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文化-1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0
秦腔秦腔,发源于陕西、甘肃一代,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又因陕西地处古函谷关以西,古称“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称。
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大戏”等。
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户县农民画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富于明显地域特色,民间风情强烈,乡土气息浓郁。
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题材,勾画出户县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采用白描形式,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注重色彩对比,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讲究装饰性;风格浪漫稚拙,怪诞抽象,浑厚质朴,气韵生动。
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
以剪纸、绘画、刺绣、编织等传统艺术和工艺技术传世,历史悠久。
手撕画手撕画,就是通过手撕的方法创作的艺术品,它以纸为基本材料,以线条、色彩、构图等造型语言创造直观感的艺术形象。
画风粗狂、质朴,具有凝练、明丽、流畅、舒展,体现独特的趣味美。
关中花馍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主要材料是优质面粉。
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麦秆画麦秆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采用纯天然原料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着色采取熨烫方法,保证了产品的形色不变和长期保存。
工艺制作精细奇巧,设计融合了古典与时尚元素,构图万变,效果令人惊叹。
麦秆画由于取材独特,工艺别致,画面立体感强,且保持了麦秆的光泽和烘烤烫熨出的本色不褪。
呈现出古朴曲雅,富丽堂皇的神奇美感,具有极强的观赏和保存价值,也可装饰美化普通家居,实属壁挂艺术精品。
陕西民俗文化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有着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措施保护产业一、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二、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介绍家乡陕西
-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多个朝代的古都所在地。
西安是陕西的省会,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都,曾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众多历史遗迹见证了陕西的辉煌历史。
- 自然景观:陕西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华山、秦岭、壶口瀑布等。
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壶口瀑布则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气势磅礴。
- 美食文化:陕西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肉夹馍、凉皮、油泼面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 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秦腔、腰鼓、民间艺术等。
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腰鼓是陕西民间的传统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陕西民俗景观1、皮影戏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色彩。
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
四肢、头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
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
表演技术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2、木偶戏陕西木偶戏又叫小戏,或名“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是一种独特古老、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诞生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
木偶过去头用木雕,大小若拳头,脸谱程式化,戴上胡子是须生,卸下胡子是小生。
近年经过改进,头用石膏翻模,纸壳脱胎,大如拱学,轻巧结实。
木偶头根据人物性格精心设计,并用拉线、拔棍等把眼、眉、口、舌、耳装成活动的,加上搭脚、带腿,把呆板无情的木偶,变成了感情丰富的剧中人。
木偶的操纵手法大致可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
木偶戏的唱腔以秦腔为主,操纵人根据唱腔和道白,充分发挥木偶轻便灵活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演出丰富多来的剧目。
木偶由一人或数人操纵省组者不登台,在幕后操纵和说唱。
3、面花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
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民间农妇用白面,以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猪、狗、鸡、鳖、蝙蝠、青蛙、人物、建筑物等千姿百态的一种民间塑艺,造形拙扑,意态纷呈,栩栩如生。
民俗事象1、生活民俗①宗亲,村落,民间组织关中地区城镇及规模较大的村落,其道路多呈棋盘状,并设有连通住户的小巷。
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都比较严谨,多数为传统的四合院和三合院,但院落层次较多,一般为两进院或三进院。
房屋多呈对称布置,中轴明确。
②饮食在陕西关中,可见一种独特的生活景观和风俗习惯,就是无论乡人或市井,人们饮食行为中喜欢并习惯使用瓷制的大碗。
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即大肉浇汤面,在陕西以其经济可口而深受顾客的青睐,在关中农村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待客主食。
羊肉泡馍饺子对于饺子产生的年代,据我国二十世纪的两次考古发掘,可以证明饺子在我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少应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③服饰服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独有的特殊技巧。
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
服饰有其自身的古老传承,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不同时代的革新与创造。
汉服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
唐装④民居陕北窑洞肉夹馍肉夹馍是在西北地区民间广受欢迎的一种小吃,以陕西地区的“腊汁肉夹馍”(猪肉)和宁夏地区的“羊肉肉夹馍”为主。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
宁夏的肉夹馍为羊肉菜馅。
核桃馍核桃馍是北依秦岭,南枕巴山的宁强地区美食中历史最悠久、身份最特殊的小吃。
清光绪26年慈禧避难时作为贡品,后流传于民间,代代兴旺。
以面粉、核桃焙制而成,小如瓷盖,色金黄,入口香酥,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
宁强王婆麻辣鸡相传最早出自王婆夫家前辈所雇一成都厨师之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宁强城内悄然兴起,八十年代末开始在宁强城乡普及。
五十年代初,宁强逐渐知名的小吃——王婆麻辣鸡。
特色方言年轻,奏是骚青,有时,也是木乱,噶达马西的爱,冲向瓷马二楞的我,木囊着时间;扑稀赖亥的小草,向泥土里格丢,每个尔子,好像都是马达;有时,生活并不日踏,不仅仅,充满着皮干和扎式,只是,我们没有像香蕉一样,在成长中学会转弯;窝耶的人生,需要克里马擦,再宝瓷到雾达,谝闲传,额站在制达,看着雾达,额的心到底在阿达?。
陕西民风民俗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
