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法硕《法理学》大纲,09
- 格式:pdf
- 大小:21.54 KB
- 文档页数:7
法理学复习提纲《法理学》复习提纲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是法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也是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
法理学以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所关涉的是整体法律现象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因而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开设法理学课程,意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法律观和分析法律现象的理论框架,熟悉并掌握法学思维方式,从而为他们有效地学习其他法学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一、法学的研究对象1、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就是以社会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2、法学产生的条件a、必须是法律现象的材料已有一定的积累,出现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出现了成文法之后。
法学的产生与法律的产生、分化、独立有关。
b、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职业法学家群体的存在。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2、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3、马克主义法学的产生三、法学的体系1、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2、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国内法学:研究国内法国际法学:研究国际条约、国际协议3、法律史学和外国法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外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外国法学:研究某个外国的法律制度4、交叉学科(边缘法学)是把法学与有关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
包括法医学、法律心理学等。
四、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法理学概念的由来——边沁、奥斯丁法理学是寻求法律的智慧或者寻求对法律的明智的学问。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科,实质上就是法律哲学或法哲学。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a、研究实在法,但又不局限于实在法。
还要研究实在法背后的“道理”。
b、法律学说。
法理学是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法律的基本问题的,必须要研究各种法律思想成果,通过反思和批判以往法律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法律的知识。
3、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4、法理学的方法:关于法律的思考和根据法律思考的区别五、学习法学、法理学的意义1、学习法学的意义:法即权利,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
《法理学》教学大纲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1)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的历史,法学的体系,掌握法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2)理解法的概念、法的作用,社会调整与法的关系,掌握法的形式与效力、法的要素、法律体系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的法律部门,能运用有关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的理论分析法律问题。
(3)掌握法律关系、权利义务、法律责任,能运用其中的原理分析法律问题;理解法律程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4)了解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以及法律发展和法制现代化。
(5)了解法的价值的概念,理解法与正义、自由、人权、效率、秩序等之间的关系。
(6)了解立法、法的实施、法律职业等法的运行的问题。
(7)理解法律方法,能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8)理解法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深刻理解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内涵。
(9)理解法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10)熟练记忆以上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辨析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提高思辨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1、绪言(1学时)了解什么是法理学、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参考书目。
提出学习要求。
2、法学导论(4学时)了解法学研究对象、法学的概念、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法学教育及其目标、法学的历史、法学体系,掌握法学的研究方法。
3、法的概念(4学时)掌握并熟记法的定义、法的特征,理解法的本质,熟记法的分类;熟记法的作用含义、分类,掌握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理解法的局限性。
4、社会调整方式与法(2学时)了解社会调整及其分类;理解习惯(惯例)与法律、道德与法律、宗教与法律、政策与法律、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5、法的形式与效力(3学时)理解并记忆法的形式与法的效力。
6、法的要素(6学时)熟记、掌握法的要素释义、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能运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分析法律问题。
7、法律体系(3学时)了解法律体系释义,掌握法律部门的划分。
8、法律关系(5学时)熟记法律关系释义、法律关系的分类,理解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法理学》考试大纲参考教材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最新版;3.有关法理学的其它教材或著作。
第一章法学和法理学导论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中西方语言中”法学”语词的演变。
了解法学的基本分类。
了解中西方的法学教育体系。
了解近当代西方主要法学流派及其研究方法。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理学”的含义、性质、内容与任务。
第二章法的概念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法”的中西语词源。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三、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即法律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通过程序予以强制实施。
第三章法的渊源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法律渊源”的含义。
了解立法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司法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以及二者的区别。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律渊源的一般分类以及各种法律渊源在不同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法的起源和发展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本章应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法律发展的三种不同方式——法律继承、法律移植和法律创新。
第五章法的要素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法学家,如奥斯丁、哈特、德沃金等对法的要素的认识和主要观点。
