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救护
- 格式:ppt
- 大小:17.89 MB
- 文档页数:101
急诊救护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运送)抢救是争夺生命的战斗,医护人员在急救实践过程中面对危重病人,如何作出决快速的判断与反应,及时作出诊断与治疗病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与预后好坏,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掌握急诊救护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与伤员运送是四项基础技术。
一、出血与外伤止血法:血液从血管流出为出血,创伤一般都有出血,按出血的部位分为内出血、外出血。
1.内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严重的创伤可导致严重的内出血,如颅内出血,肝破裂,脾破裂。
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
2.外出血: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出体外为外出血,常肉眼可见流出的血液。
按出血的血管分类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1.动脉出血:为动脉壁破损所至,出血呈喷射状,鲜红色,喷射随心脏搏动而同步增强。
2.静脉出血:静脉血管破裂是血液从裂口持续流出,血暗红色。
3.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损伤,血液从损伤面涌出,色鲜红。
无论何种出血,如出血量大超过人体总血量1/4~1/3就有生命危险。
较少量的出血如处理不当不及时也可导致肢体坏死或残疾。
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急救现场止血法:1.包扎止血法:一般的小伤口、小面积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可用包扎止血法。
先用盐水冲洗局部,消毒清洁皮肤(毛发较多部位应先剃去毛发再清洗),盖上消毒纱布敷料,包扎局部即可。
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按压出血血管的上端(近心端),使血管受压闭塞,血流中断达到止血的目的。
救护人员要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及压迫要领:面部出血:指压下颌较前方的面动脉,可止住同侧下半面部出血。
颞部出血:压迫耳前的颞浅动脉可减少同侧颞部、头皮出血。
头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可止住同侧头部出血。
此法要慎用,以免引起脑缺血。
肩部或腋窝出血:在锁骨上窝处压迫同侧锁骨下动脉即可.上肢出血:手、前臂及上臂下端动脉出血可压迫上臂内侧上1/3处的肱动脉止血。
下肢出血:可用拇指或拳头压迫大腿内侧上1/3处的股动脉。
现场创伤的四项基本救护技术
现场创伤是指突发的、外伤性的伤害事故,包括车祸、坠落、刺伤等。
在现场提供基本救护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创伤伤害,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
这四项基本的现场创伤救护技术包括:
1. 检查伤情:在现场救护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伤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伤情的严重程度。
这包括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状态等基本生命指征,以及观察出血、骨折、刺伤等创伤情况。
2. 停止出血:创伤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这对伤者的生命非常危险。
因此,停止出血是必不可少的救护技术。
使用压迫止血法来控制出血,可以通过压迫伤口、提高伤肢、应用止血带等方法实现。
3. 固定骨折:骨折是常见的创伤伤害,而移动骨折部位可能会进一步伤害患者。
因此,在现场救护过程中,必须用固定物如夹板、夹板带等固定骨折,以减少移动并稳定骨折部位。
4. 给予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在事故中失去了呼吸或心跳,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以维持人体的气道通畅和心脏的血液循环。
在现场提供基本救护技术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尽量不移动伤者,及时呼叫急救车辆,并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稳定伤者的状况。
同时,在救护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四大急救技术培训手册日常生活中会遭遇各类突发情况,尤其是面对各种意外伤害应尽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而应对意外伤害有四项必备救护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这四项救护技术均为院前临时急救措施,并根据情况进行其他紧急处理,对症处理后应将伤员尽快安全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救治。
一、止血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成人全身总血量约占自身体重的8%。
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时,则可发生休克;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40%时,则可迅速危及生命。
出血的危险程度不仅与破损血管的口径有关,也与出血的速度成正比。
如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股动脉,以及颈静脉、股静脉等大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常来不及被送往医院,可于数分钟内危及生命;中等口径的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迅速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现场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首要环节。
(一)出血的类别1.按损伤的血管分类(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近端伤口呈搏动性喷射而出,动脉出血速度最快、危险最大。
出血速度与动脉口径粗细、破口大小及血压高低有关,以颈动脉和股动脉出血为例,失血800ml一般不会超过30s,对于体重为50kg的人来说,大动脉出血30s即有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从远端伤口持续涌出,相对动脉出血危险性小。
