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掌握制度11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1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是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些核心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而制定的。
下面是对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介绍的文章。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是由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并贯彻的一项重要制度。
这些核心制度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规范操作制度、护理信息管理制度、护理与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护理质控监督制度、护理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护理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护理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护理质量评估与监测制度、护理实践研究与创新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护理质量,并建立相关的质量评估机制,保证了护理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护理规范操作制度确保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护理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了全面、准确的护理信息管理平台,为护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保障了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此外,护理与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和医疗纠纷的产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护理服务。
为了确保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从管理和培训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对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进行全面科学的组织实施,形成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护理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总之,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是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健全这些核心制度,可以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但是,单纯依靠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防范制度十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一、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依据1、特级护理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展抢救的患者;(2)各种简单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3)重症监护患者;(4)使用呼吸机关心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5)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6)其他生命危急,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2、一级护理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局部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二级护理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局部自理的患者。
4、三级护理具备以下状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二〕分级护理工作要点1、特级护理(1)严密观看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依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依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依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根底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每小时巡察患者,观看患者病情变化;(2)依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依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依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根底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实施安全措施;(5)供给护理相关安康指导3、二级护理(1)每2 小时巡察患者,观看患者病情变化;(2)依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依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依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4、三级护理(1)每3 小时巡察患者,观看患者病情变化(2)依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依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供给护理相关安康指导。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查对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抢救工作制度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7、值班交接班制度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9、医嘱执行制度10、护理查房制度11、护理会诊制度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3、消毒来菌隔离制度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两年一次:(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医疗机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病房管理制度 (2)抢救工作制度 (3)分级护理制度 (4)护理交接班制度 (5)查对制度 (6)给药制度 (7)护理查房制度 (8)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9)护理会诊制度 (9)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0)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1)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11)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1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护理十项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1)护理值班、交接班管理制度 (2)护理查对制度 (3)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4)消毒、隔离制度 (4)病区管理制度 (6)住院病人管理制度 (7)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8)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 (9)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9)分级护理制度一、病人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
二、病人住院期间,医生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级别,以利于病人康复。
三、护理等级一般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和特别护理。
四、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大手术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而需要加强护理的病人,应指派专门的护理人员看护,或进入重点护理病室、监护室。
护士要在24小时内制定出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负责做好病人的一切护理工作;向病人提供安全、及时、准确的整体护理服务;护士应在护理记录单中准确及时的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治疗、护理、出入量及病情,每班均应写出小结,每日有总结;要备好各种监护仪、急救药品、器材等,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五、一级护理:适用于重症或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
护士要负责做好病人的各种生活护理,必要时制定护理计划;重视做好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1次病人,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根据病情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要求帮助病人擦澡、洗头、更衣及必要的床上活动等,预防并发症。
六、二级护理:适用于重病恢复期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
在生活上,护士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帮助病人制定治疗康复计划并做好指导工作;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的心理变化,每1~2小时巡视1次病人;护士要主动帮助解决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困难。
七、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轻的病人或处于恢复期生活能自理的病人。
护理人员要主动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给予必要的卫生宣教;对病人实施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并注意病情观察,每3~4小时巡视1次病人;出院前做好病人的医学卫生指导工作。
