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认识
- 格式:pdf
- 大小:125.55 KB
- 文档页数:1
银翘散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引起,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URTI的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咳嗽、流涕、喉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肺部感染、中耳炎等并发症。
在小儿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病毒。
目前,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
传统的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银翘散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儿进行观察和治疗,评估银翘散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在处理这类疾病时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以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为银翘散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证据和临床指导,为中医药与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小儿急性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银翘散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银翘散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两组患儿在入组前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记录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体温变化、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资料。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药物管理,保证每位患儿的治疗方案一致。
定期对患儿进行复查和随访,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银翘散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护理1.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
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
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提高患儿的舒适度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
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5.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遇到小儿感冒有发烧咳嗽时,不要一上来就服抗生素,应该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为主,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哪些表现
每逢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宝爸宝妈们就会发现周围很多宝宝都会患上同一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宝宝身体免疫机制发育还不完全,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每到季节交替就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
那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哪些表现呢?
症状一: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有2-3天的潜伏期,最初的时候宝宝可能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轻度咳嗽等感冒症状。
此种症状较轻,一般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
症状二:宝宝开始出现声音沙哑,喉部分泌物增多,喉咙出现红肿等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鼻窦炎、中耳炎、额下淋巴肿大并伴有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
发热在婴幼儿常易引起呕吐和腹泻。
症状三: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有时候还会伴有眼睛的红肿痛。
症状四:宝宝的体温可达到39度-40度或者更高,伴有头疼、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
此种症状较重,可因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
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天内发生,很少反复发生。
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
中医应对小儿上感作者:朵朵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年第12期小编的话秋冬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大,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中招,很多患儿还会因病情未及时控制而发展为肺炎。
宝宝频频感冒、发烧,常常是妈妈最头疼的事情。
其实,只要细心照料加上一些防治技巧,阻击上呼吸道感染并不难,来听听中医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跟所有初生事物一样,幼儿有茁壮成长的态势,所以阳气比较旺盛。
这样的体质在感受邪气后,很容易从阳化热,有的时候小儿即使是感受风寒,也会很快转化为内热。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即是传统中医对小儿护理的经典总结,也是预防小儿上呼道感染的不二法门,具体体现在饮食、穿衣、生活起居等方面。
饮食不宜让小儿吃得太饱,太油腻。
中医认为小儿的体质特点之一就是脾不足,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弱,且饥饱不知自调,有的家长见到宝宝喜欢吃,就一味让宝宝多吃,这样很容易产生内热。
太油腻的饮食,同样会使小儿产生内热,一遇到外寒,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也随之上升。
提醒妈妈注意:小儿的饮食要营养均衡,水果、蔬菜、谷类、肉类、奶豆制品的配比要合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出,幼儿的最好饮料是白开水。
1~3岁幼儿每天至少要喝600毫升(3杯)水。
丰富的营养与合理的饮食,会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帮助宝宝抵制各种细菌、病毒的侵袭。
穿衣俗话说“春捂秋冻”,很多家长担心冬春之交宝宝感冒,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捂是可以的,但不能给小儿穿得太多、太厚,小儿的体质本来就偏热,衣服穿得太厚,活动后很容易出汗,冷风一吹,感冒就接踵而至了。
幼儿穿得衣服跟成人一样薄厚就可以,热的时候不要马上给宝宝脱衣服,可以先解开两个纽扣,或是等宝宝安静一会儿,不出汗了,再减衣物。
另外,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不能一下子加很多或是减很多。
生活起居同穿衣一样,幼儿的被子也不宜太厚,如果怕宝宝夜里踢被子,可以为其穿件长一点的背心。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应该如何治疗发布时间:2023-06-12T06:12:05.7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罗月涛[导读]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应该如何治疗罗月涛(四川省天全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599)在换季期间,很多孩子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该疾病与孩子的身体素质、日常护理等密切相关,身体抵抗力较低的儿童,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侵入,会造成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若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期文章,就来为大家讲解,孩子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该如何治疗呢?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感冒,主要是指咽、鼻、扁桃体、喉等部位出现的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比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细菌感染通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后,此外还包括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受凉时,很容易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该疾病是通过打喷嚏、咳嗽时散发的飞沫进行传播,而且病毒适应性较强,可附着于手上、衣服上或墙壁上。
