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教案)11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和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以及应对现实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和基本事件。
2.深入思考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后果和启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事件?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反思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要求学生描述照片中人物和事物的具体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和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询问学生对这场战争有哪些了解和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感受。
二、学习活动1、历史大事追踪: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人物、事件、国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追踪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图表分析:让学生分析二战期间各国的实力、战争损失和战争后的重建情况等,形成图表和条形图,多角度呈现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3、讨论和评价:教师分别以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和和平后遗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思。
三、课堂练习1.问答环节。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及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能。
2.文章分析。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总结文章的要点,并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
四、教学总结1.温故知新。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建立知识链条。
2.思考总结。
让学生思考战争的教育意义、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探讨二战的起因、发展、结局、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二历史人教版《两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键人物;3.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局势- 通过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混乱局势;- 分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和伤害。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掩饰《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分析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和对外扩张的行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战争的场景;- 分析主要战役、战略和战术。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分析联合国的建立和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5.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实力和地位的影响;- 探讨战后国际关系的重构和变化。
四、教学方法1. 板书教学: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关键词进行整理和梳理;2.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展示历史事件和战争场景;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3. 知识点测验: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拓展1. 参观相关历史场馆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专业书籍,进一步研究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掌握雅尔塔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讲述战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2.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教学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形式的复杂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新闻视频教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周边很多国家的不满和愤怒。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引起很多国家的愤怒和不满呢?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新闻导入,对于这个新闻一直是很多人注意的事情,作为学生情绪可能更好调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一)战争的爆发与逐步扩大1.二战的全面爆发播放:视频《二战的爆发》教师:二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学生: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欧洲,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教师: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
清单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瓦解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取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美军已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2)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3.意大利投降(1)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
(2)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4.苏德战场(1)时间:1943年后。
(2)战况:①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力图消灭该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3)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深化认知]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清单二盟军的联合行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国际会议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1)背景:①1943年后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②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过程:①战役代号是“霸王行动”,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
②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强行登陆。
③盟军向法国内陆进攻,8月,巴黎光复。
(3)影响:①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②从此,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深化认知]欧洲第二战场相对于苏德战场(欧洲第一战场)而言,是指英美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它以英国为基地,通过横渡英吉利海峡,实现了在欧洲西部的作战,并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直接形成了对德国的东西夹击,加速了德军的灭亡。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等知识点。
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很多,容量很大。
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胜利等知识点,了解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教学目标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福煦车厢》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最终战败。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代表福煦与德国代表在法国巴黎近郊的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告投降,一战正式结束。
此后,福煦车厢作为重要的历史纪念物,存放在了法国巴黎博物馆。
1940年6月14日,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巴黎,法国政府投降。
希特勒命令德军将福煦车厢从巴黎博物馆破墙而出,运送至贡比涅森林。
经过短暂的谈判,6月22日法国代表被迫在福煦车厢内签订停战协定,德国占领法国2/3的领土。
22年间,同一地点同一国家。
恩怨情仇,风云易主。
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福煦车厢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这一车厢既见证了法国一战胜利的辉煌,同时也成为法国二战耻辱战败的标志,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原因及主要进程。
2.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及主要进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一战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思考一战后的世界局势。
2. 提问:一战结束后,世界局势有何变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二、讲授新课1. 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矛盾等多方面因素。
2.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包括战争的爆发、扩大、转折和结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2. 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四、小结1.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及主要进程。
2.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主要进程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略和战术,如闪电战、全面战争等。
2.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三、课堂讨论1. 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罪行,如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2. 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和平成果,如联合国成立、雅尔塔会议等。
