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框的注塑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8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可视化注塑模具设计一、前言1.1工程背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材料的使用密切相关。
其中塑料是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中最大的一类,由于塑料具有品种多、性能各具特色、适应性广等优点,而且生产塑料所消耗的能量低,因此塑料工业的发展保持着旺盛的势头。
目前,注塑成型技术己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塑料制品的生产中[1],其中占很大比例的塑料制品是采用此项技术制成的。
虽然注塑成型技术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随着注塑制品在家电、汽车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对制品的质量、性能及产品更新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高质量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严格要求成为阻止塑料制品快速进入这些高尖领域的限制和束缚,如何提高注塑制品质量和性能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注塑成型过程是一个高度非线性、时变性的多参数作用过程。
由于此过程具有多个参数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所以每个参数对最后制件质量的优劣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少最终制件的质量缺陷、提高生产质量,需要对整个成型周期中工艺参数的值进行检测控制,使对最终制件质量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值能保持在最佳的工艺窗口内,从而确保最终制件质量达到最优[2]。
高分子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压制成型等,其中,注塑成型因可以生产和制造形状较为复杂的制品、易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在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3]。
注塑成型可以一次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应用很广[4],但由于材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制品设计及设备等各方面的影响,注塑制品常会出现各种表观缺陷,如:填充不足、凹陷与缩痕、变色与暗纹、熔接痕、银丝与剥层、乱流纹与喷射痕、无光泽与光泽不均匀、翘曲变形、表面划伤与龟裂等[5]。
1.2可视化技术概述可视化技术,是指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实际成型过程,由固体到熔融态、混炼和分散举动、熔体冷却成型等全过程都可直接观察的一项研究方法。
说明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第2章主题部分(居中小二黑体)(段前1行,段后0.5行) (说明:主题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
一般要叙述所选研究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至目前的主要他人研究成果;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本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工作的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应作重点、详尽而具体地叙述。
)(格式参照第1章)下面为表、图的排版要求:表2-1 HDPE的主要性能指标(五号宋体)(表内字小五号宋体)密度/(g/cm3) 0.941~0.965 屈服强度/MPa 22~30 体积质量/( cm3/ g) 1.03~1.06 拉伸强度/MPa 27吸水率24h/(%) <0.01 拉伸弹性模量/GPa 0.84~0.95玻璃化温度/℃-120~-125 抗弯强度/MPa 27~40熔点/℃105~137 弯曲弹性模量/GPa 1.1~1.4 计算收缩率/(%) 1.5~3.0 抗压强度/MPa 22比热容/(J/(kg·K) 2310 抗剪强度/MPa —注:表要求绘制,不允许剪贴图2-1 原始铝合金磨痕形貌(五号宋体)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1.前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新发展,在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交通、通讯等各行业中,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形,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形[1]。
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模具制造能力强弱以及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种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的增长及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经济水平。
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模具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同时,模具产业带动作用很强。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了,他们认识到当地的产业优势如果要发展,不发展相应的模具产业就没有后劲。
模具是效益放大器,模具是供给制品产业的,可以使相关工业的效益比自身增加约一百倍,因此它的带动作用就大。
模具的发展,不光是带动了自己行业的发展,而且向全国各地方提供模具,实际上是支持了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模具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是冶金、材料、理化、计量、摩擦与润滑、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2]。
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
由此可见,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4]。
注塑模具设计摘要:塑料产品一般采用注塑成型方法生产,因而塑料模具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艺装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塑料产品在家电、电子和机械等产品和日常用品中的越来越广泛应用,对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手工设计与制造方式早已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模具型腔形状和模具结构越来越复杂,模具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周期要求越来越短。
现代模具工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各模具厂都广泛采用新技术,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塑料模具/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模具精度1引言近年来,模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它凝聚了各类高新技术,能快速精密地直接把材料成型、焊接、装配成零部件、组件或产品,其效率、精度、流线、超微型化、节能、环保,以及产品的性能、外观等,都是传统工艺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1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作为塑料制品成型加工中最为普遍的注塑成型工艺技术,在不断注入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如热流道技术、自干扰流动等,塑料注塑制品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短缺的用品,且对其需求程度越来越大[ 2 ]。
由于我国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程塑料的高速发展,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仍将继续高于模具工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在生产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塑料模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但在创新开发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模具行业内综合开发能力的提升已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
2 CAD在注塑模具中的应用2.1 Solidworks 简介在西方先进工业国,注射模CAD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普遍。
