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7.34 KB
- 文档页数:3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1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运用针刺配合艾灸進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周围性面瘫;针刺;艾灸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易诊断,针灸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小,目前被广泛应用。
笔者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中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1±14.4)岁,平均病程(21.6±14.2)d;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0±17.2)岁,平均病程(24.7±17.5)d。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标准拟定[1]。
即患者患侧眼睑闭合不全,不能做闭眼动作;患侧前额皱纹消失,不能做皱眉、蹙额等动作;患侧鼻唇沟变平坦,不能做露齿、鼓腮等动作;部分患者出现患侧耳后疼痛,听力下降,患侧味觉减退或消失。
本次研究排除外伤、脑血管病变、脑肿瘤以及腮腺病变等引发的周围性面瘫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针刺面部穴位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人中、迎香、翳风及双侧面部穴位下关、上肢穴位合谷、下肢穴位三阴交,采用传统针刺疗法,穴位留针30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取阳白、四白、攒竹、翳风、迎香、地仓、颊车、人中穴位,嘱患者或是患者家属对针刺穴位进行艾灸,每个穴位至少10min,艾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3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患者治疗后CNS评分为(11.13±2.78)分,低于治疗前的(19.64±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0%。
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效果较好,可较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是因为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1],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通常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完成嘟嘴、闭眼等一系列需面部神经完成的动作,有些患者会出现听觉过敏、味觉减退、患侧局部腺体分泌障碍等,虽对患者的生命无明显影响,轻度患者可自愈,无需治疗;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治疗,如治疗方式不当可能引起面部肌肉痉挛、口角歪斜等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目前最常见且效果较好的方法是针灸治疗,为探究针灸对本病治疗效果,本文选择本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灸效果考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3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5±9.5)岁;治疗时间2.0~27.5 d,平均时间(12.6±5.0)d;患者的周围性面瘫部位分别为:左侧16例,右侧15例。
本次研究依据《实用内科学》[2]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确诊,主要为:所有患者均是单侧面部神经麻痹,多数患者在面部麻痹发生之前出现耳后乳突部位疼痛;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常留于患者齿缝间隙,且会携带口水从该处流出;患者2/3听觉减退以及味觉过敏;患者面部表情几乎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加,嘴角下垂,面部牵扯向健侧;因为下睑外翻导致患者泪腺异常,泪水无故外溢;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无法完成,嘴角常有漏气发生。
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05:09:57.8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杨理权毕翠进兰春梅李绍巍[导读] 目的:探讨对周围面瘫患者予以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抽取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0例。
参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实验组接受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
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0.00%(9/10)和40.00%(4/10),结果卡方值=5.4945,p值=0.0190。
实验组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杨理权毕翠进兰春梅李绍巍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2100【摘要】目的:探讨对周围面瘫患者予以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抽取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0例。
参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实验组接受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
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0.00%(9/10)和40.00%(4/10),结果卡方值=5.4945,p值=0.0190。
实验组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周围面瘫患者予以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使面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将治疗时间缩短。
【关键词】周围面瘫;针刺;刺络放血疗法周围性面瘫又叫作卒口癖、口眼歪斜。
面部存在呆滞麻木,口唇鼻眼歪斜、迎风流泪、闭目露睛、额纹消失、鼓腮漏气流涎、嘴角滞食、咀嚼无力等症状。
现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较急,无明显先兆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或者2天内到达高峰,患病初期其耳后或下颌角存在疼痛[1]。
主要因病毒感染、感染风寒、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造成局部营养神经发生痉挛,进而发生水肿、神经缺血等,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存在障碍。
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比单纯用针刺治疗效果佳,起效快,便于广大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面部推拿;面瘫【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22-02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
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一般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而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临床上常用针刺治疗较多,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及时并早期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我院采用针刺配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并为广大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脑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
1.2.1 针刺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取穴:患侧地仓、颊车、水沟、四白、阳白、翳风、合谷(双侧)、足三里定位: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阳白:在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1]手法: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2]。
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周围性面瘫也可以称作为面发性神经麻痹,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因为茎乳突孔穴当中存在的面神经因为风寒感染等问题出现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水并产生水中,这一状况属于中医当中的面瘫范畴。
中医认为这种病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进入人体头部面阳明和少阳等经脉当中,营卫不和导致气血阻滞,进而经脉不能得到足够温养最终发病。
针灸对于这一病症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文章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析。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探析[Abstract]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can also be called facial nerve paralysis.The main reason for its occurrence is that facial nerve spasm in stylomastoid foramen points leads to water shortage of nerve tissue and water production,which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facial paraly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is disease is due to insufficient body Qi and evil Qi,which enter the Yangming and Shaoyang meridians on the head and face of the human body.The discord between Ying and Wei leads to Qi and blood blockade,and then the meridians can not get enough warmth and nourishment to eventuallydevelop.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ve very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on this disease.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Key word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Exploration and analysis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是病毒感染导致的面部神经麻痹,由病毒入侵导致患者面部的神经血管痉挛,最后诱发缺血导致神经性麻痹。
