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4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感悟】6在实践中凝练新的师生观
作者:邹杰时间:2011-01-31 22:45:07
【感悟】在实践中凝练新的师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他们的益友,教师应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出发,就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常见师生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1、权威关系:过度强调教师在教育中主导地位,如果学生出现不服从权威,就可能受到冷遇、疏离、孤立、“边缘化”,甚至惩罚和制裁。
适度的权威关系是教育影响有效性的基础。
过度渲染教师的权威必然会影响正常师生关系的建立。
2、顺从行为:教育实践中,如果教师提出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并且经过细致的工作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行为目标,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了目的,就会感到满足、成功和自信,进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和谐信任的关系。
否则,如果学生仅仅作表面上顺从,内心仍坚持个人意见,使教育成果低效化。
3、从众行为:在师生双边活动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权威压力与群体压力,使学生产生了符合教师要求与群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学生不仅在行动上表现服从,而且会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来的意见。
4、暗示行为:教师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思想、现念、审美情趣、习惯等存在差别,如果教师固执己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审美观强加给学生,不能容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存在,那就势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对立。
5、利他行为:表现为同情、慈善、救助、给予,是为了使人获得利益和方便所采取的行动,是一种不期望别人报答而出于自觉自愿的行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利他行为往往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
6、侵犯行为:故意伤害他人身,心理健康的行为,它是有意外露的行为。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十分敏感。
如果教师以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压制学生甚至辱骂学生,就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情绪对立。
7、整饰自己的行为:是指个体按社会的标定整饰自己以适当得体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表现自己。
在学校教育中,对人的标定要积极慎重,要体现正面引导的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地整饰自己。
二、影响师生情感沟通的因素
1、跟学生接触少。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在不断地接触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师生经常接触,互通信息,才能互相了解,建立友情。
一个作家,如果不经常深入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同样,一个教师如果只知关在办公室研究教材,不经常跟学生接触,也是不能教好学生的。
2、对学生缺少热情。
在师生交往中,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时刻想着学生,同情他们的痛苦或不幸,关心他们生活的冷暖和学习进步,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学生才肯讲心里话。
学生对态度冷谈、不能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语言生硬的教师常常是敬而远之的。
3、做事不认真。
如果教师做事不认真,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光说不做,无始无终,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跟教师疏远。
4、缺乏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求知探索的强大内动力。
教师要适应学生的特点要求,多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培养自己对一些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欢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5、偏爱。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公正无私。
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只偏爱少数几个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
心理,跟教师疏远,有的学生甚至不求上进,同时几个受偏爱的学生还会在集体中被孤立。
6、不善将心比心。
有的教师为不能理解学生而苦恼。
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只要多回忆一下自己学生时代的心情,用自己需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就不难理解学生。
美国企业家玛丽·凯在谈人才管理的经验时说,他们的企业奉为金科玉律的是:“我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我们.也要那样去对待别人。
”
7、讲话不注意。
学生自尊心很强,对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很敏感,如果教师讲话不注意,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反抗情绪。
有的教师听到反映的一些情况后不分场合,大声呵斥,匆匆忙忙地下结论。
由于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与事实有出入.学生不服气,对教师不满。
教师讲话要分地点、场合,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掌握好尺度分寸,应经过调查研究,周密思考后再讲。
8、不能宽宏大量。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也难免发生误解,出现矛盾。
这要看教师能不能正确对待,有无容人容事的胸怀。
只要我们教师没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观点上,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地对待学生中的每件事,就能赢得学生的爱心。
如果不能宽宏大量,耿耿于怀。
三、提高师德修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1、树立职业理想、爱岗敬业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源动力。
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勤于奉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围绕着这种职业道德的师德或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有四个突出的特点,即敬业意识、乐业意识、事业规范意识和奉献意识。
一言以蔽之,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为。
教师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师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全社会对青少
年教育的理念主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得以体现。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应该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以强烈的事业心做好这一光荣的职业,在职业岗位上承担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神圣事业来。
2、塑造良好的人格、为人师表
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对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因而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德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
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青少年、关心青少年,教师应首先“从我做起”。
教书育人,关键是育人,培养什么人是根本问题。
青少年要成人成才,社会影响是重要的,其中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的所言所行就起到了具体的榜样作用。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育人目标和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
一些情况表明,一个有着人格缺陷、是非观念模糊的教师将会损伤青少年学生的心灵,甚至可能埋下不幸的种子。
3、明确首要职责、育人为本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
青少年固然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做事,但更重日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带有一定工具性,它受人的支配,它为什么目的服务,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状况。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引导或者根本无法攀登科学高峰,或者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也不能够为人民服务,甚至有可能用它来危害社会。
教师教学生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青少年思想品质形成中的主因素,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关键之一。
创新型教师区别“教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有育人的理想。
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很难,教师自己的人生层次要较高,要有高品位的师德。
古人说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
4、发扬”四有”精神、以爱育爱
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下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做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
师生间建立人格上平等、情感上相融、思想上交流、活动中和谐相处的互爱情感。
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教师要用创造性的工作,把爱播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爱的情和爱的行为,还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赞扬是爱,批评也是爱,教师对学生的施爱是一门艺术,每一教师都要努力探索、掌握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