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备课思考
- 格式:ppt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33
谈谈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外国小说欣赏”这门课怎么教?这虽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但要从课程和教材的角度思考。
我们以为,课程标准制约选修课程的开设,选修课程的性质决定教材的编法,而选修教材的特点又影响教法的选择。
课程标准关于小说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提高文学修养;二是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三是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四是尝试创作小说,把创作和鉴赏结合起来。
“外国小说欣赏”就是在这样的目标指示下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它的性质当然是由课程目标决定的。
那么,“外国小说欣赏”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首先它是选修的。
必修课业已结束,选修课程是在必修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相关学力,这样,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稍微讲究一点高度和系统性。
其次它是文化的。
如果《〈论语〉选读》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外国小说欣赏》是了解西方特别是近现代的思想和文化。
所选的16篇小说,都是“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第三,它是经典的。
所选的都是近现代外国小说公认的经典。
对于小说这种叙事艺术,教学时需要感悟与欣赏。
第四,它有着新的语文知识。
如西方现代小说的基本文体特征,小说史的大致轮廓,创作方法和大致流派等等。
当然,对这些知识不是系统的学习,而是大概的初步的了解。
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作这样的分析,虽然不很科学,却能从教科书中找到印证。
那么,《外国小说欣赏》这本教材有什么特点呢?笔者归纳如下:1.吸收了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介绍了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大学时有所涉及,但并不系统。
可以说,这是新的语文知识。
2.选文的深度,决定了师生阅读这些小说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编者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水平,但是外国小说的特质让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学生感到陌生,何况所选的16篇小说,除了《墙上的斑点》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触到,可能连老师都感到陌生,因为在大学期间接受的外国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淡忘了。
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路初探华师一附中刘晓霞高二上学期,我校的语文课选择了三本教材:一是必修四,二是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三是读本。
其中内容多、形式新的选修教材成为本学期教学的难点。
从内容上看,《外国小说欣赏》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两篇课文、一篇理论介绍,而且大部分课文都是短篇,所以,老师可以从容地教,学生也可以细细地学。
如何让这一本选修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请十个学生谈谈在小说阅读中的方法、心得与困惑。
得出的结论是:1、学生有热情。
相对于其他文体,学生更愿意读小说。
2、阅读无深度。
一半以上的学生仅以猎奇或是读故事的心态来读小说,把情节一看,阅读就结束了,没有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作者技巧、思想内蕴。
3、知识不系统。
对于小说阅读的方法,还停留于“情节、环境、人物”三个方面;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只有断点式的印象;对外国小说的发展,一无所知。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做出了这样的定位:1、教材定位:不是必修教材小说单元的延伸,而是深化、更新和拓展。
必修5册书,只有两个小说单元,其中的外国小说只有两篇:《老人与海》、《装在套子里的人》。
前者重在欣赏人物形象,后者重在把握情节和主题。
教师应通过本选修教材中的“情节”、“人物”、“主题”、“场景”单元的教学,深化、更新学生在必修中的相关知识;应通过“叙述”、“结构“、“情感”等单元拓展学生阅读外国小说的视野。
2、内容定位:在开课之初(也可以是整个选修模块上完以后),为学生适当勾勒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
在进行单元教学时,以理论带欣赏,重点关注必修中没有提到的新概念,如“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人物与情节的淡化”、“主题的实现”等。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一、结合教材定位,勾勒文学史的大致轮廓“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反思《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反思尹快: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外国小说的学习也到了尾声,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学习,而是引导,全书十四篇文章,对于了解外国小说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根本连入门也算不上,但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某些别出心裁的地方,仔细一看,便会发现文章的作者都有一个共性,便是在各自领域的代表性,伍尔夫之于意识流,,雨果之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之于前苏联文学,马尔克斯之于魔幻现实主义,卡夫卡之于荒诞,如果将外国文学比作一口井,这本书已经帮我们指明了井的位置,只等我们开采,而不是胡乱开采。
我认为此书在高考结束后的价值可能更高,此时碍于时间的紧迫,我们只能草草略读,便进入尾声。
实在是遗憾至极。
其次我成功地从此书中知道了自己的阅读匮乏,说起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托尔斯泰,泰戈尔,马尔克斯,卡夫卡的作品,虽然我从初中已知晓他们的大名,但仅限于此。
至于伍尔夫,志贺直哉,伯尔,卡尔维诺,斯特林堡,蒲宁等人只是初闻其名,不知其人。
可以说从此书中我也是收获许多。
而且,在课堂上的课文精讲对我读小说的态度有了警醒作用,我素来不喜读外国小说,因为其名字实在是冗长至极,主要人物记不住,导致剧情的发展不知,从而倦意连连。
但是但我在课堂上真正去阅读一篇小说,沉下心慢慢读,我发现也是精彩不断,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刻画都并不逊色,尤其是《在桥边》我曾经读过此篇文章,仅仅以浏览的速度扫了一遍,看不出亮点便略过。
直到我在课堂上听着成老师的讲述以及自己的思考,我才发现此文竟有如此多令人深思的细节,这充分体现了我的阅读仅仅停留在紧张的剧情与激烈的冲突的层次,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去阅读小说。
但是我对于外国小说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翻译,从英语、日语等翻译成中文,看似简单,可在文学作品中,既要保证作品的灵性,又要原汁原味,实在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正如中国人可能感受到“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精妙之处,尽管可能限于知识有限无法阐明其优点,可如果翻译成英语,我无法想象。