禄丰县人民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一、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级别,并下达医嘱。
(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三)患者一览表和床头牌上有分级护理标志,标志与护理级别吻合,根据医嘱及时更改。
患者住院期间应根据级别要求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四)分级护理范围:1、特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一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二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三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五)分级护理要求:1、特级护理:(I)安臵患者于抢救室、监护室或单人病房.24小时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处臵,各种管道通畅、固定妥善。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和护理.并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3)及时、客观填写护理记录,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人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制定和调整护理计划。
18项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者)自理能力下达护理分级医嘱后,作出分级护理的标记,并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1) 特级护理1.1 病情依据:a.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b.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c.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者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1.2 护理要求:a.除患者蓦地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进入抢救室或者监护室,根据医嘱由监护护士或者特护人员专人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
c.制定护理计划或者护理重点,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d.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
e.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用物定期更换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f.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g.由监护护士或者特护人员专人护理。
(2) 一级护理2.1 病情依据: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监护。
b.病情不稳定或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c.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d. 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2 护理要求:a.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c.定时巡视病房,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d.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e.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f.每小时巡视一次。
(3) 二级护理3.1 病情依据:a.病情趋于稳定或者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b.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c.病情稳定或者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3.2 护理要求:a.定时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常规给患者测量体温、脉膊、呼吸、血压。
b.协助、催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c.按要求做好护理记录。
d.每两小时巡视一次。
(4) 三级护理4.1 病情依据:病情稳定或者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者无需依赖的患者。
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1、病房的护理工作在科主任和科护士长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科室的清洁、舒适、肃静、安全、美观、避免噪音,注意通风。
3、护士必须按照医院的要求统一着装,并保持仪表整洁、仪容端庄、举止慷慨、谈吐文雅。
4、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岗位职责、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并遵照执行,以确保护理质量.5、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上,固定位置,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6、定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7、各项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调整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
8、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措施。
9、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定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做好交接班手续。
医师根据病人病情下达护理级别医嘱,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共四个级别,护士按要求执行分级护理,要住院病人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的标志来表示患者的护理级别,特级和一级护理用红色标志,二级护理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牌上显示相应的护理级别.(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
(2)各种复杂或者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
(3)严重外伤或者大面积烧伤的患者.2、护理要求(1)根据医嘱需要派专人 24 小时护理或者转入监护病室。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护理记录.(3)备齐相关监护仪器及急救器材、药品。
随时做好急救准备.(4)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治疗及标本采集等工作。
(5)按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到服药到口,保证各种管道通畅.(6)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7)根据医嘱及病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二) 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1)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严格卧床歇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2)生活部份能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核心制度15条1.护理文件管理制度2.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5.防坠床、跌倒管理制度6.压疮管理制度7.医嘱查对制度8.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9.输血查对制度10.值班、交接班制度11.分级护理制度12.消毒隔离制度13.健康教育制度14.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15.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文件管理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2.护理文件包括医嘱单、体温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
护理文件管理由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办公室护士具体负责,各班次护理人员均实行谁在班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3.护理文件的书写按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范要求执行,书写应客观真实、重点突出,体现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严格遵行“谁执行,谁记录,谁签名”。
4.护士长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把关,定期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并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分析,将存在问题向护士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落实。
5.死亡、纠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必须审阅,并在最后一次记录上签名。
6.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文件定点放置,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按在床病历顺序排列,出院(死亡)病历按照出院病历顺序排列,与病案室人员交接并签全名。
7.患者会诊或转院时只能携带会诊单或病历摘要;转科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人送交病历;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历或患者本人(代理人)需要复印病历资料时,需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申请并在医院指定部门复印。
8.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值班人员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由质量监控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患者佩戴腕带1.1原则上所有住院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均需佩戴腕带。