二、本章应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概念”和“法律概念”的区别、法律概念的来源及其存在的意义。
理解法律概念是明确性和模糊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掌握法律规范的含义、逻辑结构和法律规范的分类、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掌握什么是法律原则以及法律原则的特征和分类。
第六章法律的分类一、本章应了解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根本法与普通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划分标准及各自的基本含义。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导言第一节法学体系中的法理学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学理论学科一、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二、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类别上、运行上、时间上、范围上)三、法理学学科的学习意义1.有助于对其他法学学科的学习和深化——重要意义2.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理论保证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发展一、法理学的萌生与形成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西塞罗;中世纪:阿奎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边沁、奥斯丁二、法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新自然法学,社会法学三、法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三节走向法治国家的中国法理学一、中国法理学的现实发展1.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是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客观基础。
2.改革与开放是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历史课题。
二、中国法理学的历史走向1.从统一发展走向多元发展与综合统一的彼此互动。
2.从既有理论走向保存精华与开拓创新的相互结合。
3.从历史积淀的现实走向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的对立统一。
4.从法理学独自发展走向概括部门法学与指导部门法学的二者并重。
5.从老一代法理学家身先士卒走向老一代法理学家作指导与中青年法理学家作先锋的时代交替。
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理学的研究对象?2.试述西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3.谈谈你对当代中国法理学任务的认识。
第一编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法的演进第一节法的演进概述一、法的演进规律(一)由野蛮的法向文明的法演进(二)由身份的法向契约的法演进(三)由义务本位的法向权利本位的法演进(四)由人治的法向法治的法演进二、法的演进形式第二节法的继承一、法的继承的概念与类型二、法的继承的根据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后承接关系,决定着法的继承。
2.人类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着法的继承。
3.法的相对对立性,也决定着法的继承。
《法理学》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学时:56学时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持续时间:110分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成绩70%一、课程简介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学科,是高校法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设置这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坚持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为学习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和法律工作者。
二、考试内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一)识记: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概念;法律现象;法学体系的概念(二)理解:法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法学的历史(一)识记: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二)理解:概括地了解资产阶级法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第三节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理解:法与哲学;法与政治学;法与社会学;法与历史学;法与逻辑学的关系.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解:历史的方法;分析的方法;社会调查法(二)应用: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和资产阶级法理学有哪些原则区别。
学习法理学对所有法律专业学生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合实际说明法理学课程对法律职业者和法律实践的特殊意义。
第四章法理学概论(一)识记:法理学释义;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二)理解:中国法理学的历史;中国法理学的体系;中国法理学的未来(三)应用: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编法的本体第五章法的概念第一节法的词源与词义(一)识记:狭义的法律;国家制定和认可;法律普遍适用(二)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法的特征(一)识记:法律制定;国家认可(二)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法的本质(一)识记:法律现象;法律本质。
法理学提纲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第二节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节法学的历史发展第四节当代中国的法学发展法律研究的方法(了解)第五节法学研究的方法(了解)第六节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第二章法的概念第一节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法的要素三要素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第三节法的学说当代中国法的学说第三章法的价值第一节法的价值概述法的价值含义对待法律价值问题的态度第二节法律与正义正义的分类正义与法律的关系(对照态度)第三节法律和自由法律对自由的限制第四节法律和利益法律调节利益关系的准则第五节法律与秩序第四章权利、义务、权力第一节权利、义务与权力的概念三个概念第二节权力与义务的分类权利的分类第三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第四节历史上权利和义务的观念第五章法的作用第一节法的作用的概念概念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第二节法的规范作用规范作用第三节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第四节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要掌握第五节正确认识法的作用要掌握(论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第六章法律发展第一节发的起源第二节法的变化第三节法的借鉴与吸收当代中国吸收借鉴外国法的实践(了解)第四节法律移植否定论肯定论(了解)第五节法律继承法的继承问题(可能考)第六节法的现代化第七章西方国家法第一节近代西方国家法的产生第二节西方国家法的渊源和分类公私法划分标准第三节西方国家法制第四节法系民法法系普通法法系及两大法系比较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律对民法法系法律的影响第六节欧盟法律与两大法系关系第二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八章依法治国总论第一节法治、德治(人治)和法制的概念法制概念第二节“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段八项法治原则第三节依法治国的优越性、局限性和前景优越性、局限性(结合法的作用的优越性、局限性)第九章法律与经济第一节法律