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6.26 KB
- 文档页数:2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3)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黄颡似嗜子宫线虫病此病又叫"瞎眼病"。
是由一种似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体两端钝圆,体中稍粗,体表布满不规则排列的透明疣突。
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充满活动的幼虫。
繁殖方法与嗜子宫线虫相似。
雌虫体长20-40毫米,中间宿主是台湾剑水蚤,每年4-6月繁殖。
幼虫能在水中自由生活4天,悬浮于水上层,黄颡鱼吞食阳性台湾剑水蚤而被感染。
每年9-10月雌虫由腹腔迁至眼窝中定居下来,发育成熟,寿命为1年。
病鱼眼眶四周发炎充血,虫体不断长大,导致眼球突出,以每年4-5月鱼体病症为最明显。
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外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如有线虫,就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
此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游一带地区,除危害黄颡鱼外,长吻、粗唇也常患此病。
防治方法:因此病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鲤嗜子宫线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又叫红线虫病,是由鲤嗜子宫线虫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
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虫体长10,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
雌虫寄生在鱼的腹腔和鳔中,个体很小,乳白色。
幼虫寄生在剑水蚤体内,鲤鱼吞食阳性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而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
雌、雄虫在腹腔或鳔中成熟交配,雌鱼迁移到鳞下寄生。
雌虫在鳞片下吸取鱼的营养,发育长大,并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胀大,鳞外松散,竖起,有时导致鳞片脱落,周围组织又由于虫体活动损伤,引起肌肉发炎,继续感染水霉和细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东北地区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大鲤鱼。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它寄生于鲫鱼尾鳍条的间膜内,偶而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
虫体为血红色,体表布满排列不规则、透明的疣突,体长22-50毫米,比鲤嗜子宫线虫短。
雄虫很小,寄生在腹腔和鳔内,生活史与鲤嗜子宫线虫相似,中间宿主也是一些剑水蚤。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鱼病毒性皮肤病1.痘疮病病原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病症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
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
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
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痘疮病流行情况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2.鲤水肿病病原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
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
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
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环境因素是催化剂。
病症(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
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
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
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流行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
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达50%以上。
上为健康鲤鱼中为急性型病鲤(示全身红肿、竖鳞)下为慢性型病鲤(示溃疡痊愈后形成的疤痕防治方法(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淡水鱼类大全春季淡水鱼类易发的寄生虫病花罗汉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
现将常见春季寄生虫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在体表,寄生处充血、发炎、糜烂,皮肤及鳃上粘液增多,鳃细胞坏死,病鱼呼吸困难。
镜检有大量波豆虫寄生。
2.治疗方法:鱼种放养前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洗鱼体20~30分钟。
波豆虫二、斜管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该病无特殊症状,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在北方地区越冬后期发病严重。
2.治疗方法:可用克/立方米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或单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斜管虫三、小瓜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
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2.治疗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药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
小瓜虫四、锚头鳋病1.病原及症状:因锚头鳋寄生而致病,寄生在鱼的头部、眼、皮肤、鳍、鳃及口腔内,寄生处红肿发炎;当大量寄生在体表时,虫体上好似披了蓑衣,故又叫蓑衣病;当大量寄生在口腔时,病鱼的口不能关闭。
2.治疗方法:可用0.5克/立方米硫酸铜加0.2克/立方米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或用0.7克/立方米晶体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连泼3次;或每亩用松树枝叶15千克~20千克,扎成捆插挂在食场周围或捣碎、浸汁全池泼洒。
锚头鳋五、鱼虱病1.病原及症状:是一种侵袭性鱼病,该病在低温季节极易流行,并可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肉眼可见扁圆形的虫体在鱼体上爬行或叮咬,鱼表现出极度焦躁不安、跃出水面、急剧狂游等症状,有的病鱼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病重鱼逐渐消瘦死亡。
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病毒性鱼病有几种分清各类鱼病的病原体,了解鱼病原体的基本特性、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治疗鱼病,或在鱼病发生时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下面我们介绍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以及常见的病毒性鱼病有几种等问题,供参考。
一、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1、传染性鱼病:它是由于病毒、病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侵入鱼体而导致的鱼病。
由于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单细胞藻类均属微生物,故此类病又称微生物鱼病。
2、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的鱼体称为寄主。
寄生虫的种类较多,寄生方式以及寄生时间都有很大差别。
3、非生物性鱼病:由于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鱼病称非生物性鱼病。
二、常见的病毒性鱼病有几种病毒性鱼病是指由病毒侵染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具有活体寄生性和感染性,并借寄主细胞来复制自身的核蛋白质粒子。
病毒粒子一般比细菌还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
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其危害程度相当大。
常见的病毒病有出血病和痘疮病。
三、出血病怎样治疗出血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它的重要特征是病鱼的口腔、下颚、头顶部及眼眶周围充血,鳃盖、鳍条和眼部也会引起充血。
患此病的鱼,体色渐渐变成暗淡和苍白,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慢游,或回旋游泳,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至死亡。
这种病毒感染适温为25-28°C,同一般热带鱼的生活适温相近。
流行季节为6-9月。
治疗出血病可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后•配以饲料制成药饵粉喂病鱼,连喂5天,同时连续2天施用敌菌录0.6ppm,有一定疗效。
四、痘疮病怎样治疗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是由于鱼体被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而引起的,患此种病的鱼,初期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逐渐变厚增生,有时增生物的厚度可达1-5毫米。
