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教学设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68 KB
- 文档页数:2
朝阳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教案编号:011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课型新授主备人张丽审核人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小说脉络,学习“一波三折”的写法。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逐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小说蕴含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锻炼学生口述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2、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情感与态度:1、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及世态的炎凉。
2、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珍惜拥有的至纯至善的亲情。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情节脉络,学习小说巧妙的艺术构思。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剖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明确主人公。
2、构思的巧妙和悬念的设置。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味法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4、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 1893),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
他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三、整体感知: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①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②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③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能口述故事情节。
3、①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段复述。
②全班选二至三位学生选择其最受感动的一段复述。
老师对学生的复述作出评点。
4、理清文章的结构:从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四、深入探究故事情节盼于勒:交代家庭生活状况盼望于勒的具体表现:语言、行动菲利普为什么总说这一句话?赞于勒:插叙:补充了于勒从被骂到被赞的过程“赞”于勒的原因: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初步揭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自私冷酷遇于勒:1、动身旅行吃牡蛎——故作高雅,爱慕虚荣。
26.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执教班级:五年级执教者:张丽【教学目标】1.了解在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中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以及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一起走进了威尼斯。
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作答)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出示幻灯片)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齐读。
二、新课导入(一)、刚才我们了解了小艇,像新月一样美丽,像水蛇一样灵活,但是在美在灵活的小艇,如果没有船夫,也失去了灵气。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2、找一找: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好?画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图片)是啊,船夫的技术如此高超,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的小艇上,你最想对船夫说些什么呢?(出示语言训练,学生发挥想象,自由作答)(角色扮演)(二)、这样漂亮的小艇,技术这样娴熟的船夫,那么在威尼斯旅游一定是一种享受,威尼斯人的生活一定充满了乐趣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威尼斯人的生活,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威尼斯人乘坐小艇去干什么?请完成以下表格。
2、你能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吗?(比如老师、医生等)(三)、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
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而富有生气,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思考以下问题:思考一:“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儿呢?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
课题: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际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同类项解决“ax+bx=c”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会用“数学建模思想”、“化归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帮学环节帮学策略课堂调整导学一、情景导入古寺趣题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 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由古寺趣题引入,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带着问题进入课程。
2、温故知新(1)回顾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填空。
①若5x=-20, 则5x___= 205=-÷②若7145x=-,则75x___=5147=-⨯(2)合并同类项:(1)37a a-+= (2)35x x-=(3)23a a--=研学二、研学研学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问: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让学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2、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3、列方程:x+2x+4x=140老师演板一个,学生再做一个,通过对比,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并且通过对比得出,一般设未知数的技巧,几个量是倍数关系时,常选择设最小的量为X。
思考: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知道,解方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化为x=a 的形式,为此可以作怎样的变形? (学生观察、思考) 把左边合并同类项。
可得 7x =140系数化为1,得 x =20所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幸福鸟》教学设计横渠实验小学张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了解旺嘉为寻找幸福鸟所经历的困难。
2、懂得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神话故事《幸福鸟》,这是一篇充满了神奇色彩的故事,谁还记得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二、品读课文,探究感悟(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旺嘉的家乡从前是什么样的?后来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旁批感受。
1、旺嘉的家乡从前是什么样的?生回答谈感受。
没有……没有……也没有……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文中用了排比进一步说明什么?(人们生活环境的艰苦)住在那儿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他们都盼望得到幸福。
指导朗读。
(读出悲凉、对幸福的渴望)2、旺嘉的家乡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生回答谈感受。
指导朗读(欢快、获得幸福的喜悦)(二)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旺嘉找到了幸福鸟。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七自然段并思考:旺嘉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勾画出相关句子并旁批感受。
(1)旺嘉遇到了什么困难?请生先说,再出示文字图片。
出示句子: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
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进一步说明道路的艰险。
)(2)旺嘉怎样克服的?请生先说,出示句子。
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引导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3)小小年纪的旺嘉为了寻找幸福鸟,不惜以鲜血染红了前进的道路,孩子们,让我们再朗读一下这段话,感受旺嘉的勇敢。
2、总结学法:首先找出旺嘉遇到的困难,然后找出他的做法,最后抓住具体词语谈感受。