针刺配合患肌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作者:李亚霖任国燕代明星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研究针刺配合患肌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方法:以60例周围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为针刺配合患肌运动疗法。
结果:对比组中痊愈15例,无效5例,痊愈率50.0%,总有效率83.3%;观察组中痊愈20例,无效1例,痊愈率66.7%,总有效率96.7%;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同样小于对比组,P<0.05,效果对比显著。
讨论:针刺配合患肌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面瘫【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70-01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能引起患者的面部肌肉的瘫痪,临床症状一般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等,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面肌痉挛,目前的治疗方针主要是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治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刺治疗,治疗结果不理想。
1;具体资料与方法1.1具体资料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共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为了便于比较,随机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
对比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数值为(42.24±2.18)岁,病程2-9d,平均病程(4.56±1.27)d;观察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最小年15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数值为(41.83±2.06)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4.12±1.38)d。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相同,都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等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28・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Feb2021,30(1)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及肌内效贴围黄念仪,朱锦隆(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上配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Portmann评分评价面部神经功能,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
结果: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 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针刺及肌内效贴联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针刺;肌内效贴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21)01-0028-02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多因脉络空虚,受风热、风寒、瘀血阻滞导致气血失和,引起筋脉肌肉弛缓不收,也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造成营养不足、代谢障碍等而发病[1]。
因周围性面瘫患者面容会发生改变,与其他疾病比较存在特殊性,患者容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面部感觉神经异常或挛缩肌联带运动等相关并发症[2]。
西医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可采用推拿、艾灸、针刺等方法以提高面部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善患者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法有西医的药物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激素等)以及一些物理疗法。
由于周围性面瘫的病理生理基础等原因,药物治疗作用有限,而针刺治疗具有祛风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的作用,能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针刺治疗避免了使用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和针灸联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丁常宇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大连116033[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灸组、综合组和运动疗法组,每组各30例。
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综合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组患者采用面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高于针灸组及运动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FDIP)高于治疗前,社会功能评分(FDIS)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FDIP高于针灸组及运动疗法组,FDIS低于针灸组及运动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及运动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Portmann;面部运动疗法[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2(c)-0127-04 Clinical effect of acupressure combined with facial mot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DING Chang-yu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Dalian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11603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ressure combined with facial mot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Methods A total of90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in Dalian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9to August2020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acupressure group,the comprehensive group and the motor therapy group,with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acial motor therapy,and the motor therap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acial motor therapy,the treatment period was4weeks.Portmann score,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scale score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Portmann scores of three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ortmann score of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cupressure group and the motor therapy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the physical function score(FDIP)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so⁃cial function score(FDIS)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After treatment,FDIP in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motor therapy group,FDIS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motor therapy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motor therapy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acial mot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has a definite effec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Key words]Acupressur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Portmann;Facial motor therapy127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6February2021风险[1]。
周围性面神经炎应用针刺联合面肌训练操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以周围性面神经炎者为例,探究针刺与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的疗效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
给予对照组患者针刺、穴位注射共同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
观察二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08%,低于研究组的97.3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6.22%,高于研究组的2.70%(P</em>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予以针刺、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标签:针刺;周围性面神经炎;面肌训练操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面部疾病,其疾病发生主要是因受一系列炎性反应影响,导致患者面部神经麻痹,从而出现面部功能障碍[1]。
