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55.57 KB
- 文档页数:2
新一代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新一代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
方法比较分离机分离的与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重量、红细胞损失量。
结果两组分离的浓缩血小板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
分离机组除红细胞混入量与手工组的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优于手工组(P<0.05)。
结论新一代全自动分离机分离效果和效率都大大优于手工分离。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血小板浓缩液;白膜法Abstract: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platelet separation by a new generation of fully automated blood component separators. Methods Comparison of the collection rate,weight,and erythrocyte loss of the platelets separated by manual separation and automatic separation. Results Two groups of platelets were in line with the "blood and blood quality requirements GB 18469-2012".(P> 0.05). The remaining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manual separation group(P <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A new generation of automated blood component separators separation efficiency are much better than manual separationKey word:automatic blood components extractor;buffy coat;platelets近年来,从街头采集的400ml全血中分离浓缩血小板的应用越来越多,使得原本浪费的资源得以大量应用。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开展,临床对血小板制品的需求正在稳步增加。
血小板制品在救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凝血障碍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血小板成分制品的种类按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为机采单人份血小板(SDPs ),是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体内采集,其优点为纯度高、红细胞、白细胞污染少。
但存在设备耗材贵、采集时间长、招募献血者困难,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增长。
一类由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WBDPs ),资源丰富、成本低,即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又能补充临床需求和危重患者抢救用血。
探讨在我省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制备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有无不同,我省地处高原平均海拔3400~3600之间,人的机体长期处于高原环境中,由于缺氧导致红细胞过度增生,血液粘滞度增加,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 )[1]。
这种在高原人群常见现象对血小板成分制品的制备、质量有无影响。
现将该中心2014年3月以机采法和BC 法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血小板制品共100人份,并对这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分别进行检测,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①机采血小板献血员。
年龄20~45周岁,男性体重≥50㎏,女性体重≥45㎏。
符合国家标准《GB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2]。
采血前pt ≥150×10\L ,献血间隔时间≧30d ,1周内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献血者每次只采集1个治疗量血小板,共采集50人份。
②街头固定采血点采集的符合国家标准。
《GB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2]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全血(400mL/50名),采血前1周内未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采血顺畅,无反复穿刺,常温保存和运输,8h 内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3],共制备50人份。
1.2设备MC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输血技术公司)、一次性封闭式采集成分血耗材(美国输血技术公司)、Cryofuge 6000i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美国)、XHZ-IB 血小板振荡保存箱(苏州医疗设备厂)。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的制备Ⅰ.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分离制备血小板法(富浆法)先将全血经轻离心,分离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之后将富含血小板血浆重离心,移去上层血浆,下层沉淀即为浓缩血小板。
在第二次重离心制备浓缩血小板前,可将第一次轻离心获得的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白细胞过滤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1.采血2.轻离心成分分离制得红细胞、富含血小板血浆。
建议离心条件:温度:22℃±2℃,加速:9 r/min,减速:3 r/min,200ml袋离心力为478g,400ml袋离心力为850g,离心时间为8分钟。
(贺利氏离心机)轻离心,使红细胞(RBC)、白细胞(WBC)沉淀,上层血浆的大部分血小板(PLT)尚未沉淀,分离此血浆即为富含血小板血浆,约含全血中70%的PLT(根据调节离心机的离心力和时间有所不同)。
3.重离心富含血小板血浆。
第二次离心:温度:22℃±2℃,加速:9 r/min,减速:3 r/min,离心力2988g,离心时间为10分钟。