四、小结1.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略和战术。
2.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罪行和和平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原因及主要进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行和和平成果的认识。
第七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教学建议】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突破方法:1.整合各大战场的主要战役,形成对二战的纵向认识。
2.列表格掌握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片:图片一:1945年5月9日莫斯科时间零点43分,柏林时间22点43分,德国正式投降书的签定仪式在柏林南部的卡尔斯霍斯特市的一所军事工程学校的饭厅里举行,苏军元帅朱可夫主持了受降仪式。
代表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
5月9日莫斯科时间零点43分,凯特尔脱下了他那双白色小山羊皮手套,用草体在投降书上签上了他的名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图片二: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时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9时8分,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然后是接受投降的中、美、英、苏等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
签字结束后,数千架美式飞机越过“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走向胜利的?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重要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和菲律宾战役。
(2)影响: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1)重大事件: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北非战事结束;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2)意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1)德军攻势:库尔斯克战役。
(2)苏军攻势:苏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寇。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课堂教案引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冲突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本课堂教案将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知识介绍(时间估计:15分钟)在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之前,为了确保学生有所了解,本课堂将通过简短的背景知识介绍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认知。
通过使用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起因与发展(时间估计:30分钟)1. 各国政治环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纳粹德国的崛起、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行为。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和互动讨论来深入了解这些事件对战争爆发产生的重要影响。
2. 事件的导火索:通过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件,如波兰被侵略、日本袭击珍珠港等。
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事件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三、战争进程与重要战役(时间估计:40分钟)1. 战争爆发与战争发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进程进行了解。
包括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分布、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等。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战争期间涌现的新科技和战术,如军事飞机的运用、原子弹的爆炸等。
2. 重要战役介绍:通过利用地图和图片等资源,学生将对一些重要战役进行深入研究,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通过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解读和分析。
四、战争结束与战后重建(时间估计:30分钟)1. 各国的战争结果:展示各国在战争结束后的情况,包括英国、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重建和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资料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
2. 对世界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展示、写作等方式,分享各自所研究的领域,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当代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战争的危害性,培养和强化国际友谊和和平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世界的影响;3. 培养和强化国际友谊和和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课件,包含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文字说明;2. 学生准备笔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参与国家和主要战役的地图,并简要讲解相关内容。
创设情境(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自己是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国家的代表,讨论该国家在战争中的立场和对策。
补充知识(10分钟)教师提供额外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深化理解(1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和警示。
梳理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已学内容,让学生列出所学知识点和值得记忆的重要事件。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写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读后感,包括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期许。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培养他们的和平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和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点: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点:日本投降的原因。
【导入新课】
二战中三大战场的转折性战役是哪三次战役?1943年后,反法西斯联盟在各大战场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一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讲授新课】
一、盟军的反攻
(一)太平洋战场
瓜岛战役(转折完成) ;马里亚纳战役;菲律宾战役
(二)北非地中海战场
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投降(瓦解开始)
(三)苏德战场
库尔斯克战役(转折完成);苏军的十次打击
二、二战后期重要的国际会议
欧洲第二战场指的是什么战场?第一战场呢?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
美英盟军在欧洲西部开辟的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苏德战场;
(一)背景
1、形势: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
2、目的:加速战争进程,盟国召开两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
(二)过程: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三)意义:
使德国法西斯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极大地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鼓舞了欧洲被占领国家,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四、欧亚各国的抗战和抵抗——反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
法西斯占领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形成了打击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简述欧亚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情况。
1、自由法国运动
2、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反法西斯斗争
3、菲律宾配合美军开展对日作战
4、中国战场的贡献
(1)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
(2)中国战场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哪些贡献和牺牲?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军陆军的主力和相当一部分日本空军和海军力量。
其存在既牵制了日军南下,又抑制了日军的北上。
中国战场共歼灭日军155万,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重大民族牺牲。
(二)意义:形成了打击法西斯的另一条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法西斯国家的相继投降
(一)意大利的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
(二)德国法西斯的投降
1、欧洲战场形势发展:第二战场开辟后,德国法西斯处于两面夹攻之中,加速了溃灭的过程;
2、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柏林战役:1945年4月,美军苏军易北河会师,然后苏军攻克柏林;
3、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4、影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日本的投降
1、背景:盟军对日打击;波茨坦会议召开;美苏中对日打击
(1)美国投下原子弹;
(2)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中国战场的反攻;
2、日本签订无条件(1945、9、2)
【拓展延伸】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落后就要挨打;
④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1943——1945年)是战争的胜利阶段。
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际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并对战后时间诶事务进行安排。
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以及柏林战役等重大胜利的取得,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