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三年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数学中搭配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与搭配相关的问题。
3.能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念介绍1.搭配的定义和性质。
2.逆搭配和“相反搭配”的概念。
3.特殊搭配:逆向搭配、零模式搭配、两端模式搭配等。
2. 搭配的应用1.记忆单词和短语时的应用。
2.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时的应用。
3. 练习与应用1.搭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2.解题实践。
三、教学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搭配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通过讲解、分析和讨论例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搭配的应用方法。
3.通过实际的例题和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搭配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搭配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多种搭配的类型和应用场景。
2.教学难点:搭配的应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上下文语境,较难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概念介绍1.引入搭配的基本概念,例如“搭配是指通常一起出现的词语或短语”。
2.讲解搭配的性质和分类,引入逆搭配、相反搭配等概念。
2. 搭配的应用1.讲解搭配在词汇和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方法。
2.分析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运用搭配。
3. 练习与应用1.分组讨论阅读理解题目,找出其中的搭配并解释。
2.布置课后练习题目。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搭配的掌握情况。
2.参考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效果和反馈为主要参考,在确保学生掌握搭配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通用5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定品尝过许多美食吧,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那你知道,像排骨、鱼、肉这样的菜都是什么菜吗?像土豆、白菜、萝卜一样的菜呢?这么多的食物,怎样吃才更有营养、更健康呢?搭配中有不少数学知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从配菜中学习一下搭配中的学问吧!(板书:搭配中的学问)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随着同学们的开学,学校食堂开餐了,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种荤菜,两种素菜,但盒饭中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一下。
还有其它的搭配方法吗?师小结:也就是说,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谱看,这是学校明天的菜谱,两种荤菜和两种素菜,大家看一看,仍然按照一份荤菜和一份素菜的方法搭配,会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1)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
2)请同学用线连一连。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
同时对身边的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二、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
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视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2.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视察、分析能力。
五、教学辅助自制课件,帽子和裤子图片、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
六、教学方法实验模拟教学法、假设验证法、合作交流教学法七、过程预设: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大家一起看看他是谁呢?本来是小丑乐乐,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
可以怎样搭配呢?2.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活动一摆一摆,写一写。
摆一摆:从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选出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
写一写:将搭配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写在学习单上。
说一说:将自己的方法展示出来活动二小组讨论问题一怎样选择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问题二帽子的种数和裤子的种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查指点。
搭配中的学问——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搭配的概念和意义;2.能正确进行搭配并列出不同的搭配组合;3.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合理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搭配的意义和方法;2.搭配中数学规律的发现;3.搭配中的合理推理和表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图片、实物或问题来展示概念情境,引出“搭配”的定义和应用。
如:小朋友们,你们每天都要梳理头发,穿衣服吗?这些衣服、头发怎么搭配才好看呢?2. 讲解(10分钟)1.定义搭配是指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组合形式。
比如:色彩、形状、物品等。
2.方法搭配所用方法有多种,如可用图像、形状、符号进行界定,或用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教师可会用特定规则的样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搭配;或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探索新的搭配方法,最终得出结论。
3.意义搭配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气息,而在学习上,它也是重要的思考方法之一。
3. 练习(20分钟)1.含有隐蔽规律的搭配积木: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们分组进行运动搭配游戏,每组拥有不同类型和形状的积木。
通过先进行一次自由组合再看大家的搭配,最后由每组讲解给出搭配关系和探究规律。
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了解搭配规律的发现,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
2.利用知识游戏进行搭配练习:分组将班级各种文具杂物放在一起,让学生选出搭配关系。
如:毛笔-墨汁,钥匙-门,铅笔-橡皮,这些搭配都有望出现,也有可能出现其他的搭配方式。
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们相互检查搭配是否正确并解释搭配的原理和方法。
4. 拓展(15分钟)在掌握了基本搭配方法后,我们会发现它还有更广泛而深奥的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板书或黑板绘制出各种三维立体图形,在同学的帮助下,搭配出不同的图形。
注意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寻找规律,并结合对生活的感悟,了解搭配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会用数学特定的形式来表述搭配原理和规律,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的优美。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6-77。
【学情与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新奇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现实情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学习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情境:搭配服装。
(1)谈话:今天妈妈要带小方去游乐园玩。
小方可高兴了,她先出了一些衣服出来,想搭配一套服装,她该怎样穿呢?有多少种穿法呢?咱们帮帮她,好吗?(2)活动一: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桌面信封中的衣服图片,两人合作进行搭配摆一摆。
师:看看你们都能搭配出几种方法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搭配了几种方法呢?生:2种。
让一位学生上来展示自己搭配的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搭配的?(先确定上面,再确定下面。
)还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先确定下面,再确定上面)2.揭示课题:搭配多种多样,看来搭配里有很大的学问。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设计意图:从搭配衣服引入,唤醒学生已有解决问题的经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1.设疑。