浓缩血小板1个单位留浆20-25ml,2个单位留浆30-45ml。
4.挤去上层贫血小板血浆, 再回部分贫血小板血浆置血小板内, 形成血小板悬液,静置1.5-2h;8h内制备必须完毕。
5.血小板悬液振荡保存,等待检测报告,不合格剔除。
6.根据需求选择合格血小板悬液进行汇集过滤。
7.开放式6h内输完。
8.密闭式振荡保存(无菌接驳,血小板贮存袋,细菌监测)。
富浆法的特点:PRP-PC质量不稳定,WBC残留量高,输洼安全性差,反复输注常会诱发血小板输注无效。
Ⅱ.白膜(BC)法分离制备血小板法全血首先经重离心后分离白膜层,将白膜层再经轻离心后,去除红细胞和白细胞,即得浓缩血小板。
具体操作如下:1.采血2.成分分离并制备白膜得少白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约85 %)、血浆、白膜。
建议离心条件:温度:22℃±2℃,400ml袋离心力转速2515转/2100g,离心时间为14分钟。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的比较发表时间:2013-01-04T09:29:14.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张广波1 曹笠1 王晓伟1 李立1 王见敏2 [导读]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血小板主要通过机器单采术和手工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而成。
张广波1 曹笠1 王晓伟1 李立1 王见敏21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辽宁大连 116033;2辽宁省大连市血液中心供血室辽宁大连 116001【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100-02【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
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
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血小板主要通过机器单采术和手工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而成。
手工法采集血小板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血小板(PLT)数量少,而白细胞(WBC)含量较多。
机采血小板具有保存效果好、保存时间长、质量高、混合白细胞少等优点,具有客观的实用价值,所以受到患者、医务工作者以及血液工作者的欢迎。
作为一成人剂量,单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具有很相似的临床疗效[1-3]。
然而,最近一项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的血小板制备方法可能影响其输注后活性[4]。
保存期为5d的单采血小板已在临床普及应用。
为了避免全血中血小板的浪费,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已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推广,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相关标准也还未出台。
未见有关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制备后体外聚集反应和激活程度差别的系统报道。
在此,我们对手工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 400mL全血,大连市血液中心60名志愿献血者(身体健康,男女各半,平均年龄35岁)提供。
浓缩血小板悬液的三种制备方式比较杨世明张勇萍杨枨林费红毅【关键词】制备方式关键词:制备方式;检测比较;血小板悬液0引言浓缩血小板悬液(PC)在白血病、再障等血小板减少的出血及外科手术中均有显著的止血作用,而PC中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又是阻碍临床输注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探讨PC的最正确制备方式和条件,咱们对二次离心法、白膜回浆法和机械单采法三种方式制备的PC细胞参数进行了检测比较.1材料和方式供血者选择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标准,对献血员进行体魄检查和ALT,HAV,HBV,HCV,HIV及RPR等化验检测均合格,5d内未服阿斯匹林等阻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静脉血管良好,血小板计数在150×109・L-1以上者.器材设备图门产LSG-04R型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超净台,分浆夹,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日本产),CPD保养液三联血袋,规格为400mL.制备方式①二次离心法:搜集全血400mL按文献[1]规程进行分离制备;②白膜回浆法:搜集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的全血400mL,置低温离心机,在22℃以3500r・min-1离心10min,在超净台内分出血浆至1号袋,保留80~100mL血浆,白膜层分至2号袋,静置30~40min后,在22℃以1400r・min-1离心6min后,将白膜层以上部份分出约60mL呈浑浊状的血浆,即为白膜回浆法制备的1U浓缩血小板悬液;③机械单采法:由西安市中心血站制备.检测方式及指标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用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血小板回收率=(PC中血小板数/制备前血小板总数)×100%;PC中血小板数=血小板计数/L÷1000×容量(mL). 2结果用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三种不同方式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悬液细胞参数检测,结果见表1.表1三种方式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的检测结果(略)3讨论二次离心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的优势是简单易行,缺点是PC中血小板数量少,而WBC含量较多.PC中混入过量的WBC无益于血小板的贮存,另外血小板的贮存质量也与制备进程中血小板的损伤程度有关.PC中混入过量的WBC可使患者产生白细胞凝集素或HLA抗体而阻碍输注成效,一样以为PC中WBC<106才能有效地避免同种免疫,本文二次离心法制备的PC中WBC计数达×109・L-1,输注后仍有产生免疫的可能.机械单采法制备血小板的优势是能够取得高质量的血小板制品,可从单个供体搜集到浓度高、纯度好、体积小、无聚集的8~10个单位的血小板制品[2],但由于其设备昂贵,在基础医院目前还难以普及.最近几年来已采纳白膜回浆法制备PC,该法的优势是简便易行,血小板取得量较多,制备进程中血小板损伤小,最终PC中混入的WBC 数量较少,只要把握好离心条件,克服制备进程中的各类阻碍因素,可取得符合质量操纵标准的血小板数量,在无机械单采条件的单位能够利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品,以便取得较为中意的输注成效.参考文献:[1]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0-182.[2]何慧平.血细胞分离机搜集血小板的初步探讨[J].临床输血与查验,1999;1(2):30-31.。
