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2012年第32批次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新罗区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等级和征税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16•【字号】龙政综[2013]426号•【施行日期】2013.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税务综合规定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新罗区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等级和征税范围的通知(龙政综〔2013〕426号)新罗区人民政府,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雁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做好新罗区城镇土地使用征管工作,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2006年12月31日第483号令)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福建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闽政〔2007〕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实际,经研究决定对新罗区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等级和征税范围进行重新界定调整,具体如下: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地界(一)市区1.一等地段。
城东路--登高东路--小溪坂--小溪路--南环东路--南环西路--曹溪北路--莲南路--龙岩大道--金鸡路--龙腾中路--龙腾北路--双洋东路--北环路围成的区域及道路外侧100米以内。
2.二等地段。
龙门塔--罗龙西路--工业西路--工业中路--解放北路(延伸至福建省闽西监狱围墙,含恒盛花园)--北二环隧道--登高东路--城东路--南环东路--翠屏路--新陂路--莲庄北路--莲南路--曹溪北路--曹溪中路--曹溪南路至厦蓉高速公路为界,围成的区域之内及道路外侧100米以内除市区一等地段及闽西粮油饲料城之外的区域;北城谢洋、石埠、红梅社区、闽西交易城社区、御佳园社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肖片区。
3.三等地段。
闽西粮油饲料城、龙州工业园区;龙州工业园区东宝片区;东部新城;西陂镇的园田塘、张白土、黄竹坑、南石、紫阳、赤坑、硿口;铁山镇的洋头、溪西、外洋、洋美、隔口、林邦、富溪;龙门镇的湖一、湖二、龙门、赤水、考塘、龙潭、朝前;东肖镇的菜园、溪莲、连圣、邓厝、盂头、曲潭、洋潭、隔顶、黄邦、联邦、榴坑、湖洋寨、邦山、龙泉;曹溪镇的曹溪、水塘、下寮、西洋、月山、浮蔡、坪尾、石粉村;红坊镇的南阳、下洋、田心、上洋、东阳、进贝、东埔、龙溪邦、紫安;以及上述村所围成范围内未列举的地域;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坊陆地港片区。
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知识汇总2010年12月24日国家发布了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为了认真执行新标准,我局参加了专业的学习班,通过认真学习我们了解到新旧标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框架体系的变化新版的标准对原有标准的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改成了分层次控制的综合用地分类体系,主要有城市与乡镇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城市与乡镇用地附加分类几个部分构成,体现了城市与乡镇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新版的标准对原标准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在具体的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概念划分和内涵发生了改变。
在概念方面,新增了城市与乡镇居民建设用地、区域其他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城市与乡镇用地等。
在内涵的调整方面,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城市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化广场用地等均有所调整。
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将原标准的公共设施用地分为公共办理和公共办事用地和商业办事设施用地两个大类。
二·“居住用地”的调整(1)原有的四级中类标准调整为三级标准。
“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
这类用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均匀一定数量,通常在现状居住用地调查分类时采用。
“二类居住用地”:设施较齐全、布局较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改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
(2)居住用地小类调整:将居住用地小类调整为“住宅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2 类,其中:“住宅用地”既包括住宅建筑用地,也包括城市支路以下的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小区以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在二类居住用地中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小类,以体现国家关注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
土地组报卷程序(组卷:是指征地前国家审批所需的系统材料。
具体指项目建设前期,在项目涉及地域进行勘测定界、测量放线、计算所占土地数量及其地域内拆迁物的清点、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工作,最后对这一系列工作进行统计,组卷逐级上报审批。
)一、准备材料1.勘测定界图;2.勘测技术报告书;3.征收土地位置现状图;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幅图;5.社保人员统计及费用计算;6.被征地村基本情况说明(农业人口数、劳动力数、耕地总面积);7.失地农民安置途径,是否采用货币、社保安置;8.村委会意见,村民代表意见,被征地农户意见;9.征地款存规土资源分局征地补偿专户的银行进账单;10.信访会签;11.区长办公会议纪要;12.组卷后村、街道签字盖章(区政府领导签字,局领导签字盖章)。
二、组卷后发生的各种费用1.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48元/㎡;2.耕地开垦费:10元/㎡;3.土地管理费:1.8元/㎡;4.测绘费:农用地0.27元/㎡、工业用地0.35元/㎡;5.钉桩费:648.5元/个;6.用地审批后需交耕地占用税:33元/㎡;7.契税:8000元/亩。
三、上报市局审查四、市规土局审查通过后扫描上报电子数据至省规土厅五、省规土厅八处室会签后报省政府批准六、办理一个项目的一宗地(工业用地)288元/㎡单独选址土地转征报卷成果目录第一部分:申请文件1、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审查报告;2、市、县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请示文件;3、单独选址项目土地转征申请表。
第二部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工作方案1、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呈报说明书;2、农用地转用方案;3、补充耕地方案(含补划基本农田)方案;4、征收(使用国有)土地方案;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6、供地方案;7、土地复垦方案批复文件(表土剥离方案可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
第三部分:土地转征相关附属材料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文件;2、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3、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审核文件;4、是否压覆重要矿床证明材料或压覆重要矿床评估报告;5、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6、听证材料;7、建设项目用地权属汇总表;8、涉及社保的审查意见(市县政府文件中说明或在呈报说明书续页中代替);9、涉及林业的审查意见(市县政府文件中说明或在呈报说明书续页中代替);10、补充耕地验收合格证。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
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
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
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
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
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
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程序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程序(1)受理—— (2)规划审查—— (3)勘测定界—— (4)拟占地土地权属地类审核—— (5)征地告知—— (6)征地调查—— (7)调查结果确认—— (8) 征地听证—— (9)编制一书四方案—— (10)预存征地补偿款—— (11)逐级上报审批—— (12)征地方案公告—— (13)补偿登记—— (14)制定补偿安置方案—— (15)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16)听证—— (17)地方政府批准补偿安置方案—— (18)支付补偿安置费用1、国土局业务管理部门根据用地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 (包括相关图件)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籍测绘、土地权属调查、被转、征地村组的土地(征地面积、地类)和人口基本情况调查。
