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范文:正视官德缺失之痛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公务员申论范文宝典:官德缺失【背景链接】党的十八大提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送礼收礼成风、趣味低级生活作风败坏、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缺德”现象引发人民群众不满,污染了社会风气,也败坏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标准表述】[原因]官德缺失的原因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道德滑坡。
当下不仅官德,整个社会道德都面临着考验,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符合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形态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真空地带,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底线和道德追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变得扭曲。
有媒体指出,全民道德出现了大滑坡大倒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道德将向何处去,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对官员道德建设不重视,仅从反腐倡廉的角度去约束,而缺乏相应的建设机制。
三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不够。
许多领导干部自身忽视党性修养,忽视世界观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仆意识淡化是一个普遍而相当严重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缺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讲,就是党性弱化。
公仆尤其是领导干部缺德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党性、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对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官德”必须制度化、法制化。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官德身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官德养成不能仅靠自律,还要靠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应将官德的考评置于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首位。
近年来,党中央不仅从理念上倡导官德,更把官德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贯彻到干部选拔、使用、管理、考评等各个领域。
首先是在干部选拔中高度重视干部的德,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
其次,将官德纳入官员考评之中。
申论素材积累(道德问题)扬起向善的风帆-------道德风气如何提升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
道德问题有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素材:(背)人类文明严禁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
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
我们既要曾江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到,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道德建设怎么改进: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养和引导。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
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
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
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3.治理突出问题。
应该从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集中力量,抓出成效,从而增强群众对道德建设的信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4.善用榜样带动。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动员群众发现身边的感动、评选身边的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制度保障怎么完善?“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维护道德行为,惩戒失德行为,人们的行善愿望就可能背遏制,甚至逆转,就可能导致好人“流血又流泪,伤身又伤心”的现象。
为官之道申论大作文范文中国自古有“责任在肩、为民尽责”的为官之道,是一种在治理中追求公平正义、为民众谋福祉的价值取向。
然而,当前一些官员为官不力,甚至出现违纪违法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为官之道的形象和信誉。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深入反思和研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恢复为官之道的光辉。
首先,一些为官者贪欲膨胀、权力傲慢是导致其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实践中,为官者可能受到诱惑或利益的驱动,离开了为民众服务的初心,将个人私利置于公众利益之前。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为官之道的本质,更损害了公平公正的治理原则。
因此,为官者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切实维护为官之道的尊严和廉洁。
其次,缺乏监管和惩治也是导致一些官员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一些为官者利用职权的漏洞或者腐败机制,将违规行为变成“套路”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这对为官之道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强化对为官者的监督和约束,对于违法违纪行为必须严肃追责、依法惩处。
此外,教育培训也是恢复为官之道的重要手段。
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为官队伍,应该从官员选拔、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入手。
培养官员正确的理念和职业道德,注重社会责任的内化,有助于塑造为官者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情怀。
同时,需要加强对为官者的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其执政能力、廉洁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最后,加强公众参与也是恢复为官之道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官员的任职资格、履职情况等进行公开透明,借助公众的监督来约束为官者的行为。
公众可以通过投诉举报、参与公共事务等方式,主动参与到为官之道的恢复中来。
