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基本概念-黄建始
- 格式:pdf
- 大小:416.65 KB
- 文档页数:35
什么是公共卫生?What is public health?黄建始HUANG Jian-shi=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9982(2005)01-0018-03=关键词>公共卫生;健康保健;定义专家介绍黄建始,男,1953年出生,江西省玉山县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流行病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2003年5月4日,受我国卫生部和科技部领导邀请回国参与防控/非典0工作。
回国前任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卫生局流行病部主任、首席流行病专家、局科学研究人类保护和审批委员会协调负责人、5公共卫生观察6主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开发遗传能力培训计划专家小组成员、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兼职教授、美国田纳西州卫生厅癌症控制和预防委员会常务委员。
曾任和现任美国和加拿大联邦及三州一省政府公共卫生和管理顾问,中国防治/非典0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北京市卫生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学顾问,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兼职研究员。
在大学就读期间曾参与创办5中国医学生6和5家庭医生6杂志;在美期间曾任5美中时报6健康栏目主持人和数家中文报刊的医学健康科普文章撰稿人。
现为中国健康教育协会资深会员。
主要学术成果:从事现场流行病学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多年,曾负责美国俄亥俄州中部(四郡一市)新传染病大肠杆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1985~1986年)、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梅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1998~2002年)等多项流调研究;在管理流行病学领域,主持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社区健康状况系统评价、加拿大阿尔伯王子城印地安人自治政府管区内社区医学中心医疗药物信息系统等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建立。
现正从事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详细简介见本刊2003年第12期)。
2003年SARS危机之后,公共卫生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公共卫生顾名思义,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
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1.温思络定义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温思络(Charles-Ed—wardA~Winslow)早在1920年就描述了什么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应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具体的定义,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52年为世界卫生组织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温思络将公共卫生定义为:“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
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
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温思络定义内涵非常丰富。
“科学和艺术”、“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和“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3个关键词以画龙点睛的手笔点出了公共卫生的本质和使命。
温思络定义界定了公共卫生的范围,包括了公共卫生的早期目标(控制传染病和环境卫生),以及当前越来越重要的健康促进,初级保健和社区卫生等工作。
该定义明确指出社会环境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强调公共卫生的目的是保障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健康长寿的人权。
2.维寇定义40多年前,英国实业家维寇(GeoffreyVick-ers)在担任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主席期间,从疾病和科学与社会价值观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公共卫生。
他认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都是在某些状况从“当然存在”转变为“不可容忍”酌时候发生的。
因此,公共卫生的历史同样也是不断地重新定义“不能接受的”的记录。
维寇定义强调了科学和社会价值观之间微妙的、动态的关系。
我国的公共卫生为何有时南辕北辙我国的公共卫生为何有时南辕北辙?——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记者曹玲黄建始教授于2003年应邀回国参与防控SARS工作,现任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之前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国一省三州地方政府卫生局任流行病学专家和部门负责人,他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山西疫苗事件。
三联生活周刊:山西疫苗事件能否算作一起公共卫生事件?黄建始:山西疫苗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问题远远超过了疫苗本身,不是一起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已经牵涉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问题。
经过2003年的SARS之后,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一直是就事论事,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上,没有从根本上来理解什么是公共卫生,也没有从体制、系统和人事上对公共卫生体系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建设,所以才相继出现了2003年的SARS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事件,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2006年的欣弗事件,2007年手足口病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甲流事件,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等等。
邓小平说制度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山西疫苗事件是体制造成的,是社会和环境在起主要作用。
这么多和公众健康有关的事件,层出不穷,我们每天都在穷于应付,来一个挡一个,这么被动怎么行?如果不能从总体上改变思路,永远都是疲于奔命。
三联生活周刊:思路有什么问题?黄建始: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这个词。
如果走错了方向,就算坐飞机可能也没有往正确方向走路快。
公共卫生是全民参与的事情,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医疗系统、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以及每一个老百姓都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的目的是保障和促进全民的健康,而健康涉及到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队伍,比如疾控中心,它的权利职责范围主要局限在生物学因素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公共卫生第一卷 公共卫生概论主编:曾光,黄建始,张胜年第二章 公共卫生简史黄建始一部公共卫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作为群体对健康和疾病体验和认识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遭受战争和自然灾难后不断探索,扩展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经济、政治体系如何创造健康的或不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为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或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条件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地寻求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历史(Fee,1993; 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农业革命1副作用的应急反1农业革命:在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这段时间因人口增长的压力全世界大部分人类从采集和狩猎转变为农业。
这个转变是猿人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史称“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每一平方公里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比采集食物能养活的人口要多得多。
农业革命反过来导致了更多规模的人口增加,产生了定居和群居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村庄和随后城市的出现。
(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应2,现代公共卫生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科学革命3和工业革命4副作用的应对反应5,发展于人类现代化6的过程中。
