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28 KB
- 文档页数:9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暤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暤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再伤害,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名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事,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三个部分。
以下将按照试题的顺序进行详细的解析和答案解释。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0题。
夫妻之善合,如弦与柱,盖系心而不离也。
若夫有贤者,而未知其贤;有无不肖子,而未知其不肖;有人而未知其君子可也。
故善人无善人之称,恶人无恶人之别。
1)第一句话中的“如弦与柱”是什么意思?
A) 夫妻关系坚固如同弦与柱
B) 夫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C) 弦与柱是夫妻之间的比喻
D) 夫妻合奏如同弦与柱之间的共鸣
答案:B
解析:根据文字可以理解,夫妻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同弦与柱之间的关系。
2)善人和恶人之间有什么的不同?
A) 善人受到称赞,恶人受到指责
B) 善人和恶人在道德行为上有区别
C) 善人无法被称为善人,恶人没有被称为恶人
D) 善人可以自己认识到善行,恶人可能没有自知之明
答案:C
解析:根据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善人无法被称为善人,恶人也没有明确的称呼。
3)下列哪项最能体现“夫妻之善合,如弦与柱”的主题?
A) 两人关系稳定
B) 两人之间有共同目标
C) 夫妻关系需要相互扶持
D) 夫妻之间关系复杂多样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夫妻之间的善合需要相互扶持。
题目太长了,2000个字已经不够了,就写到这里吧。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9分)1、(3分)B2、(3分)A3、(3分)B二、(36分)(一)(19分)4、(3分)C5、(3分)A6、(3分)C7、(10分)(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6分)10.(6分)(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11、(25分)(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一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构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5分,共15分)在春天的田野上,麦苗青青,油菜花金黄,蜜蜂忙碌地在花间穿梭。
农民们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希望。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希望的开始。
1. 文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2. 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3. 春天在文中象征着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每题5分,共15分)秋天的果园里,果实累累,苹果、梨子挂满枝头。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成熟的果实上,散发出诱人的光泽。
孩子们在树下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闲聊,享受着秋天的宁静与丰收。
4. 文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5. 果园里有哪些果实?6. 秋天在文中象征着什么?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
(每题5分,共15分)《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8.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这段古文,完成10-12题。
(每题5分,共15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这段古文的作者是谁?11. 文中描述的岳阳楼位于哪个湖泊?12. 岳阳楼的景色有哪些特点?三、语言知识运用(共20分)1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他_______地走进了教室。
A. 蹑手蹑脚B. 大摇大摆(2)她_______地看着窗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A. 目不转睛B. 左顾右盼1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找出并改正病句。
(每题3分,共10分)(1)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2)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3)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四、写作(共20分)15.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3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李清照非常痛苦,因为这么多变故——国家的变故,家庭的变故,爱情的变故都降临在她的头上。
她不可能像鲁迅笔下的阿Q 那样,麻木不仁,用精神胜利法来掩盖失败。
因为她毕竟是个知识分子。
李清照之所以会有这些痛苦,就是因为她有着与一般封建社会妇女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这又必然注定了她的孤独和悲哀是双倍的。
李清照的痛苦还包括她对自己境遇的清醒认识。
从她的诗可以看出来,她时时不忘自己是宋朝遗民,也难忘故土。
有人分析她南渡之后写的这首《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说这两句是说“我天天在思念故土。
”恐怕不完全对。
这两句诗是说:“故乡在哪里呀?只有在大醉之后才能忘记自己身在异乡。
”言外之意就是在清醒的时候,她没有一刻忘记自己身在异乡,所以她的痛苦是没有间断的。
可以说,她的痛苦是与她的生命同时开始的。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
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性情与志向。
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在承认她是一位词人的同时,还应该承认她是一位女诗人,一位女文学家,而不仅仅是“贤妻良母”。
1. 下列关于李清照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清照作为知识分子,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B. 李清照的痛苦源于她对国家、家庭、爱情的变故的敏感。
C. 李清照的孤独和悲哀是双倍的,因为她有不同于一般封建妇女的理想和追求。
D. 李清照的词中所歌唱的是一种情绪,而诗中直抒的是性情与志向。
答案:B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李清照的痛苦与她的生命同时开始,因为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境遇。
B. 李清照的词作中,她歌唱的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是性情与志向。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试题答案及精析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养殖业与日剧增便笺.(jiān)独辟蹊.(xī)径B.醉醺醺席不暇暖泥淖.(nào)向隅.(yú)而泣C.滥摊子自由竞争卷帙.(dié)运筹帷幄.(wò)D.颤巍巍信笔涂鸭蠹.(dù)虫湮.(yīn)没无闻1. BA选项养殖业,与日俱增;C选项烂摊子,卷帙(zhì);D选项信笔涂鸦,湮(yān)没无闻。
第一题字音字形依旧简单,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A选项字音都对,字形均错,这打破了以往高考字音错一、字形错一的规律,说明字音字形考查方式灵活多变,已经不再限制在“字音和字形”二题合一,而是在转变为字“音形”题,表面看起来难度提升了,其实是降低了难度。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2. AB选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一句,删去“对于”;C选项“原因,主要在于……所致”,删去“所致”;D选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后加“力度”。