加强公众参与,不仅能够推动为官者履行职责,更能增加为官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为官之道是一条曲折而艰难的道路,它需要每一位为官者牢记使命、恪守职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恢复为官之道的光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为官者本身、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以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为官责任使命的伟大价值。
“官德”建设需要“三驾马车”拉(事件加影响)-----缘起一段时间以来,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频繁发生、各种“雷语”层出不穷,涉及领导干部的“花边”新闻甚至比娱乐八卦更加吸引大众眼球,(排比事例)严重丑化了公众对官员群体的认知,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公权的信任度。
从那些深陷舆论漩涡的官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官德”缺失所结出的“恶果”(排比事例)。
所谓“官德”,乃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干部掌管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权力,地位特殊,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其言行举止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其“官德”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百姓福祸。
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的深刻内涵。
令人痛心的是,当前官员“官德”缺失现象日益凸显。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官德”缺失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不断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线,令人忍无可忍。
《荀子》有云:“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因此,对部分官员的“官德”失范行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探究其成因,对症下药,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泛滥的温床。
(总论点,要在前两段提出)(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不是谁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以笔者之见,“官德”建设需要“三驾马车”来拉:既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更需要从制度机制上强化约束,还需要社会监督予以辅助。
只有把官员自律与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才能实现“官德”提升,促使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过渡段)背(分论点1)首先,要大力提升官员的道德素养。
纵观各类“门事件”中的官员主角,都是自身道德修养出了问题,美丑不分、善恶不辨、是非不清、寡廉鲜耻。
大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申论为官之道作文作文:为官之道透过历代官吏任职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立德为官。
作为一名官员,无论在什么职位上任,都应该始终坚守一个底线,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为官之道要以廉洁为基础。
廉洁是官员的底线要求,是做好工作、服务人民的前提。
官员应该树立廉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贪腐的诱惑。
不接受贿赂,不搞权钱交易,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
只有以廉洁为核心,官员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为官之道要以公正为原则。
官员在处理事务时,要公正无私,秉持公平正义。
在权力面前,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做出不公平的决策。
无论是对待民生问题还是处理经济发展,都要以公正的态度出发,真正为人民利益着想。
公正是官员的责任所在,也是官员的基本修养。
此外,为官之道还要以担当为要义。
官员承担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应该勇于担当。
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任务和困境,官员都应该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担当风险。
只有真正担当起自己的职责,才能推动工作的进展,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最后,为官之道要以奉献为目标。
官员应该心怀报国之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要自觉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将奉献作为人生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官员。
总而言之,为官之道在于行为准则,其核心是立德为官。
官员应该立足于廉洁、公正、担当和奉献的四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公认的好官。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涵养高尚政德争做时代公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不息推行,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力气,公务员的政德涵养至关重要。
唯有涵养高尚的政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争做时代公仆。
起首,涵养高尚政德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骨干力气,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行政职责和管理工作。
在大多数状况下,他们直接接触和服务人民群众,承担着重要的决策和执行任务。
因此,一个高尚的政德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高尚的政德不仅表此刻诚信守信、勤勉尽责、廉洁奉公等方面,更要在服务群众、照顾民生、乐观履职等方面发挥光大的作用。
只有涵养高尚的政德,公务员队伍才能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涵养高尚政德是公务员履职的重要要求。
公务员履职责务必以高尚的政德为准则。
高尚的政德包括了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等方面。
公务员不能只照顾自身利益和小团体的利益,而应该把个人的荣辱与国家和民族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公务员还要呈现出高尚的家国情怀,照顾民生、乐观服务群众,真正成为人民的贴心人和信任的代表。
只有幸苦在一线工作的公务员,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和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因此,涵养高尚的政德是公务员履职的重要要求。
再次,涵养高尚政德是推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提升。