微机软件在模具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90年代后期,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新一代微机软件,如UG、PRO/E和Solidworks 等崭露头角,Solidworks 作为一套三维机械CAD 设计自动化软件产品,它以参数化和基于特定建模的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设计环境,其具有的唯一的数据库结构将所有工程项目之间数据关联,从而使整个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工程技术人员得以并行地开发设计新产品,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注塑模具制造技术摘要: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是一种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旳标志之一。
由于最终体现材料作用旳是其制品旳品种、数量和质量,材料只有通过多种成型加工手段,形成最终产品(制品),才能体现其功能和价值。
而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旳产生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成型加工工艺技术和成型加工机械旳突破。
注塑成型是塑料制品成型旳一种重要措施。
几乎所有旳热塑性塑料、多种热固性塑料和橡胶都可用此法成型。
在中国,目前注塑制品约占塑料制品总量旳30%左右,注塑机占塑料机械总产值旳38%左右。
注塑成型可制造多种形状、尺寸、精度、性能规定旳制品。
注塑制品包括小到几克甚至几毫克旳多种仪表小齿轮、微电子元件、医疗微器械等,大到几公斤旳电视机、洗衣机外壳、汽车用塑料件,甚至几万克旳制品。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形状/尺寸/精度/性能1注塑模具制造技术旳发展趋势运用注塑模具CAX软件,设计与工程人员可完毕注塑制品构造模具概念设计、CAE 分析、模具评价、模具构造设计和CAM等虚拟与现实工作,运用注塑模流分析技术,能预先分析模具设计旳合理性减少试模次数,加紧产品研发,提高企业效率。
注射模旳重要性:1)塑料具有质量轻、比强度大、绝缘性好、成型生产率高和价格低廉等长处。
塑料已成为金属旳良好代用材料,出现了金属材料塑料化旳趋势。
2)由于汽车轻量化、低能耗旳发展规定,汽车零部件旳材料构成发生明显旳以塑代钢旳变化。
从国内外汽车塑料应用旳状况看,汽车塑料旳用量已成为衡量汽车生产技术水平旳重要标志。
3)注塑成型由于可以一次成型多种构造复杂、尺寸精密和带有金属嵌件旳制品,并且成型周期短,可以一模多腔,大批生产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因此在塑料加工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旳地位。
1.2C AX技术旳必要性1)老式旳塑料注射成型开发措施重要是尝试法,根据设计者有限旳经验和比较简朴旳计算公式进行产品和工艺开发。
因此开发过程中要反复试模和修模,导致生产周期长、费用高,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对于成型大型制品和精密制品。
摘要本论文详细介绍了散热板的注射模设计过程。
包括了塑件结构的分析和材料的选择、拟定模具结构形式、注塑机型号的选择、浇注系统的形式和浇口的设计、成型零件的设计、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合模导向机构的确定、脱模推出机构的确定、排气系统的设计、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典型零件制造工艺、模具材料的选用等。
综合考虑模具成本、加工工艺和模具结构,推杆和推管脱模的方式。
由于本模具采用冷流道系统,且塑件外形为不规则的曲面,加上采用气动推出的脱模方式,从而增加了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
设计中采用了Pro/E进行建模、分模、计算、模架的选用及架设等,保证了图纸的绘制质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该套模具结构是按照工厂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的,因此可以满足现场的制造工艺的加工要求。
关键词:散热板;注射模;冷流道;推杆推出;推管推出。
AbstractThis paper in detail introduced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process of the storage bin , including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selection of the plastic material, drawing up the mold structural style, selection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form of feed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the gate, the design of shaped parts,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d-base and selection of standards, the mold-oriented institutions clamp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demoulding launch,, the design of the mold pumping system,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mold temperatur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typical components, selection of the mold material and so on Considering the molding cos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molding structure, I adopted the way of inserting and non-draft de-molding. Due to using a cold runner mold and pneumatic pushing, the irregular shape increased the complex degree of mold structure. In the design had used Pro/E carries on the modeling, divides the mold, the computation and so on, it had guaranteed the blueprint plan quality and the computation accuracy. This set of mold structure was defers to the design mentality of the factory to carry on the design, therefore may satisfy the scene the manufacture craft processing request.Key words: Heat sink; Injection mold; Cold runner.目录第一章前言 --------------------------------------------------------------------------- 1第二章塑件结构分析与材料的选择--------------------------------------------------------- 22.1 塑件设计要求及其成型工艺分析 ------------------------------------------------------- 22.1.1 产品基本要求 -------------------------------------------------------------------- 22.1.2 结构分析 -------------------------------------------------------------------------- 32.2材料的选择 ----------------------------------------------------------------------------------- 32.2.1 什么是ABS----------------------------------------------------------------------- 32.2.2 ABS 的主要主要性能特点----------------------------------------------------- 32.2.3 ABS 的成型工艺性能----------------------------------------------------------- 32.2.4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 32.2.5 注射压力的确定原则 ----------------------------------------------------------- 42.2.6 注射速度的确定 ----------------------------------------------------------------- 42.2.7 ABS主要性能 ------------------------------------------------------------------ 42.2.8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 ----------------------------------------------- 52.2.9 模具温度 -------------------------------------------------------------------------- 62.2.10 料量控制 ------------------------------------------------------------------------- 6第3章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 73.1 概述 ------------------------------------------------------------------------------------------- 73.1.1 分型面拟定于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选择----------------------------------- 73.1.2 型腔数量和排位方式的确定 -------------------------------------------------- 73.1.3 型腔数量的确定 ----------------------------------------------------------------- 73.1.4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 73.1.5 模具结构形式的初步确定 ----------------------------------------------------- 8第4章注塑机型号选择与确定---------------------------------------------------------------- 94.1 公称注射量的计算 ------------------------------------------------------------------------- 94.1.1塑件质量、体积计算 ------------------------------------------------------------ 94.2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 94.3 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 104.4 型腔数量及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 114.4.1 型腔数量的校核 ---------------------------------------------------------------- 114.4.2 注射机工艺参数的校核 ------------------------------------------------------- 124.4.3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 124.4.4 注塑压力的校核 ---------------------------------------------------------------- 12第5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 145.1 主流道设计 --------------------------------------------------------------------------------- 145.1.1 主流道设计尺寸 ---------------------------------------------------------------- 145.1.2 主流道设计要点 ---------------------------------------------------------------- 155.1.3 主流道尺寸的计算 ------------------------------------------------------------- 155.1.4 浇口套(主流道衬套)的形式及其固定---------------------------------- 155.1.5 主流道剪切速率的校核 ------------------------------------------------------- 165.2 分流道的设计 ------------------------------------------------------------------------------ 165.2.1 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 165.2.2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175.2.3 梯形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175.2.4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 185.2.5 分流道剪切速率的校核 ------------------------------------------------------- 19第6章冷料穴的设计 ----------------------------------------------------------------------------- 206.1 主流道冷料穴----------------------------------------------------------------------------- 206.2 分流道冷料穴----------------------------------------------------------------------------- 20第七章浇注系统的平衡 ------------------------------------------------------------------------- 248.1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 ------------------------------------------------------------------ 248.2 浇注系统各截面流过熔体的体积计算 ------------------------------------------------ 248.3 普通浇注系统截面尺寸的计算与校核 ------------------------------------------------ 258.3.1 确定适当的剪切速率 ---------------------------------------------------------- 258.3.2确定体积流率 -------------------------------------------------------------------- 258.3.3注射时间(充模时间)的计算----------------------------------------------- 258.3.4 校核剪切速率 ------------------------------------------------------------------- 26 第9章模具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和计算 --------------------------------------------- 279.1 成型零件的要求及选材 ------------------------------------------------------------------ 279.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 279.3 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 --------------------------------------------------------------------- 279.3.1 影响工件尺寸因素 ------------------------------------------------------------- 279.3.2 各零件的计算 ------------------------------------------------------------------- 279.4型腔刚度的校核 ---------------------------------------------------------------------------- 279.4.1 型腔侧壁的厚度 ---------------------------------------------------------------- 299.4.2 型腔底板的厚度 ---------------------------------------------------------------- 299.5 成型零件的创建 --------------------------------------------------------------------------- 30 第10章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 3410.1模架调用------------------------------------------------------------------------------------ 3410.2模架------------------------------------------------------------------------------------------ 37 第11章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4011.1 推板导柱与导套设计-------------------------------------------------------------------- 4011.1.1 导柱的设计 --------------------------------------------------------------------- 4011.1.2 导柱的布置方式--------------------------------------------------------------- 4011.1.3 导柱的尺寸长度--------------------------------------------------------------- 4011.1.4 导柱材料的选用--------------------------------------------------------------- 4011.1.5 导柱的形状 ------------------------------------------------------------------- 4111.2 导套的设计 -------------------------------------------------------------------------------- 4111.2.1 导套的形状 --------------------------------------------------------------------- 4111.2.2 导套的材料选用--------------------------------------------------------------- 4111.2.3 导套的尺寸 ------------------------------------------------------------------- 42 第12章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4312.1 塑件的推出机构-------------------------------------------------------------------------- 4312.2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 4412.2.1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4412.3 压缩空气顶出的基本要求-------------------------------------------------------------- 4412.3.1无机械辅助装置的气体顶出的优点 --------------------------------------- 4512.3.2 空气顶出的缺点--------------------------------------------------------------- 4512.3.3阀杆顶出方式------------------------------------------------------------------- 