(1)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8、9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做的?旁批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
15.小虾年级:三年级课型:阅读课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缸隙”等9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3.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短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并积累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5.体会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好处。
难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知识梳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学法指导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并积累语句。
五、学习过程(一)谜语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就带来一则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
(指名学生读)2.猜谜语(生说,师板书课题)3.指名读介绍小虾的资料。
(课件出示)4.欣赏小虾图片(课件展示)(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缸隙”等9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三)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____”画出小虾的样子。
(3)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4)作者喜欢小虾吗?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带着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3.在组长带领下,小组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四)展示汇报梳理1.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集体正音,说一说识字方法)2.完成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首先写家中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他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然后写小虾很(),但脾()。
教学计划科目:音乐班级:一年级教师:张丽学校:仁里集镇中心小学2011年2月20 日一、教学目标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每课的歌曲。
3、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4、认真聆听欣赏曲,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5、初步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
6、知识目标:(1)认识延音线,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认识乐器唢呐、竹笛,以及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
(3)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4)能创编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5)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6)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7)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
(8)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7、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8、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自创打击乐,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学习的渴求与期望也进一步增强了,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3、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两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0%--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四一班张丽教学内容:教材56-57页,平行与垂直。
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它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
正确认识平行、垂直等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知识的基础。
同时,它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情分析: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3、结合实际,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转眼间老师来学校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和大家相处的这段时间我过的特别愉快,我也非常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吗?(谢谢小朋友们)那么就可以说你们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我们“互相”是好朋友。
《猜猜他是谁》习作教学设计合肥市大杨中心小学张丽【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单元习作。
要求从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和挑战,习作的指导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跨越。
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学生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感悟外貌如何突出特点以及在选择典型事例时怎么表现特点。
【学情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
这节作文指导课《猜猜他是谁》,是想在巩固之前写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并结合爱好、性格、品质等方面立体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人物。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中的与众不同之处,通过聚焦人物在事例当中的具体表现感受人物特点。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加其他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勾勒一个人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外貌描写从哪些方面突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2.在典型事例中如何抓住细节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任务驱动:今天,我们会在快乐的游戏里学中玩,玩中学,最后老师还会把大家的学习成果贴到墙报上,好好努力哟!1.课前学习单交流生活中,书本上,电视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是谁?用一两句话说说他。
2.出示探照灯、小船。
由图片关联到老师长相中的特点。
①这是什么?如果说是我长相中的一个特点,你会猜出这是什么?这是我长相上的另外一个特点。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还有别的什么特点吗?大家发现老师的优点,还有什么缺点吗?②老师小结自己的外貌特点(双眼皮,大大的眼睛像两个探照灯似的,观察课堂上的风吹草动;嘴巴很大,嘴唇饱满,当微笑时,嘴巴就像一条弯弯的小船。
身材很苗条。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张老师。
)③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老师想听听你们的自我介绍,体现你们的独一无二。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学校:驰宏小学年级:二年级科目:语文教师:张丽《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设计会泽县驰宏小学张丽教学设计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 课《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赏识课文,懂得要孝敬父亲母亲的道理。
教学设计重难点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难点:懂得要孝敬父亲母亲的道理。
教具准备汉字魔方、课文人物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课文师:同学们喜爱看电影吗?生:喜爱。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段电影作为礼品送给你们,可是看完电影后小朋友们要回答一个问题作为给老师的回礼,这个问题是:“电影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信心送给老师这份回礼吗?生:有。
(播放央视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师:谁来送老师这根回礼?(生举手回答)师小结:视频中的妈妈和宝贝多孝敬啊!今日我们的讲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揭题:三个儿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复习生字师:同学们喜爱玩魔方吗?生:喜爱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其他魔方,它的名字叫“汉字魔方”(出示汉字魔方)解开这个魔方的方法是正确地读出魔方上的汉字。