《外国小说欣赏》的一点思考【摘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在小说的教学中也当如此。
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并不体现在对文本的精细解读,这样的精耕细作有时候会造成对文本的颠覆性的理解,这种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新课程追求的创新性,但是对一些经典文本我们很难认同这样的“破坏”。
与其破坏,不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说,让他们通过反复阅读亲近小说,爱上小说。
引导学生进行学的活动是体验发生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
【关键词】小说;欣赏;学习;活动小说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小说教学活动的目标: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性。
3.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小说的一些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
基于《课标》和我们现在采用的教材,我认为,小说教学活动的目标可以定位在:培养学生小说阅读的兴趣和以小说引发和形成的文化视野。
了解外国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场景、虚构等,让学生构建小说文体的知识体系。
进行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多元对话,培养学生小说阅读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在小说的教学中也当如此。
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并不体现在对文本的精细解读,这样的精耕细作有时候会造成对文本的颠覆性的理解,这种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新课程追求的创新性,但是对一些经典文本我们很难认同这样的“破坏”。
与其破坏,不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说,让他们通过反复阅读亲近小说,爱上小说。
引导学生进行学的活动是体验发生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总是尽量以学生“学”的活动为核心。
主要有以下的做法:一、建构知识,提升阅读效能小说有特定的文体知识体系,围绕文体知识引导学生感知小说,可提升学生阅读领悟小说的能力。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介绍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是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以及当代优秀的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主题、人物描写以及对小说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教学反馈。
教学环节的设计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环节应该多元化,既要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和展示,也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
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和教学,包括: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展示PPT等方式对小说的结构、人物、主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小说的基本情况。
2.课内讨论: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相关的其他作品,例如文化背景、影响、作者生平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问题和文化现象。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说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
2.多元化的讨论和思考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元化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研究,或者拓展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
3.考试形式的改变: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个项目或者小说分析报告。
有效的教学反馈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必须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学生有效的教学反馈:1.讲解的纠正和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纠正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对小说的正确理解。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反思浠水实验高中高二语文组周洁暑假期间,我们高二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新教材培训活动。
其间,我们认真倾听了许多专家们对新教材的解读,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理念新,知识新。
我们高二上学期就要教学《外国小说欣赏》了。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些新的理念,把课改落到实处就成了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怎么实施?人人都在探索,都想进行一个全新的尝试。
我们组教科室领导韩继武主任提出了一人负责一个专题(本书有8个专题)的设想,得到了我们全组教师的响应。
既然这样,我就想办法积极推进这项设想的落实。
首先向年级学校领导汇报我们组教师的想法,得到了年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然后将我们组的14位教师按师徒关系分成7组,一个组一个话题,每周轮流“走班”(老师到不同的班级上课)。
确定下来之后,以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每组将自己的备课内容讲一遍,并且讲一次示范课,以便我们对其他课文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现在,这一阶段的探索快结束了,回首这一过程的点点滴滴,觉得这次的教学探索是比较成功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所以,我想记录下这次探索的几点做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精心设计导学案,创建高效课堂。
我们教师最深切的体会是每篇课文的导学案的设计真的特别重要,问题设计好了,课堂上基本就可以有学生掌控,教师只要稍加引导,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学生来解决。
比如讲授《炮兽》的一组教师的三次设计的导学案:《炮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小说是场景的连缀,学会切分场景。
2、场景描写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学习并运用雨果的创作手法——对照法。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雨果的创作手法——对照法。
教学难点:场景描写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班级:7班、8班、21班一.导入二. 什么是场景?三. 简介作者、作品四. 切分场景五. 赏析场景六. 探讨雨果的创作手法——对照法七. 场景描写的作用八. 总结《炮兽》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上教学时间:教学班级:1班、6班教学过程:一、以“电影与小说”的区别导入场景话题。
