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01.98 KB
- 文档页数:2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小议金旭峰(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00)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变换与师生关系的调整,即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合作。
本文对研究性学习作一了解,着力探究在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从而为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和自我发展提出意见。
引言: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用尽量科学的方式,主动从此过程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由于地理学科知识面广、与生活切合的内容丰富,因此对地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1.1教师是“合作者”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将各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多学科综合化的学科领域。
这一时代特征也促进教育改革在师生之间、教学过程之间和教学资源之间等多方面建立新型合作,从而改变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也可一起探讨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方法,分享意见与经验,共同打造地理精品课堂。
教师还可以合作开发地理专用教室,以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地理作为一门机具生活性的综合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与学生形成教与学的“共同体”。
1.2教师是“引路人”1.2.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的课程内容,机具有生活性。
如在家在农村地区同学可拟定有关农业生产、农作物熟制状况、农业类型等方面的课题;在郊区生活的同学, 可以考查郊区农业区位因素条件等课题;城区的学生可以了解居民区、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及区位因素, 以及城市污染、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
真正做到学习于生活有用的地理,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1.2.2. 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研究方式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做的不只是教学生怎么做,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其寻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努力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
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及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则成为了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一)学生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充斥的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研究问题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人口、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等目标。
在传统的“讲授式”“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被灌输进大量沉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我们的学生讨厌地理课、不愿上地理课的现象,试想,我们的课程标准如何能得以落实?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
据此,在上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将学生分成“语言文字组”“民风民俗组”“民族分布组”和“民族政策组”。
这里要注意的是,小组的成员可以相对固定,这有利于互相沟通与合作,但应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多方面因素,在不同的课时作适当的调整,绝不能一劳永逸。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地理研究性研究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研究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重要性地理研究性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研究主动性。
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另外,地理研究性研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世界各地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实施方法选择适当的课题地理研究性研究的课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也要与课程标准相契合。
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当地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等。
提供资源和指导在进行地理研究性研究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地理图书、地理工具和互联网资源等。
同时,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培养合作与交流精神地理研究性研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研究效果。
引导总结和反思地理研究性研究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反思。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及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收获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科学素养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课题、提供资源和指导、培养合作与交流精神,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
探究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
1. 设立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
感受地理环境,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河流、
湖泊、山脉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并记录地理特征。
2. 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与地理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
主动思考并探求答案。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城市人口密集或
某地区气候变化频繁等问题。
3. 利用地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研究,让他们了解地
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发
现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布的规律。
4. 制定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
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或互联网上寻找相关
资料,展开地理探究活动。
5. 组织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地理主题展开深
入研究,鼓励他们合作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研究项目,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 鼓励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实验等方式探究
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制作地理模型,从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以上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谈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作者:陈淑娟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4期一、教师的设计作用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研究、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发情趣。
设计场景,营造氛围。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害怕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很难进行研究性学习。
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举手、不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情境,模拟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掌握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
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二、教师的组织作用教师是教学形式、学术探究、活动场所的组织者。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
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要根据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胜任,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
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与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
浅谈初中地理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5-065-01地理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这位探究教学提供有利契机。
为此,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础上的天哪就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其发挥的实际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相提并论的。
一、设计者角色1.设计质疑,激发兴趣地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应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整个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踊跃参与,假如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足够兴趣,是不能全身心参与,不会知难而上,教师应立足于教材、难易程度、教学过程等等方面设计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打造自主探究环境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唯恐教师提问自己问题,存有较大戒备心理。
这种单调教学环境和紧张心理不适宜学生自主探究。
为此,教师应走到学生身边,缓和师生紧张关系,打造轻松学习环境,消除学生恐惧感,采用不提问,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3.打造探究环境,模拟探究过程探究教学需要学生沉浸在特定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在自主探索中和深入研究中圆满解决学习问题,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具备创新意识,良好学习习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发展情感提高智力。
探究教学实质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以严谨态度感悟地理知识发现过程。
二、组织者作用1.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者班级授课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以教师为核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此,在研究和实践以学生为核心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感悟社会,体验知识来龙去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运用课堂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依据探究内容,参考学生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教师是探究教学的组织者在进行探究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能全部解决,这需要邀请教育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开办专业研讨会,重视经验传授和交流,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撰写课题等等学术探究活动3.教师是教学资源开发的组织者探究教学形式多样,资源丰富,探究教学需要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源,可以从查阅报刊、上网、实验、实地调查等等,这些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合理组织,这些教学资源开发需要教师体现介绍资源特点,以免由于组织不力而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导致探究教学停滞不前。
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作者:齐耀荣来源:《甘肃教育》2009年第17期〔关键词〕地理课;研究性学习;教师;作用〔中图分类号〕 G63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38—01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作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走访问卷等工作,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1. 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层次、进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而且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