而公务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政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顺畅推行。
只有涵养高尚的政德,公务员才能更好地恪守法律、乐观履行职责,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公务员还应以身作则,树立道德典范,引领社会风气的向上向善。
在推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公务员应该以高尚的政德为指引,乐观探究适应时代需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气。
为官之道申论大作文近年来,“为官之道”成为社会舆论热点,人们对官员的品德、作风、廉洁从政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为了做好官员这个岗位,我们应该怎样修行为官之道呢?首先,官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国家和人民的代表,官员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把人民的幸福和福祉放在心中。
要清醒地认识到,担任官员是一份崇高的职责,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尽心尽力。
只有树立正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官员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积极解决问题。
其次,官员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作风。
作为官员,必须具备正直、廉洁的品质,坚守道义,不为金钱、权力所动摇。
要以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的行为。
同时,官员还应该培养良好的作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争做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榜样。
此外,官员应该注重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官员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要关注时事政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进步,官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最后,官员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在工作中,官员要与各个层面的人民群众、其他部门密切沟通,了解民情民意,积极解决问题。
同时,官员还要与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官员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官员这个岗位,每位官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作风,注重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修行好为官之道,实现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2017国考申论范文:确立道德建设机制共筑文化强国梦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在10月份出公告,11月份考试。
考试科目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某些科目需要加考专业技术知识,具体要求及考试科目可以查看考试公告。
下面整理了一些有关国考的备考知识供广大考生参考,提前有效备考是成功的开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道德建设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
然而,当下“扶不扶”、“王林大师”、“优库门”等等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频频成为社会焦点,拷问着道德良知,折射出价值观错位、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弊病。
如不及时整治,势必引发道德危机,甚至国将不国。
为此,政府应果断拿起法治武器,让法治为道德建设撑腰,开启道德建设源头之活水,汇聚起强国兴国的伟大力量。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政府必须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法治轨道,使其固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其兴衰直接关系整个民族的兴亡,关系中华传统血脉的延续。
令人疼惜的是,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娱乐化、庸俗化的趋势明显,各类“秀”争相比丑、各式“门”频刷底线,为什么会这样,国人缘何如此重口味?毋庸置疑,这是由社会道德迷失,精神缺“钙”所致,如不正视,即便侥幸富了,也只是外强中干的“空心菜”、“暴发户”,唯有从构建道德机制入手,正本清源才是治本之策。
为此,政府应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建设、社会管理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配合、国民参与的道德践行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应建立保护英模切身利益机制,解决英雄后顾之忧。
建立英模保护机制就是保护正义,保护英模就是守护希望。
回望过去,正义缺失、精神迷失、冷漠无情等问题,曾经是道德建设的“痛点”,是国人心中难以忘却的记忆,引起了关注,促进了道德的重构,涌现出了很多道德模范,舍身勇斗歹徒的青年学子——柳艳兵、易政勇就是其中代表,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值得反思,英雄保卫了人们,我们用什么来保卫英雄?难道唯有被广泛关注一条路可走吗?为此,政府亟需建立健全英模典型保护机制,把宣扬保护英模行动上升为国家意志,给英模保护一个正式名份,让制度惠及英雄。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道,“⼈⽆德不⽴,国⽆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修⾝⽴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
普通农妇刘⼥⼠出于好⼼搭载同村李⽼太太及其孙⼥,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
这⼀动⼈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个⼈的⼼⽥。
随着改⾰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们思想的独⽴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益增强。
但随之⽽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些领域和⼀些地⽅道德失范,是⾮、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为时有发⽣,不讲信⽤、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
在全⾯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度重视和⼤⼒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
早在战国时期,孟⼦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发展和社会⽣活各领域的深刻变⾰,⼈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只有把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
德以劝善,法以诛恶。