2、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集约用地要求,科学合理地审查核定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和用地规模。
3、拟定建设用地呈报方案(报国务院审批的一式七份,报省审批的城镇批次一式四份、单独选址建设项目一式五份) 。
城镇批次建设用地为“一书三方案”:《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 (附:被转、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及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情况表)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为“一书四方案”,除上述“一书三方案”外,另增《供地方案》,并按电子报件要求做好软盘备份。
4、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相关图件、软盘,按县级市国土局——市政府——苏州市国土局——苏州市政府——省国土厅——省政府——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的呈报程序,逐级按规定权限审核报批。
凡报张家港市审核的用地材料,须分别经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转会办。
5、市国土局根据省国土厅、苏州市国土局批复,转发建设项目用地批文。
第一部分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的组件和填报要求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上报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的建设用地。
一、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批准权限和报批主体(一)审批权限: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权限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准权限一致。
征收土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二)报批主体:市、旗县(市)人民政府申请,具体由市、旗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报批材料。
市辖区或开发区组织的建设用地报批材料,须经市、旗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
数个市辖区或数个乡镇可以组成一个批次用地,由市或旗县对各种地类和数据汇总,盟市的审查意见中各类数据应为汇总数。
每个旗、县(市、区)按照自治区下达各地的土地利用计划每个年度原则上不超过5个批次用地。
城市(镇)人民政府申请的分批次建设用地,地块选址不得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因特殊原因,小部分建设用地确需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经批准可以按照规定作局部调整。
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的组成和填报(一)“一书三方案”的拟定“一书三方案”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统一编号,涉及面积、资金有关数字保留四位小数,用计算机打印填报。
1、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采取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行文请示的形式呈报,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中“县(市)人民政府审核意见”栏和“市(地、州)人民政府审核意见”栏可不填写内容。
⑴申请用地单位:×××人民政府(批次项目以政府名义申请)。
⑵申请用地项目名称:×××旗县(市区)××××年第×批次城市(镇)建设用地。
附件2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目录一、文字材料1、市、州人民政府××年第×批次建设用地申请2、市、州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年×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查意见3、县级人民政府或由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年第×批次建设用地申请4、农用地转用计划批准书5、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土地征收方案(涉及使用国有土地的,仿照土地征收方案,拟定使用国有土地方案)、供地方案6、建设拟征占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7、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设区的市(州)对补充耕地的验收文件8、涉及城市规划、水利、林业、环保、消防、市政等审查内容的,附相关部门审查意见9、土地开发建设整体方案(有具体项目的,在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填写具体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和用地面积;在县级人民政府用地申请和市州人民政府用地审查意见中,涉及经营性用地的,要说明该具体项目为意向性的投资建设项目,根据国家供地政策确定供地方式和用地单位。
)10、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准备情况说明11、征地协议12、征前告知书及送达的回执、不要求听证的回执或听证笔录13、被征地村组农户及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对实手指标的确认证明材料14、县级人民政府关于征地安置补偿情况的承诺说明二、图件材料1、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其中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须以村要为单位按三级地类标准分类统计)和勘测定界图2、拟占用土地的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对于拟占地范围用地红线标注,并加盖公章)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相关部分复印图,加盖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印章或规划审核章)4、补充耕地位置图(在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注:1、耕地占补原则上应实行先补后占。
确需边占边补的,耕地开垦费必须列入工程投资概算,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须按有关规定立项、验收;建设单位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报批用地时应附具耕地开垦费缴纳证明和代其补充耕地单位证明;2、涉及规划局部调整的,在文字材料中要加附规划调整方案及其说明,并附局部调整前后所涉及的1:1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对有具体项目的,需提供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并在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中说明具体的名称、面积、用途等,附项目总体设计平面布置图;4、涉及报国务院审批的项目用地报件,应附省级人民政府建设用地请示文件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刘某、赣州市蓉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政府信息公开【审理法院】江西省赣州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西省赣州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9.25【案件字号】(2020)赣07行终424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周洋发刘定丰陈煜龙【审理法官】周洋发刘定丰陈煜龙【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刘仰健;赣州市蓉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当事人】刘仰健赣州市蓉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当事人-个人】刘仰健【当事人-公司】赣州市蓉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代理律师/律所】吴群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吴群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吴群【代理律所】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刘仰健【被告】赣州市蓉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本院观点】行政诉讼应当遵循“一案一诉"原则,本案中上诉人提起的第二项诉讼请求“判决撤销被告于2019年8月5日和8月21日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两者基本事实具有相同性质,原审法院基于节约诉讼成本、诉讼资源,减少诉累的原则予以一并审理,本院予以支持。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违法第三人复议机关证据行政复议驳回起诉维持原判行政不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上述事实,有原审法院随卷移送的证据以及本院询问协调笔录在卷可以证实。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行政诉讼应当遵循“一案一诉"原则,本案中上诉人提起的第二项诉讼请求“判决撤销被告于2019年8月5日和8月21日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两者基本事实具有相同性质,原审法院基于节约诉讼成本、诉讼资源,减少诉累的原则予以一并审理,本院予以支持。