但大静脉断裂,如颈静脉断裂同样可以迅速危及生命。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创面呈点状或片状渗出,一般无危险性。
2.按出血的部位分类(1)外出血:受伤后,血液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流至体外,可从体表见到流出的血液,极易识别。
(2)内出血: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器官的间隙及体腔内,或经气道、消化道、尿道排出,而未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流出,体表未见流出的血液。
如颅内血肿、肝脾破裂等。
(3)皮下出血:外界暴力作用于身体,使血液从破损的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皮肤、黏膜并未破损,身体表面见不到血液。
四项救护技术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四项救护技术”!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有人出了点意外状况,周围的人那是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咋整。
这时候,如果咱们懂点救护技术,那可就能派上大用场啦!这四项救护技术呢,分别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先来说说止血,这可是关键的第一步。
就像我上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破了,血直往外冒。
这时候要是不知道咋止血,那小朋友得多害怕呀!止血的方法有很多种,像指压止血法,就是用手指压住出血部位的动脉,阻止血液流通。
比如说,要是手臂出血了,就可以按压上臂内侧的肱动脉。
包扎也很有讲究哦!不能包得太紧,也不能太松。
太紧了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了又起不到止血和保护伤口的作用。
我记得有一次在社区活动中,有个阿姨切菜不小心切到手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找东西包扎,结果有的包得歪歪扭扭,有的太紧了,阿姨直喊疼。
正确的包扎方法应该是从伤口的远心端开始,逐渐向近心端包扎,而且要注意把伤口完全覆盖住。
再说说固定。
要是有人骨折了,固定那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好比给受伤的骨头搭个“小房子”,让它能好好休息恢复。
有一回我在学校操场上,看到一个同学打球时摔倒,手臂好像骨折了。
大家都慌了神,还好体育老师赶过来,用木板和绷带做了简单的固定,这才避免了二次伤害。
固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固定的位置和力度,不能随便乱动受伤的部位。
最后是搬运。
这可不能马虎,得小心翼翼的。
就像搬易碎的宝贝一样,轻拿轻放。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有人在搬运伤者的时候太粗暴,结果加重了伤者的伤势。
搬运的时候要根据伤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单人搬运、双人搬运或者多人搬运。
总之啊,这四项救护技术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咱们平时多学点,说不定在关键时刻就能救人一命。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说不定哪天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就会用到这些知识,到时候可就能派上大用场啦!所以,别小看这四项救护技术,关键时刻能成为生命的“保护神”!。
一、止血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成人全身总血量约占自身体重的8%。
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时,则可发生休克;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40%时,则可迅速危及生命。
出血的危险程度不仅与破损血管的口径有关,也与出血的速度成正比。
如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股动脉,以及颈静脉、股静脉等大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常来不及被送往医院,可于数分钟内危及生命;中等口径的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迅速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现场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首要环节。
(一)出血的类别1.按损伤的血管分类(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近端伤口呈搏动性喷射而出,动脉出血速度最快、危险最大。
出血速度与动脉口径粗细、破口大小及血压高低有关,以颈动脉和股动脉出血为例,失血800ml一般不会超过30s,对于体重为50kg的人来说,大动脉出血30s即有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从远端伤口持续涌出,相对动脉出血危险性小。
但大静脉断裂,如颈静脉断裂同样可以迅速危及生命。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创面呈点状或片状渗出,一般无危险性。
2.按出血的部位分类(1)外出血:受伤后,血液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流至体外,可从体表见到流出的血液,极易识别。
(2)内出血: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器官的间隙及体腔内,或经气道、消化道、尿道排出,而未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流出,体表未见流出的血液。
如颅内血肿、肝脾破裂等。
(3)皮下出血:外界暴力作用于身体,使血液从破损的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皮肤、黏膜并未破损,身体表面见不到血液。
如果皮下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时,称为“血肿”,也可因各种疾病引起,如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
(二)常用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抢救者用手指将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按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