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园田居》(总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3
课时作业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情致 D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解析:B 项,存:问候、探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乐也B.⎩⎪⎨⎪⎧一去.三十年日始出时去.人近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会当凌绝.顶 解析:A 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
B 项,分别为动词,离开;动词,距离。
C 项,分别为动词,归附;动词,回,返回。
D 项,分别为动词,断绝;副词,极。
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讌,心念旧恩B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解析:“厌”通“餍”,满足;“讌”同“宴”,宴饮。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忍尤而.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 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
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依依..墟里烟 B .汝岂得自由..C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解析:C项,古义和今义都是“难以忘记”的意思。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教学目标:1、 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 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 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二、作者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诵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
(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3、自由朗读: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请同学们打开优化方案128页。
我们班哪个同学说话最大声的,自告奋勇起来读给大家听,好吗?2、为何而归?(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归园田居(其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
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
学情分析《归园田居》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课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高一学生虽然初中时候已经接触过陶渊明的文章,有一点了解田园诗歌,但对诗歌鉴赏的能力仍较欠缺。
此外,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本课陶渊明的选择和思想感情较难深层次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
”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对于初中的诗歌存在一个简单的表面了解,在学习诗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鉴赏高中诗歌时会表现的茫然,不知所措。
学生必须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反复去朗诵诗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从而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吟咏,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细细品读,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田园风光。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细细揣摩诗句,走近陶渊明,感受其人格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树立高尚的理想志趣、培养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意境,感受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归园田居其一的教案范文 (优秀 8 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 篇《归园田居其一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诗五首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文学常识。
2.把握文言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3.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理解每首诗的内容、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
二、学法引导1.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阅读提示”和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句意了解作者、出处和诗体。
2.要从整体上把握,弄懂每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景、物、事),要表达什么感情,逐步进入到诗歌的意境,还要看一看作者怎样运用精练,含蓄、形象的语言来叙事写景、表情达意的。
3.可以将五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所写之景有何异同,所叙之事有何异同,所抒之情有何异同,写作方法有何异同。
4.熟背、默写、理解这些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可以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特别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来读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办法。
2.难点《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所蕴涵的情感。
可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疑点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与市井生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而在作家笔下为何这样恬淡安逸?《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指什么?《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什么意思?解决办法介绍背景和诗人性格。
教师向学生介绍陶潜高洁的人格,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诗歌的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
这个名词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
在这篇美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宁的社会。
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经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作品,再次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
归园田居(其一)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归园田居》,疏通释义。
2.了解陶渊明,理解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居田园的品性。
3.链接课外诗文,更进一步地理解陶渊明的形象。
课程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30课诗四首。
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一》,作者是陶渊明,上个单元里我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
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41岁时,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转身写板书: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东晋著名诗人。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2.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3.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归园田居其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全诗,掌握其文学背景和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读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描述诗中表达的田园生活的特点,并分析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异同。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运用图解、表格等形式整理和归纳诗歌内容,提升信息整理能力。
2. 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能够创作出自己的田园诗,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境进行评价,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归园田居》,能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培养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3.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能够理解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处理,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旨在通过学习《归园田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归园田居》这首诗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归园田居》的背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意图。
2. 诗歌内容解读:详细分析《归园田居》的每一句诗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阐述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田园生活分析:通过诗中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分析其特点,并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田园生活的价值。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全诗背诵,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第二课时: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
- 第三课时:探讨田园生活的特点,比较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古典诗歌欣赏、修辞手法、田园生活等章节相关联,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慨当以慷:何以解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诵读曹操《短歌行》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歌内容。
3.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不同意境。
二、课堂研讨1.请同学们描绘两首诗歌的画面并概括画面特点。
2.请学生示范朗诵《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再听名家示范朗诵。
学生进行对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在诵读两首诗时体会韵律、节奏、语气上的不同。
3.两首诗展示的画面内容不同,诵读体验不同,但最终体现的诗人意图都为“”,他们追求的“”是相同的吗(主旨)?三、巩固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原因) 暧暧..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B.鼓.瑟吹笙(弹奏) 但.为君故(但是)C.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同“宴”)D.去.日苦多(逝去的) 依依墟里..烟(村落)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生几何..如月D.无论..魏晋..子衿 C.明明.. B.青青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鼓.瑟吹笙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开荒南.野际4.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常以“杜康”指代酒。
B.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衣服的交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阡陌:阡,南北向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