你们能解开这个魔方吗?生:能。
(采纳指名、小组、开火车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复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都是玩魔方的能手啊!不知道摘星星怎么样?(多媒体出示有生字的星星图案,多种方法让学生复习生字)看来小朋友们生字掌握得很好了,下边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三、学习课文 2 至 6 自然段师范读课文,生着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指名发问)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能够抓住课文的中心,老师不由得要送给你们掌声了。
(师鼓掌)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从课文中去找寻答案吧!方才老师用掌声来夸耀你们,课文中的三位妈妈又是如何夸耀自己的孩子的呢? (指名学生读出三位妈妈的话并相机指导朗诵。
)读完后指引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谈谈。
并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张家界崇实南校张丽【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⑵、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
4、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解题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提醒:“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xián)了。
(齐读)“伯牙绝弦”。
2、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课题的?师追问:“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看注释)师:是的,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是我们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生:用“绝”字,表明更割得更坚决。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课件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为“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方为“绝”字。
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快乐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蹲踞式起跑》是短距离跑的一种重要起跑方式,它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是学习短距离跑的重要环节,结合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我采用游戏手段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是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欢,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大胆竞争等优秀品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次可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
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
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有利于提高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掌握通俗易懂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1、认知目标: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蹲踞式起跑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使85~90%的学生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五、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
难点:蹬地有力,起跑迅速六、教法的应用:1、讲解法 2、示范法 3、练习法七、教学程序: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课的主要内容)、结束部分。
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动作要领:。
机械基础教学案例张丽教学课题:力的分解学生特征分析:理论学习感觉枯燥,实践操作积极性高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解决途径:1、清晰解释概念 2、通过课件演示。
教学难点: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关系解决途径:1、在讲述的前提下,通过课件理解2、清晰解释概念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2、能力目标: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教学设施与媒体的选择应用:多媒体课件、有关知识的投影片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推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在已知分力求合力时,可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惟一地求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所对应的合力。
而在已知某力,将它分解为两个分力时,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却可以有无数组解。
但具体到实际当中如何分解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分解。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知道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3、会用图示法根据实际要求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请同学阅读课本,回答:(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2)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学生:某一个力F,可用F1和F2来代替,那这两个力叫F的分力。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当然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老师总结: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作用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相互替换,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的。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暑期教育技能培训有感
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张丽
今天是我校暑期培训的第二天,大家首先在蓝校长的引领下,一起观看《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视频》。
播完了一遍却效果甚差,因为要想学会使用这个软件,重在实际操作。
所以,在大家纷纷进入教室亲自对白板的各个工具进行仔细认真研究后,基本就认清了刚开始在大多数人心中“很懵懂”的白板。
我自己因为去年参加了“全省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大赛,基本已经对白板认识并会运用了。
但今天,在和大家一起动手进一步深究白板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它的“窗口播放”功能,通过点击这个按钮,在白板中就可以对电脑中所有的文档、媒体、图片等进行播放,哈哈,真是太方便了,我再次赞叹电子白板真是“太神奇”了,我好喜欢它!再加上下午吴老师教大家制作白板课件,我顺势也对大家做一指导,感觉对白板就更加“熟悉”了。
今天的感受我用一句老话来概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英语》第六册Module 6 TravelUnit 1 I went there last year说课稿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张丽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新标准英语第六册Module 6 Unit 1,主要是让学生用一般过去时来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这一课是通过玲玲对相片的描述,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如何介绍自己何时到过何地,以及该地的地理位置。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Look, listen and learn. 通过会话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
第二部分,Listen and say, 进一步强调本课时的重点句型,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第三部分,Look and say, 为学生提供语言情境,让学生运用过去时态介绍他人何时到过何地做何事,对Unit 2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后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出话题travel,并且通过创设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和拓展对过去时态的表达及运用。
二、说学生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大部分学生能交流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对本课出现的表示方位、月份以及动词的过去式都已经学过。
