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
- 格式:doc
- 大小:132.71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数学精品资料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是“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它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含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关注“平均分”的过程,会用图画、语言、操作等方式表示平均分的意义。
1/ 83.通过分的过程,能理解等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一共有几颗糖?你是怎么想的?2、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馆,要把东西分一分。
老师这有6颗糖,这样吧,聪聪和明明是我学习的助手,我要把6颗糖和他们一起分享。
教学例1:2/ 81、提问:把6颗糖分成3分,可以怎么分?2、教师巡视学生分的结果。
3、观察3种分法,引出平均分。
第一种:4 1 1第二种:2 1 3第三种:2 2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哪一种更公平?4、小结:第三种分法,就是每盘都是2颗,这样的话,很公平。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它“平均分”。
出示小飞飞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读一读。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
(揭示课题:平均分)6、巩固练习:3/ 8一做”2,思考并填空。
教学例2:1、出示题目: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年级:二年级执教者:课题:课题:平均分(1)课时:1课时页码:P42—43页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
2.报告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砚们,你们开动脑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能够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按照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分歧,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如何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来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砚们通过自己着手摆,不仅匡助了XXX解决问题,还晓得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味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如何分呢?请同砚们先考虑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砚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1)1课时(2)平均分(2)1课时(3)平均分(3)1课时(4)除法(1)1课时(5)除法(2)1课时(6)练习课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课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除法(平均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学难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
1、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松鼠)秋天到了。
松鼠妈妈去森林里采了10颗松果让他们去分。
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板书分法。
2、讨论。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
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
因为分得一样多。
3、动手操作。
出示课件。
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10个小圆片代表10颗松果,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谁到黑板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4、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
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人五个。
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
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5、出示课件。
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
有(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
二、练习1、出示课件。
师:有12块糖,每人分()块。
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2、分糖。
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12个花片代表12块糖。
来分一分吧。
找学生在黑板上边说边演示。
3、摆圆片。
按要求动手圆片,再填空。
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
若有难度可摆圆片。
总结: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认识平均分一、教材简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设计理念: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练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的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根小棒,6个桃子等。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兔子城堡中住着兔子一家,有兔妈妈,乖乖兔和它两个弟弟,兔妈妈买了6个桃让乖乖兔分给两个弟弟。
小朋友们,你能帮助乖乖兔分一分吗?实物演示把6个桃分成两份的过程。
设计意图:用乖乖兔分桃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先集中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桃子,逐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主体是学生,知识其实就是美食,教师如何让学生对美食垂涎欲滴,就在于如果加工知识。
二、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一)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让学生经历分物得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得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让学生明确“平均分”得含义。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得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得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得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得过程,建立“平均分”得概念。
教学难点会按每几个一份得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要准备什么呢?(苹果、糖…)二(1)班得同学准备了什么?她们就是怎样分得呢?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平均分(一)二、自主构建(学)这里有6颗糖果,分成3份,您打算怎么分?(用小棒代替糖果试一试)①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②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法。
③在这些分法中,哪种分法比较特殊?为什么?小结: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④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平均分?三、互动互议(议)1、“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就是平均分,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做一做”第2题。
这就是什么?有多少片?就是怎样分得?四、精讲点拨(讲)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想一想,可以怎么分?①分一分。
(用○代替橘子)②交流分得过程,以及分得结果就是什么。
学生汇报结果:学生1: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
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学生2: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一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学生3: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正好分完。
③您们最喜欢那种分法?为什么?④小结: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得分节省时间。
最后得结果都就是每个盘子里都有3个橘子,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五、当堂练习(练)练习“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请学生说一说,您就是怎样分得?六、课堂小结:今天您有什么收获呢?附作业设计:(1)练习二第1题。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平均分》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除法的认识还为空白,对平均分的概念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物品平均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数量一样。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
3.准备除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分苹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情境: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才能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如12÷3=4。
让学生多次进行类似的操作,巩固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四表内划分(I)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第42-43页示例1,示例2,“尝试”和“思考并做”问题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对象“一分多”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类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思维能力,如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和根据每个数字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每份试卷的平均分了解评分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造一个情境,理解“平均分数”1教学示例1。
(1)初步了解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手术:孩子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好吗?请拿出六个代表六个桃子的薄饼,自己把它们分成两堆。
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划分它们。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为两个桩,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你能根据每种方法的数量将这三种方法分为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这三种分类方法根据其数量的相同和不同可分为两类,其中三种和三种分类方法的数量相同。
每个人的相同分数称为平均分数:(黑板书写:每个人的相同分数-平均分数)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