很多患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后,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表现得不明显,但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可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在38-40℃之间,高热症状可能会持续1-3天,有小部分患儿会因高热导致抽搐;还有些患儿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年龄较小的患儿会因鼻塞张口呼吸,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发热是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
发热有助于疾病恢复,不过高热又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食欲下降、消耗能量过多、身体各种不适等。
而且6个月-3岁的患儿,还可能发生高热惊厥的情况。
一般来说,高热患儿可采取退热治疗,但也无需将体温降至完全正常,适度发热能够促进疾病恢复,不过对于经常发作高热惊厥的患儿,需做好退热处理。
可通过服用退热药、使用酒精擦浴、将冷毛巾置于患儿头上等方式,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一、概述《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是在当前儿科医学领域中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一常见疾病制定的一份重要指导性文件。
本指南旨在规范中成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如解热镇痛、减轻鼻充血、抗组胺等。
这些药物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抗生素的滥用也导致了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频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成药多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本指南的制定,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对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力求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份实用、可靠的参考工具,以指导中成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炎症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如病毒、细菌等,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儿科疾病常见病例分析一、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儿童高热发热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要症状为发热。
这种情况通常由于儿童感染了一些呼吸道的病原体,如流感、鼻炎等引起。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一个八岁男孩的案例,他因高热就诊。
该男孩临床表现为体温超过39℃,伴有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轻度头晕等。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后,确定他是患上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之前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都是自限性的,不需要特别治疗,只需要给予辅助治疗和对症处理即可。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首先建议男孩多喝水、卧床休息,并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
此外,我们还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迹象,如持续高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急性腹泻引起的脱水问题儿童常见的另一种疾病是急性腹泻,其中一个主要风险是脱水。
一个四岁女孩的案例展示了这个问题。
该女孩在家玩耍时突然出现了频繁稀便,并且伴随有不适感和腹部胀气。
家长很担心她会发生脱水问题,因此立即带她就诊。
我们通过询问、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评估后,确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
对于脱水问题的处理,我们首先建议女孩多饮开水或口服含电解质溶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临床上,轻度或中度的脱水可以通过口服补液解决,重度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则需要住院治疗,并考虑静脉输液。
针对本案例中女孩患上的感染性腹泻,我们还强调了家庭的卫生措施和个人防护意识。
引导家长做好儿童的日常消毒、饮食卫生等工作,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三、过敏性鼻炎导致的呼吸道问题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过敏原引起。
我曾经遇到一个十岁男孩的案例,他因持续打喷嚏、流涕以及夜间睡眠受到干扰就诊。
该男孩在换季时出现上述症状已有一段时间,并且体检显示其鼻腔内充血明显。
通过详细询问和皮肤划痕试验后,我们确定他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建议男孩避免接触或减少接触过敏原物质,并提供室内空气清洁处理。
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体温调节上呼吸道感染(URTIs)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可导致体温调节失调。
体温调节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疾病引起的体温异常。
第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的体温变化上呼吸道感染往往与发热有关。
儿童在感染初始阶段可能出现急性发热,体温升高到38℃以上。
随着感染的进行,体温可能进一步上升,同时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鼻塞和喉咙痛。
第二部分:体温调节的重要性体温调节对于维持儿童身体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正常体温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维持代谢平衡以及保护身体免受其他感染的侵害。
因此,在处理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体温异常时,我们应该注重体温调节的措施。
第三部分:体温调节的方法1. 保持室温适宜:在儿童感染发热期间,确保室温在适宜的范围内,通风良好,避免过冷或过热的环境。
2. 适量添加衣物:根据儿童体温的变化,适量添加或减少衣物以保持舒适。
过量或不足的衣物可能对体温调节产生不良影响。
3. 饮水保持充足:发热会导致儿童失水,因此应确保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
供给温水或凉开水,避免喂冷饮或有刺激性的饮料。
4. 安排休息:发热会使儿童感到疲倦和虚弱。
他们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康复和恢复体力。
5. 药物治疗:正确认识儿童体温调节的措施是重要的。