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嗓.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张扬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北京、香港,及中国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社火在陕西,是指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统称。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获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或现代人物,形成一个故事的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迭出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来自黄土地与秦腔相结合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剪纸人们将在纸上剪出来的图案贴在门楣、窗子、桌子等,以表达自已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又称之“窗花”。
它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故深受大家喜爱。
西府剪纸以它特有的文化风韵,融古文化之精髓与历代劳动艺人智慧之结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可谓民族艺术之瑰宝。
馄饨形状像银锞,平底、鳖肚,两个尖耳朵,馅有萝卜、韭菜,象征浑全,吉利。
馄饨是韩城人过年过节待客的佳食。
传说,家人吃馄饨万事如意,举家团圆;亲友吃馄饨唱来常往,亲如一家,永不破裂。
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
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
其制作方法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特制佐料煮烂。
吃时把白面烤饼,掰成黄豆大小放入碗内,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料酒、粉丝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
陕西民俗陕西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陕西民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风貌和内涵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瞩目。
本文将从陕西的传统节日、民间婚礼、饮食文化等方面介绍陕西的民俗风情。
传统节日是陕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除夕和春节。
在陕西,除夕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每个家庭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年夜饭。
年夜饭上的每一道菜都有特定的寓意,比如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则象征着步步高升。
此外,陕西人非常重视祭祀和祈福活动,在除夕的时候,人们会上山祭拜祖先,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陕西的民间婚礼也相当具有特色。
传统的婚礼大多举行在农历的春秋两季,以春季为主。
婚礼前准备工作一般会在一个月前开始,包括打糖、缝红衣、捆花和准备嫁妆等。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分别在各自家中上好妆,然后在双方家长的陪同下举行拜堂仪式。
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回到新郎家中,进行交杯酒的仪式,然后开始丰盛的婚宴。
婚宴上,除了传统的过大礼和敬茶等环节外,还会有各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如唱山歌、扯手绢等。
陕西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陕西美食。
陕西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而闻名于世,比如著名的“阳关面”和“肉夹馍”。
此外,陕西还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如油泼面、凉皮、羊肉泡馍等,这些美食无一不展现着陕西人民丰富的饮食文化。
除了传统节日、民间婚礼和饮食文化,陕西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俗风情。
比如陕西的舞蹈文化,这里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如《秦腔》、《枣树歌》等。
这些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陕西还有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皮影等,这些手工艺品既展示着陕西人民的聪明才智,又传承着悠久的民间文化。
总的来说,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风貌和内涵。
无论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还是独特的民间婚礼和美味的饮食文化,陕西的民俗风情都令人赞叹。
陕西饮食民俗第一章 关中特色篇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渭河两岸,南依秦岭、北眺北山、古称“八百里秦川”。
土地肥沃,气候资源丰富,属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是我省粮食、油料、棉花、苹果、烤烟等的主要生产地,人们生活富足、安逸、、、、、、探究与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中自然、经济、交通以及人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学习指南本篇里面介绍了哪些关中美食?你还知道哪些?一、石子饼制作方式古老,经久耐贮,携带方便。
食用时油酥咸香,营养丰富。
主要原料:精面粉。
简要介绍:石子饼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又称干馍或砂子馍,唐代称“石傲饼”,其特点是:经久耐贮、携带方便。
食用时油酥咸香、营养丰富。
如今,石子饼已进入西安高级饭店,成为食用及馈赠佳品。
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
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
至京,坐街食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
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
问:何饼?说:石子饼。
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
此饼制作方法: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
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
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二、羊肉泡馍牛羊肉泡馍(英文名:Pita Bread Soakedin Lamb Soup)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
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
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
一、陕西民俗文化秦腔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
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
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在西安,以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
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
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为全国之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眉户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
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
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户县农民画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
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
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陕北剪纸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凤翔木板年画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都是乡村劳动人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经过不断的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面花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