刚才同学们借用图片帮助小方解决了穿衣问题,搭配出2套衣服让小方选择,大家搭配出了那么多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7《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搭配的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但是,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搭配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搭配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搭配的规律。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搭配衣服,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的搭配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衣服、食物、文具等,进行搭配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搭配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共同总结搭配的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餐厅的菜单搭配、超市的商品搭配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搭配的规律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晚餐菜单,或者思考其他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地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材分析:通过三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衣服圆片(每人一套)、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
所以本节课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主动发现和获取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的教学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
在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中,逐步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在交流记录方式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主要突出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在学习中学生应该起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教学设计过程:一、课前热身:课件直接呈现“?”1.同学们,这是(问号),看到它会引起(思考),你能快速地画出一个人物头像,使它与问号很好地配起来吗?2.学生自由画。
3.反馈学生的作品→小丑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活动一:1.播放小丑的微视频。
(1)小丑对着镜子在忙什么?(2)小丑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2.自我探索,引导有序思考。
北师大版三上《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三上《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上《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类似搭配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我校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他们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但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搭配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卡、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看来同学们都是热心肠,那么现在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出示图片)这位是食堂的厨师叔叔,请他向我们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你明白了什么?(什么样的菜是荤菜?素菜呢?厨师的配菜要求是什么?)我们来看一看星期一的菜谱。
(出示挂图)按照配菜要求,你会搭配出哪些菜?请同学到黑板前来一边说一边贴。
(强调“分别”一词)(板贴:蛋糕牛奶蛋糕豆浆)还可以怎样搭配?(板贴:牛奶蛋糕豆浆蛋糕)除了用图画来记录搭配的结果以外,还可以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文字、连线、字母等)小结:在搭配中只有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才能找到全部的搭配方法,这些都是搭配中的学问。
北师大版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1. 引言学问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学问四个方面的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
本文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问教学设计目标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的学问教学中,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 注重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和运用。
3. 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3. 学问教学设计内容3.1 通过搭配引入学问搭配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搭配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搭配游戏来引入学问,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搭配的乐趣和重要性。
搭配游戏设计1.准备一些有趣的搭配游戏,如搭积木、搭楼房等。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游戏并设计规则。
3.每个小组依照规则开始游戏,比赛搭配的速度和准确性。
4.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规则和技巧。
3.2 数学学问教学设计在学习数学学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学问。
实践操作设计1.选择一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分配红包问题。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思考如何分配红包,要求学生设计公平分配的方法,并解释方法的原理。
3.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记录下分配过程和结果。
4.全班进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法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3.3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是学问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探究式学习设计1.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在一个矩形花坛中,我们种植花卉需要多少土壤?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用实际物品进行模拟实验。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精选15篇)《搭配中的学问》篇1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握手引入师:陈老师第一次和我们3(1)班的同学一起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很想认识每一位同学。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很高兴认识你(伸手,握手的姿式),咦!我要和这个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握手需要握几次?生:和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四次。
师:笑笑和我们在一起已经学习了三年多了,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今天他也想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握一次手,同学们想一想,一共需要握多少次?生:和我们全班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40次。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笑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帮帮他,你愿意吗?(出示衣服,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反思:上课伊始,和学生亲切的谈话的形式,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老师和一个小组的同学握手需要握几次?”以及“笑笑和全班的同学握手又需要握几次?”其实,在简单的握手中,就隐藏着搭配的学问,通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能够理解“一配几”的搭配方法。
)二、探索学习情境一:穿什么衣服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师:笑笑从衣柜里拿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要配成一套衣服,你们帮帮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师:“一套”是指什么?生1: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就配成了一套。
生2: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也可以配成一套。
师:也就是说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就是一套。
师:按照这样一套一套的去搭配你们猜一猜,可以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生1:6种生2:5种……师:那么请你们拿出学具卡片,摆一摆,小组长选好记录员,记录员把你们这组搭配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卡上,其他的同学赶快动手配一配吧!(学生活动,孩子们拿出漂亮的衣服卡片兴趣盎然的动手搭配着……)师:很多小组已经搭配完了,谁愿意把你们搭配的结果上来汇报一下。
北师大版三上《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北师大版三上《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学习准备帽子、裤子图片,课件过程预设活动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所要研究的搭配问题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马戏团小丑的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他今天要去表演节目,可是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可以怎样搭配呢?试一试活动二:自主探索,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1、摆一摆,说一说。