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但是,儿童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避免副作用。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在处理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体温异常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观察体温:定期测量儿童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2.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儿童体温持续升高或其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3. 饮食调节:发热期间,儿童可能食欲不振,但仍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并避免食用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会对儿童的体温调节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儿童恢复体温平衡。
浅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摘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
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治疗1、临床症状1.1鼻塞,流涕,喷嚏等,重症鼻涕往往由稀薄变成粘碉。
1.2.咳嗽,症患儿仅见微咳或咽部不适。
重症则咳嗽频繁。
1.3.发烧,轻症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高低不等。
重症起病体温就可达39-40℃或更高,并伴有怕冷、头痛、睡眠不安、全身无力、不想吃东西。
有时高热达1-2周,偶可长期低热数周至数月。
婴幼儿上感重症,常见高热抽风、多见于起病后1-2日、热退后惊厥(即抽风).以及其他神经症状都迅速消退。
1.4.嗓子痛,轻症上感如感染涉及鼻咽部或咽部。
可见到咽痛、扁桃体炎。
咽部及咽后壁充血微红。
重症可见咽部微红,并有疱疹和溃疡,有时红、肿疼痛非常明显,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
1.5.颌下淋巴结肿大,轻症淋巴结可稍有肿大。
重症显著肿大、压痛明显。
除上述常见症状外,婴儿时期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常出现消化道症状,一般轻症患儿就可有呕吐、腹痛。
较严重症状中,可发生急性腹痛,有时腹痛很厉害,一般都在肚脐这个部位或其周围,无压痛,多数在发病早期出现,为暂时性的。
2、诊断2.1.流行情况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帮助。
患某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但患者症状相似,其并发症也大致相同。
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应注意当地流行情况,以便鉴别。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用药指导基层医生网和基层医生俱乐部的官方公众号第一部分:医学知识一、感冒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不确切者。
(一)病因当过度疲劳、受惊、淋雨、受寒时,感冒病毒可迅速繁殖,释放毒素,引发鼻、咽、喉部发生炎症。
此时咽部细胞失去抵抗力,口腔中一般不危害人体的细菌会乘势繁殖,引起细菌继发感染。
病毒约占90%以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少数由细菌致病最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亦有细菌、病毒混合感染。
(二)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咽痛等。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部分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痛,无压痛,可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3.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轻,发热温度可39~40℃,热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可引起高热惊厥。
(三)实验室检查(四)并发症(五)治疗1.对症治疗A.休息发热、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
B.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来选择药物。
高热: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制剂,布洛芬夜间退高热药效强且持久,防止夜间高热,建议首选,或选用含布洛芬制剂儿童感冒药比如复方锌布颗粒,辅助温浴降温,贴退热贴;口服天然羚羊角入药退高热抗惊厥效力最强的中成药羚羊角颗粒;发生高热惊厥:联合用药复方锌布颗粒+羚羊角颗粒;辅助温浴降温,贴退热贴,必要时到医院给以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咽痛:克感利咽颗粒,必要时加抗生素比如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干混悬剂2.病因治疗A.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用于治疗和预防治疗甲型流感病毒。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退热药的利弊分析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应用退热药可暂时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但不能缩短病程,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否延长病程则报道较少。
观察98例应用退热药的AURI患儿病程,并与未用退热药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2007年收治AURI患儿198例,全部病例均无高热惊厥病史及家族史,均符合胡亚美等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
年龄3个月~7岁,其中男110例,女88例。
就诊时病程1~3天。
全部病儿均有发热,体温37.5~39℃160例,39.1~41℃38例,外周血WBC(3.5~24.5)×109/L,N 0.28~082,L 0.18~0.72。
其中普通感冒76例,急性扁桃体62例,急性咽炎47例,感染性喉炎8例,急性中耳炎5例。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
两组间病例数、性别、年龄、就诊时病程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病毒、吸氧、镇静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常规给予退热药,对乙酰基氨基酚10~15mg/(kg·次),高热者临时肌注或静脉推注赖氨比林10~25mg/kg;退热药用至体温正常停药。
两组患儿由专人统计病程,病程指发病到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天)。
统计学处理:两组病程比较采用大样本均数U检验。
结果观察组平均病程8.87±2.23天,对照组平均病程5.55±1.34天,两组病程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U=12.7,P<0.01)。
讨论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对人体入侵的病毒或细菌的反应和重要病生理过程,是機体的防御性反应,也是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有些致病微生物对热敏感,一定高温可将其灭活,中等度发热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促进多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发热还可使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增强,T细胞增殖旺盛,以清除或杀灭病毒和细菌病原。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导读】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有发烧持续起伏一至七天,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鼻塞,大多在一至二周内逐渐痊愈。
做好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护措施是家长们必备的知识。
孩子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了,很多粗心的家长可能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直到孩子的病情严重了才发现。
究竟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呢?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
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
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
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
