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方向,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向期望的方向前进。
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时,可以问:“从这段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习一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有哪些诗句是最令你感动的?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提问要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受到肯定和鼓励。
在学习一个生僻字时,教师可以问:“谁能够用这个生僻字造一个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尽量避免答案的单一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机会。
在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我认为课堂教学提问有以下几大功能:(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悱”状态。
(二)促进学生学习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三)平稳过渡每一科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
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
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1.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什么选择?”、“你认为故事中的情节会如何发展?”等等。
2.提问的方式:提问可以采用直接提问、反问、连续提问等方式。
直接提问可以直接询问
学生答案,反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连续提问可以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引导性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取更多的
信息和知识。
比如:“你觉得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角色来讲述故事?”、“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情节?”等等。
4.多元化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图片提问、音
频提问、情境提问等等。
这样可以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及时反馈: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答案,都要
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项需要教师巧妙运用的教学技巧,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设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2. 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 - 直接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获取信息。
- 非参与观察: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 参与观察: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表现。
3. 观察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提问。
- 学生的专注度:观察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分心或走神。
-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
4.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记录: - 笔记记录:将观察到的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包括学生的表现、问题和建议等。
- 录音记录: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课堂上的学生互动和教师的指导。
- 视频记录:使用摄像设备录制课堂活动,以便后期回放和分析。
5. 分析和反思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学生的整体表现: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度、专注度、理解和掌握程度等。
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合理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然而,课堂提问并非简单的随机抛出问题,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
本文探讨了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提问方式、提问技巧、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引言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它能够鼓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
然而,如果教师提问方式不当或者提问技巧不够娴熟,可能导致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提问方式和技巧,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 提问的基本方式1.1 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2 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复习巩固阶段。
1.3 进阶式提问进阶式提问是指在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深度思考。
2. 提问的技巧2.1 清晰明确的问题提问时教师应该确保问题的表达清晰明确,避免使用模糊的措辞或者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
2.2 技巧性的提问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出具体例子、提供提示信息、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的线索和思考的方向。
2.3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启发和提示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重要的是要保持平衡,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要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导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评估手段。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仔细观察和针对性的诊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调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方法。
一、学生反馈观察法学生反馈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观察:1. 观察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了解他们是否专注和理解;2. 观察学生的举手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观察学生的思考表达和提问的质量,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听课记录法听课记录法是教师通过记录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教学的效果和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记录教师的讲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析教学是否明确、生动;2. 记录学生的反应和问题,分析他们是否理解、参与和兴趣高;3. 记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析教师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
三、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教师直接到课堂上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观察: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是否积极参与、听课是否专心等;2. 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任务;3. 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成果等。
四、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2. 发放问卷给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填写,可以匿名回答;3. 收集和整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4. 根据结论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与诊断方法,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座位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是指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进行观察,问卷调查是指教师设计问卷,让学生填写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选择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作、表情变化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例如,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
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与同学进行合作,是否能够主动提问等。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在教育教学领域,课堂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呢?一、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这可能是为了评估某个教学方法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或者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等。
明确的目的将为后续的观察和记录提供清晰的方向,避免盲目和随意。
例如,如果教师想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那么观察重点就应放在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以及最终问题的解决过程上。
二、确定观察内容根据观察目的,教师需要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
这可能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互动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造性、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情况等。
教师的教学行为则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问的质量和频率、讲解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等。
课堂互动情况也是重要的观察内容,如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否存在活跃的讨论氛围等。
此外,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恰当,如多媒体的运用、教具的展示等,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值得观察。
三、选择观察方法常见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
定性观察侧重于对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通常采用观察笔记、轶事记录、课堂日志等方式。