探讨高原地区两种血小板制品质量对比分析背景介绍高原地区的氧含量较低,因为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度,气压比海平面低。
这种低氧环境会导致机体中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对于高原地区的患者,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原地区两种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对比分析。
两种血小板制品概述在高原地区,常见的两种血小板制品是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FFP-PC)和单采血小板制品(SDP)。
下面将对这两种制品进行介绍。
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FFP-PC)FFP-PC制品是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制备的一种血小板输注制品,其制备过程包括血浆分离、血小板浓缩、洗涤、检测等步骤。
由于含有更多的血小板,故然而更为稳定和安全。
FFP-PC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如贫血、白血病、肺炎等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单采血小板制品(SDP)SDP是来源于单个献血者全血中采集得到的血小板制品,其缺点是容易受到献血者体内潜在病原体的污染,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筛查和检测。
SDP一般用于治疗急性出血引起的低血小板症,如胃肠道出血、产后出血等。
质量对比分析两种血小板制品在制备过程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那么它们在质量上的差异如何呢?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FFP-PC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血浆分离、血小板浓缩、洗涤等多个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环节严格控制,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血小板刺激因子和凝血因子在制备过程中会大量丢失,无法生产包含这些因子的免疫产品。
SDP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只经过初始质量控制筛查。
因此,从产品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FFP-PC制品的质量更为可靠。
传染病的筛查和检测SDP是来源于单个献血者全血中采集得到的血小板制品,需要经过严格筛查和检测。
这些筛查与检测主要是针对心肺间质病毒、艾滋病毒、地方性疾病等疾病。
制造SDP的血小板经过筛选检测,确保符合所需的规格和管制标准。
而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FFP-PC)则需经过冰冻保存。
改良白膜法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摘要】目的简化改良白膜法,提高血小板(Pt)的回收率、降低浓缩血小板中WBC、RBC的残存。
方法采用新工艺、器材如新型血袋、自动分浆仪、离心悬挂器等。
结果改良的白膜法(改良的白膜法NBC)所制备的PC:Pt(7.8±2.9)×10加/2、RBC(O.008±O.006)×109/2、wBc(0.8±O.4)×106/2、血小板回收率(82.1±7.2)%。
结论改良的白膜法简化了操作、提高了血小板的收集率,各项指标都可以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关键词】改良白膜法血小板去除法/方法近年来国内输血界工作者对手工血小板的制备方法进行过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白膜法”[1]、“梯度离心结合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VDF)”[3]。
TDF大幅提高了PC中血小板的含量,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悬液(PC)红、白细胞的污染严重。
改良白膜法(BBC)各项指标都可以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不过操作比较烦琐。
BBC被列入了国家卫生部的十年百项推广计划。
笔者对改良白膜法进行了改进,研发了新改良白膜法,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设备美国ThermoJ-6B大容量离心机、自动分浆仪、400 ml顶底结构五联血袋、离心悬挂器,等。
l.2 原料血400 ml全血,采血后室温保存,于采血后6 h之内完成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工作。
1.3 方法1.3.1 N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NBC法制备浓缩初回收率、总血小板于2008年4—7月在本站完成。
(1)重离心 RCF=2560 g力,T=20 min,离心温度(22±2)℃。
(2)分白膜将离心后的全血置于自动分浆仪上,目视挑选,凡白膜发生了凝聚及太薄者予以淘汰。
白膜较好者,在分去上层贫血小板血浆、底层贫血小板红血球后,将白膜用一定量的血浆洗入悬挂袋中。
(3)悬挂离心将悬挂袋用悬挂器悬挂于离杯上,轻离心:RCF=410 g力,T=130 S,离心温度(22±2)℃。
探讨高原地区两种血小板制品质量对比分析作者:钱晓燕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25期钱晓燕青海省血液中心成分科,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 目的分析在高原地区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血小板成分制品,即机采血小板与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血小板的质量有何不同,对患者提升血小板的功能有无差别。
方法采用机采血小板50人份,BC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50人份,中心质控科检测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评价血小板质量。
结果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为(2.50±0.08)×1011/L,白细胞混入量为(3.42±0.70)×108/L,红细胞混入量为(5.86±0.76)×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
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为(2.41±0.28)×1011/L,白细胞混入量为(1.85±0.62)×108/L,红细胞混入量为(6.13±0.58)×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