在重症医学病房、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有创诊疗、输液输血、抢救、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必须佩戴腕带,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管理制度体系 (3)1.1 制度概述 (4)1.2 制度框架与内容 (5)1.3 制度更新与维护 (6)二、护理安全管理 (8)2.1 安全管理制度 (9)2.2 风险评估与预防 (10)2.3 安全教育与培训 (11)三、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2)3.1 质量管理体系 (13)3.2 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 (15)3.3 质量持续改进 (15)四、护理教育管理制度 (16)4.1 教育培训计划 (17)4.2 培训效果评估 (18)4.3 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 (19)五、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1)5.1 人力资源配置 (22)5.2 岗位职责与考核 (23)5.3 人员激励与发展 (23)六、护理科研管理制度 (24)6.1 科研项目管理 (25)6.2 科研成果转化 (27)6.3 学术交流与合作 (28)七、护理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29)7.1 感染预防与监测 (29)7.2 标准预防与隔离措施 (31)7.3 环境管理与消毒 (32)八、护理患者管理制度 (33)8.1 患者入院与出院流程 (34)8.2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36)8.3 患者满意度调查 (37)九、护理药品与物资管理制度 (38)9.1 药品采购与库存管理 (40)9.2 物资申领与使用登记 (41)9.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42)十、护理应急预案与处置制度 (43)10.1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44)10.2 突发事件报告与处理 (46)10.3 危机管理与救援 (47)十一、护理持续改进与评价制度 (48)11.1 持续改进理念与方法 (50)11.2 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51)11.3 创新与发展规划 (52)一、护理管理制度体系该制度规定了护理人员的资格准入标准,包括学历、专业技能和专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该制度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能力,规定了定期的培训计划、考核标准和持续教育机制,以适应医疗技术和服务需求的发展。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一、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病区护士站的文员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需要转抄医嘱时,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
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药师执行);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同时,护理部要协同医院药学部,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3.手术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室与病区间交接患者时,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主动邀请患者参与确认。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查对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抢救工作制度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7、值班交接班制度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9、医嘱执行制度10、护理查房制度11、护理会诊制度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3、消毒来菌隔离制度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两年一次:(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单元备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5、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护理核心掌握制度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执行医嘱、进行治疗时,应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服药、注射和各项操作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包括查新药使用说明书。
“七对”:床号、姓名、药品、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2、办公室护士认真校对医嘱,特别注意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用药剂量、途径、方法、时间和频次。
执行医嘱做到“五不执行”:口头医嘱不执行(抢救除外)、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不执行,须向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与医生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以备记录。
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记医嘱并签字。
4、护士执行临时医嘱时,要及时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做到医嘱班班核对,每周总查对,并签名。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二)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须经两人核对。
2、输血时做到十对: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对供血者姓名、血型、献血量、血瓶号及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血、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无误后方可输入。
3、两名核对者要在输血单上签名。
4、输血后再次查对以上内容。
5、输入非同一供血者的两袋血之间,必须输生理盐水以冲洗输血管道。
6、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三)手术查对制度1、术前严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病历、患者禁食等情况,并签名。
2、手术前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内容,无误后开始手术。
3、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所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
4、手术标本经检查核对后进行登记、签名,送病理科。
5、无菌物品要严格查对灭菌指示卡、3M胶带等,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
6、严格执行清点制度,防止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在伤口内造成不良后果。
7、巡回护士应正确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引言护理是医疗服务特有的功能,是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环节。
在医疗服务系统中,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遵守一系列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是为了规范护理工作而制定的,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一、护理文书制度护理文件制度是指义务记录护理记录、护理计划、护理评价、转运记录等各种护理文件,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便于沟通了解和协调工作。
二、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是指护理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护理技术,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三、患者安全制度患者安全制度是指护理人员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
四、护理沟通制度护理沟通制度是指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疑问和问题。
同时,护理人员间也应建立保密制度,保障患者的隐私。
五、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是指医院应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储存、转运、处置处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无害。
六、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指医院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以识别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七、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管理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等各个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八、消毒控制制度消毒控制制度是指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消毒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规范的消毒控制制度,保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传播。
九、病房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病房管理制度,管理病床和病房的卫生、安全、防病等各个环节,确保患者在干净、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得到护理。
十、护理队伍建设制度护理队伍建设制度是指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护理队伍管理制度,注重人才培养、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执行医嘱、进行治疗时,应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服药、注射和各项操作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包括查新药使用说明书。
“七对”:床号、姓名、药品、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2、办公室护士认真校对医嘱,特别注意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用药剂量、途径、方法、时间和频次。