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
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们的⾏为⾃觉。
本次公务员文集上传了所有公务员复习秘笈,包括行测和申论。
大家直接搜索"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或者"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即可搜索到所有资料秘笈,每一份都是极品资料,看完如果上不了公务员,你来找我!申论范文正视官德缺失之痛即将于9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
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的一项长期任务。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加大对官员道德修养的教育、培训、约束力度,使其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门槛应该比普通百姓更高一些。
然而,时下一些为官者的行为举止,不仅脱离了官德的水准,而且连做人的道德底线也屡屡突破。
官德缺失之痛,在撕扯着公众敏感神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执政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勇气和智慧。
官德与官相连,官与权相连。
所以,官德的核心,就是如何用权的问题,就是权为谁用的问题。
权为谁用?作为官员肯定能张口就来。
然而现实又是怎样呢?抛却我们习以为常的“权为己用”的贪污腐败案不说,请看看某些失德官员的言行:近年来披露的案件一再证明,玩弄女性已经成为堕落者的一种生存状态,贪官们不以为耻,反而把情人的姿色和数量当做炫耀的资本;原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猥亵11岁女孩,还大骂群众“算个屁”,“你知道我是谁吗?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面对陷入尘肺病痛苦之中的农民工,某些官员面无表情,推三阻四,不理不睬。
无奈之下,病人只好“开胸验肺”。
古人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而如今,某些“父母官”的心肠却比石头还硬,有人将之称为官场“心硬化”。
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重视和强调。
《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荀子》中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一举一动都有导向作用。
明礼知耻申论作文
作文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私德败坏、缺乏公德意识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不时出现,例如在公共场所随意吐痰、随地乱扔垃圾、插队等等。
这些不文明行为严重侵犯了公众的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形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养成明礼知耻的良好品质,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首先,明礼知耻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基本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要为我们的行为负责任,而不是只顾着自己的舒适和方便。
明礼知耻不仅仅是与他人相处时的举止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是在自身内心深处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存在与权益。
其次,明礼知耻也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为社会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明礼知耻就应该是每个人心中的准则。
每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那么我们就能够共同营造出一个更为文明和宜居的社会环境。
最后,明礼知耻也意味着一个人懂得尊重他人的努力与成就,学会向他人学习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竞争的心态,但是明礼知耻的人懂得,不是要将别人踩在自己的身下,而是要和别人一起共同进步。
我们应该学会从他人身上找
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被淘汰。
总之,明礼知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只有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意识,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申论甲卷作文素材范文近年来,我国社会风气逐渐好转,人们对道德与公共秩序的关注度明显增加。
然而,也存在一些人对社会道德规范不太理解或者有意忽视的情况。
我认为,加强对社会道德的宣传与教育十分重要,仅仅依靠法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社会道德的缺失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缺乏约束的行为往往会引起负面连锁反应,破坏社会秩序。
比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丑闻事件,如非法捕捞、食品安全问题、医疗纠纷等,都与道德问题密切相关。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利益,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只有加强对社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才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促使社会规范的遵守。
其次,强调社会道德对人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十分重要。
道德是人的基本素质,帮助人们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人们做出合适的行为选择。
对青少年而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至关重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将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社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对于社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也需要多方合作。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当携起手来,形成合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道德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社会道德的发展。
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开设课程、举办活动,使学生在学校中真正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家庭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注重爱心与责任感的培养,使其在日常的生活中明白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