其临床表现有咽干、喉痒、喉痛、鼻塞流涕、喷嚏、畏寒发热、咳嗽、全身乏力、关节酸痛等。
如同一地区有多数人同时发病,甚至出现大流行,表现为起病急、寒颤、高热、眼结膜充血,则称之为流行性感冒。
养生指南:一.消毒隔离预防:感冒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非外出不可时应戴口罩,防止病毒吸入和避免交叉感染。
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经常打开窗户通风,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
并定期将居室门窗紧闭,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一倍稀释后加热熏蒸2小时,能起到消毒空气作用,有条件者可每天消毒1次。
另可选用大青叶、板兰根、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用,连服3天,有预防作用。
二.戒烟少酒多茶: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30多种毒物,吸烟有利于细菌、病毒在呼吸道生长繁殖。
长期酗酒会使免疫力下降。
茶叶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还能发汗治感冒。
因此,力戒烟、少饮酒、多喝茶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定时起床、睡觉、工作、就餐。
睡眠应充足,避免过度疲劳。
宜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可选择跑步、保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项目,持之以恒。
从夏天开始,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洗鼻,坚持到冬天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之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服。
四.自我按摩保健:早晨起床时,用手指按鼻翼两侧外缘中部与鼻唇沟之间处1~3分钟;用两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返用力擦10~30次,令鼻内外发热;也可用两手掌心擦头后颈肌外侧凹窝中处1~3分钟。
五.饮食营养调摄:应适当增加营养,多食容易消化又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食谱要广,荤素搭配。
尽量避免吃坚硬粗糙、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家长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孩子小时候最多出现的就是发烧、咳嗽、流鼻涕等;而在医院就诊的小病人中十有八九也就是这些症状。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患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应对患儿发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包括发热的定义、常见原因、应对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
1. 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儿童体温超过38℃即可被视为发热。
发热是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2. 常见原因儿童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
此外,发热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如疟疾、风疹、麻疹等。
3. 应对方法(1)观察体温:家长应及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等工具进行测量,记录体温的时间和数值。
(2)适当休息:患儿发热时,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3)补充水分:发热时,患儿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增加水分摄入,预防脱水。
(4)穿着合适:患儿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多包裹,以便散热。
(5)药物治疗:如果患儿发热较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家长可以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4. 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勤洗手:教育患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饮食均衡:合理搭配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4)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患儿接触已经患病的人群,减少感染的机会。
(5)定期体检: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发热是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家长在面对发热患儿时,需要正确观察体温变化,适当休息,补充水分,穿着合适的衣物,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治疗等。
此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饮食均衡,避免接触感染源以及定期体检等。
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发热患儿的情况,保障其健康成长。
儿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技术要点解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简称“上感”。
一、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为多见,约占“上感”发病病原体的60%甚至90%以上,常见有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其中溶血性链球菌占重要地位,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偶尔也有革兰阴性杆菌。
亦有报告肺炎支原体菌亦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二、病理改变病变部位早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及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以后转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和纤毛上细胞坏死脱落。
恢复期上皮细胞新生、黏膜修复、恢复正常。
三、临床表现本病多为散发,偶然亦见流行。
婴幼儿患病症状较重,年长儿较轻。
婴幼儿患病时可有或无流涕、鼻塞、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常突发高热、呕吐、腹泻、甚至因高热而引起惊厥。
年长儿患者常有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发热等症状,可伴有轻度咳嗽与声嘶。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出现脐周围阵痛、咽炎、咽痛等症状,咽黏膜充血,若咽侧索也受累,则在咽两外侧壁上各见一纵行条索状肿块突出。
疱疹性咽峡炎,在咽弓、软腭、悬雍垂黏膜上可见数个或数十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3mm,周围有红晕,1~2d破溃成溃疡。
咽结合膜热患者,临床特点为发热39℃左右,咽炎及结合膜炎同时存在,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除了发热咽痛外,扁桃体可见明显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可融合成假膜状。
四、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偏低或正常,粒细胞不增高。
病因诊断除病毒分离与血清反应外,近年来广泛利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等方法开展病毒学的早期诊断,对初步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康指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病因:大多是由于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一些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如金葡菌、链球菌及肺炎球菌等引起。
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为多.临床表现: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