4512.4 脱模力的计算----------------------------------------------------------------------------- 4612.5 主型芯的脱模力 ------------------------------------------------------------------------ 4712.6 脱模力的校核----------------------------------------------------------------------------- 4812.7型腔刚度的校核--------------------------------------------------------------------------- 4812.7.1 型腔侧壁的厚度(按整体式矩形型腔计算) --------------------------- 4812.7.2型腔底板的厚度 ------------------------------------------------------------------ 4912.8 根部分距整体型腔边沿的距离校核 ------------------------------------------------- 4912.8.1 按强度校核 ----------------------------------------------------------------------- 4912.8.2 按刚度校核 ----------------------------------------------------------------------- 5012.9 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50 第13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 5213.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类型的确定 ---------------------------------------------------- 5213.2 侧抽芯①抽芯力计算-------------------------------------------------------------------- 5213.2.1只计算抽芯力大的一侧 ------------------------------------------------------ 5213.3抽芯距计算--------------------------------------------------------------------------------- 5313.4 斜导柱弯曲力计算----------------------------------------------------------------------- 5313.5斜导柱横截面积尺寸确定 -------------------------------------------------------------- 5313.6 斜导柱长度及开模行程计算----------------------------------------------------------- 5413.7斜导柱与滑块斜孔的配合 -------------------------------------------------------------- 5513.7.1 压紧楔的设计 -------------------------------------------------------------------- 5613.7.2侧抽芯②抽芯力计算------------------------------------------------------------ 5613.7.3 抽芯距计算 ----------------------------------------------------------------------- 5713.7.4 斜导柱弯曲力计算 -------------------------------------------------------------- 5713.7.5 斜导柱横截面积尺寸确定----------------------------------------------------- 5713.7.6 斜导柱长度及开模行程计算-------------------------------------------------- 5713.7.7 斜导柱与滑块斜孔的配合----------------------------------------------------- 5813.8 压紧楔的设计----------------------------------------------------------------------------- 58 第14章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 6014.1 冷却系统----------------------------------------------------------------------------------- 6014.1.1塑件制品的体积------------------------------------------------------------------ 6014.1.2 塑料制品的质量 ----------------------------------------------------------------- 6014.1.3 求塑件在固化时每分钟释放的热量----------------------------------------- 6014.1.4 计算冷却水的体积流量-------------------------------------------------------- 6014.1.5 定冷却水管的直径 -------------------------------------------------------------- 6114.1.6 确定冷却水在管道的流速----------------------------------------------------- 6114.1.7 求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膜系数 ---------------------------- 6114.1.8 确定冷却管道的总传热面积-------------------------------------------------- 6114.1.9 模具上应开设的冷却水孔数-------------------------------------------------- 62 第15章注射机安装尺寸的校核 ------------------------------------------------------------- 6315.1 最大与最小模具厚度校核-------------------------------------------------------------- 6315.2 开模行程校核----------------------------------------------------------------------------- 6315.3 模架尺寸与注射机拉杆内间距校核 ------------------------------------------------- 63 第16章排气系统的设计------------------------------------------------------------------------ 6416.1 排溢设计----------------------------------------------------------------------------------- 6416.2 引气设计----------------------------------------------------------------------------------- 6416.3 排气系统方式----------------------------------------------------------------------------- 6416.4 该套模具的排气方式-------------------------------------------------------------------- 64 第17章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 6617.1型腔的加工工艺--------------------------------------------------------------------------- 6617.2 型芯的制造工艺-------------------------------------------------------------------------- 6717.3型芯的数控程序设计 -------------------------------------------------------------------- 6817.4定模座板的数控程序设计 -------------------------------------------------------------- 74第18章模具材料的选用 ---------------------------------------------------------------------- 8218.1 模具材料选用原则----------------------------------------------------------------------- 8218.2 注塑模具常用材料 --------------------------------------------------------------------- 8218.2.2 导向类零件---------------------------------------------------------------------- 8218.2.3 浇注系统零件------------------------------------------------------------------- 8218.2.4 推出机构和抽芯机构零件 --------------------------------------------------- 8318.2.5 模板类零件---------------------------------------------------------------------- 8318.3 塑料模具成型零件(型腔、型芯)的选材 ---------------------------------------- 8318.4 模板零件的选材 ------------------------------------------------------------------------ 8318.5 浇注系统零件的选材-------------------------------------------------------------------- 8318.6 导向零件的选材-------------------------------------------------------------------------- 8318.7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选材----------------------------------------------------------- 