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1 、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里,鲁迅>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却将长妈妈称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孤孀(( 掳) 骇() ...() )问诘()(惶急疮疤....) 霹雳( 懒) ) (渴慕疏( ....) ( 灸) ( 惧惮( 懿) ...震悚()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惶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诘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震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如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不可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的________。
1918年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1.倘.使(tǎnɡ)骇.破(hài)惶.急(huánɡ)掳.去(lǔ)诘.问(jié)疮.疤(chuānɡ)惧惮.(dàn)霹.雳(pī)震悚.(sǒnɡ)粗拙.(zhuō)渴慕.(mù)孤孀.(shuānɡ)2.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等。
其中给“我”买《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3.这篇文章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怀念祝福”。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角度说。
学生根据理解各抒己见。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等。
2.揣摩细节,了解人物。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她生得黄胖而矮”,从“黄”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喜欢切切察察”的阿长是个怎样的人?(3)一到夏天,睡觉时长妈妈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作品中长妈妈的睡相可以反映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4)描写吃福橘,“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9. 阿长与《山海经》4、理解词语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三、再读课文,文本探究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一句中“郑重”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郑重”在这儿是神态描写。
说明阿长的态度极其认真严肃,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经》,为什么还要模仿当时阿长的语气写成“三哼经”呢?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
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测评第二课时一、引入课堂:由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本文教学。
二、感悟精彩句子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3。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和山海经》导学案(答案不全)《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法指导: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出生字新词,给“读读写写”做好必要的注音和解释,并摘抄下你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字词(音、形、义都可)。
再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
2.重点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存疑,同桌交流。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鲁迅小说散文作品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2.《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作者不详,是先秦时期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内容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2.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一般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
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 阿长与《山海经》词语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霹雳: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新课导入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长妈妈”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这些事情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却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品味亮点词语】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一句中“郑重”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郑重”在这儿是神态描写。
说明阿长的态度极其认真严肃,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经》,为什么还要模仿当时阿长的语气写成“三哼经”呢?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
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感悟精彩句子】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9.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
【相关链接】文化常识:《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18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自主学习】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惶.急()震sǒng() pī( ) 雳惧惮. ( ) 烦琐.()孤shuāng ( ) jí()贯粗拙.()阿长.()掳去..() jié( )问3、解释下列词语。
惧惮:诘问:震悚:惶急:深不可测:莫名其妙:4、初读课文,初识阿长。
(1)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了哪件事?(2)从以上这些事中,你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经过了怎样的变化?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导航]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_________→_________(3)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说一句话。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结合上面两个问题和自己的独特感悟完成此题,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从外貌、身份、性格等方面说。
5、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合作探究】一、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2、听了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后,“我”为什么惊异并对长妈妈有了“特别的敬意”?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导航]:反讽往往比直接的批判更具力量,且富有幽默风趣之感。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是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圈,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优美情感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感受作者是如何从生活细节中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新课导入1、题解: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二、学习探究(要同学们展示自学成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完成,课堂直接展示。
)(一)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呐喊》、《朝花夕拾》等。
2、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掳()震()惶()疮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骇()4、注音写字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惊骇.()憎恶.()惧惮.()孤shuāng( ) pī( ) 雳(二)合作探究(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问题(一)读课文,看看文章中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按课文记叙顺序一一列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自学导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片段,写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那么诡谲(jué)、惊险、有趣、生动。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十分亲密,鲁迅从长妈妈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的熏陶。
不光如此,长妈妈对于鲁迅在文学道路上的影响还有一件事情。
学习目标:1.复习文常,结合注解读课文,记住生字读音。
2.概括课文所写事情和阿长的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描写法。
3.概括“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归纳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突出主旨的写法。
4.赏析文章关键词句,具体概括“我”的心理和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1.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着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2.感悟鲁迅对阿长深厚怀念的原因,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3.感知鲁迅作品中对小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鲁迅怀念普通保姆的原因,感悟阿长的人性美。
2.感悟作者对弱者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以平凡人物的生活为主题,主要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
八年级学生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能感悟到“爱”的博大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
《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字词。
憎恶粗拙掳震悚霹雳疮疤渴慕能不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设计意图: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词语,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解决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普通的阿长保姆?”请同学认真读一读这个问句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怀念”、“普通”,显然这是一个矛盾。
既是普通为何怀念?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这堂课,一起去探索去解决。
一、感知阿长的普通阿长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她的普通之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称呼不定、其貌不扬、姓名不知、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多陈规陋习、讲长毛故事、普通:饶舌多事、粗俗、迷信、无知、淳朴、不幸(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感知阶段,用主问题牵动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整体理解,可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质量。
)二、体会阿长的真心1.重点阅读“梦里也记得元旦……恭喜恭喜”语段,请小组自由合作朗读展示。
2.请学生谈谈为什么这样朗读?分别采访阿长和迅哥儿的朗读者的感受。
3.指导全班学生朗读。
(1)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
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这两句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áng()急②粗拙( ) ③烦suǒ()④惧惮()⑤疮()疤⑥憎恶()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⑾疏懒()⑿震sǒng()⒀诘()问⒁pī雳()⒂掳()掠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恶:薄:帖:空: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再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4.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5.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由此看出,本文是以为线索,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6.从中你看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思考: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经过:结果:1.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记叙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填空。
鲁迅,原名,字,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等,本文选自。
2.你能说出作者的几句名言吗?3.给加点的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霹雳..( )( ) 渴慕.( )二、研读课文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3.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当时的什么心理?三、拓展延伸1.长妈妈懂得哪些“我”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2.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体现了阿长怎样的品质?“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3.如果你是作者,你最想表达对阿长怎样的感情?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四、推荐阅读《好的故事》(鲁迅节选自《野草》)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朝花夕拾》2.略3.hài lǔsǒng xùhuáng chuāng jiédàn pī lìmù二、研读课文1.(1)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讨厌”,又“不耐烦”,又“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
(2)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
(2016年秋季版)山西省洪洞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山西省洪洞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山西省洪洞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9《阿长与〈山海经>》精彩开篇词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学习目标ﻫ序。
3、认识阿长的品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ﻫ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背景资料1、“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无答案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和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3.领会作者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学习难点】
学习体会详略得当这种写法的作用---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字,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
篇白话小说《》。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
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
已集》等。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骇.( ) 孤孀.( ) 掳.( ) 惶.( )急疮疤
..( )
诘.问( ) 渴慕.( ) 疏.( )懒霹雳
..( ) 玑.( ) 惧惮.( ) 矩.( ) 懿.( ) 灸.( ) 颈.( ) 悚.( )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惶急:
诘问:
惧惮:
渴慕:
疮疤:
震悚:
情有可原:
霹雳: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3.文学常识填空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二、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保姆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
(二)理清情节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三、合作研讨
1.精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2.探究情感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如果不是,说说前后有何变化。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样的感情?
(3)这一情感的宣泄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
四、迁移拓展
1.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
2.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将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想象合理即可。
五、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