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5.25 KB
- 文档页数:3
莫言讲的三个故事导读:本文是关于莫言讲的三个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莫言讲的三个故事作者/四川徐敬德2012年12月7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斯德歌尔摩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了三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一】告密莫言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去参观苦难展览。
参观时,同学们都放声大哭。
为了让老师看见自己的表现,莫言舍不得擦掉脸上的泪水,可是有几位同学将唾沫涂在脸上冒充泪水,一位同学的脸上竟然一滴泪水也没有……事后莫言把这个脸上一滴泪水也没有的同学的表现报告了老师,为此,学校给这个同学以警告处分。
许多年以后,莫言深为这件事忏悔,想找该同学道歉时,可他已经去世了。
【感悟】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的态度、表现、看法都一致,对不同的态度、丧现、看法应该尊重,持宽容的态度。
众人都哭时,要允许有的人不哭,特别是当哭威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二】论理30多年前,莫言在部队工作。
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首长推门进来,看了一眼他对面的椅子,自言自语地说:“噢,没有人?”莫言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首长被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当时,莫言认为自已是英勇的斗士,多年后,却深深地内疚。
【感悟】莫言为什么深深地内疚?因为他明白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体谅别人;如果为表明自己的观点,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过错。
【故事王】八个泥瓦匠这个故事是莫言的爷爷在许多年前讲给他听的。
8个泥瓦匠外出,遭遇暴雨,躲进了破庙里。
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怪叫声。
众人都心惊胆颤,一个人说:“我们这些人中,必定有人干过伤天害理的事。
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去接受惩罚吧,免得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是没有人出去。
于是有人提议:“既然大家都不愿出去,那我们就将各自的草帽往外抛,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做了坏事,就让他出去接受惩罚。
莫言人生感悟:讲故事的人莫言人生感悟:讲故事的人以下这篇文章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在瑞典学院发表的领奖演讲《讲故事的人》,莫言在这次演讲中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个作家的过程。
我还没说话,旁边一只狗已经贱兮兮地朝小多凑了过去,刚到跟前,还没来得及say hi,小多一爪子就挠了上去,正抓在鼻子尖儿,殷红的血珠瞬间就喷了出来,胖子在地上满地打滚地哭。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
”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
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以下为演讲全文实录: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
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以下为演讲全文实录: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间故事言说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备受
推崇。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涉及一些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经常涉及神秘的情节和古老的
传说,为他的小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
间故事。
故事一:《红高粱家族》中的“大鹏展翅”
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有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被引用,那就是“大鹏展翅”。
故事中,大鹏鸟展翅飞翔,划破乌云,震撼人心。
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气魄,象征
着人们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故事二:《蛙》中的葛麻
在莫言的小说《蛙》中,葛麻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出现和所进行的神秘
仪式给整个村庄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疑惑。
葛麻的形象恍若民间传说中的巫师,他的一切
举动都充满了神秘的氛围,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故事三:《丰乳肥臀》中的孙悟空
在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主人公的父亲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男孩,他拥
有神奇的力量和超凡的智慧,给人一种来自神话传说的感觉。
可见,莫言在创作小说时,
善于利用民间故事中的神话元素,给作品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间故事言说,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神
秘和迷人的色彩,对于读者而言更是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
读《讲故事的人》有感
莫言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我们最熟悉的《蛙》,还有《生死疲劳》等等,都很有名,而我今天读的作品,是莫言于二零一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讲故事的人》,是我的妈妈推荐我看的,我读后发现,真的是很好的文章,读完后感悟是很多的。
莫言这篇演说稿讲了许许多多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妈妈的故事、姑姑的故事……,最后一个给我的感触最多,使我思潮腾涌,思潮起伏。
这是莫言的爷爷给莫言讲的故事:八个泥瓦工人在一个庙里躲避暴风雨,一个又一个雷在耳边炸响,大家都吓坏了。
经过商议和实践,众人一致认为是一个帽子被吹来的工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把他扔出去接受上帝的惩罚,就可以逃过一劫;就在那个工人刚走离庙子三米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劈倒了庙子,那七个人都被压成了肉酱。
随即天气也转晴了。
尽管这个故事只是故事,而且带有迷信的部分,但我却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从这篇文章中所以传递的能量,是正能量,所传递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读完后,我感悟很多:人性的弱点是致命的。
我个人认为,好人必定有好报,如果那七个工人把好人留在庙子里,那么我相信这场血光之灾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就算那个工人真的有罪,那么那七个狠心把活人推出去遭雷劈的人,肯定也不是好人,如果他们对朋友都如此狠心,何况对别人呢?
