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KaoYan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22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引言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指个体在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上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进步的意义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进步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经济方面,社会进步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科技方面,社会进步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的利益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社会进步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社会进步能够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社会进步为社会的文化创作、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在文化方面,社会进步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和动力。
只有人们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社会才能够实现全面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个体能够在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只有人们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社会才能够实现充满活力和动力的发展。
最后,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社会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只有人们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社会才能够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策略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江苏教育学院编 (高纲号 0779)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哲学原理专题》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的任务是在学员已掌握一定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全面提高大家的理论素养,帮助大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一步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概念系统的内涵。
第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掌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生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世界观、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概念。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一)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一、物质: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第二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节从物质到意识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四、意识与人工智能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二、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概念内涵。
第十二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进步的根源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C、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2、社会进步是指()。
A、社会政治的发展B、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文化的发展D、社会的全面发展3、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
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4、在社会进步的观念上,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代不如一代思想家是()。
A、被称为“历史哲学之父”的维科B、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C、伏尔泰D、卢梭5、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
A、自由不受必然的制约B、自由是以对必然的把握为前提C、必然阻碍人的自由的发挥D、自由与必然是绝对对应的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形态的变化7、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理想,后者是社会目标B、前者体现个人价值,后者体现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的主义是()。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共产主义D、封建主义9、自由是()。
A、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B、摆脱各种限制与束缚C、任意选择D、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依据必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0、“自由王国”指( )。
A、大脑随意驰骋的思想状态B、摆脱各种限制的实践状态C、随心所欲的语言表达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和自己本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11、人类解放就是()。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12、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A、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应尽义务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对社会进步的理解正确的有()。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作者:张景春来源:《北方经济》2004年第07期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联的统一体。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约着人的存在并规定着人的本质。
反之,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存在与进步离不开人的存在及其活动。
没有人的活动及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人的理性的自然展开,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大限度发挥。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通过劳动,使社会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统统得到开发,最大限度地从潜在可能性转化为客观现实性;二是指与这种最大限度转化相适应,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和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
第一层意思表明,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发展相一致;第二层意思则表明,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相辅相成的。
人的全面发展历程,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表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归结到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表现为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动力的生产方式的更新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本质力量及能力发展的体现。
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就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每一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因而,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因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获得其历史性。
这个历史局限性,与其说是全面发展的桎梏,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必须内容。
马克思所强调的是努力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力求全面发展理想的实现,而不去坐等客观条件或静等客观规律的作用,从而达到每一历史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二、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因而使得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成为可能。
人类社会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而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因而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对我们更为有效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形态演进与人的发展状态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的进步也就是人的进步,社会进步总是历史地,具体地体现在人的发展程度上。
人的发展状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为不同的水平。
一般来说,根据生产关系性质的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会依次经历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
在这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状态也是不同的。
原始社会与人的发展状态由于原始社会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后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劳动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
这样,就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劳动产品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
所以,原始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剥削和压迫。
从这点上看,他们似乎是自由的,个人显得比较自由,但实际上由于这种状态是建立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和生产交往发展不充分的基础之上的,是在自然界的压力下很少自由的产物。
同时,原始人还要承受自然和血缘的双重支配,他们既无力支配自然力,也不是自己社会本关系的主人。
因而这种状态并不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状态,相反,这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初始状态。
这种看似“自由”的生活,实际上是极不自由的。
阶级社会与人的发展状态自从人类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后,人类也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早期,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历史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应的,人的发展也就又前进了一步,人从自然力中争得了一定的自由,人们开始摆脱纯血缘关系的束缚,扩大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野蛮状态。
《哲学基础理论》(编号9)考试大纲(2020年)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哲学基础理论》是我校为招收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考试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哲学本科及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者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一)哲学通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评价目标《哲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本课程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哲学理论素养。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五、参考书1.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18年印刷。
第二部分《哲学通论》考查要点导言进入哲学思考1.“爱智”的哲学智慧与爱智——爱智的“大智慧”——爱智的激情2.对“自明性”的分析熟知与真知——名称与概念——有知与无知第一章哲学的自我理解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二、当代哲学观概览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第二节哲学与常识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第三节哲学与科学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第二章哲学的思维方式第一节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三章哲学的生活基础第一节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第二节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第三节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第四章哲学的主要问题第一节“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第二节“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一、“真”的概念解析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第五节“人”:关于人的哲学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三、人类存在的意义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第五章哲学的派别冲突第一节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第二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本原”问题二、“认识路线”问题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第三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思维方式”问题二、辩证法的概念解析三、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四、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第四节经验论与唯理论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四、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六章哲学的历史演进第一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重透视一、哲学发展史的涵义二、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三、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四、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第二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一、自我追问和自我扬弃的历史二、哲学问题自我相关和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超越第三节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向一、“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二、“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三、现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四、当代中国的哲学主流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考查要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学习马克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第一章物质与世界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节从物质到意识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四、意识与人工智能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二、物质形态的层次型和同构性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第二章实践与世界第一节实践的本质和结构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三、实践的理性结构与社会结构第二节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第三节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三、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人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总体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第四节社会的文化结构一、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二、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三、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四、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第四章个人与社会第一节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二、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三、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第二节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一、人的社会价值二、人的个人价值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一、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五章联系与发展第一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二、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三、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第二节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四、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第六章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质量量变规律一、质、量、度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三、矛盾论与系统论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肯定与否定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第七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一节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四、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第二节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一、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二、社会革命与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三、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四、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第三节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一、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第八章认识与实践第一节认识的发生一、实践: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617一、参考书目: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内容范围: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的二重性。
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本质。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5、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评价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6、什么是科学主义?什么是人本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1、如何理解“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矛盾。
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4、简析物质实践中人与自然之间“否定性关系”的具体内容。
5、马克思是怎样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6、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义”?7、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及其统一性?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第一章物质与世界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2、怎样理解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如何理解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第二章实践与世界第一节实践的本质和结构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含义。
2、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简述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节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实践主体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
2、实践的主体和实践的客体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