其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但仍为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
常见金鱼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金鱼常见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一)鱼瘟。
鱼瘟是金鱼春季的一种疾病,常因金鱼冬伏少动,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鱼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状。
到黄梅季节,其发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鱼瘟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工作。
每年开春季节,要经常给金鱼晒太阳以增强其体质。
若金鱼发生鱼瘟应尽快将其隔离或淘汰掉。
(二)白云病。
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
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
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三)腐皮病。
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
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烂尾病。
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治疗方法:用1%孔雀石绿擦洗患处,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在治疗食用鱼时,禁止使用孔雀石绿。
(五)白点病(又称小爪虫病)。
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
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
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0.5×10(的负6次方)的医用甲基蓝溶液中,在21~26℃水温下长时间浸浴,或用0.5%~1%的小苏打水浸浴10~15分钟。
由于幼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成鱼弱,浸浴时间应适当缩短。
病情严重时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霉病(又名肤霉病、白毛病)。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鱼苗培育常见病及防治
1.浮上水面毙死病
此病多在孵化后10天内发生,特征是仔鱼浮在水面而死亡。
据日本有关资料介绍,原因主要是育苗的光线发生剧变和充气量过大引起的。
防治方法:保护环境光线相对稳定,微充气。
2.神经坏死病毒病
病原为虹彩病毒类,主要感染神经系统,鱼在水面打转,膘涨气,闭口不摄食,可导致大量死亡。
主要为亲鱼的垂直传播。
防治方法:无特效药,加强病毒监测,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料营养并保持均衡,做好各阶段的饲料转换。
3.弧菌病症状与防治
和亲鱼相同。
4.刺激隐核虫病
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寄生在鱼的头部、皮肤、鳍、鳃、口腔及眼睛等处,形成白色小点状的囊泡;大量寄生时,使鱼体全身布满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与此同时,引起鱼体充血,刺激寄生部分分泌出大量粘液;鱼病呼吸困难,并将身体与池内的固体物摩擦,表皮往往糜烂、脱落,鳍的软组织崩解,最后游动缓慢乏力,不吃食而死。
当小瓜虫寄生于眼睛上时,可引起眼睛发炎、变瞎。
防治方法:①合理放养,加强饲料管理,掌握好水质,增强鱼体抗病力。
②发现死鱼要及时捞除。
因病鱼死亡后3―
4小时,寄生于鱼体上的小瓜虫会全部脱离鱼体进入水中,并进行大量繁殖,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感染。
③用1ppm的硫酸铜和10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连续处理三天。
5.鳞盘虫病
病原为石斑鱼拟合片盘虫病。
虫寄生于鳃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病鱼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100―200ppm福尔马林和100―200ppm 呋喃类溶液浸泡30―60分钟,隔2天再用一次,以杀灭虫卵孵化出的幼虫。
常见病毒性鱼病诊断和防治欢迎您访问宇王集团常见淡水鱼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鱖爆发性传染病(一)草鱼出血病病毒病原体呼肠弧病毒。
症状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
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病毒病,对一、二龄鱼危害最大。
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死亡;1足龄青鱼也受害。
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12℃及高至少34.5℃也有发病。
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充血,肠系膜、脂肪、肝、脾出血,膘上布满血丝。
(二)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原体疱疹病毒。
病症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内含清黄色的腹水.眼睛外突。
鳃苍白,肾脏比正常鱼肿大灰色并有出血区,肝灰色,脾脏增大暗红色。
肠道无食物。
灰白色,病鱼在游动时呈螺旋状,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流行情况在夏季水温较高时发生,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鱼苗和鱼种,也感染成鱼。
该病流行的典型症状是:发病前几天死亡率较低,随后死亡率即急剧上升,到5——7天达到高峰。
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病鱼游泳异常,又旋转、又抽搐,不久便沉入水底,接着垂直地浮于水面,最终死亡;眼球突出,鳃显著褪色;皮肤和鳍有出血现象;晚期腹部膨涨,肛门突出。
解剖发现胃扩张,内有粘液状液体,肌肉、肾、肝、脾等处可见出血。
(2) 用虹鳟性腺细胞株分离病毒,观察细胞病变,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3)进行免疫学检测或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免疫学检测技术或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可以作出确诊和早期诊断。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热带鱼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其特点大多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鞭特点是发病和传播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较容易。
另一类是非生物性疾病。
其致病原因是水质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饲水变质,诱发鱼体生理机能失调,使鱼体出现不适,出现代谢紊乱而发病。
1、白点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2、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预防方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威胁,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传播给其他养殖物种。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包括细菌性肠炎、细菌性鳃炎和腹水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表溃疡和鳃呼吸异常等。
预防方法:1. 合理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
因此,养殖密度应根据不同品种进行合理调整,保持水质稳定。
2. 疫苗接种:定期为水产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水池、设施和器材进行有效消毒,防止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吸虫、单胞菌和鳃蚤等寄生虫引起。
这些寄生虫会损害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呼吸器官,导致生长迟缓和养殖效益下降。
预防方法:1. 定期检查:定期对水产动物进行检查,发现寄生虫感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寄生虫的猖獗扩散。
2. 控制源头:控制并消除可能带来寄生虫的携带者,如野生鱼类和昆虫等。
3. 合理养殖环境:维持水质清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以减少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
三、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体表白点、鳃呈现白色和肌肉组织溃烂等。
真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水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容易滋生。
预防方法:1.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或过滤水质,减少水中有机物的积累,降低真菌生长的条件。
2. 采用消毒剂: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养殖设备和器材进行消毒,杀死潜伏在其中的真菌孢子。
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设置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对水产动物的机械伤害和真菌传播造成风险。
四、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常见的病毒包括鱼病病毒和溶菌酶病毒等,其感染会导致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和传染率增加。
各种鱼病详解及鱼药属性和使用方法白点病A初期鱼体出现数粒小白点,末期则全身布满白点,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至严重时,则药石罔效。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亦可治愈。
