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格式:docx
- 大小:12.77 KB
- 文档页数:1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一)《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壮美,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
”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
诗的三、四句,便神来一笔,将这一笔调转成高亢的秋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借以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习题】:(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
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的独特体验?(1分)答: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参考答案】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理解性默写: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参考答案】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之不封己,其谓行役,封己所以役天下也。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引言
在那个寒冷的十一月的第四天晚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着整个城市,迫使人们躲藏在温暖的家庭中。
大自然的狂暴放松了城市的一丝防备,将它变成了无边大海的景象。
本文将详细描述我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所经历的不同感受和观察。
一、暴风雨的来临
下午五点钟,我正站在办公室大窗户前,思考着即将到来的周末计划,突然天空变得黑暗而狂暴。
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窗户外的树枝随风摆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雨几乎把城市笼罩在一层水雾之中。
二、夜雨寄北的美丽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并没有消除城市的美丽。
相反,它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欣赏到了一种迥异于平日的美景。
大风将雨滴吹落到窗户上,形成了一幅抽象的艺术画。
远处的街道灯光被雨水映照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个画面让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夜雨寄北》。
``` 夜雨寄北,铁马寂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洒洒落木萧萧下,西南。
专题05:《夜雨寄北》2024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
有《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人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作品赏析】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读者可以猜测到,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诗人眼前之景。
秋山夜雨,总能唤起离人的愁思。
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倚床前。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雨夜的孤独。
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从眼前之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展开对未来团聚幸福时刻的想象,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褚丽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诗意。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初读古诗、译读古诗、情读古诗,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
在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中,饱含着自然的美、情感的美、形象的美、哲理的美、语言的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首古诗,去感悟渗透其中的情感之美。
(二)复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陪伴我们成长的亲情是温暖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用心感受那暖暖的亲情。
)(三)新授《夜雨寄北》1.作者简介 (学生完成)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有《李义山诗集》。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05《夜雨寄北》(含解析)专题05 《夜雨寄北》★基础存盘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
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二、理解诗义【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
三、古诗赏析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
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四、问题归纳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诗人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使音韵回环往复,同时也恰切地表现了时间、空间的来回转换,表现出妻子盼归、诗人思归的情感,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五、课文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夜雨寄北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比阅读
《夜雨寄北》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两首不同的诗歌作品,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下面是对两首诗的对比阅读:
1. 主题:《夜雨寄北》主题是思念和思乡之情,通过夜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主题是风雨的威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描述手法:《夜雨寄北》以夜雨为背景,通过描绘雨声、风声、夜色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以风雨大作的景象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形容风雨的猛烈和威力,展现出自然界的力量和诗人的敬畏之情。
3. 情感表达:《夜雨寄北》通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通过对自然界的威力和狂暴气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 氛围和情绪:《夜雨寄北》创造了一种寂静、悲凉的氛围,通过夜雨和思乡之情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忧伤和孤独的情绪。
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创造了一种狂暴、激烈的氛围,通过威力强大的风雨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震撼和敬畏的情绪。
虽然《夜雨寄北》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描述雨的作品,
但它们的主题、描写手法、情感表达以及氛围和情绪都有所不同,给人留下不同的阅读体验。
一、《夜雨寄北》
1.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3.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4.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句子是:,。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