(1)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2)集体反馈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1、没有顺序任意搭配。
2、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
3、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
】(3)比较出现的不同方法,初步感受按一定顺序搭配的好处。
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现象。
再展示其他两种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的搭配方案呢?为什么这么肯定?搭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学习成果预设:不管是先确定帽子或确定裤子,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
】(4)选择一种搭配方法再来摆一摆,并和同伴说一说,进一步体验按顺序搭配的好处。
2、画一画,说一说。
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几种搭配方法表示出来?(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学习成果预设:1、用汉字代替。
2、用图形代替。
3、用字母代替。
】(3)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A1、A2、B1、B2、B3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并体会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在探究、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学具、图形、字母等表示搭配的结果,通过交流,逐步建立符号意识。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究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结果。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渗透分类思想,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搭配的结果。
教学难点:探究搭配方法。
【教学准备】磁扣、服装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马戏团里的小丑奇奇要来我们学校表演了,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出服都有哪些?你能帮它选一选吗?这些演出服可以怎样分类?(两顶帽子分为一类,三条裤子分为一类)奇奇想选一顶帽子搭配一条裤子,可以怎样选择?每人说一种方法,这些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呢?所有的搭配结果都有了吗?就是说搭配出来的结果既不能有重复的,也不能有遗漏的。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看来搭配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服装中的搭配1、摆一摆,说一说师:可以怎样搭配呢?请你用手中的服装图片摆一摆。
学生自主搭配,指名展示搭配结果。
(引导学生有顺序搭配)2、写一写,说一说(1)师:请大家在一分钟内将你的搭配结果写在纸上,看谁写的快。
(学生独立完成)(2)展示汇报。
汇报要求:将学生作品放在投影上,学生结合自己的搭配结果,说明是怎么思考的。
预设:方法二两顶帽子分别用A1,A2表示,三条裤子分别用B1,B2,B3表示,然后连线。
汇报要点:1、A1 、A2、B、B、B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条线代表什么?A1有3种搭配方法,A2也有3种搭配方法,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精选12篇)《搭配中的学问》篇1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搭配中的学问》教案篇2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76~77页【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属于排列与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科书精心选择了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本节课《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板块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事物的内在联系。
通过搭配活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情境导入新课,感受美丽的服装搭配。
【设计意图】从当下热点的唐风主题街区为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搭配活动作准备。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直观情境,初次体验服装搭配。
出示两件上衣、三条裙子,帮助笑笑搭配一套服装。
2.摆一摆,小组合作,探索共有几种搭配方法?预设一:无序搭配。
预设二:有序搭配。
可以用上衣搭配裙子,也可以用裙子搭配上衣,共6种搭配方法。
小结:寻找搭配的所有可能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像这组同桌一样,有序思考,做到不多也不少。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搭配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简单的排列和组合,以及用字母表示这些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但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找出简单的搭配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找出简单的搭配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难点:学生能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找出搭配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
2.准备教室环境,如座位排列、教学用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果你是服装设计师,你会如何为一个人搭配衣服?”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的搭配案例,如衣服、鞋子、帽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找出搭配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摆弄、观察、讨论等方式,找出搭配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搭配规律。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搭配问题,如饮食搭配、事物搭配等,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北师大版三年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搭配,掌握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概念及意义。
2. 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3. 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搭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搭配的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搭配素材(如衣物、饰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及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搭配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搭配。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搭配案例,让学生了解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实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搭配中的学问2. 副学会搭配,让生活更美好3.搭配的概念及意义搭配的方法和技巧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搭配实践展示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或家人进行一次搭配,拍照记录并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搭配技巧。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搭配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4.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搭配的方法和技巧,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克服。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节课,主要讲解搭配中的学问。
本课程将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搭配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搭配的基本概念。
2.了解搭配在生活中的使用。
3.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搭配的基本概念。
2.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将搭配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如何运用语言组织能力将搭配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引入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2.展示图片,让学生先自己猜测搭配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讲解
1.讲解搭配的概念及其分类。
2.举例讲解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菜谱、彩礼、婚礼等。
第三步:练习
1.手写搭配练习,让学生练习认识各种搭配。
2.练习搭配后,让学生试着运用搭配写一篇短文。
第四步:总结
1.总结本课程的知识点及其应用。
2.鼓励学生多进行语言表达,并总结语言运用中搭配的作用。