综上所述,加强对社会道德的宣传与教育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合作,才能引导人们弘扬社会正能量,提升社会道德素质,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国考申论范文:正视官德缺失之痛社会心理缺失申论》摘要: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姓祸福紧密系起,央领导志再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民、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基容,组部部长李潮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姓、敬畏人生敬畏心即将9月召开共十七届四全会将研究加强和改进党建设问题干部作风问题是党建重要容也是党建项长期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某种义上也就是加对官员道德修养教育、培训、约束力使其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门槛应该比普通姓更高些然而下些官者行举止不仅脱离了官德水准而且连做人道德底线也屡屡突破官德缺失痛撕扯着公众敏感神也考验着执政党如何这难题勇气和智慧官德与官相连官与权相连所以官德核心就是如何用权问题就是权谁用问题权谁用?作官员肯定能张口就然而现实又是怎样呢?抛却我们习以常权己用贪污腐败案不说请看看某些失德官员言行近年披露案件再证明玩弄女性已成堕落者种生存状态贪官们不以耻反而把情人姿色和数量当做炫耀;原深圳海事局党组记林嘉祥猥亵岁女孩还骂群众算屁你知道我是谁吗?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面对陷入尘肺病痛苦农民工某些官员面无表情推三阻四不理不睬无奈下病人只开胸验肺古人云恻隐心人皆有而如今某些父母官心肠却比石头还硬有人将称官场心硬化我国是具有德治传统国官德建设作道德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重视和强调《论语》说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荀子》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焉领导干部道德行具有放效应和示效应言行都受人关举动都有导向作用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姓祸福紧密系起官德兴政权安国运旺姓幸福;官德衰政权乱国消亡姓遭殃官德基础是信仰确立随准备用生命殉共产主义信仰党员领导干部必定能够做到两袖清风、尘不染必定能够做到权民所用情民所系利民所谋;相反以人不己天诛地灭处世哲学领导干部也必定视民众草芥视公利私利专权跋扈、践踏法纪终官德尽丧落得身败名裂下场常见这样现象些领导干部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言不惭地说什么社会变了己不变就跟不上潮流了;作风霸道、横行乡里却巧舌如簧地说什么如今老姓难管了、不听话了全然不把群众放眼里;作风腐化、挥霍无却牵强附会地说什么环境如只随波逐流不顾羞耻己恶行开脱;拜金主义、私欲膨胀却颠倒黑白地说什么市场济就是要开放搞活这些事实说明代发展、社会型和改革攻坚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头脑清醒、谨言慎行坚定政治信念坚守政治操守绝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丧失基党性立场和道德规官道恤民;尊道贵德气正央领导志再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民、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基容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体察民、集民智做到以人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用人民谋福祉上;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律己、防微杜渐不名利所惑不声色所迷实际生活不少领导干部嘴上挂着以德治国但常常忽略了治国重要前提就是己官德修养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难设想如依靠官德失领导干部当权理政、令姓民何以堪?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要但些地方提拔使用干部往往看重还是高学历高智商却忘记了做官德先根要这些年别地方重用学高德寡干部祸国殃民就是值得记取教训官德正则吏治清眼下各地都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旨严格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从政行确保政令畅通、责任到位这固然是整肃吏治有效方法基础上我们要把官德教育、党风建设、政公开、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等行有效干部管理方式结合起组部部长李潮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姓、敬畏人生敬畏心约束官员德就是让他们有所敬畏而不是所欲约束官员德不全所谓政绩指标而公开监督群众满干部言行是否致权力是否滥用道德修养如何是否维护广人民利益把考核表交由民填写这样官员日常工作与生活就不会乱官德缺失现象也会天天起。
2014年国考申论范文:道德为何如此脆弱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不遵守道德的人,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和制裁,反而还能从中受益,恰恰相反,那些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常常变成了道德社会的受害者或者被现代人耻笑的对象(怪胎)。
于是很多人开始仿效,道德规则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道德的脆弱。
道德的脆弱体现的是人的脆弱,一方面是道德规则的制订者,道德的继承者和提倡者,同时人又是破坏道德规范的主体。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道德为何如此脆弱?伦理学大师麦金泰尔在其著作《追寻美德》中讽刺地说,对于一个缺乏道德品德的人来说,道德法则的规范作用几乎等于零。
他认为必须弄清道德规范与个体品行的关系,因为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意志(动机)支配的,而这里的人就是具体的个人,是单个的个体,而道德规范则要求人的行为的非伤害性,即虽然不一定要有利他性,但是至少要保证对社会他人的非伤害性,可是社会是由单个人的个体组成的,个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一旦不正义的行为成为一种时髦或者被仿效的对象,那就是对社会的伤害,也是对道德智者的侮辱。
所以,一个遵守人人道德的社会必须注重对个人道德感和正义感的培养。
道德为何如此脆弱?因为社会道德规则的实践要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个人道德行为动机是有条件的。
人总是希望道德能完全发挥其功效,理想社会中的人也应该是孔子所讲的“不逾矩”的道德楷模,甚至我们在制订道德规则的时候,也抱有一种理想和积极的态度,希望道德能够被所有的人普遍践行,可是社会的现实给我们当头一棒,道德的绝对权威总是遭到挑战,道德总是被逾越。
道德的实践者是具体的个人,他们对于道德规则具有自己主观的理解、认知和体会。
每个实践者对于道德的理解和体会不同,会做出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就包含了无视道德的行为。
实际上,道德的脆弱性就表现为社会的伦理要求(公义或公理)与个人行为的主观选择的冲突。
社会的公理要求伦理规范的实践没有例外,应该是绝对的,而行为的主体却是怀有自私之见的个人,他们选择行为方式时,就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去选择。
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申论
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且不局限于政治品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心理品德。
其具体表现为:对自己能否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对同事能否做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人民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工作能否做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