轻症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如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
重度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
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一、入院指导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2、大多是由于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一些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如金葡菌、链球菌及肺炎球菌等引起。
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为多。
3、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
轻症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如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
重度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3、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二、出院指导1、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2、房间应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在儿童机构应早期隔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消毒。
3、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4、合理喂养患儿,及时添加辅食,保证摄入营养均衡。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床号: 患儿姓名:患儿家属姓名: 告知者:日期:。
65
谈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认识
汪进宝
333116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民主综合
医学门诊部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我们基层儿科临床工作中就诊率较高的疾病,发热是其中主要的症状之一。
当小儿出现发热时,家属的心情非常急躁,而且强烈要求医生注射退热针剂,甚至有些人还要求使用高档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国外称这种现象为“发热恐惧症”。
在农村甚至许多乡村医生也同样有这种表现。
因此,统一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热的认识很有必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热的机制与目的。
发热是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攻击时,即产生发热效应。
发热的基本原理是内源性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内分泌、体液因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肌肉阵缩,产热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神经的调节使皮肤末端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
以上机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逐渐上升,直至在新的调定点达到平衡。
发热作为临床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其目的是机体作为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或病毒复制,
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同时,有研究证明,发热时能够刺激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增强。
故此,发热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小儿由于机体调节能力差,对感染敏感,更容易发热,而且发热时往往较高。
但同时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也较强,往往体温39℃多时还玩耍正常。
即使小儿发热时使用退热药,体温也不易完全降至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退热治疗只适于高热的幼儿,肛温≥39℃。
因此,我们要建立以下几点认识和避免一些误区。
①很多人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受凉引起的,在小儿发热时给予过多的衣服,盖很厚的被子,紧闭窗户。
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相反使机体处于恶劣的环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应该要给孩子适宜的衣服,
保持室内通风,使空气新鲜,鼓励孩子多喝开水。
②认为注射退热针剂要好得快。
实际上目前使用的退热药物针剂主要是吡唑酮类,如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可引起虚脱,粒细胞减少,甚至可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类药物已在2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给儿童最安全有效的首选退热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其特点是退热迅速、作用时间长。
近年来有学者主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原,,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
退热效果好。
上呼吸道感染85%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静脉输入抗生素并无直接退热作用,对病因也没有任何治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滥用抗生素,给细菌的耐药创造了机会。
肾上腺皮质激素虽然可以退热,但它属于一种机体免疫抑制剂,在病理上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在临床上掩盖着病情的表现,从而可以加重病情,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④慎用物理降温法。
传统上辅助治疗高热时使用冷水、温水或酒精擦浴。
但现在研究发现,这种做法违反了生理的发热机制。
因为暴露身体或用水或酒精擦浴会引起身体颤抖,使内脏血管紧急收缩而加重病情及机体的不适。
另外,酒精擦浴由于小儿皮肤娇嫩,还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酒精中毒的危险。
立其丁加阿拉明辅佐治疗喘息型肺炎21例临床观察
贺春华
423000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妇幼保健院
我科2002年9月~2004年10月使用立其丁加阿拉明治疗喘息型肺炎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符合喘息型肺炎诊断标准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个月~6岁,均因咳嗽、咳痰、喘息而就医,两肺均可闻及干湿性口罗音,伴或不伴有发热,43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1例,对照组22
例,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起病时间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加用立其丁015mg/kg ・次静滴,对照组选用氯茶碱2~3mg/kg ・次静滴,部分病例选用过超声雾化。
观察喘息和肺部干湿性口罗音消失时间,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喘息和肺部干湿性口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为2.0天,较对照组412天明显缩短,两者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讨 论
立其丁为咪唑啉类短效α-受体阻滞剂,主要解除血管痉挛和血液瘀滞,增加组织血液入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心输出量,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但不增加心肌氧耗量,对心率影响少。
故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泻中毒性肠麻痹和新生儿肺炎,硬肿症等均可试用。
阿拉明为α-受体激动剂,两者成比例伍用可以减少立其松弛血管平滑肌等作用所致之不良反应。
观察组应用立其丁加阿拉明治疗21例喘息型肺炎患儿取得满意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