与经济概述第二节法律与经济体制第三节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第四节宏观调控与法律第十章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法治与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第二节法治与党的领导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异同法治与党的政策民主的概念第三节法治与国家第四节法治与民主民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第五节法治与人权人权的概念当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人权理论上的主要区别法治与人权相互作用第十一章法律与文化第一节法律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第二节法律与文明第三节法律与道德道德的概念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学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第四节法律与宗教第十二章依法治国和科学技术第一节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第二节科技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新时期健全科技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举措第三编法的制定第十三章法的制定概念立法的特征立法的意义第一节法的制定和立法的概念第二节法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节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立法体制概念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法律制定包括三大阶段第十四章法的渊源和法的分类第一节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的概念法的渊源概念世界各国共同使用的法的分类第二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远远及分类第三节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三种方法和行为的性质第十五章法律体系概念部门法概念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按老师讲的)第一节法律体系和部门法第二节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三节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第四编法的监督和实施第十六章法的实施第一节法的实施概念含义意义法的遵守含义法的执行含义法的使用特点第二节法律效力含义四种分类对人的效力的原则法律溯及力第三节法律实效概念法律效果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分析第四节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原则重点掌握第十七章法律关系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概念三要素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主体有哪些客体分类第三节法律关系的演变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分类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分类第十八章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概念原因的分类功能第二节法律责任的种类种类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第三节法律责任的归结与免除第四节法律制裁概念种类第十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第一节法律解释的概念含义意义第二节法律解释的目标和方法法律解释方法及各种解释的意思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简答第四节法律推理第二十章法律监督第一节法律监督概说第二节国家机关的监督第三节社会监督第四节。
2006年法律硕士法理学联考大纲-fashuo下编综合课Ⅰ.评价目标综合课由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三部分构成,主要包括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其评价目标是从理论法学的角度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Ⅱ.考核内容法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学一法学的含义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二法学产生和发展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第二节法理学一法理学的含义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法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法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法、法律的含义一、汉语中”法”与”法律”的词义二、西语中法与法律的含义在大部分西语中,法主要是在哲理意义上使用;法律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法律规则,即实在法。
三、当代中国”法”与”法律”的使用在法学上,一般从哲理意义上来理解法,从国法意义上来理解法律;在制度上,一般认为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第二节法的本质一、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神意论认为法即神意;理性论认为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规范论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是以制裁为后盾的行为规则;民族精神论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社会控制论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本质的学说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受经济以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律的创制包括制定和认可两种方式;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三、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规范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法理学》司法考试辅导材料●复习素材:指南、立法法。
◆法理学的基本结构——法理学分为四部分,即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和法的与社会。
理论是将历史的经验和研究进行谨慎地、探索性地并不断自我纠正地一般化。
——伯恩。
魏德士2005年法理学考试分数已经达到20分(不包括论述题第7、8题)。
第一章法的本体一、法的定义(一)法的职业与法的定义其一,法律职业的理解,关键是其专业性和专门性。
其二,(1)法是一种名称、一种标签。
(2)法是指一个实在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3)法是指一种主观的认识,是一个概念或名称,是人们对客观存在认识的结果。
其三,法还有国法意义的法和哲理意义的法。
考试往往考国法意义的法,它有四个特征:(1)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有时称为成文法。
(2)是指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
(3)是指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法。
(4)是指其他执行国家职能的法。
例如,下列哪些属于国法?A、成文法B、判例法C、不成文法D、教会法(二)法的现象与本质1、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论述(1)人类精神方面:(1)神意论(2)意志论(3)正义论(2)法的本身方面:(1)规则论(2)命令论(3)判决论或预测论(3)法与社会关系方面:法并非孤立的现象,与社会关系有一定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论述——即法的本质表现为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国家性);表现为法的阶级性;最终表现为法的社会性——最终为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特征(外部)1、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3、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5、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实现的社会规范(四)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
