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采矿方法及地表沉陷预测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矿山地表沉陷区定位预测与治理研究摘要:借助地表岩移监测获得的基础数据来了解井下采矿过程中岩体移动在地表上的动态反映,找出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达到矿山沉陷区定位预测的目的。
本文以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山金望儿山矿区为例,介绍了基于多年来的地表沉陷监测信息,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望儿山浅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沉陷区定位预测与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字:岩移监测移动规律定位预测防治措施焦家金矿望儿山矿区浅部回采、民采矿井滥采乱挖区域地表沉降明显,对矿区内的建、构筑物造成了重大危害。
因此,我们于2001年在民采区地表布设了地表岩移观测站,并根据地形及测量技术设计观测方法,采用高精度的电子水准仪,全站仪开展了岩移观测工作,获得该区域较全面、完整的地表移动观测数据。
至今已有10多年的观测数据,我们将这些监测信息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践相结合,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塌陷区域定位预测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矿区简介及现状1.1 矿区简介焦家金矿望儿山矿区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莱州境内,望儿山山脚。
与金都招远一道之隔。
这里风景优美,交通便利。
在30多年的开采中,由于早起的采矿方法和民采等因素,造成了浅部大量的采空区存在,目前该矿区采矿区地表正在缓慢下沉,随时有发生塌陷的可能,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及时对采空区塌陷位置进行预测定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1.2 地表沉陷灾害现状近几年来矿区地表持续快速的沉陷给矿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地表沉陷区厂房、机房、浴池等一些重要设施相继破坏,地表及地表建筑物裂缝发展也较为迅速,迫使将一些建筑物拆迁。
图1-1为典型建筑物裂缝监测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短短数月内,裂缝的宽度持续增大,而且增长幅度十分明显,特别是地表裂缝的宽度受其沉降拉伸作用影响,变化最为显著,由此可见地下回采工作对地表的影响已经十分严重。
图1-1老浴池东路面与老选办西北角裂缝宽度变化地表沉陷对竖井影响也十分明显,目前一号井口正以平均每月8毫米左右的速度延325度方位向偏北方向移动。
矿山开采沉陷学
矿山开采沉陷学是一门研究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及其对环境和工程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地质学、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测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揭示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机理、规律和预测方法,为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矿山开采沉陷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等变形特征,以及这些变形对地表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影响。
通过对矿山开采沉陷的研究,可以预测地表变形的范围和程度,评估其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采沉陷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等。
其中,现场观测是获取地表变形数据的主要手段,通过在开采区域设置观测站,定期测量地表变形的参数,可以了解开采沉陷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实验室试验则可以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
数值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矿山开采沉陷的数学模型,对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地表变形的情况。
矿山开采沉陷学的研究对于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也为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一.沉陷的防治技术途径沉陷破坏的防治技术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考虑;(1)对开采沉陷的控制,即通过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采取井下充填法、覆岩离层带空间充填等措施,来减少地表下沉,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达到保护地表和地面建、构筑物与耕地的目的。
(2)开采沉陷破坏的恢复和整治,运用土地复垦技术和建筑物抗采动变形技术,对开采沉陷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
1.1.1全部充填开采在煤炭采出后顶板尚未冒落之前,用固体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密实充填,使顶板岩层仅产生少量下沉,以减少地表的下沉和变形,达到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的目的。
其中水沙充填是充填采煤法中减少地表下沉效果作好的方法,其次是风力充填和矸石自溜充填。
但充填采矿法需要专门的充填设备和设施,还需要有充足的充填材料。
矿井初期投资大,吨煤成本相应的增加。
1.1.2条带开采根据煤层和上覆岩层组合条件,按一定的采留比,在被开采的煤层中采出一条,保留一条。
由于条带开采仅是部分地采出地下煤炭资源,保留了一部分煤炭以煤柱形支撑上覆岩层。
从而减少覆岩移动,控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实现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
但该方法采出率低、巷道掘进多,工作面效率低。