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过程,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通过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之一,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发现什么,创造什么。
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根本性的转变。
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切实应用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简要地谈一下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首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知识,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在地理学科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地理学科有关系的专题进行研究。
它的特点是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过程趣味性强、研究结果实用性高,特别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学生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事物的分析、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获取、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初中地理二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历史原因”等问题就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其他问题如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旅游线路的选择、社会环境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原理等,也都适宜以研究性课题的方式进行探究。
发挥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基点和最终归宿。
地理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特征。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究学习新课改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之一,正是由于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极为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因而,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研究探索热点之一。
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实施研究性地理教学的。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指向与其他学习活动一样,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要扩大学生的知识,培养能力和其他意志品质等。
但是,它关注的重点和价值指向与学科教学有所不同。
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尤其不是仅仅由基本教科书规定的知识。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不再追求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追求对书本知识的加深和拓宽,而是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到实践中去运用。
前者要求学生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不同知识之间建立横向联系,后者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的能力,不只是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的背诵、理解、掌握、复述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和各种相关软件,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
由此可见,地理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的“知识目标”,转向重视含知识在内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1篇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地理教研活动的好处:一、提高地理教学质量1.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材内容,分享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
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地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
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这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1.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探讨如何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教研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推动地理课程改革1.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地理课程改革政策,把握改革方向。
2.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学生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的知识和理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来获得更加具体和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有时候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了解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学生亲自实地考察和调研,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地理知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以及培养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开发课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报告等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讨,可以引起广大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视和应用,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分组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能够主动获取、探索和运用知识的主体,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地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取地理知识,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这种实践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地理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应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未来地理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2. 正文2.1 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强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正成为世界性教育潮流。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正成为世界性教育潮流。
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现和发展。
因而,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一,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嘲笑打击,更不要害怕被学生问住。
教师要真心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第二,给学生选题的自由。
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课题,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
第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
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而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此外还有: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辩论、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1.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教师运用智慧发挥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应担负起指导学生选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由于学生的视野及能力所限,对于研究型学习的选题范围、选题方向的把握是不太准确的,对研究性学习资源的选择、利用以及搜集、整理资源的方法是不太熟悉的,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各方面的指导。
一、地理研究性课题的开发要运用智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1.紧密结合教学进度,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确定一些与教学进度相关的研究性题目供学生选择。
例如高一上学期可以结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以下题目:《21世纪人类的第二个家园——火星》、《月有阴晴圆缺——月相的变化规律观测实录》、《是人类活动所致还是气候变化周期?——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探析》、《台风功过谈》、《不可忽视的城市“热岛”效应》等。
2.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由学生开发研究性课题。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多方面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开发研究性课题资源,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并产生好胜心,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有的学生对流星雨很感兴趣,就可以鼓励他以《奇特的流星雨》为题搞一项研究性课题。
再如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工业情况确立类似的研究性课题:《齐河工业布局的模式及影响因素》、《齐河厂大气质量及污染源调查报告》。
3.密切联系热点、焦点问题开发研究性课题资源。
世界上及国内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都涉及地理教学内容,而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冤冤相报何时了?——巴以冲突的由来与前景》、《主权归我,共同开发——谈南中国海的主权与资源开发》。
二、在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智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1.指导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源。
研究型学习资源,既可以由教师开发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题目进行研究。
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贴近生活的、可研究、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很大部分集中在地理学科可研究的范畴上,如:环境污染问题、绿化问题、旅游、商业、企业、交通等。
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做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是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1.设计疑问,激发情趣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发情趣。
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
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已的观点。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
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二)教师的组织者作用1.教师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
也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2000字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领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仅限于课程设计和知识传授,更包括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并帮助学生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能够给予学生合适的建议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和改进研究方案,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其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还可以充当学生的启蒙者和知识媒介。
在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文献,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有用的资料和文献,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和新的研究进展,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到研究中来。
最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还具有评估和总结的作用。
在学生完成研究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估,对其研究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传授和可推广的知识形态。
此外,在评估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提供合理的研究计划和需求,还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在适当的时候起到启蒙者和知识媒介的作用,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