8418.8 推出机构零件的选材-------------------------------------------------------------------- 8418.9 其它零件----------------------------------------------------------------------------------- 8418.10该套模具所用材料的性能比较------------------------------------------------------- 84第19章模具的操作和工作过程 ----------------------------------------------------------- 8619.1 模具的工作工程 ------------------------------------------------------------------------ 86 设计总结 ------------------------------------------------------------------------------------------------ 87参考文献 ------------------------------------------------------------------------------------------------ 88致谢 --------------------------------------------------------------------------------------- 89第一章前言注射成型在整个塑料制品生产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除少数几种塑料外,几乎所有的塑料品种都可以采用注射成形。
湖南汽车技师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课题:散热壳注射模设计设计人:x x x班级:高模10-1班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设计时间:2012年9月指导老师:x x x目录第一章绪论 (3)设计说明书 (4)第二章注射模设计 (5)一、编制塑件成型工艺卡 (5)二、塑件成型工艺分析与设计 (6)三、塑件成型模具设计 (7)第三章致谢 (18)参考文献 (19)第一章绪论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又上了新台阶。
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具为代表,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
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覆盖面大增,已从电机、电铁芯片模具,扩大到接插件、电子零件、汽车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模具上。
塑料模已能生产34"、48"大展幕彩电塑壳模具,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
塑料模热流道技术更臻成熟,气体铺助注射技术已开始采用。
压铸模方面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梯级压铸模及汽车后轿齿轮箱压铸模等。
模具质量、模具寿命明显提高;模具交货期较前缩短。
模具CAD/CAM/CAE技术相当广泛地得到应用,并开发出了自主版权的模具CAD/CAE软件。
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和市场竞争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交货期短、精度高、质理好、价格低。
因此,模具工业的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现在是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时代,未来,这种生产方式占工业生产的比例将达75%以上。
一方面是制品使用周期短,品种更新快,另一方面制品的花样变化频繁,均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越快越好。
因此,开发快速经济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例如,研制各种超塑性材料(环氧、聚脂等)制作或其中填充金属粉末、玻璃纤维等的简易模具:中、低熔点合金模具、喷涂成型模具、快速电铸模、陶瓷型精铸模、陶瓷型吸塑模、叠层模及快速原型制造模具等快速经济模具将进一步发展。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发展趋势1前言部分1.1模具工业的地位用模具生产的塑料制品(简称塑料)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等特点,因此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汽车行业。
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日本则称“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
[1]1.2我国模具现状分析整体来看,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人很大。
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人需要大量进口。
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具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2]中国模具塑料行业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发展不平衡,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等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
[2]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
[3]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4]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
[5]体制和人才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
在信息化代工工业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重视落后,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日渐加速的情况下,尽快提高塑料模具水平,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以促进中国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2]2主题部分2.1塑料成型方法2.1.1塑料概念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polymer)},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macromolecules),也是一般俗称的塑料(plastics)或树脂(resin),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
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
文献综述模具中的机械设计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家将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到关系国家生存的高度上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主导下的产品设计具有设计直观快速,易于修改,管理简单,观察方便,产品成型分析等一系列的优势,因此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模具基本情况我国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约占全国模具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模具发展有力地支持着这两个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从1999年至2009年产值从250亿元增长到979.45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4.8%;进口从9.8274亿美元增至19.64亿美元;出口从1.328亿美元增至18.43亿美元;进口:出口从6.6:1跌至1.06:1。
表明了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趋势,模具进口金额的增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比例逐年加大,同时反映我国模具任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仍为世界上模具年进口量较大的国家。
2、发展趋势随着我过模具行业的发展,简单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都没有困难,模具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
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另外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快速试模装置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3、存在的问题我国塑料模具行业与其发展需要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虽然个别企业的产品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别企业的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总体来看,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包括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在内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