1.1.3覆岩离层带充填根据采空区上方覆岩移动形成三带的岩移特性,在煤炭采出后一定时间间隔内,用钻孔往离层带空间高压注浆,充填,加固离层带空间,将采动的砌体梁结构加固为稳定性较好的连续梁结构,使离层带的下沉空间不再向地表传递,以减少或减缓地表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或农田。
但该技术难度大,再近一步研究。
1.1.4限厚开采根据矿区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建、构筑物抗变形能力,以不产生地表积水和满足建筑物所要求的保护等级为依据,确定可开采的煤层厚度,开采是仅回采这一厚度的煤,其余各煤层均不开采,以实现减少下沉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及土地的目的。
但该技术采出率低,仅在薄煤层中应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的技术探讨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推进,煤矿沉陷问题也日益凸显。
煤矿沉陷不仅会给矿区和附近居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还会对地下水文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成为了煤矿开采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
本文将从煤矿开采沉陷的影响机理、沉陷预测和监测技术、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矿开采沉陷的影响机理煤矿开采沉陷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由于地表地下煤层的变形、瓦斯涌出和矿岩崩塌等因素引起地表沉陷和建筑物变形的现象。
煤矿开采沉陷的影响机理主要包括:(1)地表沉陷: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下方煤层被开采后形成空隙,地表上方的岩层会因失去支撑而发生沉陷。
受影响的范围主要取决于煤层的深度和开采方法。
(2)建筑物变形:地表沉陷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陷和变形,使得建筑物的结构受到破坏,甚至引起建筑物的倒塌。
(3)地下水动态变化:煤矿开采沉陷会导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沉陷预测和监测技术煤矿开采沉陷的预测和监测是防治和控制沉陷的基础,也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常用的沉陷预测和监测技术主要包括:(1)地面沉陷预测:地面沉陷预测是通过对煤矿下方煤层的开展地质勘探,采用地质勘探、遥感技术和地下水动力学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等手段,对煤矿开采沉陷进行预测。
(2)监测技术:通过地面或地下的监测设备,对煤矿开采沉陷进行实时监测。
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建筑物沉陷监测等。
(3)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矿开采沉陷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关键参数的分析和预测,为沉陷防治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煤矿开采沉陷的防治和控制是通过对煤矿开采沉陷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保障煤矿开采安全和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
常用的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主要包括:(1)煤柱支撑技术: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采用合理的采煤柱宽度、间距和支护方式,保护地表和地下设施的完整性,减少地面沉陷。
摘要针对矿区开采造成的沉陷及其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沉陷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获取该地区可能会发生的灾害或破坏,为地表的人、物安全提供灾害预报。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开采沉陷预计方法、不同预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选择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基于概率积分法原理的预计方法,开展一个矿井的沉陷预计工作,根据预计结果分析这样的沉陷将给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的破坏,破坏是否会带来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最后对使用概率积分法进行的开采沉陷预计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提高开采沉陷预计的精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矿区开采沉陷预计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ubsidence caused by mining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natural, subsidence monitoring work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from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analysis, we can obtain the region may happen for the disaster or destroy, the person, content security surface provide disaster predic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mmon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methods and apply is expected. On this basis, choose a wide range of currently using the principle based on 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 of the expected method, the subsidence is expected to begin a mine mining job, get the first panel on the