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高频考点与题型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
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对于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意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4. 中国共产党的最本质特征、最终目标和奋斗目标。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
6. 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7.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党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
8. 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和认识。
9. 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原则和体制机制。
10.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略及其重大意义。
11. 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丧失个人利益的精
神风貌。
12.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举措。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道路。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现实路径。
1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2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途径。
2023年高考政治高频考点整理复习汇编
(超强)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汇编2023年高考政治科目的高频考点,帮助学生进行复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和相关内容:
1. 国家制度和政权转型
- 中国的领导地位及其作用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 公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政治制度及其运行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中国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
4. 政治文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5. 政治生活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履职方式
- 政党的组织和活动方式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以上只是一些高考政治科目的高频考点,希望通过本文档的整理和汇编,可以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了解。
祝愿所有考生顺利通过高考!。
政治新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政治新高考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它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政治新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政治学基础1. 国家与政府:国家的定义、功能和政府的组成形式。
2. 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度、共和制等。
3.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
4. 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和意义。
政治思想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2. 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 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和比较。
3. 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
2. 国际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3. 外交政策: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 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和重要性。
3.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政治改革与发展1. 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义和实践。
3. 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政治伦理1. 政治道德:政治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问题。
2. 权力监督:权力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 反腐败斗争:反腐败的重要性和实施措施。
政治法律1. 宪法: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
2. 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特点。
3. 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构建和维护。
总结政治新高考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理解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政治素养,为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政治知识点:选择题常考题型在高考政治考试中,选择题是占据答题数量较大的一部分,因此,通过熟悉选择题常考题型,能够有效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和得分情况。
下面,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常考题型。
一、基本概念的考查在政治基础知识方面,政治理论基础、政治制度、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基础兴起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十分重要,是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常考重点。
如政治制度方面,常考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宪法、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民主集中制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常考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经济、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等。
因此,考生需要熟记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和特点,以便能够较好地应对考试。
二、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是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主要涉及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比较,如我国的人大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我国的党政分开制度和其他国家的总统制等。
在考试中,除了要熟记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之处,还需要注意对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比较和评价。
三、政治事件和人物的考查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涉及到重大政治事件和人物的考查也是常见的。
如党的十九大、恢复高考、香港回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周恩来、邓小平、毛泽东等等。
因此,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事实、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以便选择正确的答案。
四、基本理论的考查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的核心要点,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不管是选择还是分析题都需要细心去掌握理论的基本概念。
总之,政治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掌握,不仅能够为考生提供答题技巧和方法,还能够帮助其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处理和解决政治选择题。
高考政治常涉及的104个考点专题1:民生问题一、经济生活常考角度及高分必备角度1: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
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
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
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
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
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
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消费,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二、要重视教育事业的政治生活依据高分必备: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治思想理论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和基本路线。
3.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1.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领导核心和党的全面领导。
2. 党的建设:党的性质、党的组织、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
3. 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的背景、主题、报告和党章修正案。
三、中国政府和国家机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组成及职权范围。
2. 国家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政协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
四、中国法律和法治建设1. 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平等性、互相制约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2. 法治建设:法制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财产权。
五、当前国际形势1. 新时代的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2. 新时代的国际关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我国的对外关系:外交政策、一带一路、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
六、公民权益和社会生活1. 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财产权。
2. 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宪法义务、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3. 社会生活:社会治安、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七、科学发展观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依法治国、民主政治、科教兴国和公民道德建设等。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对于高考政治的备考会有很大的帮助。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的建设问题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中国的基本情况
中国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中国历史、中国路线、中国制度和中国作风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分配制度和再分配
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解决途径
5.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中国历史
中国创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三大历史阶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决策和成就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精华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为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科目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化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货币或商品,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其工资部分的价值。