西安的传统风俗西安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西安的传统风俗:1.赛神船:赛神船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起源于唐代,主要流行于渭水沿岸地区。
每年五月,村民们会举行赛神船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破五:破五是西安民间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打扫庭院、贴春联、放鞭炮、猜灯谜等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
3.西安秦腔:秦腔,又称西安腔,是陕西省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西安,秦腔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表演艺术。
4.吃饺子:西安人民酷爱吃饺子,尤其在春节期间。
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以庆祝团圆、祈愿好运。
饺子的馅料丰富多样,如三鲜、羊肉、牛肉等。
5.踩高跷:西安民间有踩高跷的习俗。
在节庆活动中,高跷表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踩高跷象征着吉祥如意,也是民间艺人展示技艺的好机会。
6.元宵节灯会:元宵节是西安民间传统佳节。
在元宵节期间,市区街头巷尾到处是五彩缤纷的花灯,人们会聚集在灯会中观赏花灯、猜灯谜,共度团圆佳节。
7.关中皮影: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
皮影戏是陕西的一种地方戏,以皮影为表演形式,用灯光照射镂刻精美的皮影映出影像,配以唱腔和乐器伴奏。
8.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
它以磅礴的气势、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9.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流传在西安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
这种音乐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因演奏所涉事由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
10.西安都城隍庙民俗: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的都城隍庙是西安市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都有庙会,前来烧香祈福的市民游客成群结伴而来,为的是抢个头香,而四月初八则有大型祭祀盛会。
陕西传统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陕西历史悠久、民风质朴,从古至今流传并继承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产物,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瑰丽奇特的民俗文化。
秦腔、皮影戏、眉户、唐三彩,这些都是陕西日积月累的历史文化结晶。
1、陕西·秦腔秦腔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
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噪。
2、陕西·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
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为全国之冠。
皮影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华县是皮影的发源地,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
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
2006年,“华县皮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陕西·眉户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
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
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4、陕西·唐三彩唐三彩主要分布在西安和洛阳两地,在西安的称西窑。
陕西十大民间风俗习惯-文化陕西十大民间风俗习惯-文化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
扯面也叫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扯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宗的扯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景区详情)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
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这样,烙成的锅盔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至于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就连西安(景区详情)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春节期间陕西省的传统服饰与民族特色Introduction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陕西省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陕西省的传统服饰和民族特色在各种庆祝活动中得到广泛展示。
本文将介绍陕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服饰和民族特色,旨在向读者展现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陕西省的传统服饰1. 陕西汉族传统服饰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陕西汉族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服。
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约、优雅、古朴而著称。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着汉服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之美。
2. 陕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陕西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例如,回族的传统服饰以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为主,男性会穿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圆形圆帽;女性则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丝绸长袍,头戴花朵装饰的头巾。
藏族的传统服饰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巧的刺绣而闻名,男性会穿着鲜红色长袍,头戴红色羊皮帽;女性会穿着五彩斑斓的长袍,头戴花朵装饰的发饰。
二、陕西省的民族特色1. 陕西的音乐舞蹈陕西省的音乐舞蹈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
在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中,人们会表演各种传统舞蹈,如秧歌舞、葫芦丝舞等。
这些舞蹈以欢快的节奏和华丽的舞蹈动作为特点,展现出陕西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2. 陕西的民俗习惯陕西省的民俗习惯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陕西的年夜饭是一道丰盛的菜肴,由家人一起围坐而食,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此外,人们还会制作汤圆、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些民俗习惯彰显了陕西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承扬。
结论春节期间,陕西省的传统服饰和民族特色在各个庆祝活动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汉服和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将古老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展示了陕西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音乐舞蹈和民俗习惯则以欢乐祥和的气氛为人们带来了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在陕西省度过春节,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领略到各民族的独特魅力,充分体验到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