是对本人行为的引导。
法的指引是规范性指引,即通过规则对同类行为的指引。
确定的指引是通过设定法律义务,不确定(选择)的指引通宣告法律权利。
评价。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大纲内容解读第一章法的本体基本要求:了解:法的概念的争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法的定义,法的价值的含义,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法律原则的概念与种类,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法的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的效力的含义,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事实的含义,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法律制裁的含义。
理解:法的特征,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自由、正义),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权利与义务的分类及相互关系,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法的效力根据,法的对人效力原则,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及溯及力,法律关系的特征与种类,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责任的竞合,归责原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
考试内容:第一节法的概念法的概念的争议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可诉性) 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第二节法的价值法的价值的含义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自由正义) 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第三节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分类) 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含义、种类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的含义、分类及相互关系)第四节法的渊源法的渊源的概念(法的渊源的含义) 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判例政策习惯)第五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部门的含义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的含义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我国主要法律部门)第六节法的效力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的根据法的效力范围法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原则) 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法终止生效的时间法的溯及力)第七节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含义与特征法律关系的种类)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和种类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和种类)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第八节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关系) 法律责任的竞合归责与免责(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 法律制裁(法律制裁的含义)第二章法的运行基本要求:了解:立法和立法权限,执法的含义,司法的含义,守法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体系,法律适用的步骤,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含义。
第九章法律实施第一节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一、法律实施法律实施的概念;二、法律实现法律实现的概念;第二节执法一、执法的执法的;执法的特点。
二、执法的原则依法行政原则;讲求效率原则。
第三节司法一、司法的司法的;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第四节守法一、守法的守法的;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构成要素守法的构成要素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守法状态等。
第五节法律监督一、法律监督的法律监督的;法律监督的意义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政党史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12
第十三章法治第一节法制与法治一、法制与法治的含义二、法制与法治的区别第二节法治与民主一、法治与民主的一般关系二、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第三节法治国家一、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二、法治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三、法治国家的标志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较高的全民的法律意识。
四、法治国家的条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
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
《法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法理学概述一、法学的研究对象二、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三、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法学一、法理学的对象二、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三、法学教育的目标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四章法的概念一、法的本质二、法的基本特征三、法的作用四、法的局限性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一、法的渊源二、法的分类三、法的效力第六章法的要素一、法的要素释义二、法律概念三、法律规则四、法律原则第七章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释义二、法律部门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第八章权利和义务一、权利和义务释义二、法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三、权利和义务分类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九章法律行为一、法律行为释义二、法律行为的结构三、法律行为的分类第十章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法律关系的客体四、法律关系的形成、变化与消灭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三、法律责任的承担第十二章法律程序一、法律程序概述二、正当法律程序第十三章法的历史一、法的起源二、法的历史类型第十四章法律发展一、法律发展概述二、法律继承三、法律移植四、法制改革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法律发展一、全球化概论二、全球化下法律发展趋势第十六章法的制定一、立法的概念二、立法体制三、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四、立法的原则第十七章法的实施一、守法二、执法三、司法第十八章法律职业一、法律职业概述二、法律职业技能与伦三、法律职业制度第十九章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概述二、法律推理三、法律解释四、法律论证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一、法的价值释义二、法的价值体系三、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一、法与秩序二、法与自由三、法与效率四、法与正义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一、人权的概念二、法对人权的保护第二十三章法与政治一、法与政治的基本关系二、法与国家的基本关系三、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四、法与民主第二十四章法与经济一、法与生产方式二、法与市场经济第二十五章法与文化一、法与文化的一般原理二、法与道德三、法与宗教四、法律文化第二十六章法治与社会建设一、法治的概念二、中国特色的法治。