(2)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
模具的文献综述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模具生产,特别是汽车、摩托车、轻工、电子、航空等行业尤为突出.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在1989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模具被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的首位。
1997年以来,又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经国务院批准,从1997年开始对部分模具企业实行了增值税返还70%的优惠政策。
所有这些国家对模具工业采取的优惠政策也将对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
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塑料成型工业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工业。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塑料成型模具的应用在各类模具的应用中就占有了与冲压模齐驾并驱的“老大”位置.目前,由于用模具生产的塑料制品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质量稳定和低消耗等特点,塑料制件几乎已经进入了一切工业部门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办公设备、照相机、汽车、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交通、电信、轻工、建筑业产品、日用品以及家用电器行业中的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和手表的壳体等零件,都已经向塑料化方向发展。
注塑模具设计综述(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093)摘要:介绍了注塑模具的组成、类型和设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加以详述。
阐述了注塑模具制造特点和新兴注射成型技术对模具制造的新要求,并对注射成型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注射模具模具设计先进制造前景展望前言随着塑料制品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模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除了塑料制品的表面质量、成型精度完全由模具决定之外,塑料制品的内在质量、成型效率也受模具的控制,所以如何高质量,简明、快捷和规范化地设计注塑模具,成为发挥注塑成型工艺优越性、扩大注塑制品应用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一般模具的30%,中高档模具的一半以上还依赖进口(其中注塑模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模具(特别是注塑模具)制造业的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阻滞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开发和引进先进制造技术是改变我国注塑模具制造业相对落后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业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模式,注塑模具制造业也不例外。
1.1 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塑成型机的移动模板2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教程——塑料模具设计上,定模安装在注塑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塑成型时动模和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
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1)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组成。
型芯形成制品的内表面形状,凹模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形状。
合模后型芯和凹模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该模具型腔由件13和件14组成。
按工艺和制造要求,有时型芯或凹模由若干拼块组成,有时做成整体,仅在易损坏、难加工的部件采用镶件。
•塑料注射模技术•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温建,周栋,陈叶娣,黄敏高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研发了一种功能性散热板,其底面支架为散热板部件,结构较为复杂,外侧有4处倒扣,设计模具时采用侧抽机构,两面抽芯。
通过对底面支架的注射成型工艺分析,采用UG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综合考虑底面支架的质量要求、现有的加工条件、生产效率等因素,采用1模1腔的结构方式,对模具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论证,大大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
关键词:UG;底面支架;注射模中图分类号:TQ320.66文献标识码:BDOI:10.12147/ki.1671-350&2019.03.011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jection Mold Designof A Functional Heat Sink[Abstract]A functional heat sink plate was a self-developed product.Its bottom bracket was a heat sink plate component,its structure was complex.There were four buckles on the outside, side core pulling mechanism was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mold and core pulling on both sid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 of the bottom bracket,UG software was used to design the bracket.In the design,considering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bottom support,the existing processing conditions,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other factors,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ld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one mold and one cavity structure,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mold design.Key words:UG software;floor support;injection mold1引言人们在使用大功率的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电脑的常规散热不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因笔记本自身高度的限制,大多数人不能平视电脑屏幕,当长时间使用时就会引起颈椎酸痛等一些症状。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散热框的注塑模具设计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 我国模具行业的历史背景中国虽然在很早以前就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一直未形成产业。
由于长期以来模具制造一直作为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手段被视为生产后方,因此一直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成立了中国模具工业协会,1987年模具首次被列入机电产品目录,当时全国共有生产模具的厂点约6000家,总产值约30亿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模具及其标准件、配套件作为产品,制造生产的企业大量出现,模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1988年至1992年,国家委托中国模协和机械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上百个模具企业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共同对模具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有: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铸压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锻造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模具材料、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 CAM)技术、模具标准件、模具加工关键设备、模具寿命研究等方面。
由于这些成果的取得及推广应用,中国模具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七五”后期与“八五”期间,国家为模具工业加大了投入,分批分期改造了一批具有特色专长的专业模具厂和模具标准件厂,引进了一大批模具加工关键设备及精密塑料模、级进模、精冲模等设计制造技术。