通过上学期及本学期第1、2、3单元的学习,对过去时态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Where did you go?”“Did you go to …?”等句型来进行问答交流。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出话题travel,并且通过创设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和拓展对过去时态的表达及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photo, stay, week;以及短语 Li People, of caurse,in the east of China的正确发音。
(2)能听懂会说句子:It’s in the north of… Where/When did you go…? I went there last year . Did you go with your mother and father? Yes,I did. / No, I didn’t.(3)能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朗读课文。
[张丽教学设计作业]张丽教学设计作业2010-10-06 15:58《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表学科小学数学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师姓名张丽章节名称《圆的认识》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张丽教学设计作业。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掌握画圆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者分析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极常见,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前,对圆有极其丰富的感性认识。
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习难度方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他们可能对于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这一点,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进行有关圆的简单计算。
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用生活中典型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验证圆的特征;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尝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圆的概念应用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中,期待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活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依据的理论做中学,引导发现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计算机、投影仪显示课件内容使用投影仪显示课件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巩固。
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步骤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进行有关圆的简单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从生活中引出圆。
3分钟1、从生活中引出圆(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2)播放课件:石子入水后荡起的水纹--从中发现圆。
(3)播放动画:向日葵、鲜花、光环、波--感受美丽的圆。
2、导入语: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素材,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上哪里有圆。
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
这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阶段,激发学生情趣。
教师通过动画创设情境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操作探究12分钟(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用课件的动画和轨迹跟踪功能,验证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3)师生互动,验证圆的特征。
(1)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对折痕进行观察分析。
(2)合作学习活动。
(3)学生分组讨论圆的特征。
拓展空间,置学生于探索者、发现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探索研讨过程中了解圆各部分的动态变化,掌握半径、直径的本质属性,教案《张丽教学设计作业》。
自学课本加深认识1分钟(1)通过自学课本,问学生有新的收获吗?(2)完成课本87页做一做。
(用彩色笔标出各圆的直径和半径)(3)让学生想提出问题。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交流。
并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自己解除困惑。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诱发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主探索、尝试,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质疑问难3分钟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1分钟墨子《墨经》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圆有且仅有一个中心,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距离相等.)《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
学生独立操作课件,并交流课前搜集的其它有关圆的知识。
《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
让这些解释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在几何学领域的独特贡献圆的画法学习圆规画圆3分钟教师示范画圆。
多媒体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示)。
学生尝试画圆,说出画圆的体
会并讨论。
各学习小组互相评价。
让学生充分操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填表15分钟让学生算出相对应的直径或半径,填入表格中。
独立练习让每位孩子都获得必需的数学思考(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2)flash课件:小老虎、兔子、猴子赛车。
其中兔子的车车轮是方形的,猴子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老虎的车轮是圆形的。
学生观看比赛,并讨论、汇报交流。
直观形象的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维,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画圆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标出o、r、d。
独立练习培养作图技能判断(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同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让全体学生用比手势的办法判断。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
符合《标准》中要求数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选择组织各组学生进行比赛,(以各组的正确率为标准)。
数学学习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
总结全课拓展思维回归生活2分钟1、解释自然中的圆。
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
2、欣赏人文中的圆,给学生想象空间。
(圆形标志设计、建筑。
)3、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本课。
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它,应用它。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回应课前提出问题,加以解决,促使知识的迁移应用,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作业1分钟1)课本88页练习22第4、5题。
2)合作调查: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相信学生的调查与探索将会异彩纷呈。
课堂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再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通过度量发现圆的特征。
我认为圆的特征极好地体现在圆的画法中,探索圆的画法(不仅利用圆规),能很好地感知圆的特征,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给学生提供相应工具探索圆的画法。
接着,教材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d=2r与r=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这对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都有用。
为培养作图的技能,教材上写出画圆的步骤,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画圆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学会画不同大小的圆。
教材练习二十二第5题中,给出两个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掌握求直径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技能。
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