结论机采或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品,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可以作为临床血小板的补充。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质量;对比[中图分类号] R331.1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87-02[作者简介] 钱晓燕(1966-),女,青海西宁人,大专,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血液成分制备工作。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开展,临床对血小板制品的需求正在稳步增加。
血小板制品在救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凝血障碍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血小板成分制品的种类按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为机采单人份血小板(SDPs),是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体内采集,其优点为纯度高、红细胞、白细胞污染少。
但存在设备耗材贵、采集时间长、招募献血者困难,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增长。
人造血小板的制备方法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片段,主要负责凝血和止血功能。
在外伤或手术等情况下,如果血小板数量不足,就会导致出血不止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传统上,人类使用捐赠的血浆或血小板来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这一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血源不足、感染风险、储存不便等。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开发人造血小板的方法。
目前,制备人造血小板的方法较多,可以分为生物制备法和化学制备法两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1. 生物法制备生物法制备人造血小板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过程是:首先从血液中提取出血小板,然后进行处理或改造,最后输注到患者体内。
(1)原核表达法原核表达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血小板相关的基因加入生物体道中,使得它具备了合成、质量控制和自我修复的机制。
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体外合成人血小板。
优点:快速、可扩展性高、成本低。
缺点:低规格化、表达效率低、空间位置未被定位/纳米结构大量缺失。
(2)病毒转染法病毒转染法是在体外利用质粒载体和病毒转染人的基因,通过纯化和检测等步骤生产人造血小板。
优点:规范化生产、较高的表达效率。
缺点:使用病毒载体传递基因有感染性风险、难以控制纳米结构。
(3)体外培养法体外培养法指将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HSCs)缓慢培养成血小板。
在这个过程中,HSCs先分化成过渡细胞,再分化成骨髓基质成熟的血小板。
优点: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血源可扩展。
缺点:生物制备的成本较高、最终的纳米结构往往难以控制。
2. 化学法制备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是其中一种化学法制备人造血小板的方法。
(1)脂质纳米颗粒脂质纳米颗粒是通过将多糖塑形成的颗粒包裹在磷脂质双分子层中,形成了类似于植物平凡质的系统,称为人工血小板。
与传统的血小板相比,人工血小板体积较小、结构简单。
因此,人工血小板的对凝血的作用大于传统血小板。
优点:能够规格化生产、纳米结构较为稳定。
缺点:使用的化学试剂和保护剂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尚未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
单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0 例患者分别进行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及临床疗效。
结果:采用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进行输注均有疗效,单采血小板有效率CCI 为90.91%、PPR 为93.18%均明显高于浓缩组。
结论:单采血小板的纯度较高,产生同种免疫机会少,输注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浓缩血小板。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临床疗效血小板(PLT)减少症是临床上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极易导致死亡,危险性高,已引起临床研究的重视[1]。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由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出血的重要方法,特别对于由于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病、放化疗等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小板制品主要有单采血小板(apheresis platelet)和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
单采血小板主要以单一供者为来源,因而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较小,且输注方便快捷。
浓缩血小板是从新鲜全血中分离制备而成,一般需要多个供者,因而发生同种免疫和过敏反应的几率较大[2-3]。
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血小板制品,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单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60 例,所有患者均有输血史。
160 例患者均排除感染、发热、骨髓移植、脾脏肿大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等可能对血小板计数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