莫言的这篇《讲故事的人》,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有关莫言的小故事八则有关莫言的小故事八则故事一:我在用耳朵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
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
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
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
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
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
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故事二:老师表扬的力量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
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
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
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
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
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故事三: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莫言的演講辞莫言的演講主題是“講故事的人”。
他首先深情回憶了自己的去世的母親。
隨即講述了幾件跟母親相關的,“最早”、“最痛苦”、“記憶最深刻”、“最后悔”的事。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
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
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
我從草垛裡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著母親去集體的地裡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
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
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
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
多年之后,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隻有一碗。
正當我們吃餃子的時候,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
我端起半碗紅薯干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干,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干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裡。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
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
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流淚滿面。
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v/my1951/index.shtml#5de7857c-2aaf-4dc2-bae9-48bb2dbdd96f。
莫言诺奖演讲结尾的三个哲理故事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了主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文学演讲。
回忆母亲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这一点莫言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
演讲一开始,莫言就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莫言说,去年因为要修铁路,自己无奈迁移了母亲的坟墓。
开馆时,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从那一刻起,莫言觉得母亲已经成为了大地的一部分,他站在这片大地上的诉说便是对母亲的诉说。
莫言关于母亲最初的记忆是他失手打碎了家里唯一一个暖水瓶,当时他害怕地躲了起来,母亲最后并没有责罚他,而是发出长长一声叹息。
而对于莫言来讲,最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母亲被打,他从母亲眼里看到了绝望的眼神。
多年之后,莫言与当年那个打母亲的人再度相逢,莫言想替母亲报仇,但最后还是被母亲劝住了。
让莫言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对贫苦人群的悲悯之心,有一年中秋莫言家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一个老乞丐前来乞讨,母亲给了这个老人半碗饺子。
让莫言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当年跟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老人一毛钱,莫言的母亲觉得儿子给自己丢了脸。
忆儿时往事莫言说,因为相貌丑陋,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很多人都嘲笑他甚至因此打过他。
莫言因此苦恼过,最后还是母亲开导莫言,让他多做善事,这样丑也能变成美。
童年时的莫言非常喜欢听说书,听到后来自己也能说上一段,家人最后都成了他的听众。
母亲很担心他将来靠耍贫嘴吃饭,于是提醒他少说话,笔名“莫言”由此而来。
实际上,莫言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这更像是一种讽刺。
莫言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
在乡下放牛时,他常常幻想着有狐仙化作人形与他一起放牛,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一只狐狸,他完全被吓到了。
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莫言仍然相信这个世界有鬼神存在,晚上回家时为了给自己壮胆,莫言会大声地唱歌。
那时的他还处在变声期,对于乡亲们来说,这种歌声简直是一种折磨。
创作起源莫言说,自己的故事起初都是他个人经历,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虚构。
莫言演讲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
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以下为演讲全文实录: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人生感悟:讲故事的人以下这篇文章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在瑞典学院发表的领奖演讲《讲故事的人》,莫言在这次演讲中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个作家的过程。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讲的三个故事以下是关于莫言讲的三个故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莫言讲的三个故事作者/四川徐敬德2012年12月7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斯德歌尔摩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了三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一】告密莫言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去参观苦难展览。
参观时,同学们都放声大哭。
为了让老师看见自己的表现,莫言舍不得擦掉脸上的泪水,可是有几位同学将唾沫涂在脸上冒充泪水,一位同学的脸上竟然一滴泪水也没有……事后莫言把这个脸上一滴泪水也没有的同学的表现报告了老师,为此,学校给这个同学以警告处分。
许多年以后,莫言深为这件事忏悔,想找该同学道歉时,可他已经去世了。
【感悟】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的态度、表现、看法都一致,对不同的态度、丧现、看法应该尊重,持宽容的态度。
众人都哭·时,要允许有的人不哭,特别是当哭威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二】论理30多年前,莫言在部队工作。
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首长推门进来,看了一眼他对面的椅子,自言自语地说:“噢,没有人?”莫言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首长被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当时,莫言认为自已是英勇的斗士,多年后,却深深地内疚。
【感悟】莫言为什么深深地内疚?因为他明白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体谅别人;如果为表明自己的观点,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过错。
【故事王】八个泥瓦匠这个故事是莫言的爷爷在许多年前讲给他听的。
8个泥瓦匠外出,遭遇暴雨,躲进了破庙里。
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怪叫声。
众人都心惊胆颤,一个人说:“我们这些人中,必定有人干过伤天害理的事。
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去接受惩罚吧,免得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是没有人出去。
于是有人提议:“既然大·家都不愿出去,那我们就将各自的草帽往外抛,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做了坏事,就让他出去接受惩罚。
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莫言的诺奖演说以三个故事结尾,这三个故事有其深刻寓意。
对于这三个故事,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解读,莫言自己也定有其自己的意旨或寄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去寻求故事背后的意义,但是,人类的好奇心总会驱使我们去探求莫言他自己躲在故事背后的心灵和思想。
在笔者看来,莫言这三个故事的寓意,可谓大道至简!故事一:哭“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
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
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
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里,“我们〞的“放声大哭〞,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行为,可见并非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是“为了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又是何等的虚伪;“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更是虚伪至极。