这对提高中国模具技术及生产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许多大专院校开始设立模具专业,由前联邦德国和日本援建及中国自己投资兴办的模具技术培训中心也陆续建立,模具技术发展及技术工人的培养开始步入轨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 技术。
国家科委863 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 应用示范点,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了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 CAM软件系统,在模具和设计制造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显著效益。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
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发展趋势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如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的增加,其步距精度的提高),模具精度已由原来的5μm 提高到2~3μm,今后有些模具加工精度公差更是要求在1μm 以下,这必将促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2)CAD/CAE/CAM 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制造是设计的延续,推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可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
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 技术是当代最合理的模具生产方式,既可用于建模、为数控加工提供NC 程序,也可针对不同的模具类型,以相应的基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达到预测产品成型(形)过程的目的,改善模具结构。
从CAD/CAE/CAM 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CAD/CAE/CAM 协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功效[1]。
因此,应大力进行ANSYS、MSC、Moldflow、Dynaform 等高端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的培训、推广和应用。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关于注射模具结构设计1前言1.1 CAD发展概况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称(Computer Aided Design)。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大容量信息存储与快速信息查找的能力,完成信息管理、数值计算、分析模拟、优化设计和绘图等项任务;而设计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完成从设计方案的提出、评介、分析模拟与修改到具体设计实现的设计全过程.对于机械行业来讲,通用的CAD件是AutoCAD,但AutoCAD是一种通用的绘图软件,对机械行业针对性差,不过幸运的是,AutoCAD是个开放性软件,可以对它进行二次开发,如采用Autolisp,ADS,ARX甚至采用VB语言等,现今的高华CAD、天目CAD就是在该软件的基础上开发的机械专业CAD。
由于二次开发的深入,加强了参数化设计、智能化设计等,这样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和运算功能。
在国外,塑料机械工业中大量使用CAD技术始于七十年代末期.首先是在模具(die and mould)设计和制造部门。
目前国外的模具CAD/CAM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据前西德联邦贸易部在1981年的报导,西德25%的模具(机头)是采用CAD/CAM技术设计和生产的。
美国塑料行业的CAD/CAM 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其CAD软件销售量以每年30%的增长率上升。
英国67%的塑料模具是用CAD技术设计的。
而我国塑料模具CAD仅仅处于开发使用初期,目前还是以软件引进为主[4]。
1.2 模具工业及鞋模制造概况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的模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模具技术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模具工业在政府十分重视及关怀下,并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模具技术开发,在模具工业中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测控技术与仪器散热框的注塑模具设计一、前言部分(阐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
我国模具工业解放后从无到有,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目前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对模具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手工作坊制造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和现代化生产阶段。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模具CAD/CAE/CAM技术和数控加工机床已普遍采用,模具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模具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与工业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纵观我国的模具工业,既有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存在模具品种少、精度低、结构欠合理、寿命短等一系列的不足,无法满足整个工业迅速发展的迫切要求[1]。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注射模已经成为制造塑料制造品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发展成为最有前景的模具之一[2]。
在我国塑料模具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最近几年,无论在质量、技术和制造能力上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我国塑料模具的质量、技术和制造能力近年来确实发展很快,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三资”企业蓬勃发展,对我国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模具制造基础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总体来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和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3]。
1.1 模具分类模具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金属材料制件成形模具,如冲压模具、锻造模具、压铸模具、挤压模具、拉丝模具、粉末冶金模具等;非金属材料制件成形模具,如塑料注射,橡胶制件、玻璃制件和陶瓷制件成形模具等。
模具的具体分类方法很多,如按模具结构形式分,冲压模具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注塑模具可分为单分型面和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等;按工艺性质分,冲压模具可分为冲孔模、落料模、拉深模、弯曲模;注塑模具可分为压塑模、传递模、注射模等。
除部分板料冲压以外,上述各种模具都属于型腔模,因为它们一般都是依靠三维模具型腔使材料成形的[4]。
1.2 模具设计的四个阶段模具设计是随工业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与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以及成型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副模具都必须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零件图设计四个阶段[5]。
1.3 塑料模塑成型方法塑料模塑成型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成型、压制成型、压注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等。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制品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除少数热塑性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注射成型方法生产塑料制品。
注射模塑不仅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而且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6]。
1.4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完整的注射成型过程包括:成型前准备、注射过程、塑件的后处理[7]。
二、主题部分(阐明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2.1 我国模具行业的历史背景中国虽然在很早以前就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一直未形成产业。
