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素养——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的教育素养》读后感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素质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需要教育者有开放的视野,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创造是教育的核心、灵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因为你要给学生一滴水必须保证自己自己是一口活泉。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反驳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除此之外任教从师除了自身渊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我概括为以下2点:
1、树立敬业乐教思想
乐教思想是教师教育素质的基础。这是由教育职业的崇高性与神圣性决定的。立志走上教育岗位,必须确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荣誉的事业,从而在任何场合都保持对教育工作的尊严态度,抱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尽到教师的天职。
2、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教师群体都被认为是公众文明的典范。即社会民众特别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教师在充满着自信感与自豪感的同时,必须时刻警醒自己,不折不扣地履行教师神圣的道德规范,其中自然也聚集着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应当成为教师恒固的、习惯化的品德。
以上是我读完这本著作的点滴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