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_蔡建文
- 格式:pdf
- 大小:726.57 KB
- 文档页数: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究汇报人:日期:•引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完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总结与展望目录引言背景介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体目标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领域的知识,具备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具体规格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支撑,以选修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涵盖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素质拓展体系培养方案框架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实施路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等多种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方法措施采用问题导向学习、研究性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个涵盖了测量、控制和仪器制造等领域的重要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物理量传感器获取和处理信号,并通过控制系统对物理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这个专业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掌握测量与控制理论、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测量与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管理与维护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2、掌握各种物理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技术;3、掌握测量与控制理论、仪器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4、具有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集成、调试和维护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置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专业设置了以下几类课程: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等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测量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仪器原理与设计、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子测量技术、计量技术与标准等课程。
3、实践课程:包括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测量与控制实验、仪器设计与制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践等课程。
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实验室教学:本专业设有多个实验室,包括传感器实验室、测量与控制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和实践机会。
2、课程设计: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一些小型课程设计,例如传感器设计、测量系统设计等,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
3、毕业设计:在毕业前,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实践项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与导师共同确定课题,进行为期数月的实践活动。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
建立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从而构建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重庆大学的特色专业。
在一代又一代重大人的精心打造下,该专业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创建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践探索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以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
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欢迎。
近年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一、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行业对仪器仪表学科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校传统的按统一规格培养的工具型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全面发展、个性突出并有扎实基础,拥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校既有共性的培养计划,也有个性的培养方案。
通过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选修、专题设计等方式,把培养工程师与培养行政管理、商业精英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全面培养,又个性发展的育人格局。
通过对知识及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在传统的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及智力发展、科技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积极探索、耐受挫拆等情商因素培养,使智商情商得以协调发展。
使一大批学生不仅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突出,同时又拥有较好的科学思维、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已成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作者:陈玲玲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年第07期一、引言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走向新型工业化时代,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的严格监控等,都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种高新技术也愈来愈多地渗入到测量领域和仪器仪表行业,相应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也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对仪器仪表类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它已经不再适应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技术体系已经与当前技术的发展不适应,专业面太窄,不适应当前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二是原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内容起点低、知识陈旧,实践课程过分依赖理论课程等。
因此,必须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专业,以适应专业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
二、结合高新技术发展,提升专业学科内涵建设作为测控领域唯一的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21世纪的仪器仪表学科将是集机、光、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虽然是仪器仪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但其专业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
因此我们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突破传统的仪器仪表学科的限制,根据新世纪仪器仪表学科的发展确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作为第一层面,测量测试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为第二层面,构建涵盖六种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测控领域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三、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测控与仪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我们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整和。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具有气象特色,以信息技术领域仪器仪表类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善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身心健康的综合型专业人才,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仪器仪表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它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以检测理论和误差分析理论为指导,合理应用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构建精确、稳定、可靠、经济,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特征的测试、计量和控制系统,成为信息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组成一个完整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学生应德智体全面提高,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集成、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本专业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
三、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四、学科基础课程电路、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五、专业主干课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仪器电路设计(测控电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光学、自动控制原理、智能仪器设计、测试技术六、专业方向课程方向一:精密机械与仪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精密机械制造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方向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械制图、光电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七、气象特色课程(除大气科学概论以外)气象仪器、气象雷达与卫星遥感技术、雷电防护、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八、修业年限: 四年九、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十、辅修专业说明(如不开设辅修可不填)十一、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探索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越来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种高科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经济发展中,测控技术及其仪器的使用就是一个体现,而且测控技术及仪器的使用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在相关专业的招考范围内,测控专业及仪器专业只招收本科生,为实现测控领域的高层次人员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结合测控技术及其仪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探讨测控技术及仪器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测控技术测控仪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一、测控技术及仪器实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外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体现在测量领域,测控技术不断更新,要求素质越来越高的人员进行操作。
我国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测控技术及仪器进行本科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测控技术及仪器进行人才培养是我国实现与国际经济发展全面接轨的重要途径。
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途径。