今天,公共卫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起源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
当时人类认为没有疾病7就是健康。
那么什么是疾病呢?从最早的医学模式来看,疾病其实是一个语言学上的词汇,用来称呼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可能发生在社会任何成员身上的一类特有的,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通常,人类用特定的模式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模式,就是用于解释自然现象,消除困惑的信仰系统(Engel,1977)。
最早的医学模式就是解释疾病现象的信仰系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用于解释健康和疾病的模式经过多次变迁,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螺旋式上升的演进过程。
21世纪的公共卫生和与基因及遗传有关的疾病
黄建始
【期刊名称】《首都公共卫生》
【年(卷),期】2007(001)001
【摘要】当说到”公共卫生”时,我们通常会将其等同于”预防”。
公共卫生传统上主要关注以下四件事:(1)可以纠正的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抽烟,喝酒,肥胖,缺少活动,高危险性活动等;(2)预防性干预活动,如打预防针,检查餐馆卫生状况,改善环境卫生,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等;(3)筛选早期;疾病先兆(亚临床状态).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黄建始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10001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遗传基因对神经系统疾病定性诊断的价值及遗传基因治疗的意义 [J], 葛平
2.应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无遗传性眼病家族史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致病基因 [J], 房心荷;张芳霞;朱艳;刘雅妮;盛迅伦;
3.应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无遗传性眼病家族史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致病基因 [J], 房心荷;张芳霞;朱艳;刘雅妮;盛迅伦
4.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主题:基因组医学与公共卫生--2004年亚太人类基因组与遗传
学大会简介 [J], 方福德
5.遗传性眼科疾病怎么治?基因检测揪出病根——遗传性眼科疾病的基因研究最新进展报道 [J], 费菲;曲莉莉;张清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医学生的角度谈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整合
陈钰;张璐璐;吴凤;黄建始
【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6)5
【摘要】医者,悬壶济世也.目的其实是济世,但就"悬壶"的手段而言,却是向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发展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其中公共卫生的含意是指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群体.而临床医学--从我们目前所学来看--却是基本专注于研究个体,详细剖析个体结构与发病特征、机制,教授诊断治疗的方法.
【总页数】3页(P432-434)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医疗卫生服务;临床医学;卫生条件;疾病流行;预防控制;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作者】陈钰;张璐璐;吴凤;黄建始
【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级临床专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从医学生的认知角度谈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 [J], 司小北;王晓黎;安春丽
2.从医学整合的角度谈现代肺癌的防治 [J], 滑峰;刘谦;谷俊东;周清华
3.从医学生角度谈本科第二课堂科研活动 [J], 雷岩;张超;方伟;廖万清;;
4.从医学整合的角度谈现代肺癌的防治 [J], 滑峰; 刘谦; 谷俊东; 周清华
5.谈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角度 [J], 刘潇;邓竹君;许伟岚;王玉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祖国站在一起--访著名医学教授黄建始
牛思聪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5(11)11
【摘要】黄建始做过"赤脚医生",1983年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工作3年成为卫生部第一名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工作人员,先后获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Ashkand大学医学教育管理硕士、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牛思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掌握健康信息是应对禽流感的关键——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 [J],
2.中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比较--访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 [J], 若思
3.把爱献给祖国和人民--访我国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教授 [J], 冯薇
4.关注需方——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黄建始教授 [J], 孙乃强
5.关注需方--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黄建始教授[J], 孙乃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公共卫生第一卷 公共卫生概论主编:曾光,黄建始,张胜年第一章公共卫生基本概念曾光,黄建始随着历史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卫生基本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各国学者总结了公共卫生的社会实践,先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公共卫生的定义(见本章附录表1),并探讨了公共卫生的宗旨与任务。
定义之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是在百家争鸣中不断地完善的。
我国在长期的公共卫生实践中对公共卫生基本概念的探索也经历了一个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和在理论上不断升华的过程。
2003年我国在化解SARS危机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能够认真反思,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果断措施。
我们胜利了,这是一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的胜利。
这些年一直埋头搞经济建设,这次我们有机会抬起头来看到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好像一个走长路的人,突然发现自己一条腿长,另一条腿短。
在付出了生命的和社会震荡的代价之后,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综合实力,不但取决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取决与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价值取向。
在应对SARS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全社会共同面对SARS危机时的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从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医学家到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全国上下都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公共卫生扫盲教育,使中国公共卫生获得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
值得指出的是国家领导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也正是对这场危机的深思,促进了中国学者对公共卫生理论的深入探索。
与我国极其丰富的公共卫生实践相比,过去中国对公共卫生基本概念的探索和研究少得可怜。
即使是从事公共卫生的专家,能够准确地讲清楚公共卫生是什么的人也不多。
我们的公共卫生学院讲授的基本上是“预防医学”,并不是真正涵义上的“公共卫生”。
既然如此,包括决策者、新闻媒体、老百姓在内的广大非公共卫生专业人士,如果像“瞎子摸象”一样地去理解公共卫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这一代公共卫生学者有幸经历了发生在中国的各种严峻、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比我们的前辈们面对着更复杂的各种新、老公共卫生问题的挑战。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我国公共卫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我们因参与大量公共卫生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而拥有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卫生基本概念的探讨,为中国和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地理解了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就如同驾车时有了全球地理定位系统一样,可以准确地指引我们的方向;系统地掌握了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就如同有了衡量公共卫生实践的尺子或参照标准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解读中国公共卫生的昨天,认真地把握中国公共卫生的今天,更好地规划中国公共卫生的明天。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定义与宗旨什么是公共卫生?也就说,公共卫生的定义1是什么? 其中蕴含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什么? 这是全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时间很短,至今不到二百年。