执行医嘱做到“五不执行”:口头医嘱不执行(抢救除外)、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不执行,须向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与医生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以备记录。
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记医嘱并签字。
4、护士执行临时医嘱时,要及时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做到医嘱班班核对,每周总查对,并签名。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二)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须经两人核对。
2、输血时做到十对: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对供血者姓名、血型、献血量、血瓶号及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血、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无误后方可输入。
3、两名核对者要在输血单上签名。
4、输血后再次查对以上内容。
5、输入非同一供血者的两袋血之间,必须输生理盐水以冲洗输血管道。
6、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三)手术查对制度1、术前严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病历、患者禁食等情况,并签名。
2、手术前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内容,无误后开始手术。
3、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所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
4、手术标本经检查核对后进行登记、签名,送病理科。
5、无菌物品要严格查对灭菌指示卡、3M胶带等,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
6、严格执行清点制度,防止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在伤口内造成不良后果。
7、巡回护士应正确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四)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摆药后,服药、注射、处置前后查,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5、使用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毒麻、精神性药物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以备查对,并做好记录。
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6、使用溶媒时,标签上要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超过24小时后不再使用。
7、严格按医嘱时间给药。
8、发药、注射时,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使用。
交接班制度(一)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二)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病房。
阅读护理记录,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三)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处理好用过的物品。
遇到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方可离去。
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以便于夜班工作。
(四)交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器械等不符时,应立即查问。
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有交班者负责。
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五)严格执行“九不交接”制度,即:衣着不整不交接;正在抢救病人不交接;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当班医嘱未处理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数目不清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做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不交接。
(六)晨会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报告,交班护士应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要求做到口头要交清,病人床头要看清,如交待不清不得下班。
晨会中护士长可安排提问及小讲课,布置当日工作重点及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一般不超过15分钟。
(七)交班内容:1、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病人,均应详细交班。
2、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病人有无褥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通畅情况。
4、常备、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交接班者均应签全名。
5、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整洁、安静的要求及各种工作的落实情况。
护理差错上报管理制度1、病房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负责,各科室备有差错事故登记本,认真作好登记报告工作。
2. 发生事故差错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差错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和结果。
护士长在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并同时提交书面材料,护理部核实后,及时报院部。
3. 发生差错后,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
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应努力将差错事故造成对病人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有关该病人的标本、化验结果、药品、器械、病史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或涂改。
对疑似输液、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科内保管。
4. 实习生一旦发生差错,按差错的性质、发生原因及经过,带教老师和护生酌情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有护士执业证书在临床实习、进修时发生差错,一切后果自负。
5. 差错事故发生后,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填写差错事故登记本,当事人填写护理缺陷分析记录,记录发生缺陷、事故的经过,护士长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及今后的改进和预防措施。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6. 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护理部、科室根据差错事故的性质、情节、本人态度,结合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强化护理安全教育,以使相关人员吸取教训。
7.对护理差错做到五个不放过:(1)未查清原因不放过。
(2)未查清事情经过不放过。
(3)没有处理结果不放过。
(4)当事人、科室护士未吸取教训不放过。
(5)未订立防范措施不放过。
8.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经查实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9.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病情依据:(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重症监护患者;(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病情依据:(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二级护理病情依据:(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病情依据:(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抢救工作制度(一)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各种抢救药品、器材保持性能完好,严格交接班,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每日检查,一般不准外借。
(三)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参加抢救,在医生到达前,应根据病情采取应急措施(如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吸痰等)。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通畅。
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能移动。
(五)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诵一遍,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核对无误后弃去。
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写医嘱并签名。
(六)准确及时书写各项抢救记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时间应精确。
(七)特别护理患者需做辅助检查时,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八)认真做好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和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九)做好抢救后的清理、补充、消毒及家属安抚工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蓝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蓝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患者坠床、跌倒管理制度1、床位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纪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措施,并列入交班内容。
必要时留家人陪护。
3、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洗手间应有注意防滑的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