由于长期以来模具制造一直作为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手段被视为生产后方,因此一直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成立了中国模具工业协会,1987年模具首次被列入机电产品目录,当时全国共有生产模具的厂点约6000家,总产值约30亿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模具及其标准件、配套件作为产品,制造生产的企业大量出现,模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1988年至1992年,国家委托中国模协和机械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上百个模具企业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共同对模具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有: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铸压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锻造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模具材料、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 CAM)技术、模具标准件、模具加工关键设备、模具寿命研究等方面。
由于这些成果的取得及推广应用,中国模具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七五”后期与“八五”期间,国家为模具工业加大了投入,分批分期改造了一批具有特色专长的专业模具厂和模具标准件厂,引进了一大批模具加工关键设备及精密塑料模、级进模、精冲模等设计制造技术。
这对提高中国模具技术及生产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许多大专院校开始设立模具专业,由前联邦德国和日本援建及中国自己投资兴办的模具技术培训中心也陆续建立,模具技术发展及技术工人的培养开始步入轨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 技术。
国家科委863 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 应用示范点,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了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 CAM软件系统,在模具和设计制造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显著效益。
现在,吉林大学和湖南大学也成功地开发出了汽车覆盖件模具的CAD/ CAE 系统,并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收到良好效果[8]。
2.2 模具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的技术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技术的飞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工业产品越来越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保持和加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于是对制造各种产品的关键工艺装备—模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一方面企业为追求规模效益,使得模具向着高速、精密、长寿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更新换代快、赢得市场的需要,要求模具向着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的快速经济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如虎添翼,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类型不断增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9]。
2.2.1 我国塑料模具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塑料模具的质量、技术和制造能力近年来确实发展很快,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三资”企业蓬勃发展,对我国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模具制造基础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总体来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和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10]。
表1是我国塑料模具产品水平与国外塑料模具产品水平的比较[11]。
表1 国内外塑料模具产品水平比较2.3 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塑料成型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精密、长寿命模具在模具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从模具设计和制造两方面来看,模具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3.1 理论研究不断发展,设计计算日趋成熟由于对塑料成型加工原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作为成型加工重要装备的模具其设计已经由经验设计逐步向理论计算发展,这些理论为塑料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工程奠定了基础。
其中重要的有对塑料熔体在模具内的流动、传热、取向、结晶的研究,模具的受力状态的研究等,其理论计算已达到了实用化阶段[12]。
2.3.2 塑料模的高效率自动化大力地发展和采用各种高效率自动化的模具结构,如多层多型腔注射模结构,各种能自动脱出产品和流道凝料的脱模机构,自动分型抽芯机构,热流道浇注系统以及产品的高效冷却结构,它能大大缩短成型周期。
高效自动化的模具与高速自动化的成型设备相配合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向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3 大型塑料模具随着塑料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在建筑、机械、汽车、仪器、家用电器上采用了许多大型注塑模具,如汽车壳体、保险杠、洗衣机桶、大周转箱等,这就相应地需要大型模具特别是大型注塑模具。
大型模具设计要求作详细准确地理论计算,由于模具自重大,物料流程长,型腔易变形,因此在结构设计上需作更为周密的考虑。
2.3.4 高精度塑料模具普通模塑塑料制件的精度比机械切削能达到的制件精度低得多。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高精度的塑件,例如作为机械零件使用的传动齿轮、轴承等,这种模具的配合精度和运动精度要求都很高、耐磨损、模温控制精确,在高压下成型,收缩变形小[13]。
2.3.5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工程(CAE)这是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到80年代已进入实用化。
不同的软件可分别用于挤塑、注塑、压制、压铸、中空等模具的设计和对模具结构、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它由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软件组成。
CAD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几何造型技术,它将制品图形立体地精确地显示在屏幕上,完成制件设计的绘图工作,对制品或模具进行力学分析。
而过程软件(CAE软件)中流动软件可模拟熔体在模内的流动过程。
冷却分析软件可模拟熔体的凝固过程和在模内温度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制品缺陷、翘曲、变形、内应力等,使设计结果优化。
计算机能大量储存和方便地查找各种设计数据(数据库)和标准件的图形(图形库),并能绘出模具的零件和装配图、使设计质量提高,设计速度加快许多倍[14]。
2.3.6 模具制造新工艺的进展塑料模具制造中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型腔,特别是异形复杂型腔的切削加工,若按传统方式进行机械加工,十分费时费工,且难以保证质量。
为缩短制模周期,提高模具精度,减少钳工等手工操作工作量,采用了各种坐标机床、仿形机体、光控机床和数控机床等。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使模具制造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数字机床的刀具和工件运动轨迹和加工程序,来完成模具型腔的加工过程。
采用注射模CAM后,模具的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成本降低10%一30%,加工周期缩短20%一50%。
电加工技术的进步给塑料模型腔加工带来了巨大方便,特别是用高硬度、高强度材料制造的型腔可在淬火后直接加工。
最常见的电加工技术有电火花、线切割、电强化、电抛光等。
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电火花加工是一项正在发展的高效率、高精度型腔加工新技术.估计它将取代很大一部分型腔的机械切削加工工作量。
将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和辅助制造连成一体的设计与制造系统(即CAD/CAE/CAM 一体化)是在模具型腔结构和尺寸经CAE软件优化后,将用CAD系统建造的型腔几何模型直接生成型腔加工的数控程序单,并指挥相关机床完成型腔的数控加工,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些商品化的软件层出不穷,在不断开发过程中,采用CAD/CAE/CAM技术可以使塑模型腔达到±0.0001%的重复加工精度和±0.0002%的准确性[15]。
2.3.7 简易制模工艺的研究为了及时地更新产品的花色品种、降低成本和适应小批量产品生产的要求,开展了简易制模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