当前整个国际社会都在进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往人才的竞争方面上发展,因此实现本科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途径。
而且整个世界的制造业都在不断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检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都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从业人员具有高素质,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素质能力。
2. 测控技术及仪器进行本科人才培养也是实现人才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不仅对自身所从事的行业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行业素质,对与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有大体的了解,对行业的发展有较大贡献的相关人员。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要培养出素质较高的人员。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涉及制造、维护、管理和运用各类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的技术学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具有测量、控制、检测、调试、管理、研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强化基础理论教育。
主要课程包括离散数学、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微处理器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等,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课程中设有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第二,开展专业课程教育。
主要课程包括测控技术导论、传感器技术、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工业控制电路、精密仪器设计等,涵盖了本专业的核心内容。
学生通过掌握这些课程,能够了解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领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组织专业实习。
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院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机构参加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习计划的设置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与能力,制定不同的实习方案,并根据实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第四,注重专业技能培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技能培养,主要包括实验技能、测量技能、设计能力、调试能力等。
学生通过各种技能培养,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为具备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第五,鼓励科学研究。
学生在学院内或实习单位内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增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教学管理。
学院应该加大对教师科研和教学的支持力度,制定全面、周密、科学、严格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领域所需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管理等领域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的设计、研制、运用与管理工作。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测量技术基础2.信号与系统3.电子测量与仪器4.光学测量与仪器5.红外测量与仪器6.计算机控制技术7.传感器技术8.通信技术与接口技术9.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0.仪器仪表自动化测试技术11.电路设计与模拟电子技术12.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实践环节设置1.实验课程:实施与核心课程学习相配套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实习实训:通过校外实习实训,提供学生实际工作环境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毕业设计: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需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模式1.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课程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2.项目实践与团队合作:引入项目实践,要求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工程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创新实践与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专业实践能力要求1.理论知识: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2.设计能力:具备相关技术体系的仪器设备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操作:掌握常见测控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能够进行实际的测量和测试工作。
4.数据处理:具备处理测量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
5.综合应用: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其他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并提供解决方案。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模式测控技术与仪器(Measurement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专业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测控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信息处理、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精密仪器等技术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研究开发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较高,听、说、读、写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较规范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较强,掌握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或攻读工学硕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一) 素质结构方面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文化素质:应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专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对市场经济规律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一、专业背景介绍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系统测量和控制。
2.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进行技术创新。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化的需求。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感器技术、测量原理与方法、仪器设备与控制系统等。
(3)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工程实训、实习实践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如智能仪器技术、光学测量技术等。
2.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验,让学生熟悉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实际操作和仪器的性能特点。
(2)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实践,与实际项目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专业实践能力培养(1)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工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实验: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模式1.课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内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导师制度:为学生指定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实践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就业中的问题。
3.实习实践与企业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五、评价与监控1.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习实践和工程项目的实际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检测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石油勘探技术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电子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号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注重现代计算机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实际训练,着重掌握石油勘探和开发仪器的原理与技术。
在教学上采取软件与硬件结合、部件与系统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检测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具备一定的工业测控技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仪器与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必要的工程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仪器的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测量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感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地球物理测井仪器、地震勘探仪器。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实习初步、工程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本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于电子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方面,在应用方面与石油勘探仪器(地震仪器、测井仪器)相结合,培养了解石油勘探开发过程、掌握石油仪器勘探仪器原理与特点、同时具备通用电子仪器开发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
地方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蔡建文;潘雪涛;张美凤;孟飞;邬华芝
【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年(卷),期】2016(38)2
【摘要】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挖掘自身传统与优势,实施政校企联动,创建了“一体两翼”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四轮驱动”人才培养策略(以教学体系为支撑力,以教学资源为推动力,以教学方法为提升力,以学风制度为保障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专业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蔡建文;潘雪涛;张美凤;孟飞;邬华芝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 李作进;聂玲;翟渊;钟秉翔
2.应用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 王德华
3."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工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 [J], 李辉; 王加安; 张美凤; 葛为民; 蔡建文
4.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J], 丁英丽;律德财
5.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J], 李作进;柏俊杰;聂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