病句题着重考查句式成分,我们抛开所谓的六种病句模式,会发现今年的错误选项全部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句子中的词语达到修改目的。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5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①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释】①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
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③缟袂绡裳:缟(gǎo)袂(mèi):素绢的衣袖。
绡(xiāo)裳:薄绸的下衣。
本曲围绕“寻梅”,情节一波三折,情感起伏变化。
请结合全曲对此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1分。
上书谏吴王枚乘① (1)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②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故父子之道,天性也。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3)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
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
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
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
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4)泰山之�C③ 穿石,殚极之绠断�症堋K�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
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①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于是,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②三光:日月星。
③�C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④�郑和ā�o”,指井梁 1.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披:剖开,披露 B.弊无穷之极乐弊:蒙蔽 C.福生有基,祸生有胎胎:基始,开始 D.渐靡使之然也靡:通“摩”,摩擦 2.下列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B.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作《师说》以贻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 D.泰山之�C穿石,殚极之绠断��则或咎其欲出者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下列各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开篇援引古代圣贤成功的事例,向吴王说明行“王术”的重要性。
接着表白自己的忠心和劝谏的决心。
本文善于譬喻,用“千钧一缕”“累卵”等向吴王形象说明行造反之事的危害性。
本文对比鲜明,把“畏影恶迹”者、“抱薪救火”者及作者自己和养由基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养由基的充分肯定。
本文正反论证结合,明示吴王只有坚持积累德行,不做背弃理义之事,才不会走向灭亡。
这无不表现了作者对君王的忠诚和政治远见。
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1)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译文:(2)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译文:(3)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译文: 5.你如何看待“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3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7分。
读山张腾蛟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①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
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谥。
②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的�f岩;读它的容颜,谈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③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的卷册中的美丽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④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⑤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⑥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壮自己。
⑦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
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
又有一天,当我正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⑧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
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⑨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
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巅,举目远眺,噢!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⑩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f岩再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⑾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1.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
“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答: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读山”在文中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文中画横线的“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义?(限20字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9分)①“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题. 1.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1)第(2)段中,作者说,“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f岩”,作者从�f岩中读出了什么?3分答:(2)第(7)段中,作者两次写到“枯树”的“笑”,联系上下文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2分答: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题为“读山”,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的哪几个方面内容?②名为“读山”实际上是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6分)内容:(限10字内作答)2分②特质:(限30字内作答)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答:(1)寻梅:头三句“冬前冬后”“溪北溪南”“树头树底”,产生一种十分鲜明轻快的动感,形象表现诗人盼望找到梅花的轻松又急切的心情。
(1分)(2)赏梅:循香而望,一树素雅清淡的梅花突现眼前,“忽相逢”可见诗人的万分欣喜。
(1分)(3)伤梅: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美丽梅花消溶。
以实景之冷写心境之愁伤,诗人心情陡然转悲,伤感美好事物的被扼杀,自然流露失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