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1. 前言本文档旨在总结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情况,并给出改善建议和未来工作方向。
2. 教研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我们组织了教师研讨会,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
同时,我们也定期进行课堂观摩,相互交流、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研究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 工作亮点以下是我们教研组的一些亮点:- 紧密合作:教研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 知识共享:大家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相互借鉴、研究,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 学科竞赛:我们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4. 改善建议针对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 拓宽教研活动形式:除了研讨会和课堂观摩,可以尝试开展在线教研活动或线下实地调研,以丰富教研工作形式。
- 加强教研成果分享:将教研成果向更广泛的教育界推广,促进教学改革经验的互动与交流。
5. 未来工作展望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团结合作,积极开展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的合作,共同促进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6. 结语通过本次教研工作总结,我们对过去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研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贡献。
谢谢大家!。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究和改革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建议。
1. 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无法及时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步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2. 缺乏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在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中,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往往被边缘化,学生无法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核心内容,缺乏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3. 教学方法滞后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法往往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法很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需求。
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2. 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在线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3. 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推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人工智能背景和专业知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了解决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
1. 加强课程内容更新和拓展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健全的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对计算机类课程进行更新和拓展,引入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
浅议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技工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在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不少问题。
教学改革必须确立正确理念,抓住主要环节,采用相应策略,在遵循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形成具有贯通性、实效性的策略链,以确保教学改革在院校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方向分析1、加强课程开发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什么课程应该开、什么课程不应开,恐怕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疑虑。
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的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同时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生动的讲解,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技工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
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比例。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又能使我很好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浅谈中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摘要: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何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是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
中职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专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作为致力于培养社会急需的非学术型实用人才的中职院校,其培养的人才恰恰就是这新生产力的实践者、实现者。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职教育的特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的中职教育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
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它在信息技术中所占的比重,恰好可以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
一、目标定位中职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以及三年制教育的特殊性,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更新教育知识体系结构及基本特点,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式。
适时性、应用性、覆盖性。
二、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
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多地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
对于中职的计算机教育应当紧紧把握时代、把握市场。
灵活而高效地增加和调整专业,从而缩短学生自由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将外在需求及内在需要有机结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
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对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亟需加强,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技能大赛作为有效的途径,对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技能大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和融入策略,并探索融合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计算机教学改革一、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的目标和意义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是为中职学生举办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促进计算机技能的提升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该比赛的目标是通过竞技形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素养。
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创新精神。
其次,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比拼,学生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找到提高的方向和目标。
此外,比赛也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优化。
二、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法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法是关键性的,它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取得实际成效。
首先,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性竞赛元素,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竞赛项目,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赛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
其次,需要整合计算机教学课程,将大赛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形成有机衔接,确保大赛内容与学校教学进度和目标相适应。
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关键的一环,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提高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为了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大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和支持,使教师掌握大赛内容和评估标准,并给予充足的支持和资源。
最后,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大赛项目,提供实际场景和案例,了解行业发展需求,调整大赛内容,使大赛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职教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职教本科学生的需求。
因此,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实践薄弱,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因此,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措施。
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应该在项目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启发式的指导,帮助学生从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新技术的学习需求。
因此,更新课程内容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新兴技术的教学,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这些新兴技术对于职业教育本科学生的就业前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新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其次,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因此,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职教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由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然而,只有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了解新技术和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是中等职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和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论述了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学;计算机教学;改革1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必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延续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各种新局势新情况的出现,不断地促使着中等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要大胆的做出调整和改革,以此来符合整个时代进步的潮流。
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能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有用,更加符合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率,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既是这门课程更加科学规范进步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是必要的时代选择。
2 中等职业教学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这之中会涉及到学生、老师、学校、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之间的交叉融合。
要做好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就必须从这些细节方面入手,在各个击破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完善的教学系统。
(1)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上的改革。
任何一项改革的开始,都应该首先起源于意识领域的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意识上的范畴,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展开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必须意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这是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前提。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对着门课程重视,才能将各项教学工作开展和执行好。
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尽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等都为适应社会及专业发展不断地在做调整和完善,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完成得仍然不尽人意。
这除了学生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外,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要求的重点并不在操作和技能上,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与一些专业计算机培训学校相比,在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许多职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办起了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快,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紧密,因此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比较高。
计算机人才是现在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但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本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一般应用人才,但由于在许多中职学校在办专业之初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的科学认识,盲目办学,致使培养的学生即学不到专业知识又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
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按明确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化方向去安排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上存在的弊端,主要的不足之处有:其一,学生初中毕业选择专业时,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计算机各学科的认识也是很片面甚至有可能一无所知,所以对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盲目的,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小专业,虽然解决了过去课程设置时广而不精的状况,但学生的选择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其二,过分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容易造成学生“教什么,会什么”的状况,而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如果没有知识的更新、扩展能力,今后的转岗能力差,仍然会被淘汰;其三,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同样没有解决;要解决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应该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全面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而从根本上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
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
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
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均应“改版”。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1.计算机网络: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2.平面图像处理: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技术员。
3.办公自动化:以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员。
4.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5.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员。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
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网页制作专业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网页制作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网页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
高职计算机类课题研究
高职计算机类课题研究可以涉及多个方面,这里提供一些可能的课题研究方向:
1. 人工智能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例如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机器学习的应用等。
2.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 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针对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探讨如何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例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5. 高职计算机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产业发展。
6.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完善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7.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研究: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建设方案,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
8. 高职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探讨如何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以上课题研究方向仅供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学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很多中职计算机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实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不足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中职计算机教学应与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
当前,计算机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后却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行业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适应能力。
此外,中职计算机教学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最后,中职计算机教学还应加强与企业合作。
企业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教师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实际市场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和发展。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从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
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的计算机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经过学校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高新技术培训使很多同学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但计算机较高层次的应用和教育,特别是各种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育明显不足。
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
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
如:金融证券方面的财务软件应用、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管理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都应该能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
而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也就造成我们的学生毕业而无法上岗的局面。
因此,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通过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教育更加蓬勃发展。
鉴于以上的原因,对现在和将来毕业生出路感到不安。
因此,根据我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情况,对中职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比如装璜专业、财会专业,应试按这些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课程和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应强调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注意选择先进、合适的应用软件进行教学。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
1.授课方法
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
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
我校近一年来通过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好效果。
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建立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作用。
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应以CAI教学为主,积极以适应计算机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
2.实践技能
目前中职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4课时,上机总机时不少于250课时。
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
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 0%。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
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力。
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要求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教学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卧新技术,在学术上要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
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
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其他应用软件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
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鉴于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计算机课程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注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教师教学储备。
所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满足社会需求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