surface subsidence curve, coal and coal seam of isoline map of surface subsidence,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such subsidence will give surfac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whether the damage caused by mining damage will bring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damage. Finally an error of subsidence predi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subsidenc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a certain significance.Keyword:Mining Area Mined Subsidence prediction目录1 引言 (1)1.1 选题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1)1.2 国内外开采沉陷学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就 (1)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现代的开采沉陷预计体系介绍 (9)1.3.1 现代开采沉陷预测方法简介 (9)1.3.2 概率积分法 (9)1.3.3 典型曲线法 (10)1.3.4 剖面函数法 (10)1.3.5 数值计算法 (11)1.3.6 相似材料模拟方法 (12)1.3.7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 (12)1.3.8 灰色系统理论法 (12)1.3.9 时序预计法 (13)2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开采沉陷预计 (14)2.1 概率积分法的原理简介 (14)2.1.1 走向主断面上充分采动、半无限开采时预计公式 (14)2.1.2 非充分采动时预计公式 (15)2.1.3 充分采动时,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计算公式 (15)2.2 利用概率积分法对一个煤矿开采沉陷进行预测 (16)2.2.1 矿井开拓概况 (16)2.2.2 地表移动变形预测基本参数选取 (16)2.2.3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17)3 对于提高概率积分法预计精度的方法探究 (20)3.1 现行概率积分法基本参数的确定 (20)3.1.1 下沉系数 (20)3.1.2 主要影响半径r (20)3.1.3 水平移动系数b (20)3.1.4 开采影响传播角θ (20)3.2 存在的缺陷 (21)3.3 数学回归分析的对象 (21)3.3.1 回归分析的对象 (21)3.3.2 回归分析的样本 (22)3.3.3 各参数影响因素的选取原则 (22)3.4 回归分析的步骤 (22)3.4.1 影响因素选取 (22)3.4.2 筛选完全样本 (22)3.4.3 散点图分析 (22)3.4.4 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 (23)3.4.5 回归分析(优中取优) (23)3.4.6 确定回归模型并进行误差验证 (23)3.5 概率积分参数的回归分析 (23)3.5.1 最大下沉值W (23)cm3.5.2 最大水平移动值U (24)cm3.5.3 影响半径r (24)3.5.4 开采影响传播角θ (24)3.6 误差分析 (25)3.7 改进预计方法 (25)4 地表沉陷对地表的影响及对地下水的破坏分析 (26)4.1 对建筑物的影响 (26)4.2 对土地、农田、植被及道路的影响 (26)4.3 对地下水的影响 (26)5 结论 (27)6 致谢 (28)参考文献 (29)1 引言1.1 选题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地下有用矿物采出后,开采区周围岩土体的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
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探析摘要:地表沉陷是由采矿采空区所引发的,随着大规模的煤炭从地下采出,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我国部分地区由采矿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首当其冲,塌陷坑、地裂缝、沉陷区等所造成环境危害和修复难度也最大,通过加强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采空区地面沉陷区的形成与治理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综合治理提供了一些方法,对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采矿区;塌陷;沉陷区;治理方式引言在实际开展采矿沉陷区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有效结合采矿沉陷区所属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但要有效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还要为整个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的形成及危害沉陷区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大面积长时间的采矿开采,地下逐渐形成了采空区,采矿区内岩层稳定性变差,易导致岩层断裂、弯曲,地表水平及垂直移动等现象;第二,因开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比较复杂,受采空扰动的影响,巷道顶板塌落,形成采矿区。
由于沉陷区的形成改变了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系受到破坏,周围水系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平原矿区,地下水位较浅且降水集中,随着采矿区形成,地表会形成沉陷水域,进一步使沉陷区内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自然景观被破坏,动植物栖息环境受影响,生物多样性锐减,因此对于沉陷区治理迫在眉睫。
2采矿区形成过程采矿区是指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将地下煤炭或煤岩石等开采完成后留下的空洞或空腔。
在采矿工程开采过程需要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运走,一般会在掘进过程中,采用类似道路上过山隧道方法,逐步打通地下煤炭所在位置到采矿井口间的隧道,一般会将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矿石、煤炭等运送到地面,以便形成合理的运送和开采作业面,随着煤炭和其他矿石的不断运出,地下形成了采矿区。
