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学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6、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美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产生:
(一)神话起源说:是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生物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把教育概念生物化了,把教育看做动物的本能行为,从根本上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意识性,是偏颇而错误的观点。
(三)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将教育活动归结为无意识的模仿活动,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因而是不全面的。
(四)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
从20世纪80年代后地位发生动摇。(五)交往起源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叶澜。《教育概论》认为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不是劳动生产,尽管人类社会最初的交往活动大量是从劳动中进行的,但我们依然不取生产劳动为教育的形态起源。
总之:目前我国比较倾向于交往起源说。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教育阶段
特点: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简单,粗糙,原始;人们受教育机会均等。
(二)古代教育阶段
1.奴隶社会的教育
特点: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2.封建社会的教育:
特点: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方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官学与私学并存等。
(三)现代教育
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教育国际化。三.教育的内涵:
2014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
三、试卷结构
四、考试内容
一、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总体的评价目标
1、能了解最初步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
2、能掌握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中学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
3、结合知识教学,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
1、“了解”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30%,填空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认知层次比例:了解30%,理解50%,掌握20%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
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教育发展史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
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
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3、教育的特点:一、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二、教育系统以经验传
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三、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
4、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勒图尔
诺;利托尔诺;沛西能);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孟禄);四、教育的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的学说)。
5、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有三种:知识、技能、规范。
6、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
7、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二、教
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三、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8、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社会功能;二、个体功能;三、显性与隐性功
能;四、正向与负向功能。
9、原始社会的教育:一、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
级性;三、内容十分简单;四、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范为主要手段。
1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一、阶级性;二、道统性;三、专制性;四、刻
板性;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1、近代教育的特征: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
1.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热点考题汇总
2.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热点考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8.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8.《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的代表作。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不同历史的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19世纪后半期,新变化的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的概念表述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教育,还是一种学术教育。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的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起作用。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从组织上为控制高等教育提供保证,运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等等,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1)苏联斯特鲁米林的研究:根基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2)美国苏尔茨的研究:他根据人力资源理论的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蓄分析的方法来对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展的贡献为33%。(3)美国的研究:他应用经济增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展的贡献为35%。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英国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为:内容的影响和手段影响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展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
2014教育学常考人物整理
▪孔子
1、个人简介:
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
孔子“述而不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
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
1、个人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014年南阳招教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点集粹(下)
八、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教学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教学的任务
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依据。教学任务是有层次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现代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3)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感,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上述四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力是保证,思想品德教育是方向,而个性的全面发展是理想目标,尽管这一理想目标未必能实现,或者说实现的程度会因人而异,但它始终是我们教育发展努力的方向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恩格斯);交往起源说。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原始教育阶段;
二、古代教育阶段
① 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机构,夏朝“庠”“序”“校”。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礼、
乐、射、书、数、御),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脱离、教育内容趋于分化与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②封建社会的教育:教育内
容(“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方法呆板、官学与私学并存
三、现代教育阶段:大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现
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
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教育国际化。
3、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也可理解为人的全部,并以此为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2014考研教育学【答案+详解】
2014-01-21 09:43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的5大派别的基本主张之一:实用主义教育学
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
3.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教育的特征
4.提出“只有当教案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案”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赞科夫的发展教案理论
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个体本位论
6.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 三轨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我国现行学制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
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6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
7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
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9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15.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16.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17.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18.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9.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
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P1 3、学校教育制度
(1)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叫___学校教育制度_______。(13年1月真题)
(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3)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军事技术教育)、书(学字)、数(计量)。以礼、乐为中心
2014年南阳招教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点集粹(上)
一、教育及其发展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的构成要素指教育构成的基本要件。它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称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此外,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也属于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独立。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三个要素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位置存在差异,教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任务不同,教育者以促进受教育者(学习者)发展为天职,受教育者(学习者)以发展自己为权利和义务。教育影响作为教育的中介发挥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规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了解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学习者)要有效地学习,同样需要了解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实现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既共同作用于教育内容,又相互进行着双向互动,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身心获得发展。教育是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活动是界定教育的起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征: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终身教育思潮: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的教育过程。
2、教育的形态
1)划分依据(1)教育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2)不同教育形态的特点(1)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2)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3)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4)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陈述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重要体现是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想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
法基础知识》总结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教育发展史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传承社会文化和生产经验,培养人的身心发展。广义的教育包括所有有目的地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以经验传递和培养人才为主要内容,同时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和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
教育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和劳动(社会)起源。在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规范。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而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教育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显性与隐性功能以及正向与负向功能。在原始社会,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内容十分简单,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范为主要手段。而古代学校教育则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近代教育的特征则包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和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而20世纪后的教育则具有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
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在于让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并追求教育自由化。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和当代教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