由于该疾病能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性、对称性,因此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观察分析针刺与面肌训练操共同治疗的疗效,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为对象,剔除伴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对此次研究开展不配合者。
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成2组。
在对照组(n=37)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3~61岁(42.3±2.3)岁;病程1~16天(6.2±1.3)天。
在研究组(n=37)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4~62岁(43.2±2.4)岁;病程1~17天(6.8±1.4)天。
比较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P</em>>0.05)。
此次研究开展已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针刺、穴位注射共同治疗,行针刺治疗时,取阳白透鱼腰和合谷、牵正和四白头上迎香等穴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穴位合理选择。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评估研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门诊部所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随机方法进行分组,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40例患者设置为联合组。
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
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同时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本病的基础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针灸;康复训练;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052-01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面部神经麻痹,本病发病速度快,病情危重,临床表现以面部扣眼歪斜为主[1]。
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性症状[2]。
当前临床大多采取针灸方法对本病进行干预,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单纯应用针灸治疗下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造成终身的遗憾。
故而,有关研究中开始提示将针灸与康复训练相互配合进行本病治疗干预的价值。
为进一步评估研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所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对比单纯针灸、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随机方法进行分组,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40例患者设置为联合组。
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7例,患者年龄在9~75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5.8±1.7)岁,患者病程在5d~4个月范围内,平均病程为(28.1±5.4)d;联合组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年龄在11~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3.6±2.8)岁,患者病程在3d~3个月范围内,平均病程为(25.9±3.6)d。
针药治疗结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发表时间:2012-12-24T14:59:32.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赵曼[导读] 在针药结合的基础上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对周围面瘫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赵曼(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文山 663000)【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085-02【摘要】目的观察传统疗法结合面神经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以常规药物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同时结合面肌功能训练。
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
结论在针药结合的基础上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对周围面瘫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传统疗法面肌功能训练周围性面瘫是多发病,常见病,本病引起面部肌肉瘫痪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是否得当,我科在常规药物、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面肌功能训练[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了痊愈率。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均来自我元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的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5-70 岁,平均40.23±6.1岁,平均病程15.23±2.18;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6-69 岁,平均39.1±5.3岁,病程16.8±1.98,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面瘫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神经病学》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以突发一侧面部表情肌肉麻痹的临床特点为诊断要点。
(1)患侧额纹消失消失,不能蹙额及皱眉;(2)患侧眼睑闭合不能或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阳性;(3)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嘴角歪向健侧;(4)口轮匝肌瘫痪,不能鼓腮、吹哨;(5)颊肌瘫痪,常易储留食物;(6)角膜反射、瞬目反射减弱或消失;(7)可伴有耳廓及外耳道感觉减退,患侧乳突部疼痛,舌钱2/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现象。
针刺结合穴位按摩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按摩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突出,操作简单便捷,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针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干扰。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为口歪眼斜,是一种由茎乳突孔导致面神经炎引起的神经麻痹病症[1]。
周围性面瘫患者不能够正常饮食,并且可能并发味觉消失并发症。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扩张面神经营养血管、缓解血管痉挛症状等对症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大。
目前,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具有方便简单、效果确切的优点,是临床常采取的治疗策略[2]。
为此,本研究特对穴位按摩结合针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作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西医《神经病针灸治疗学》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3];②患者面部具有而后耳内疼痛等面部不适症状;排除标准:①排除脑干病变、手术损伤导致的周围性面瘫;②全身情况不佳,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③孕妇、哺乳期妇女。
按上述标准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9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8.33±6.34)岁,病程(1.15±10.46)d。
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8.09±4.33)岁,病程(1.09±10.71)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面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摘要:观察面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方法。
方法:面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将周围面瘫分为急性期及恢复期。
在不同期给予不同的方法治疗。
结果89例周围性面瘫的病人,其中单纯性周围性面瘫患者71人,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28人,治愈81人,显效6人,有效2人,总有效率100%,说明面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毫针刺法;面部神经促进技术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麻痹的俗称,面瘫患者表现为上部面肌随意运动障碍时额纹消失,不能蹙额,抬眉,眼不能闭拢,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上外方,日久之后出现下睑外翻,流泪,结膜及角膜干燥,发生结膜炎及角膜炎。
面下部麻痹时,口角下垂并向对侧歪斜,笑或露齿时更为明显。
吹口哨或鼓腮不能,说话欠清晰,食物易存留于同侧齿颊间,饮水易沿口角外流。
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
此外,视病变位置不同,可有味觉减退,泪腺及延腺分泌减少等。
为探索面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在我院明确诊断的89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
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46人,年龄最大67岁,最小5岁,其中其中单纯性周围性面瘫患者71人,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28人,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
1.2 治疗方法1.2.1毫针刺法早期(1-6天)治疗原则:轻刺激,取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迎稥、地仓、颊车、人中、翳风、合谷。