与广大人民群众应恪守的“民德”相比,官德的标准更加严苛,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素质要求更高,其行为失范所造成的影响也更加恶劣。
因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都是我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党选拔干部的根本原则。
然而,长久以来,有关“德”与“能”孰先孰后的争论从未停止。
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能为先,注重官德就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而重视官能则等同于起而行之、勇挑重担。
诚然,“以能为先”的观点确有其合理之处,纵观历史,凡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凡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愈发落后艰苦的时候,这种观点便愈发流行,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然而,在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的今天,这样的观点是短视的、错误的,是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不相匹配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道德滑坡[影响]一是败坏了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心绪、心境、心态。
国家的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是影响了政府形象。
执法部门是政府的工作部门,执法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政府形象。
执法人员要带头遵纪守法是最起码的要求。
现在有些执法人员恰恰相反,执法人员不守法,反而带头违法。
正是因为这些人缺乏职业责任感,缺乏自律意识,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了这支队伍的纪律松懈和作风西拉。
三是养懒了公务人员。
一些人缺乏干事业的理想,缺乏积极进取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玩心过重,事业必废。
不敬畏工作,不敬畏岗位,不敬畏自己的饭碗的人,最终失去的不仅仅是饭碗,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措施]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做依据,如何整治慵懒风气?有了制度不落实,如同手握利剑却不出鞘,如何将庸官、懒官斩落马下?因此,首先要加强制度、规章建设,制定对不胜任、不称职的“懒官”、“庸官”进行组织调整的办法细则,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将办法细则对症下药,切实执行,让被治理的人员心服口服,并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职责所在,进而促进工作作风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治庸”成为有本之木,开花结果。
第二,要和个人考核评价相挂钩。
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往往体现在年终的本人述职上。
一个干部,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往往很容易通过群众和组织的测评和考核。
如此以来,很容易出现混日子的庸官、懒官。
同时,公众对领导干部的任命、升迁乃至考核、评价缺乏实质性的权力,使那些没有“硬伤”的干部没有压力、没有危机感。
因此,必须加强监督,成立专门的信息通道,让个人的工作表现、精神风貌、工作效率也能和考核评价挂上钩,将其与每个人的年终考核优劣情况相联系,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伤筋动骨”才能让“治庸”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于官德的论文加强官德建设强化官德规范加强官德建设强化官德规范官德是当官的道德。
官德是公民道德的集中体现,反映着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它与公民道德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民德为本,官德为先。
抓住了官德建设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切入点。
这对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对于普遍民众而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道理很简单。
能够被人民群众选举,经过组织上考核成为领导干部的,不仅因为他是群众中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领导水平,还因为他有人格的力量,即道德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因而,群众相信他这个公众人物能上不负组织、下不负群众,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正是官这个特殊的位决定着为官者必须具有的道德水平。
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可见,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对普遍民众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兼备,缺一不可,而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第一位。
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
强调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在我国人民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前进方向,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共产党的官员是为人民大众谋取幸福的,一个心思当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履行我们党的宗旨的官德要求。
我们面临着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我们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
申论范文大全:治理公德失范要双管齐下申论范文大全:治理公德失范要双管齐下近年来,一些道德失范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很多为了个人利益而影响或损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典型的缺乏社会公德行为。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规范。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时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以血缘、地缘等因素连接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
由于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缺乏,也谈不上社会公德。
所以可以将传统社会看做“私德型社会”。
