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推理例1.■■C■的半衰期期5.3年,现有400克■■C■,试问经过多少年后■■C■的质量减少到12.5克?解:这是一个用完全归纳法解题的例子。
设■■C■原有的质量为m0,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剩余的■■C■的质量为m1,根据半衰期的物理意义可得:m1=m0·■设经两个半衰期后剩余的■■C■的质量为m2,同理可得:m2=m1■=m0(■)2经三个半衰期后剩余质量:m3=m2■=m0(■)3同理类推,经n个半衰期后剩余■■C■的质量为:mn=m0(■)n若用τ表示半衰期,t表示衰变时间,代入上式得:m余=m0(■)■该式是我们从特殊到一般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的认识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教师会在教学中引入探究,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对一定问题有所认识。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一定的问题有所认知,明确自己的探究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探索有关的知识。
第二阶段:资源收集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学生开始收集有关问题的知识资源。
它要求学生既要在教师指导下寻找和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源,也可以自行在实际生活中获取,以满足自身的探究需求。
收集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信息。
第三阶段:资源整理分析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三阶段,学生进行对知识资源的整理分析,识别问题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归类有关的知识,提取规律性,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模型实验来探究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四阶段,学生将对知识资源的整理、思考和分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第五阶段:总结归纳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五阶段,学生对本次探究的内容、方法、结果作出有效的总结和归纳,以积累新知识,以及加深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本次探究过程中的使用的技术、方法、技巧,以备以后学习中应用。
发现式教学法是运用归纳或探究进行学习的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反,发现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从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优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教学方式。
一、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是通过不断地构建意义和知识来理解和探索世界的。
学生应该被视为有知识构建能力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符号、模型等方式来把新的信息转换成自己已掌握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则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和知觉等方面,认为学习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渐深化的过程。
发现式教学法依托于这些理论,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发现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1.提供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环境发现式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提供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和学习。
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物品或虚拟场景等具体体验,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
例如,教授某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现象来让学生发现规律,例如气体的性质、常见的化学反应、声音的传播等。
在教授数学时,可以使用试验题让学生探究规律或制定公式。
如果在教授摄影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然后通过多次拍照,找到不同物体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而老师则扮演着引导、促进和解答问题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规划一个探究计划,推进研究。
例如,在教学生化学实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物质的性质等,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推进探究求知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哎,说起这探究式教学啊,其实就像咱们平时过日子,遇到个啥问题,不是直接找人问答案,而是自个儿琢磨琢磨,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整明白。
今儿个咱就来聊聊这探究式教学的过程,看看它是咋一步步带着咱们走进知识的大门的。
一开始啊,老师就像是那领路的,不会直接告诉你前面有啥宝贝,而是给你指个方向,让你自个儿去探索。
比如说,物理课上讲到牛顿第一定律,老师不会一开始就念课本:“哎,同学们,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这样念完了,你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心想:“这说的啥呀?”探究式教学可不一样,老师会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咱们推车的时候,一松手车就停了?为啥咱们骑自行车,不蹬踏板了车还能往前溜一段?” 这么一问,你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哎,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就叫“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问题提出来了,接下来就得想办法解决。
老师这时候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咱们做个实验吧,拿个小车,在不同的表面上推一推,看看有啥不同。
” 于是乎,你们就开始动手了,有的找木板,有的找地毯,还有的直接在地上推。
这一推啊,你们就发现,嘿,在木板上小车能滑得更远!这时候,你们就开始琢磨了:“为啥在木板上滑得远呢?” 老师再一点拨:“是不是因为木板比较滑,摩擦力小啊?” 你们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这就叫“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二步。
猜想归猜想,假设归假设,还得验证才行。
于是,你们又开始设计实验,找来了各种材料,测量摩擦力,计算距离,忙得热火朝天。
这一验证啊,你们发现,还真是摩擦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
这时候,你们心里那叫一个得意,感觉自己就像是小小的科学家,发现了大自然的秘密。
验证完了,还得总结归纳,把学到的东西整理成一套理论。
老师这时候就带着你们一起讨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到了什么?” 你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们学到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怎么来的!” 这就叫“总结归纳”,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三步。
第一数学归纳法课堂导入方式的探究摘要: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论证方法,也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关于正整数集及其子集问题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高中阶段的例如数列、二项式、等式、不等式等问题都可能需要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论证证明。
第一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系列数学归纳法的基石,是理解并应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基础。
然而对于数学归纳法的理论逻辑很多同学无法真正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关于第一数学归纳法课堂教学引入的几种方式,助力学生真正理解“递推”的思想。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课堂教学;课堂导入一、研究的意义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论证方法,对于它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是正确使用它的基础,数学归纳法是解决关于正整数集及其子集问题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高中阶段的例如数列、二项式、等式、不等式等问题都可能需要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论证证明,由此可见,一些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关于正整数集问题的猜想是无法确定是否是正确的,但是是可以通过使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所以可以确认的是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论证手段。
本文研究第一数学归纳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快速的理解它的理论逻辑以及“递推”的思想。