《外国小说欣赏》之教学思考新的语文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求新的教学方法。
然而我们是老教材孕育出来的教师,也曾在老教材教学中“涉足”不浅,面对高中“新课改”的大潮,我们在努力改变,努力适应。
小说教学一贯就有,但像《外国小说欣赏》这样的新角度、新编排,绝对是高中语文课改中的创新点。
因此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有困惑,有问题,也会有全新的教学感受。
困惑一:授课该以话题为中心还是以文本阅读为中心。
从《外国小说欣赏》整本书的编排来看,很显然,该书以话题为中心。
一个单元一个话题,两篇小说。
先有话题,然后选择最能体现该话题的小说辅以说明解释。
比如第三单元,话题是“主题”,文本阅读分别是高尔基的《丹柯》和戈埃罗的《炼金术士》;比如第八单元,话题是“虚构”,文本阅读分别是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与卡夫卡的《骑桶者》。
从传统的阅读习惯来看,作家是伟大的作家,但作品未必是该作家的代表作品,只是这些作品非常典型地展现了话题。
因此可看出,四篇小说分别完全为话题“主题”和“虚构”服务的。
但是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以话题为中心,那就行不通了。
首先,高中学生的文学认知水平还处于简单作品积累的阶段,尚未达到接受文学理论的高度。
其次,本教材也不是一般的小说选本,更不是用于讲授外国小说史的资料选编。
那么,我们必须根据高中学生实际的文学认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阅读为教学重点,以话题为欣赏切入角度,把一些抽象的话题深入浅出地在具体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教学感受一:以文本阅读为主,以话题解说为辅。
困惑二:每个单元话题应该是独立教学还是渗透教学。
以往的小说教学我们也会提到小说的要素,比如人物、情节、环境等,但把小说各个要素完全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话题绝对是该选修教材的新亮点。
本教材归纳出小说的八个要素,分别是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话题还分基本话题和延展话题。
那么如何来安排话题教学呢,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文本,后话题,即独立教学;另一种是边文本边话题,即渗透教学。
《思考与实践——鉴赏小说人物形象》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能够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
(3)能够准确解答“思考与实践”中的习题,做到规范答题。
2、过程与方法(1)感受“人物形象鉴赏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明确小说人物形象题的题型,并学会审题。
(2)通过“描写数学老师”,学会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通过“昭君出塞”的视频,初步感悟“侧面描写”的魅力。
(3)分析“思考与实践”中第二题(素芭人物形象),加深对“侧面描写”的理解。
(4)练习“思考与实践”中第一题(娜塔莎性格),感悟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妙处,并能规范答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妙处。
(2)体会小说的魅力,培养阅读中外经典小说的兴趣。
(3)明白“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自身的“形象”,要谨言慎行,举止文明,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
2.能够准确解答人物形象鉴赏习题,做到规范答题。
难点:通过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高考题型已经初步了解,知道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可能会考“小说阅读”,但对于小说阅读的考题类型却不太清楚。
对于人物形象鉴赏题学生也是无从下手。
另外,“侧面描写”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理解。
希望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学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鉴赏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在学习侧面描写时,借助“昭君出塞”之前的一段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侧面描写的理解。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过图片,真实感受人物状态,深刻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树木,是森林中的树木——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外国小说欣赏》的课程教学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对外国小说的欣赏能力。
针对目前外国小说教学中存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笔者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要提升学生思维的整体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在文章的主题部分,笔者结合具体的文本教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将各个话题有机统一,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将话题内部分支有机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落实思考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外国小说欣赏思维一问题提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教学目标有如下表述:“高中生尚处于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养成期,有别于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所以本模块教学的基本定位为欣赏。
高中的小说欣赏与初中较浅层次的欣赏不同,应该更理论化一些,更深入一些,既有中国传统的感悟式、评点式欣赏,也有较理性的深入分析。
而这一切又是以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前提的。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欣赏外国小说的时候,“更理论化一些,更深入一些”?采取哪一些有效措施,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较理性的深入分析”?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欣赏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意义分析而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发展,有如下特点: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发展。
思维起点活,能用多种法则、公式、原理去解决新问题,思维过程更加灵活;迁移能力增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想法的数量多、种类多……多数高中生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不很明显,不很成熟,水平也不很高。
他们的思维较片面,好走极端,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其心智发展的意义,是毋庸多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