由于开采工艺和使用技术不同,采矿区略有差别,一般会以采矿井口为中心,向煤炭资源存储点形成采煤巷道,采煤巷道类似过山隧道的形状。
2024年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引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而煤矿开采所带来的沉陷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行业的难题。
沉陷不仅会对地下和地表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开采沉陷的原因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的开采导致煤层的失稳和破裂,引起上覆地层的塌陷,形成沉陷。
1. 煤层岩性特征:煤层的岩性特征决定了其开采导致的沉陷程度。
软岩煤层更容易发生沉陷,而硬岩煤层的沉陷程度较小。
2. 采煤工艺:采煤工艺的不同也会对沉陷程度产生影响。
目前,常用的采煤方式有顶煤爆破法、胶运放顶法、割缝法等。
对于不同的煤层类型选择合适的采煤工艺可以减轻沉陷程度。
3. 开采方式:煤矿开采一般采用的方式有直接开采和分层开采。
直接开采是指从地表直接开采煤炭,分层开采则是在地下不同深度开采不同层煤。
两种方式对沉陷程度都有不同的影响。
二、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为了减轻煤矿开采引起的沉陷问题,需要探索并应用适合的防治和控制技术。
1. 改变开采方式:采用分层开采方式可以减轻沉陷程度。
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深度开采不同层煤,减少单层厚度,从而减少沉陷量。
2. 改进采煤工艺:改进采煤工艺可以减轻煤层的失稳和破裂,从而减少沉陷程度。
例如,在顶煤爆破法中使用合适的爆破参数和爆破顺序可以减少煤层的破裂面积,降低沉陷量。
3. 应用支护技术:在采煤过程中使用支护技术可以减少沉陷程度。
目前常用的支护技术包括采空区充填法、支架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填充采空区,维持地表稳定,减少沉陷程度。
4. 灌浆技术:灌浆技术可以减少地层的破裂和沉陷。
通过注入填料,将地层中的空隙填实,增加地层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沉陷量。
5. 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煤矿开采引起的沉陷。
通过模拟煤矿开采的过程和条件,可以预测沉陷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三、案例分析以某煤矿为例,该煤矿采用了分层开采方式,并结合支护技术和灌浆技术对沉陷进行了防治和控制。
采矿方法及地表沉陷预测探究
此文系我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此种诈骗行为,必有报应
【摘要】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地球浅部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使用需求量了,因此开采人员已经在研究深度开采煤矿的技术。
由于深部开采会对地表沉陷带来影响,所以解决地表沉陷预测成为深部开采煤矿的关键。
只有解决好技术上的难题,才能安全的进行采矿工作。
【关键词】采矿方法;地表沉陷;预测;模型;系统
我国目前已经普遍使用剖面函数法、典型曲线发和影响函数法预测地表沉陷,由于深部开采存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高冲击地压以及开采后覆岩破坏的技术问题,目前还没有办法通过理论方法获得概率积分法参数,只能通过资料反演获得概率积分法参数。
我国建立了大量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对研究地表沉陷有很大的帮助。
进行地表沉陷预测的探究式为了给采矿工人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也为采矿技术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一、采矿方法研究
我国目前有几十种采矿技术,但是综合来看,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空场采矿法,这种采矿的方法就是将矿区分为矿房和矿柱,分成两个步骤进行采集。
在回采矿房时形成的空区利用矿柱进行支撑,控制地表压力,保证矿石和围岩的稳固。
第二类是填充采矿法,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扩大,利用地面构件对空区进行支撑,防治矿石掉落。
第三类就是崩落采矿法,对空区的围岩进行崩落,再填充空区,这样既可以避免围岩意外崩落伤害工人,还可以有效的利用围岩控制地压。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就是将采矿方法分为浅部开采和深部开采。
开采深度小于300米的开采为浅部开采,此时进行煤矿矿床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不明显,就算有异样,也是可以及时进行处理的。
开采深度大于300米的开采就是深部开采,开采的过程中,在300到600米之间可能会发生轻度的岩爆,600米以上就会频繁发生岩爆。
因此对深部开采而言,地表沉陷的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表沉陷预测方法
1.剖面函数法
剖面函数法就是利用剖面函数来描述地表下沉盆地。
具有清晰直观的特点,借助计算机软件轻松快捷的获取地表沉陷参数。
只要将实际测得的资料输入软件,通过软件的分析,在地表不发生明显差异变形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函数参数值。
但是这种预测方法的使用存在局限性,比较适合矩形工作面开采的地表沉陷预测。
2.典型曲线法
典型曲线法的使用首先需要在矿区建立观测站,通过观测站点获取的信息,绘制地表变形曲线,通过曲线描述地表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变形分布规律。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典型曲线有峰峰矿区典型曲线和平顶山矿区典型曲线,采用这种预测方法可以更加精准的确定地表沉陷的时间和发生的可能性,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将下陷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但是这种方法同样受到面积的局面,只能适用于小面积的矿区。
3.影响函数法
影响函数的运用首先要将井下煤层分成几个区域,分区研究地表变形的影响因素,然后综合所有的因素,最后就可以得到地表变形值。
就是数学中先微分再积分的思想,将剖面函数推广到三维空间。
我国著名的概率积分法就是影响函数法的一种。
概率积分法就是将采空区上方覆岩岩层看成松散介质,将地表移动看成服从统计规律的随机过程。