《法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法学专业“专升本”学生。
二、考试目的检测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掌握程度,并检测学生运用法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说明:对考试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
其中,“了解”要求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指定内容;“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复述指定内容;“领会”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复述指定内容的深刻含义;“应用”要求考生在领会指定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法学导论了解: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西方和中国的法学历史识记:法学、法理学以及法学体系的概念领会: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应用:法学的研究方法2、法的概念了解:法、法律的词源与词义;法的定义的多样性识记:法的定义和分类领会、应用:法的本质和特征3、法的形式与效力了解:法的形式问题的意义识记:法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法律效力的概念和种类;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领会、应用:法的效力层次;法的效力范围4、法的要素了解:法的要素的命令模式论、律令~技术~理想模式论、规则模式论以及规则~原则~政策模式论识记:法的要素释的概念;法律规则的含义和分类;法律原则的概念和分类;法律概念的概念和种类领会:法律规则的特征和逻辑结构;法律原则的特点;法律概念的特征领会、应用:法律原则的作用;法律概念的作用5、法律体系了解:法律体系与法制体系、法学体系、立法体系、法系的关系;当代中国主要的法律部门识记: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部门的概念领会: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和原则6、权利和义务了解:权利和义务在法中的地位识记: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权利和义务的分类领会、应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7、法律行为识记: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领会、应用:法律行为的特征;法律行为的结构8、法律关系识记: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概念;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领会、应用: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资格;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9、法律责任了解: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识记: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分类领会:法律责任归结的概念与原则领会、应用: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及其条件10、法的起源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机制识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领会: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及其氏族习惯的区别11、法的历史类型了解:奴隶制法的特征;资本主义法的特征;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及其更替的一般规律;封建制法的特征领会: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本质与特征12、法的发展了解:法律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发展道路的理论识记:法律继承的概念、内容及根据和理由;法律移植的概念、情形及必然性和必要性领会: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13、法治与法治国家了解:法治思想的历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历史进程识记:法治的含义;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共同标志领会: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与社会条件;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14、法的作用与价值了解:法的社会作用;法的人权、秩序、自由、效率、正义等价值识记:法的作用的概念、实质和分类;法的价值的概念与体系领会、应用:法的规范作用的种类;法的作用的局限性15、立法了解:立法技术的概念、作用和分类;法典编纂的概念、条件和意义识记:立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领会: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以及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6、法的实施了解:守法的条件识记:守法、执法、司法的概念和主体;司法的特点;法律监督的概念与构成领会: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17、法律方法了解:法律方法的意义与历史;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种类识记:法律解释的概念、体制、原则与方法领会、应用:类推适用18、法律程序了解:正当法律程序的特征;法律程序的作用与意义识记:法律程序的概念和特点19、法律职业了解:法律专业的概念、特征和形成历史;法律专业的技能、伦理与制度20、法与社会了解:法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关系识记:法与道德、党的政策的区别领会:科学、技术对法律的作用与影响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120分钟五、考试题型及其分值百分比1、选择题(约20%)2、名词解释题(约15%)3、简答题(约50%)4、案例分析题(约15%)六、考试指定教材与参考书目1、指定教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1月版2、参考书目:(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版(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法理学》(第一版),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版。
法理学
课程名称:LAW04145022 法理学 Jurisprudence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课时:2学分,40课时
主讲教师:鲍禄教授
所属院系:法学院
电话:64493028, E-mail:BaoLu@
教学对象:法学院2008级在职法律硕士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先修课程:
教学方法:本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采用讨论教学。
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
课程简介:法理学,是法学学位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国内法学教育传统的法理学,同时充分考虑本法学院的专业特点,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鲜明的特点。
课程共分为九讲,包括法学、比较法学、法律的本体论、法律的现代化与法治以
及全球化背景下法律发展的最新现象等内容。
教学方面,以讲授为主,同时适当
采用讨论教学的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和引导学生养育专业能
力。
教材:《法理学与比较法》鲍禄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书:《法理学讨论教学教程》鲍禄、蒋立山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J・M・凯利著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比较法研究》沈宗灵著北京大出版社,1998年版