根据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品的类别进行分组,88 例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作为单采组,其中男性42 例,女性46 例;年龄17~76 岁,平均年龄37.5±3.6 岁;病理诊断白血病45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5 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 例,直肠癌5 例,乳腺癌2 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 例。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输血法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新时代。
成分输血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且还可以使血液综合利用,因此,它被视为临床输血中的一大重要进展。
当今,成分输血成为临床治疗中一种新的特殊方法。
其中,浓缩血小板可为骨髓移植病人提供血液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为骨髓移植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血小板的制备;临床应用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技术目前主要有手工分离法和自动化的机器分离法。
前者需要多个供血者才能达到一个治疗量,后者只需要一个供血者即可达到治疗量,并且产品纯度高,质量好超浓缩,治疗效果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的传播。
我们利用美国BAXTER公司CS3000PLUS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10袋,与手工采集血小板对比,其特点总结见下表。
附表采集血小板方法比较1 制备方法应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选择程序:①分离夹TNS-6; ②产品收集夹A-35; ③抗凝剂ACD-A; ④采用双臂式循环采血,分别穿刺双肘正中静脉,一侧采血,一侧回输; ⑤采用1次性全密闭式分离管道,采集过程中献血员血容量始终保持平衡;⑥全血与抗凝剂之比为9~11:1,离心速度为1600rpm,产品容量为190ML,血小板计数可达3.0~5.0×1011个。
浓缩血小板采集后,可以立即输注,也可以保存5天,保存时需放在22°C 振荡器上,保存期末PH值顺大于6.0。
2 质量标准浓缩血小板的质量与供血者密切相关。
选择供血者,除了要符合国家卫生部献血员体检标准外,还要求献血员血小板计数为1.5×1011/L以上,且供血者前1周不得服用阿司匹林、消炎药、保太松、布洛芬、潘生丁及抗过敏药物。
以避免血小板功能遭到抑制,造成受血者输注无效。
供血者前一天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以防出现脂肪血。
手工法和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比较
赵翠云;刘德春;苗翠英
【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
【年(卷),期】2002(004)003
【摘要】@@ 输注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较好的纠正作用,而浓缩血小板中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对临床输注效果十分重要.传统离心法(手工分离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与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浓缩血小板相比,质量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本文对两种方法制得浓缩血小板的主要质控指标进行比较.
【总页数】1页(P58)
【作者】赵翠云;刘德春;苗翠英
【作者单位】250014,济南,山东省血液中心;250014,济南,山东省血液中心;250014,济南,山东省血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
【相关文献】
1.手工法和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临床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 [J], 徐彪;夏冬梅;邵淑芳
2.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和传统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比较 [J], 安蓬蓬;李浩泷;刘春燕
3.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和传统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比较 [J], 安蓬蓬;李浩泷;刘春燕
4.浅谈手工法和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与临床不良反应 [J], 伊黎
5.手工法与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差别与临床疗效 [J], 焦红霞;焦庆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邹元国;陈兆铭;张益红;虞洪芳
【期刊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年(卷),期】1990(3)1
【摘要】目前制备浓缩血小板大多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法(简称PRP)。
这种工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和大量的白细胞,制备后的浓缩血小板要经过再悬浮处理,得率也不稳定。
国内有人作过这方面研究,发现全血离心后的白膜中含有90%以上的血小板,于是便以白膜作为浓缩血小板。
以上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输注前都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这不仅使输注过程繁琐,更为不利的是,大量白细胞的混入更易引起病人发生输血反应。
【总页数】3页(P45-47)
【关键词】白膜回浆法;制备;血小板;血液制品
【作者】邹元国;陈兆铭;张益红;虞洪芳
【作者单位】南京红十字中心输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4
【相关文献】
1.新白膜法与富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比较 [J], 杨丽美
2.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和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J], 梁忠欢
3.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和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 [J], 梁芬;李小梅
4.白膜回浆法及富板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初探 [J], 晏治华;王娟娟
5.白膜回浆法和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J], 邱东飚;陈君敏;卢赛玉;关家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