而另一位同学那么“睁着大眼看着我们〞,他的“惊讶〞、他的“困惑〞,从侧面说明“我们〞是多么地做作,同时也说明这位同学才是最真诚的人。
显然莫言先生在这一故事里,表达了人性中“真诚〞与“虚伪〞两面的斗争。
在这一斗争中,“真诚〞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虚伪〞那么受到了永久的心灵谴责。
故事二:“难道我不是人吗?〞“我再讲一个故事。
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
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了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为难而退。
解读莫言的三个故事从莫言的三个故事说起。
从莫言在诺奖上的发言之后,便有许多人解读莫言的发言,力图从中找出他的本意,或像西方人所期盼的那样,最好有对所谓专制的抨击,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民主斗士,更想从中找出反对当前政府的意思,特别是关于他讲的第一个故事中的那句话:当哭成为表演时,要允许有的人可不哭。
一时成为网络热点。
那么,莫言的故事到底想说明什么?让我来解读一下莫言的这个三个故事。
也许大家能真正理解莫言的真意。
先让我把三个故事放在这儿,大家先读一下,1: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
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
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
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2: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
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3: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
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
他的小说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其中三个故事分别是《红高粱家族》、《蛙》和《丰乳肥臀》。
这三个故事各具特色,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首先是《红高粱家族》,这个故事以中国东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小说中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以及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和遭遇,莫言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传统观念的冲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的命运和情感纠葛让人感同身受。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弱点和坚韧。
其次是《蛙》,这个故事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依然坚韧不拔地生活着。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村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农民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是《丰乳肥臀》,这个故事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但依然坚韧不拔地生活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社会变革和人性的复杂,以及女性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莫言的这三个故事各具特色,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和20世纪历史的深刻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莫言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社会和历史的意义,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贵财富。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而著称。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下面我将以莫言的三个故事为例,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是《丰乳肥臀》。
这是一部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主人公王霞的命运,她在家族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
通过她的命运,莫言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磨难,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挣扎和奋斗。
其次是《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以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战乱岁月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在乱世中的命运变迁。
作者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融合。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抉择,展现了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奋斗。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最后是《蛙》。
这是一部以中国乡村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命运变迁。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抉择,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和奋斗。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通过阅读莫言的这三个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融合,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莫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性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中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困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1: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
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
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
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
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
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
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
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
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
“管谟业。
”“到”。
“跟着班长进去。
”“是”。
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作者/四川徐敬德
2012年12月7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斯德歌尔摩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了三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一】
告密
莫言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去参观苦难展览。
参观时,同学们都放声大哭。
为了让老师看见自己的表现,莫言舍不得擦掉脸上的泪水,可是有几位同学将唾沫涂在脸上冒充泪水,一位同学的脸上竟然一滴泪水也没有……事后莫言把这个脸上一滴泪水也没有的同学的表现报告了老师,为此,学校给这个同学以警告处分。
许多年以后,莫言深为这件事忏悔,想找该同学道歉时,可他已经去世了。
【感悟】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的态度、表现、看法都一致,对不同的态度、丧现、看法应该尊重,持宽容的态度。
众人都哭时,要允许有的人不哭,特别是当哭威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二】
论理
30多年前,莫言在部队工作。
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首长推门进来,看了一眼他对面的椅子,自言自语地说:“噢,没有人?”莫言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首长被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当时,莫言认为自已是英勇的斗士,多年后,却深深地内疚。
【感悟】
莫言为什么深深地内疚?因为他明白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体谅别人;如果为表明自己的观点,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过错。
【故事王】
八个泥瓦匠
这个故事是莫言的爷爷在许多年前讲给他听的。
8个泥瓦匠外出,遭遇暴雨,躲进了破庙里。
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怪叫声。
众人都心惊胆颤,一个人说:“我们这些人中,必定有人干过伤天害理的事。
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去接受惩罚吧,免得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是没有人出去。
于是有人提议:“既然大家都不愿出去,那我们就将各自的草帽往外抛,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做了坏事,就让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结果,7个人的草帽都被刮回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刮走了。
于是众人抬起这个人,把他扔了出去。
就在那个人被扔出去的一刹那,破庙倒塌了,那7个人全被压在了瓦砾之下。
(摘自《华西都市报》)
【感悟】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而往往怀疑别人,指责别人,殊不知那个“伤天字理”的人就是自己。
你是那七个人中的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