(成虫杀除难,但仔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
B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
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
也可选用O.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用5%的盐泡1-2天在用清水洗干净在养鱼黑点病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
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
眼球凸出症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
有时病鱼6艮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眼球失明或脱落。
本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 分钟。
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白头白嘴病[症状]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
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
常见三⼗三种鱼病及治疗⽅法,太全了赶快保存~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内维尔.卡林顿博⼠)⼀书,此书只是⼀本⼩册⼦,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看后受益良多,尤其是对新鱼、饵料⼊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
现把书中〈常见的寄⽣⾍和疾病〉⼀节内容传上,供各位参考。
由於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
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范图谱⽆法贴上。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治疗⼀、锚头⾍。
(锚头鳋)(⼀)、感染的跡象。
雌锚头⾍,它们是寄⽣⾍,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体⾃由端有两个⼤约3毫⽶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长度达到⼤约20毫⽶。
(⼆)、感染详述。
儘管锚头⾍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是微⼩的叫做橈⾜类的甲壳动物。
和⼤多数甲壳动物⼀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个幼⾍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幼⾍⾃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贴在鳃上。
⼀旦贴上,它们就进⼊不游动期。
⼀次卵化出的幼⾍裡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寄⽣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使⾃⼰贴在寄主鱼⾝上并发育成蠕⾍状态的寄⽣⾍。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產⼏次卵。
寄⽣⾍死亡时,留在鱼⽪肤和肌⾁上的洞可能造成第⼆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癒。
(三)、推荐的治疗⽅法。
锚头⾍深深地刺穿到鱼⾝体组织裡之后,使⾃⼰牢牢地贴在鱼⾝上。
⼈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摘下来,但是这是⼀个很长的过程,⽽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从⼀条条鱼⾝上除掉。
现在有⽔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
也池塘裡,重复使⽤抗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
使⽤敌百⾍也可以杀死成⾍。
⼆、⿊斑病。
(⽪居新⽳吸⾍,也被认为是⽪居茎双⽳吸⾍和其他品种)(⼀)、感染的跡象。
⿊⾊或褐⾊的⼩斑点,达2毫⽶宽,出现在⾝上和鰭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感染详述。
鱼病汇总
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
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鳃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
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
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
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
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棉口病:
又名烂嘴病。
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
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
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要及时治疗处理。
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
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鳞立病:
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
不久死亡,一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水霉病:
本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
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
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可选用食盐孔雀石绿等治疗
锚头蚤病:
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
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
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
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
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
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鲺病:
鱼鲺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
鱼鲺在鱼体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鱼鲺寄生于一侧,可使鱼失去平衡;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
4-8月流行,流行地区很广。
可选用敌百虫、福尔马林等治疗。
也可把耐低温的鱼放入冷水,鱼纪受惊离开鱼体,而后换水养鱼。
指环虫病:
指环虫寄生于鱼鳃,随着虫体增多,鳃丝受到破坏,后期鱼鳃明显肿肤,鳃盖难以闭合,鳃丝暗灰或苍白。
病鱼不安,呼吸困难,晚期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消瘦。
指环虫适宜生长水温为20一25℃,多在春末至秋季流行。
可选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等治疗。
三代虫病: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
病鱼不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
三代虫适宜繁殖水温为20℃,4—5月份流行,北方较迟。
可用敌百虫治疗。
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
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
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
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
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斜管虫病:
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
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
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
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
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
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
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
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
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
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
感冒:
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
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
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眼病:
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
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
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
意外中毒:
多属农药中毒,如为美化环境,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对花盆喷药治虫时,没有想到鱼,没有移动鱼缸,也未加盖;将农药喷入鱼缸,使鱼中毒身亡。
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