定量观察则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呈现观察结果,如使用行为检查表、时间抽样等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定性观察可能更合适;如果要对全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定量观察则更能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论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提问的难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小学数学高段学习阶段,学生开始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问答。
启发性提问可以采用情境故事、问题情境化等方式。
如果要学生研究一个几何问题,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提问要体现层次性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应该体现层次性,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由表层思考向深层思考逐步过渡。
提问的层次性可以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层次性提问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四、提问要重视学生参与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小组合作、手势回答等方式,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提问。
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求知欲,主动探究问题。
五、提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励性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励性。
准确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不宜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
教师提问时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提问要及时反馈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促进学生主动纠正错误,不断提高。
及时反馈可以通过点评学生的回答、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纠正错误等方式来实现。
简述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的改进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
与度。
然而,有时候老师的提问可能会过于死板或者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缺
乏积极性和参与度。
为了改进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以下是几个策略可以
采用:
1. 多样化提问方式:老师应尝试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如闭合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概念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等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
达能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2. 提供思考时间:在提问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这样可以帮
助学生整理思路,想出自己的答案,增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创设互动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和回答。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
4. 引导探究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可以鼓
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资料收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5. 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提问,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
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技巧,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改进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需要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
度和思维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并创设积极的互动环境。
这样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老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具体地考虑问题的对象和问题的范围,避免提出模糊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道数学题目提问学生,或者在讲解某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提出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问要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解决方法。
当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类比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和推理,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问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多样化,让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抽象问题、逻辑问题、推理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课堂观察流程一、引言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了解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课堂观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观察的目标和内容,例如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程度等。
其次,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录像观察等方式。
然后,制定观察表格或记录表,用于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最后,与教师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并解释观察的目的。
三、观察过程1. 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有条理,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等。
还可以观察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巧等方面。
2.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提问问题,是否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是否专心听讲等。
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
3. 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可以观察教师是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是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是否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等。
同时也可以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是否积极合作、互相帮助等。
4.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等。
四、记录和分析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可以使用观察表格或记录表,将观察到的细节、问题和发现进行具体描述。
观察结束后,可以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五、总结和反思课堂观察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将观察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也可以对观察过程进行评价,总结观察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尊重教师和学生的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课堂观察20问答课堂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
在我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回答,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
问题1:学生在课堂上多久能够集中注意力?回答: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地集中注意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注意力会逐渐分散。
因此,我通常会通过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变化来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问题2: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回答:有些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疑惑,他们需要更多的示例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因此,我会经常提供案例和应用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问题3: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回答:个别学生可能对某些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我通常会采用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他们的理解,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辅导。
问题4: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如何?回答:不同学生的参与度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喜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有些学生则较为被动。
我会采用多种策略,如提问、小组活动和个人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问题5: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不适应的情况?回答: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感到不适应,可能是因为对教学方法不适应,或者是其他个人原因导致。
我会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尝试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问题6: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或特殊需求?回答: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困难或特殊需求,比如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我会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专业人员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问题7:学生的交流能力如何?回答:大多数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时有时会有困难。