二、“第一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则可以作如下阐述:对于与所有正整数有关的命题P(n)有(1)当n=1时,命题P(n) 成立;(2)假设对∀正整数k,P(k)成立,能够推出P(k+1)也成立。
则对∀n∈N*,命题P(n)成立。
三、“第一数学归纳法”的课堂导入方式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
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有兴趣激发原则、思维启迪原则、情感共鸣原则、直观形象原则、审美陶冶原则、新颖变化原则。
常见的课堂导入技巧有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简笔画或图表导入、讨论导入、设疑导入、表演导入、故事导入、启智导入、竞赛导入等。
本文将根据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原理以及逻辑特点进行导入方式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两种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摘要]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与教育理念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归纳式探究与演绎式探究正是适应这一理念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归纳式探究旨在使学生根据对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局部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演绎式探究旨在使学生学会从一般性原那么到特殊事例的思路来考虑问题,灵活性是演绎式探究的重要特点。
这两种范式重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亲身体验、强调开展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关键词]中小学;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着眼于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
为此,教师应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达在实际教学中。
归纳式探究与演绎式探究正是适应这一理念的教学范式,这两种范式突出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归纳式探究作为一种探究方式,归纳式探究旨在使学生根据对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局部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
(一)归纳式探究的实施步骤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归纳式探究前已形成了一个粗略的理论框架,这种框架的形成,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归纳探究的情境。
这样的情境包括:热身活动,即短小的练习;以开放多样性问题为主题的课堂讨论;适当的实验室练习;班级演示。
上述任何想法都可以作为学生个体学习或小组探究的主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研究,并将新思想与已有知识整合起来。
一般来说,学生进行归纳式探究学习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或个别学生可以通过某个问题或两难情境来引发这种探究行为;搜集信息;验证假说;形成结论;分析并讨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归纳式探究》学案
1.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好学的晓丽等同学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查阅资料他们搜集到真空中两个静
(1)电荷间作用力 F 与甲电荷量q 1 、乙电荷量q 2及两电荷间距离r 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F=k (其中k = )(数值加单位)。
(2)保持q 2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间相互作用力F 与电荷q 1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
(3)若要使两个带电量一定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则两个点电荷的间距应 。
(4)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好。
2. (08中考改编)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
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 ;
(2)安培发现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与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 1、I 2,导线的长度l ,导线之间的距离r 有关,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①通过实验数据可得,两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表达式为F =k (其中k 为常数),k = (数值和单位);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写出相应的表达式,这在物理上是 法。
②对于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通入电流I 1 、I 2大小不变,导体所受到的力F 与导线之间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
③若要使长度和间距一定的两根通电导线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增大,则可以 。
④两根长度是2m 、间距是0.2m 的直导线,一根导线中的电流是0.4A ,要产生5.0×10―7 N 的作用力,则另一根导线中的电流是 A 。
q 1
F
3.叶子姐姐在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中,将直导线换作一块厚度为d 、宽度为b 的导体板。
如图所示,将电压表连在导体板的两侧,发现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体板两端存在电压,这个电压叫做霍尔电压。
叶子姐姐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
(1)由上述实验乙材料的数据可得:霍尔电压U H =K 乙 (K 乙为系数,称为乙材料的“霍尔系数”),其中K 乙= 。
(2)在U H —d 关系图像中, 能正确的反映U H 随材料的厚度d 变化的规律。
(3)由甲、乙两种材料做成的厚度相同的导体板,通入相同的电流,放入同一个磁场中,产生霍尔电压较大的是材料 。
(4)请你将表中的空格填上。
4.现在,我们想要知道金属杆的伸长与什么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就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1)这种金属制成的金属杆在拉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与拉力、长度、横截面积的数学关系表达式为:Δl =k ;其中 k= ,由数据形式变为公式形式运用了 法。
(2)分析数据可知,在拉力、金属杆长一定时,金属杆伸长的长度与金属杆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
(3)如果两根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杆,在相同拉力作用下,长度越 的,伸长的长度越长。
(4)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5.(2011中考改编)我们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
但是,用
d
U
同样大小的力去拉两只不同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这说明弹簧有“软”、“硬”之分,容易被拉伸的弹簧比较软,反之比较硬。
弹簧的软硬用它的刚性系数来表示。
刚性系数越大,弹簧越硬。
为了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据如下(其中:S
:
(1)A=
k,其中k与制造弹簧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值一般不
同。
上述实验中铜的k铜=
(填上数值和单位)。
(2)用粗细不同的铜丝做成半径和匝数都相同的弹簧,则弹簧的刚性系数
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表示。
(3)如果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钢丝做成匝数和半径相同的弹簧,都用10N
的力拉伸时,用做成的弹簧变得较短。
(4)用横截面积为2×10-6m2的铜丝制成一个半径为1×10-2m、刚性系数为100N/m的弹簧,则该弹簧的匝数为。
6.归纳式探究——弹性物体的弹性势能:
我们知道,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但是,用同样大小的力
去拉两种不同的弹性物体,伸长的长度不同,具有的弹性势能也不同,且外界拉力做功的大
小数值上等于弹性物体产生的弹性势能。
为了研究不同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的弹性势
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
据如右表:(S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0为金属丝
的原长,Δl为金属丝的伸长,E p为金属丝具有的
弹性势能)
(1)E p=k,其中k与弹性
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值一般不同。
上述实验中铜的k值k铜=
(填上数值和单位)。
将数据变成公式,运用的是法。
(2) 将粗细和原长相同的铜丝和钢丝拉伸相同的长度,则拉力对
做的功更多。
(3) 若不同的铜丝伸长相同的长度,且形变时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则铜丝的原长和横截
面积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线来表示。
(4) 若横截面积为18×10-6m2
、原长为3m的钢丝获得0.15J的弹性势能,则需将该钢丝拉
A
2
2
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