概率积分法对我国矿业中预防地表沉陷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预测系统基于本法研究出来的。
在实践作业中,也为预防地表沉陷做出了贡献。
三、地表沉陷参数研究
1.地表沉陷参数的获取
矿区环境的复杂增加了我们获取地表沉陷参数的难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矿区建立监测站,那么监测站地点的选取也是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首先观测线应该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有利于后期对地表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其次,观测线的长度要长于地表移动的范围,否则有可能无法获取完整的数据;然后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定在移动盆地范围之外,埋设要牢固。
观测线的布置方向分为两条,一条沿煤层走向,另一条沿倾斜方向,可以保证两条线都能够同地表的移动而移动。
设定好观测点,就可以进行日常监测的工作,从监测站可以直接
获取地表沉陷参数,可以全面的掌握矿区地表动态,在沉陷形成之前,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挽救,避免大面积的下陷。
2.地表动态移动规律分析
地下开采的范围对地表沉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动程度对下沉系数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移动程度加大再趋向于稳定。
矿区开采区域的加大会使得空区越来越多,对地压的影响增大,地表沉陷的强度就会增加。
但是地表水平移动系数是随着采动程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趋向于稳定的,说明深部开采时,大采和深采可以控制地表破坏程度。
3.深部开采岩层移动分析
矿井的深度加大包括上覆岩层和松散层的增加,都会导致岩层移动。
例如我国东部矿区,地表松散厚度一般都是比较大的。
随着覆岩厚度的增加,在上覆岩层结构作用下,基岩层的下沉和移动减小,造成地表下沉量的减小。
矿区作业的时候采用的爆破技术会对岩层造成震动,影响岩层的结构,破坏岩层的强度,因此在采矿的时候应该对地质进行全面的勘测,对地质特殊的地方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例如岩层强度不大的区域,在形成空区后要立马进行支撑结构的建立,保证围岩出于稳定的状态,保障采矿作业环境的安全。
4.地表沉陷预测模型
地表沉陷预测模型的建立需要以预测方法得到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各种数据的线性关系,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切入点。
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确定地表沉陷下沉值、倾斜值、水平移动值、水平变形值和曲率值。
在进行参数的计算时,要求研究人员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数据,当出现质疑时,就要停止接下来的工作,直到弄清楚每一个数据的含义,才能继续开展后面的工作。
科学就是需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只有一丝不苟的研究才能开发更精确的技术。
建立模型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矿区开采的深度、厚度、采煤方法和煤层产状,不同因素的变化会带来地表沉陷情况的改变,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对矿区内外的环境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为矿区建立科学的地表沉陷预测模型。
5.地表沉陷预测系统
MSPS开采沉陷预测软件是最新研究出来的一款适合矿区预测地表沉陷的软件,可以比较准确的对地表沉陷进行预测。
利用预测的结果可以定量地研究受开
采影响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预测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对矿区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或重建的依据,也是进行地下开采的关键保障;可以利用结果判断铁路之下的矿物开采的可能性,预估铁路维修的工程量和使用材料量,继而决定是否进行开采,并制定开采计划;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全面评估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掌握土地的塌陷面积和深度,为后期整改措施的筹划奠定基础。
这种预测系统可以准确的进行评估,不会导致浪费或者保护不足的现象,是矿区作业中必不可少的预测系统。
结语: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活动时,尤其是深部开采的过程,要注重地表沉陷的预测,对整个矿区进行合理的划分,保障采矿环境的安全。
在地表预测的工作中,监测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仅掌握基本的技术,还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培现.深部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
学,2012.
[2] 徐乃忠,王斌,祁永川.深部开采的地表沉陷预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01:66-69.
[3] 贺桂成,丁德馨,刘永,张志军.衡山石膏矿老采空区地表沉陷的ANFIS预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06:876-881.
[4] 郝兵元,胡海峰,白文斌,康立勋.地表沉陷预测参数可靠性分析及取值优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02:184-187.
[5] 蒋建平,陈功奇,章杨松.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地表沉陷预测中的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2010,09:92-97.
[6] 魏振宏.大柳矿井开采地表沉陷预测及影响分析[D].兰州大学,2013.
[7] 徐杨青,吴西臣.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预测数值模拟研究[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06:838-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