我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并提供相关的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问题8: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一些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到具体问题和情境时会有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
教师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摘要:一、引言二、教师观察方法的常见分类1.课堂观察2.学生互动观察3.教育教学过程观察4.教师自我观察三、课堂观察的实用技巧1.观察工具的应用2.观察时间的选择3.观察内容的确定四、教师如何提高观察能力1.培训与自学2.反思与总结3.团队协作与交流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观察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察学生、观察课堂、观察教育教学过程,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那么,教师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教师观察方法进行简要梳理,并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二、教师观察方法的常见分类1.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最直接、最常用的观察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情、互动情况等,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互动观察学生互动观察主要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问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困难所在,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3.教育教学过程观察教育教学过程观察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全面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教师自我观察教师自我观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
通过自我观察,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堂观察的实用技巧1.观察工具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工具,如观察表格、评价量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信息。
2.观察时间的选择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例如,在新课程开始、课程转折点、课后总结等环节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观察内容的确定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
观察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程度等。
通过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们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
它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表现和反应,来评估教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法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以下将对课堂观察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首先,课堂观察法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和表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态度、合作与互动等方面,来了解学生是否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理解程度如何,是否存在学习障碍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课堂观察法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习的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经验,是否能够相互帮助、理解和支持,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集体游戏、小组合作等,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课堂观察法也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可以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如自己的授课方式、语言表达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情况,教师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课堂观察法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课堂笔记等,以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学校课堂问答提问技巧引言:学校课堂上的问答环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关键环节。
然而,即使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这样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学校课堂问答提问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了解学生在课堂问答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他们的背景知识、学习风格以及兴趣爱好都会影响他们的回答方式。
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问题和提问方式。
2. 提问角度的多样性教师在问题的提出上应尽量多样化,不仅从教材角度出发,还可以从生活、实践等多方面出发。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打造温馨的学习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积极回答问题,不怕犯错误。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4. 适度引导,避免直接回答在问答环节中,教师要保持适度的引导,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如果教师直接回答问题,学生就没有机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5. 接纳不同的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与否,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6. 利用学生互相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这种互动可以促使学生互相激发思维,彼此启发。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加其表达机会。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个小组发表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8. 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技巧分享一、引言课堂教学互动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技巧,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问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重要的引导工具。
如果提问技巧得当,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宜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互动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
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课堂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特定角色,通过模拟场景进行互动对话,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
通过引入游戏性的教具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知识竞赛、故事演绎等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多媒体互动多媒体互动是一种融合了现代技术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
七、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展示思维过程和知识关系的工具。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类,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记忆和理解知识。
八、情境模拟情境模拟是一种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案例或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相关角色并进行互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九、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挑战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和探索,从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一、课堂提问1.从教学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学功力。
教学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教学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最终系于教师的教学功力。
这种“教学功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1)提问的清晰度有不到位处。
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他说的是“讲授”,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提问的清晰度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本课教学中,有3处提问被判断为“表述含糊的”。
比如老师想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但在表达的时候,却说成了一句“在你的生活中,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性。
(2)理答的引导有不到位处。
上引的片断中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领,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而缺乏应有的深度。
再如,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艰辛时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就追问了8个问题,包括“怎样地忙?”“怎样地顾不上?”“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样子?”等,其实,我们认为,这里也不一定要这样的“追问”,而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如“请您想象一下儿子劳动的情景”等等。
当然,深厚的教学功力不是一时一刻能获得的,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提升教学功力的重要途径。
2.从学科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材解读。
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
寻找、挖掘教材里学科因素设问并理答,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
3.从课堂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节奏把握。
课堂时间是一个恒数,课堂提问应把握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有效的提问系于节奏的把握。