关于上诉人第一项诉讼请求“一、判决被告不予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违法"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理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9.12.08•【字号】•【施行日期】2009.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理指南的通知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厅机关有关处室、直属有关单位:为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用地报批工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和服务,现对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理指南》(赣国土资发[2009]2号)进行了优化和完善,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理指南主办部门:征地管理处协办部门:规划处、耕地保护处、地籍处、政策法规处、地质环境处、矿产资源储量处、财务处、土地利用处、信访处、执法总队、监察室、信息中心、窗口办一、审查依据及原则建设用地审查工作依据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有关资料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等;遵循统一效能、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进行。
二、审查内容(一)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耕地占补平衡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已经落实。
给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是否达到法定标准,征地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被征地农民是否有到部、省上访情况且合理的要求是否已经解决。
(三)供地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供地政策,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是否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四)划拨用地是否符合《划拨用地目录》,有偿使用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出让用地的出让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土地用途、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是否清楚、准确。
(六)是否涉及压覆矿产和地质灾害问题。
1用地分类城乡用地分类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H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等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城市、镇、乡、村庄建设用地H11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H12镇建设用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3乡建设用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等区域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以及港口客运码头H21铁路用地铁路编组站、线路等用地H22公路用地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H2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H2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H2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地下管道运输规定的地面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为区域服务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区域性能源设施、水工设施、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殡葬设施、环卫设施、排水设施等用地H4特殊用地特殊性质的用地H41军事用地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和军民共用设施等用地H42 安保用地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和安全保卫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用地H5采矿用地采矿、采石、采沙、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H9 其它建设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建设用地,包括边境口岸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及服务设施等用地E非建设用地水域、农林用地及其它非建设用地等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E1水域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沟渠、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E11自然水域河流、湖泊、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E12水库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不小于10万m3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E13 坑塘沟渠蓄水量小于10万m3的坑塘水面和人工修建用于引、排、灌的渠道E2农林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用地E9其它非建设用地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等用地表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R 居住用地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R1 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11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12 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1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22 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用地R31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32 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A1 行政办公用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办公机构及其相关设施用地A2 文化设施用地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A21 图书展览用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用地A22 文化活动用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用地A3教育科研用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A31 高等院校用地大学、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电视大学、党校、干部学校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军事院校用地A3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用地,不包括附属于普通中学内的职业高中用地A33 中小学用地中学、小学用地A34 特殊教育用地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A35 科研用地科研事业单位用地A4体育用地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A41 体育场馆用地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A42 体育训练用地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A5 医疗卫生用地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A51 医院用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A52 卫生防疫用地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物检疫站等用地A53 特殊医疗用地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精神病等专科医院用地A59 其它医疗卫生用地急救中心、血库等用地A6 社会福利用地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用地A7 文物古迹用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