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四、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 法治国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 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高考政治必考的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作为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经济以及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四、经济生活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五、国际政治与外交政策- 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影响六、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法治国家建设: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七、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 党的政策和方针- 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结语:高考政治的复习需要系统地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拟考试,加强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以确保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一、经济生活1. 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
- 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高考政治高频考点(一)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幸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具有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假如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估计通货膨胀;假如纸币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截了当阻碍商品流通,估计导致通货紧缩。
4、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国际结算,进而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外资流动、留学、出国旅游等,甚至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关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供求影响价格(1)生产地域、时间、气候、宗教、文化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
市场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价值决定价格(1)从根本上讲,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关键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命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与追求3.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与特色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与制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途径与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意义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推动6.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立足点- 中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轨迹- 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目标7.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保障-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范围-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与保障路径- 国家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8. 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与任务-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义与措施9.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内涵- 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 中国青年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10. 反腐败斗争的历程与成效-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反腐败斗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打击腐败的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的建立- 反腐败斗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与作用。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政治学科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经济生活与经济制度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2.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与微观放活相结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1.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2. 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社会生活与社会建设1. 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2. 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七、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3. 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高考政治大题的知识点涉及范围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题和相应的重要知识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计划为指导、以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有强有力的政府宏观调控。
*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手段。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 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主义文化与教育:* 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 教育的重要性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4. 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主要任务。
* 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
*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完善措施。
5. 国际关系与对外开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
*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和主要形式。
6. 哲学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
*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以上知识点只是作为参考,具体的内容和深度可能会因不同的考试要求和教材版本而有所差异。
为了准备高考政治大题,建议考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与题型一、价格【主要知识点】①从货币的职能看。
价格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产物,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从价格的形成看。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③从价格变动的影响看。
由于需求具有弹性和关联性,因而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生活。
价格变动也会影响生产,能起到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作用,因而价格涨落可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
④从价格涨落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持续全面上涨,意味着经济趋热、通胀风险在积聚,反之,则意味着经济趋冷、通缩风险在加剧。
【命题新动向】①此知识点易考计算题,以往多要求依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今年可能会出现依据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②以函数图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物价、供求、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等之间关系的理解。
③运用价格形成因素、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国家控制物价上涨的各项措施。
④运用价格涨落所提高的经济信息的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物价结构上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动因。
⑤可将价格、消费结构、通胀和通缩、财政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有机结合命制综合性较强的图表类主观题。
【典型例题】(无锡期中考试卷)例1、2009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提高了70% B.降低了6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40%【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依据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计算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高中政治高频考点高中政治高频考点(1)(1)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样手段对公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理。
(2)推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需性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踊跃的作用,它主假如经过价钱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理。
可是,市场的调理作用不是全能的,存在着固有的短处和缺点即自觉性、盲目性、滞后性。
因此,一定增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增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饶目标要求国家一定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均衡,克制通货膨胀,促使经济构造优化,实现经济稳固增添。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使经济增添,增添就业,稳固物价,保持国际进出均衡。
【温馨提示】记着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能够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需的行政手段实行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经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理经济活动的举措。
经济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复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钱币政策、价钱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家产政策等。
此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钱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经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理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应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刊行国债等。
钱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必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钱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理和控制而采纳的政策举措。
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改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经过拟订和运用经济法例来调理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律手段包含双方面,一是经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先调整,二是经过经济司法进行过后调整。
其利处是运用法律手段能够有效地保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次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