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学生的搭配练习并给予评价。
2.学生试着运用搭配写一篇短文,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教学后记
本课程通过讲解搭配的概念和练习实践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搭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教师还需督促学生多进行语言表达,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搭配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单元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介绍搭配这个新词汇,并与学生探讨什么是搭配,为什么要学习搭配。
2. 课堂活动活动一:词语搭配教师将随机抽取一些词汇,让学生自由组合搭配,并让其他同学分析是否正确,并且解释为什么。
例如,“冰雕”的正确搭配是“雕刻”,而不能搭配“画画”等其他的动词。
这个活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二:排列和组合为了更好的理解“搭配”这个概念,我们引入了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排列和组合。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感受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和应用。
例如,让学生从自己的课桌的4个物品中选择3个物品,问学生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来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三:实践应用让学生参加一个小组织织毛衣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组内的每个成员要选择一种颜色的毛线,并制作一个小织物品,最后将每个小织物品组合在一起制作成新的毛衣。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并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总结环节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排列和组合的知识点,并且发现这些知识点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评估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定期的评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1.开展课中小测验,测验学生对于排列和组合的掌握情况2.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反应3.针对活动三中的小组游戏,进行评估,评估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情况四、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主要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
【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三个情景,由易到难,让学生了解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借助摆学具、小组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还安排了“练一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绝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搭配,搭配是一门学问,要学会正确的搭配方法。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有序思考能力相对较弱。
不过,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这类课题很感兴趣,愿意参与到活动之中。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通过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序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帽子、裤子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任务,那就是给小丑搭配衣服,这节课我们就从衣服搭配中探索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二、新课讲授1、情境创设:马戏团的小丑要参加表演了,需要我们来给他搭配衣服。
2、活动一,搭配小丑表演的衣服(1)我们已经给小丑准备好了2顶帽子和3条裤子,选择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搭配成一套衣服,你想怎样搭配?(2)小组合作:用学具卡片(自制)摆一摆,看一看两顶帽子、三条裤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3)小组代表用图片(学具)展示搭配的结果。
(4)小组讨论:你觉得他们搭配的怎么样?不好在哪里?好在哪里?(5)小结“有顺序搭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6)如果没有这些卡片,要怎样表示搭配结果呢?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布海镇中心小学:刘亚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总是的方法和意识;
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总是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的思考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领域之一。
在第一学段中,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本册书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
通过这一专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
同时对身边的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富有创新精神。
因此我在数学广角这一主题中安排了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提出搭配中的问题
谈话:今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学习,希望在这节课中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今天我们初次见面,我给你们先讲个“田忌赛马”的故事,想听吗?(教师讲故事,大屏幕播放连环画)
(学生聚精会神地边听故事边看画面。
)
谈话:故事讲完了,你知道孙膑是如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吗?田忌赛马是用到了数学中的什么学问,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揭开这其中的奥秘,也能成为聪明的军事家孙膑。
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呢?我们要学习“搭配”,那“搭配”有哪些奥秘呢?带着我们想了解的问题去数学乐园旅行一次,去探索搭配中的学问吧!
二、引导参与,探究搭配的方法和学问
1、有顺序的搭配。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自选商场,让我们看看有什么?课件展示2件上装和3件下装,如果你只能选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穿法?
让学生猜想可以搭配几种不同的穿法?
那猜想了就让我们想办法来验证吧。
你可以用提供的材料来摆摆,也可以自己画一画,再想办法把它记录下来,也可以算一算。
(课件出示: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方法)按学生不同层次来展示。
摆先让学生摆重复的、遗漏的
再让学生说有没更好的方法---摆有顺序的。
比较得出先选定上装搭配下装或先选定下装搭配上装,只要有顺序的来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
画学生可以用各种符号表示各服装,再连线。
如:①--③ ①--④ ①--⑤ ②--③ ②--④ ②--⑤
想2+2+2=6 2×3 3+3=6 3×2
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小结:有顺序的连线和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算出搭配的种类,这样保证既明了又不会重复、不遗漏。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
2、配一配。
讲述:自选商场除了衣服还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2种饮料、4种食品)提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共能搭配出几种不同的饮食?谁能很快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利用刚才所学的方法计算出8种不同搭配的饮食。
)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但都是有顺序的思考。
讲述:不同的饮食就有不同的营养,虽然有的饮料和食品是同学们喜欢的,但不能全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搭配,因为这其中的营养素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地搭配饮食。
提升:如果增加一种饮料,还是让你选一种饮料和食品,共能搭配几种?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三、课堂实践,破解密码
讲述:选好了衣服和食品,我们来到了数学乐园门口,(点击数学乐园)可想进入乐园,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9、3、7三个数组成的一个三位数,这三个数共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密码?
动笔之前请先思考你准备怎样有序排列的?
问:你共排出了几种不同的三位数?你们和他排得一样吗?
(学生对数学有序地进行排列。
然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排列的?)讲述:下面我们就去试一试,看谁最幸运,能最快找到密码进入乐园。
进入乐园,出现下一个问题:如果这三个数中的7变成零,这样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猜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三个数,刚才能组成6个,而现在只能组成4个?那这三个数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密码吗?那又为什么?
小结:搭配数字时,要根据情况正确选择位置,注意搭配的合理性。
(学生说出三个数中有零和没零的排列区别,同时懂得密码与数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