或《比较法总论》 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洪钧、贺卫方译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第一讲法学的学科历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简要而系统地教授法学、特别是西方法学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其主要的学派、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对西方和中国的法学思想进行框架性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对东西方法制的明显区分在思想方面有所认识。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西方法学
一、古代的法律思想
二、近现代的法律思想和法学
第二节中国法学
一、古代,延续到十九世纪中后叶
二、现当代的情况
【作业与练习】
比较中西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西法律思想的明显不同。
第二讲法学教育与法理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展示从历史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法学教育的模式,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清楚法学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同时,对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内容、特点、学术功用和与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法理学本学科和法学总体的学习目的。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法学教育
一、英美式的法学教育
二、大陆式的法学教育
第三节法学、法理学
一、法学的分科
二、应用法学
三、理论法学
四、法理学的价值
【作业与练习】
法学教育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第三讲两大法系的比较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近现代以来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法系: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进行规范、系统、全面和比较深入细致的比较性认识、分析,做出说明和阐述。
对于学生来说,全面掌握这个分析说明的内容是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法系的比较法研究有所体会,知道这种研究究竟是什么、包括些什么内容、从何入手如何展开又如何得出结果。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法系论
一、法系概念的产生
二、不同的定义
第二节普通法法系
一、普通法的形成,12-15世纪
二、衡平法的兴起,15-19世纪
三、光荣革命,17世纪
四、司法改革,18-19世纪
第三节民法法系
一、起源,古代罗马法
二、复兴,中世纪后期
三、确立,17-18世纪
四、完善,19-20世纪
第四节两个法系的比较
一、比较之一,法律渊源
二、比较之二,具有特征性的法律制度
三、比较之三,特别的法学思想方法
第五节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
一、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
二、西方法系于中华法系
【作业与练习】
中华法系于西方法系的根本区别。
第四讲法律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是法理学的核心课题,也是全部法学的生存基础问题。
从学理上对这个话题进行一番梳理,将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的主要学术研究结构介绍出来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主要任务。
就学生而言,一是要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知晓这种学术结构的立论和主体内
容;二是要通过这个了解的过程展开视野和思路,体会开放型的法学思维。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法的词源分析
一、词义上的多重性
二、权利和正义
第二节法的规范分析
一、规范分析的起点
二、规范分析
三、对规范分析的分析
第三节法的意志性
一、本质分析的起点
二、意志论
三、公意说与马克思主义学说
四、对意志分析的分析
第四节理性和正义
一、理性与正义
二、文化与观念
【作业与练习】
理解法律的性质的几个层次。
第五讲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法律的内核:权利和义务角度对法律的性质进行再认识、再分析。
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本身的认识与对法律的认识结合在一起,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建立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的观念,并对这种观念在现实社会中作用的情况做出描述和分析。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法是客观的权利权利是主观的法
一、命题
二、权利义务的历史演进
三、权利义务与商品经济
第二节权利义务的逻辑关系
一、互为前提
二、对等平衡
第三节权利义务的实际落实
一、中国的传统与现实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权利义务
【作业与练习】
在人权问题上,究竟有没有共通的国际标准。
第六讲法制与法治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法制与法治的话题进行全面地阐述,在理论上厘清概念和范畴,在现实的层面,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在学理上推导和设计中国法治发展的道路和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从理论到实践,是这一讲的主导思路。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观念的法制
一、法制与法治
二、中国式的法制
三、西方式的法治
第二节结构的法治
一、原则
二、第一方面:法律最高权威地位的确立和良法的要求
三、第二方面: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四、第三方面:司法的独立和律师职业的自由
第三节实现法治的路径
一、历史的进程
二、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三、关键环节
四、社会的法律意识
【作业与练习】
影响当代中国法治化道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七讲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现实的法律生活和案例,对法学概念、法律制度结构以及法律思维当中存在的正义观进行二元式的,即实体-程序的解析和分析。
说明法律正义应该同时满足实体正义和程序
正义的要求,给出这种法律正义价值得以落实或实现的步骤要点和要求。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一节对正义的认识和分析
一、分配的正义与校正的正义
二、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第二节现实法律运行和案例
一、两大法系
二、两个案例
第三节正义的实现
一、制度选择
二、传统习性
三、生活方式
【作业与练习】
判定法律正义的标准与一般社会正义的标准是一致的吗?
第八讲法的运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从比较法角度,首先宏观地描述和分析法的运行在不同法系中的路径和特征,然后再从运行环节的角度对法律在社会中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过本讲,提示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运行的法律状况进行观察,对现实的法律秩序状况作出评判。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一节法的运行在两大法系
第二节法的运行的环节
第三节法的运行的环境
第四节法的运行与社会变迁
【作业与练习】
纸面上的法律与活的法律。
第九讲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的最新发展现象和发展趋势进行追踪,做出初步的分析。
在这个基础上对整个课程的各个理论环节进行重新的梳理,总结全课程。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下法律发展的现象
第二节对现象的分析
第三节初步的理论归纳和总结
【作业与练习】
法律全球化对我国国内法的影响会从哪些方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