2011年高考政治高频考点与题型一、价格【主要知识点】①从货币的职能看。
价格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产物,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从价格的形成看。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③从价格变动的影响看。
由于需求具有弹性和关联性,因而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生活。
价格变动也会影响生产,能起到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作用,因而价格涨落可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
④从价格涨落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持续全面上涨,意味着经济趋热、通胀风险在积聚,反之,则意味着经济趋冷、通缩风险在加剧。
【命题新动向】①此知识点易考计算题,以往多要求依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今年可能会出现依据商品的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量等的变化,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或在此基础上渗透货币流通规律和外汇汇率的相关计算,加大知识贯通性的考察②以函数图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物价、供求、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等之间关系的理解,要特别注意题目虚线、箭头等附加条件的含义。
③运用价格形成因素、需求弹性及关联性等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国家控制物价上涨的各项措施。
④运用价格涨落所提高的经济信息的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物价结构上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动因。
⑤可将价格、消费结构、通胀和通缩、财政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有机结合命制综合性较强的图表类主观题,尤其要注意经济信息的趋势变化分析题,要总分结合,抓核心信息。
【典型例题】例1、2009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提高了70% B.降低了6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40%【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依据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计算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210元降至140元,说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了。
如果设定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则具体计算过程是:210÷(1+x%)=140,x=50。
正确答案为C。
注:3%是国际公认的CPI“安全警戒线”,超过3%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加剧。
材料二: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变动情况注: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统计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类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10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首次加息。
⑴描述材料一、二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⑵简要说明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
(4分)【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分别搞清每个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然后动用材料的相关信息和教材知识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联系从材料二的表注中可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联系要运用教材中宏观调控知识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第二问,主要是动用教材中与关价格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价格与通胀、价格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价格与消费等等。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参考答案】⑴材料一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CPI指数不断攀升,通胀风险加剧;材料二表明,2010年1月到10月,我国食品类价格在大幅上涨,居住类价格上半年不断上涨,7到10月处于高位运行。
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是我国CPI上涨的主要推手;随着通胀风险的不断加剧,国家采用加息的手段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⑵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有:①加剧通胀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②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我国消费结构的改善。
【引申说明】这类问题角度很多,一般第一问考察学生提取经济信息的能力,分析经济数据得出思路清晰的结论。
第二问考察国家或者企业等其它主体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应采取何种措施或者阐释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考察学生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社会公平【主要知识点】①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④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⑤国民收入的分配⑥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⑦社会保障制度⑧“两个提高”和“两个同步”新提法【命题新动向】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故也是今年高考应考的重中之重。
应关注以下命题动向:①关注维护和实现社会分配公平与目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一基本方针之间的关系。
②关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经济现象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③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规范收入分配的表述,如能够说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所蕴含的经济常识的道理,能够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统一的知识准确说明“民富”和“国强”的关系等等。
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政府的职能和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地位等知识,理解党和国家为实现分配公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⑤注意出物价上涨、消费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和行业收入状况、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图表类综合题。
⑥注意语文教材和历史教材中有关分配公平的思想。
【典型例题】围绕“收入分配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例3材料一: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话很著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然而,多年前,为了给“效率优先”找理由,曾批判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现在,该是给这个说法正名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思想的看法。
材料二:分配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10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突出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列举几点理由。
【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抓住设问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知识界定;另外,还要注意要辩证的看待古人这一观点。
解答第二问,主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界定,二是联系分配体制改革思考和知识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⑴①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这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今天还有深刻影响,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应吸取其有机营养,为社会发展服务,要通过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和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
当然也不能犯平均主义的错误。
⑵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
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巩固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立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也是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分配问题越发显得突出,所以党和国家必须要重视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
【引申说明】本块内容最容易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进行全新认识,同时在以往的三、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知识点】①市场调节的优越性及其局限性。
②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命题新动向】①根据我国物价走势情况,来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
②要能够结合我国调控物价的具体措施,说明国家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
③要能够说明,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国家会采用不同性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实施调控。
④能够结合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⑤运用我国政府职能、工作宗旨和基本原则等知识,理解国家为稳定物价而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
⑥可结合《哲学常识》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矛盾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知识理解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
【呈现新试题】例4、2010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炭企业从维护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加强企业自律,维持2010年价格,不得涨价。
该要求表明①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控煤价②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③稳定煤价是煤炭企业的经营目标④企业应接受政府监督,承担社会责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当前我国通胀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稳定煤价,为抑止物价快速上涨作出自己的贡献,故④选。
《通知》要求煤炭企业不得涨价,可见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稳定物价,故选②不选①。
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故③说法有误。
(临沂期中考试卷)例5、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出让、规划管理,成为腐败高发环节,影响到国家调控房价的效果。
因此,各级政府应该A.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B.打造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严格执法C.科学民主执政,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D.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解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因出现腐败行为,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不力,效果不佳,故本题应该选A。
BC选项中的“公正司法”、“民主执政”不合题意;D选项也不合题意。
例6、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