在我们这节课上,应该说,课堂是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这从我们“课堂提问的分时段情况图”情况来看,特别是提问总数的分布与起伏,还是较有节奏感的。
在节奏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建议有两条:(1)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往往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
(2)整体上问题的数量偏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
在集体分析的时候,就有观察者提出,整堂课的“朗读时间”不足。
有效的提问设计干净利落,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在很多的课型中,成功的课堂系于有效的提问,观察我们的提问,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伴着课堂教学而存在的永久性课题。
二、课堂观察的技巧可以说,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较精致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即能敏锐而精确的解读教室内事件的发生,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教与学的问题。
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实施:第一,观察什么?从观察资料的来源来看,一般地,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从视觉上获得的资料,同时还应注意包括来自听觉、嗅觉、触觉等的其他感官可获得的资料。
从观察者的身份来说,观察对象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观察者是该班级的教师,也就是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直接进行教室内的观察。
此时,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与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人际间互动情况,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所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这些行为表现,都与其学习品质有关,而且各种迹象都是教师用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线索。
如果是观察其他人的教室,开始时最好选择对方感到较满意、较具信心的课程观察,而且,事先可与被观察者讨论“要观察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如果观察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录影带,或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时,则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及经验,都是主要的观察重点。
教师方面则包括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甚至是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等,都是极值得观察的对象。
至于学生方面的观察,则同样要包括学生的行为性与非行为性表现。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以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都足以严重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
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
第二,什么时候观察?一般而言,如果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实施的观察,课堂观察则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以确实而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其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
对于学生的反应及问题,都可依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予以立即性的处理。
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学生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先机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作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协助学生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
其次,如果是直接观察其他教师的班级教学,则必须留意进入现场的步骤,以及何时开始进行正式的观察。
基于上述考虑,在观察前应能依据观察的目的,或是观察者所持的理论兴趣,审慎选择观察的情境与对象,并先取得被观、察者的信赖。
此观察的目的,并非对班级教学进行批判,相反地,乃在于分享资料,以及与被观察者、或其它同伴的专业互惠性成长。
充份掌握观察的目的与对象之后,再以自然拟情、而不干扰原有情境的态度进入教室,成为教室内的半参与观察者。
此种类型的观察,则必须等到观察者效应已逐渐消失,亦即被观察的师生已对外来的观察者,除去防卫、不自在的心态,能够恢复正常的教与学活动,不感到有压力时,才进行课堂观察。
如果观察者已事先被安排观察某一教室的教学,或是如实习教师般,已具有进入教学现场观察的合法身份。
此时,则可根据个人的观察兴趣,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进行较深入的描述与观察,而不必事事详细记载,以减轻观察者的精力负荷。
至于其它的细节部份,都仅当作辅助解释事件的线索。
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rating scales)和描述法(narrative method)两种。
所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已经熟悉相关文献,并且确定将观察的特定行为及经验。
另外,也将行为的种类加以类目化,并给予各种行为不同的代号。
观察者只要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与记时即可。
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过审慎的评估,再付诸实施。
如果使用描述的方法,则观察者必须准备好观察笔记,并且预先设计好记录的格式。
基本上,观察笔记的首页要预留填写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以及观察主题的位置。
另外,观察笔记内也应同时规划好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其中两种空间的比例大约是3:1。
观察者在进行观察过程,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的记载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
如故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其意义,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文件,获得答案。
然而,如果是教师在自己教室所实施的观察,由于必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完整性,因此,可以采用描述法。
教师大致上仅能就所发现较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稍作默记、或是作简单的记录,或是在课程进行到一个段落时,稍作休息,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写在观察笔记内。
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也可以将观察到的资料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
4.如何处理观察资料?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即在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既有的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量化资料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或是方差检验。
采用描述法的观察者,必须在当天观察结束后,尽快的将观察资料加以整理与建档,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遗忘的现象。
并且在预计的观察时程完成后,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并加以概念化,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或是粗略归纳出教学实践上的某些原则。
这些收获都能作为教师进一步集体讨论的资料,不管是对个人实践理论的建构、或是实际教学行为的修正,都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如果观察者即是班级教师,虽然是采用质的描述方法加以观察,但是由于其记载的内容,大多不够详细或是过于零散,因此,并不能将此种资料当作推论、或是理论化之用,只能经教师整理后,当作日常教学反省以及改进教学的参考。
但是,若是教师能将此资料,长期搜集并加以汇整,也可能得到较系统化的发现,成为行动研究搜集资料的一种形式。
尤其能将杂乱的资料加以整理,而且转化为文字,使思考具体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反省将有更大的助益。
三、课堂观察的应用虽然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是,课堂观察的应用也并非不受限制。
对于教学者而言,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
课堂观察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另外,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因此,在观察结束,而且整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与发现之后,要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性的讨论。
讨论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后意义,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
要使课堂观察发挥最大功能,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反省原则课堂观察本身并无目的可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前及教学后的反省,协助教师在教学前,即做好各项缜密的准备与计划,而在教学后,也能针对当天的观察发现,省察个人的教学情况。
课堂观察必须配合不断的教学反省,才能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若缺乏反省而只有观察,对于教学而言,并不能产生太大的价值。
2.同步原则训练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主要目的在于精确解读班级教学情境,作为明智的专业判断与提出因应策略之依据。
精熟课堂观察技能的教师,大多能与教学同步进行,在极自然的、甚至是直觉的状况下进行课堂观察,随时根据观察所得调整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型态。
因此,课堂观察应用的最高境界,则已和教师的专业直觉融为一体,成为教师教室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一环。
3.即时原则教师在观察之后,应立即将一些特定的观察发现,记录在教学笔记上,作为综合了解一个班级或某些学生的资料来源。
持有这些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能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进一步课堂观察的兴趣。
尤其这些观察能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资料来源时,则更能说明课堂观察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的意义。
上述各种课堂观察应用价值的产生,其基本条件都是教师能在观察之后,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与整理,才能立即显现出资料的意义,作为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参考。
若缺乏此项努力,则不管是观察了他人的教室或是自己的教室,对个人专业反省及知觉的增进,都将极为有限。
4.分享原则目前的学校大多呈现孤立文化的型态,亦即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极习于单兵作战,很少有机会、而且也不愿主动与其它同僚正式的进行专业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