然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公共卫生的各种定义至少有十八个。
(本章附录表1)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尽管有的公共卫生定义相对狭义2(如定义5), 然而大多数定义比较宽广。
我们推崇广义的公共卫生定义。
从广义的公共卫生定义中,通过比较其概念和蕴含的宗旨,我们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予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的公共卫生定义。
一、温思络的定义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温思络(Charles-Edward A.Winslow)早在1920年就描述了什么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应该怎么做。
这个定义比较完整、深刻,是世界公共卫生界引用的最多的一个公共卫生定义。
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沿用至今。
温思络将公共卫生定义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1定义描述或规范一个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回答是什么;宗旨是主要的旨趣,使命,主要目的,回答为什么存在.(辞海编辑委员会,1980;Wikipedia,2009)2大多数人对公共卫生持有比较狭义的定义是基于以下一些原因:1.受现代公共卫生先驱查德威特和其他十九世纪卫生改良运动家卫生工程观点的影响,认为公共卫生问题就是环境卫生问题; 2.将抽象的广义公共卫生概念具体落实到战略战术层面很困难;3.十九世纪末病菌学说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的巨大成功干扰了人们对广义公共卫生定义的接受;4.因为目前关于公共卫生的明确定义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得不到大家有力的支持.利益团体和其他危机发生时,政府往往最容易牺牲公共卫生去满足其他需求. 。
“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成功的牺牲品。
由于没有任何依据来证实疾病被预防或流行被控制后的收益,因此正常状态下,公共卫生被媒体和政府所忽视。
他们认为不会出什么事。
公共卫生一直被忽视,在发生重大灾难后,他们意识到应该加强公共卫生。
但当疾病从记忆中消退后,公共卫生又重新从其脑海中消失。
”(Beaglehole R & Bonita R.2004;龚向光,2003)提高效益的科学和艺术。
这些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人们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服务,以及建立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
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3。
温思络定义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公共卫生的早期目标(控制传染病和环境卫生),以及当前越来越重要的健康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等工作,明确指出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科学和艺术”、“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建立社会机制”和“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四个关键词以画龙点睛的手笔点出了公共卫生的本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使命。
关键词之一:“科学和艺术”,明确了公共卫生的本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科学被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大体系。
而艺术则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否科学是可以验证的。
艺术借助人类的灵感来构思和展现世界的美好,是否得到欣赏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体验。
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维基百科,2008)。
因为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群,要在人群中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离不开对客观世界中群体健康和疾病规律的发现(科学),也离不开主观世界的创造和表达(艺术),更离不开被服务对象的理解与感受。
总之,从事公共卫生事业既需要广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又需要有人文学科的基础;既需要抽象思维的理性智慧,又需要形象思维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之二:“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明确了公共卫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公共卫生要综合治理影响群体健康的问题,涉及面广,个体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单枪匹马地去完成。
因此公共卫生需要整个社区参与,有组织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
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人人健康,才能使整个群体都能生存和发展。
3温思络定义的英文原文见于《美国公共卫生杂志》1957年第二期:"Public Health is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preventing disease, prolonging life and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efficiency throughorganized community efforts for the sani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of community infections, the edu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 principles of personal hygiene, the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ervi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machinery which will ensure to every individual in the community a standard of living adequat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organizing these benefits in such fashion as to enable every citizen to realize his birthright of health and longevity." (Hiscock, 1957)关键词之三:“建立社会机制”,要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必须通过建立社会机制予以保证,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的行为或良好的愿望而已,没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之四,“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明确了公共卫生的使命。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就像双刃剑一样,一方面是地球人的福音,另一方面也在威胁和损害了群体“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现代公共卫生就是为了保护所有人“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而诞生的。
温思络先生早在89年前,就对公共卫生如此大彻大悟,令我们后人钦佩不已。
令人感慨的是,时至今日,很多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公共卫生的理解竟不远如温思络先生当年的真知灼见。
毫无疑问,温思络定义是公共卫生历史上的一面丰碑,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面对与温思络先生当年完全不同的公共卫生挑战的今天,很显然我们后人没有资格要求历史上的定义十全十美。
然而,如果温思络先生能活到今日,亲眼目睹了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更加壮观的公共卫生大潮,面对公共卫生的新需求,新进展和新挑战,他会不会重新审视公共卫生在21世纪的内涵和外延,理性地修改自己的定义呢?二、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定义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其里程碑式的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明确地提出了十分精练的公共卫生的定义4:“公共卫生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为保障人人健康的各种条件所采取的集体行动。
”2003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在另一份公共卫生研究报告《21世纪公共卫生的未来》中再次强调了以上定义。
这个定义就是一句话,然而它包涵的内容既丰富又深刻。
试解读如下:首先,公共卫生是社会的“集体行动”,不是个人行为。
人的健康受基因和多种复杂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大部分不是仅仅影响个人或部分人的健康,而是影响整个人群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