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人们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出现,范围逐步扩大,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但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新的社会公共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私德规则依然运行。
一些人可能在公共生活中使用私德规则,将公德领域和公共交往私人化,引发公德和私德的矛盾冲突,出现公德失范问题。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十分重私德,更加剧了转型期公德失范现象的产生。
虽然社会公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无法回避,但可以有效减轻。
社会公德包括公共规则及公共德性两个层面。
治理社会公德失范,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建立社会公共规则,又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
其中,公共规则的建立具有优先性。
规则是“硬”道德,是“软”道德的保证。
道德的形成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只要在公共生活中坚持平等交往,遵守公共规则,长期实践必将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性行为,最终内化为公民的公共德性。
首先,建立社会公共规则体系。
现代社会公民生活是一种公共生活,公民在公共生活中进行公共交往。
公共交往不同于熟人交往的情感性,公共交往是陌生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利益交往。
鉴于个人存在自我利益至上风险,公共交往必须由公共规则约束个人私欲。
同时,社会公共规则必须与法治相结合。
作为道德范畴,社会公共规则缺少强制性。
一些违背社会公共规则的行为得不到惩罚,充其量是遭受社会舆论谴责,使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不断冒险违背社会公共规则。
国考申论范文正视官德缺失之痛
即将于9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
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的一项长期任务。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加大对官员道德修养的教育、培训、约束力度,使其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门槛应该比普通百姓更高一些。
然而,时下一些为官者的行为举止,不仅脱离了官德的水准,而且连做人的道德底线也屡屡突破。
官德缺失之痛,在撕扯着公众敏感神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执政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勇气和智慧。
官德与官相连,官与权相连。
所以,官德的核心,就是如何用权的问题,就是权为谁用的问题。
权为谁用?作为官员肯定能张口就来。
然而现实又是怎样呢?
抛却我们习以为常的“权为己用”的贪污腐败案不说,请看看某些失德官员的言行近年来披露的案件一再证明,玩弄女性已经成为堕落者的一种生存状态,贪官们不以为耻,反而把情人的姿色和数量当做炫耀的资本;原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猥亵11岁女孩,还大骂群众“算个屁”,“你知道我是谁吗?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面对陷入尘肺病痛苦之中的农民工,某些官员面无表情,推三阻四,不理不睬。
无奈之下,病人只好“开胸验肺”。
古人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而如今,某些“父母官”的心肠却比石头还硬,有人将之称为官场“心硬化”。
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重视和强调。
《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荀子》中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一举一动都有导向作用。
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官德兴,政权安,国运旺,百姓幸福;官德衰,政权乱,国消亡,百姓遭殃。
官德的基础是信仰的确立。
一个随时准备用生命去殉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领导干部,必定能够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必定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相反,一个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处世哲学的领导干
部,也必定视民众为草芥,视公利为私利,专权跋扈、践踏法纪,最终官德尽丧,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本来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社会变了”,自己不变就“跟不上潮流了”;本来作风霸道、横行乡里,却巧舌如簧地说什么“如今的老百姓难管了、不听话了”,全然不把群众放在眼里;本来作风腐化、挥霍无度,却牵强附会地说什么“大环境如此,只好随波逐流”,不顾羞耻为自己的恶行开脱;本来拜金主义、私欲膨胀,却颠倒黑白地说什么“市场经济就是要开放搞活”。
这些事实说明,在时代发展、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的大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头脑清醒、谨言慎行,坚定政治信念,坚守政治操守,绝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丧失基本的党性立场和道德规范。
为官之道,在于恤民;尊道贵德,在于气正。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福祉上来;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防微杜渐,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声色所迷。
实际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嘴上挂着“以德治国”,但常常忽略了“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自己的官德修养。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不难设想,如果依靠一个官德失范的领导干部当权理政、号令百姓,民何以堪?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但在一些地方,提拔使用干部往往看重的还是“高学
历”“高智商”,却忘记了做官“德”为先的根本要求,这些年个别地方重用的“学高德寡”干部祸国殃民,就是值得记取的教训。
官德正则吏治清。
眼下,各地都在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旨在严格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确保政令畅通、责任到位,这固然是整肃吏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把官德教育、党风建设、政务公开、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等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敬畏之心。
约束官员之“德”,就是让他们有所敬畏,而不是为所欲为。
约束官员之“德”,不全在所谓政绩指标,而在于“公开监督”,在于“群众满意度”。
干部言行是否一致,权力是否滥用,道德修养如何,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考核表”交由民意来填写。
这样,官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不会乱来,官德缺失现象也会一天天好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