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0,30mmx40mm的毫针斜刺攒竹,针尖方向向患侧、斜刺阳白、针尖方向向下,斜刺四白、针尖方向向上,直刺颧髎,迎稥斜刺、针尖方向向鼻、人中斜刺、针尖方向向患侧,地仓斜刺、针尖方向向颊车透刺,颊车斜刺、针尖方向向地仓透刺,翳风和合谷直刺,以出现酸胀感等得气感觉为度,采用平补平泄的手法,留针30分钟,期间不行针。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自拟针刺组方配合中药治疗。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率为85.0%,对照组显著改善率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针刺组方配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更有效方法,具有疗效高、针对性强、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针刺;中药;面肌痉挛;阿是穴,翳风参苓白术颗粒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抽搐,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波及到口轮匝肌及整个面部,严重者可使整个面部肌肉强烈痉挛,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本病属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为了探讨研究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2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2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40例病例均来自于2011年至2014年宁乡县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 例;年龄30-60岁;病程1周至3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第2版(2010年出版)《神经病学》其诊断标准如下:① 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面肌抽动限于一侧,起病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口角、整个面肌扩展,重者眼轮匝肌抽动致使睁眼困难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
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不伴有疼痛。
②神经系统检查排除面肌阵发性抽动外,无其他阳性体征③ 行头颅CT、MRI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1.3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的诊断符合上述标准;②年龄范围在17-70 岁之间;③接受并且配合本次研究者.1.4病例排除标准①所引起的面肌痉挛继发于其他疾患,如肿瘤、手术、外伤、脑血管意外、面瘫后遗症等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③ 患有精神疾病者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过敏体质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取患侧四白、攒竹、丝竹空、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阿是穴。
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9-28T06:23:08.15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月15期作者:赵丽萍褚晓晴[导读] 经由有目的性的对照实验,针对性地观察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显著性。
赵丽萍褚晓晴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经由有目的性的对照实验,针对性地观察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肌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显著性。
研究探查发现,针刺能够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于本病临床治疗具有较佳的价值。
关键词:针刺面部表情肌训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1.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以19世纪英国神经学家Chareles Bell命名,表现为原因不清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瘫[1]。
贝尔麻痹在本病中所占的比例居多,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约30万人里面有10万人患有此病[2]。
相关结果表明,大约4/5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可恢复,1/5的患者可出现较轻或较重的后遗症、面肌痉挛、联合运动等。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对针灸适宜病症及有效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神经系统疾病被WHO大量研究,当中较为多的研究就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德、英、美约占大多数。
日本学者T Ito, K Maehara,SInoue于1975年首次探索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之后,其他学者也相继开始研究并发表于各大著名的期刊,至此拉开了帷幕。
针灸疗法于1998年被美国医学会正式纳入《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一书,间接性地宣布此疗法是有效的[3]。
除此之外,本病的治疗方式大致分为保守治疗和面神经减压术。
其中保守治疗里早期激素治疗和抗病毒联合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面部水肿,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后注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训练。
同时借助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运动再学习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古代医学书籍有关周围性面瘫以及治疗方法记载颇多,正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记载的“客主人,治偏风口歪斜。
临床探索中医针刺结合颜面肌手法训练对周围性面瘫颜面肌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研究陈颖1,包静1,林向荣2,杨松淞1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2.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刺结合面肌康复手法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面瘫患者6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分别训练4周(28天)。
训练前后采用面瘫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1个月随访。
结果:中医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手法治疗的患者,其评定分数比单纯针刺治疗患者的高。
结论:中医针刺结合颜面肌康复手法训练疗法,对周围性面瘫颜面肌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中医针刺治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颜面肌手法训练;中医针刺。
面瘫是一种以面部位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气候交替变化时。
此病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病一侧颜面表情肌瘫痪,其中以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蹙额动作,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病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因肌肉瘫痪而偏向健侧,流涎不止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以《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为准,周围性面瘫恢复期(发病后15天至6个月),年龄18岁~80岁之间;无急性发病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和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不予纳入。
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铜仁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门诊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伴颜面肌功能障碍患者。
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病程1~60天。
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7岁,平均病程约15天;治疗组中有19名女性和11名男性,平均年龄31岁,平均病程约13天。
1.2 方法1.2.1 对照组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
主要穴位:合谷、地仓、翳风、承浆、颊车、阳白、攒竹、颧髎、迎香、水沟、四白等。
中医中药164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介 思 汪 溪 徐和伟绵阳市骨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摘 要】目的:应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肌电图检测结果以及Portmann评分。
结果:治疗组患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Portmann评分在治疗后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针灸治疗与康复功能训练联合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康复功能训练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神经麻痹疾病,诱发因素较多,如病毒感染、细菌,或免疫力较低等,以面神经麻痹或水肿比较多见,典型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出现表情肌迟发性瘫痪,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导致面肌痉挛、口角歪斜等不良后遗症。
目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在面瘫治疗中应用针灸具有临床效果好,康复期较短,不良后遗症较少等诸多优点[1]。
康复功能训练可通过刺激面部神经的兴奋度,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恢复。
笔者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39例,给予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进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18-67岁,年龄平均(46.98 16.24)岁,病程1.5-7d,病程平均(4.03 1.88)d;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年龄平均(45.87 15.91)岁,病程1-6.5d,病程平均(4.18 10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