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科特征围绕“五性”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尝试教学谈
- 格式:pdf
- 大小:282.9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何体现学科特点发表时间:2014-04-21T14:02:26.9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作者:刘建军[导读] 与新课标配套的语文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任务分配在每个单元,且与该单元学习内容相关。
刘建军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251800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过程性、实效性等特点,新课改背景下几乎各学科都设有综合性学习专题或领域。
要上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也不能各科一律,要保证综合性学习的学科特点,上出各自的特色。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也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上出语文性。
何谓“语文性”?要弄清什么是语文性,先要说说什么是语文。
语文,顾名思义,即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园,人存在于语言之中。
从这一点来说,语言在一切学科中具有普遍性,但语言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完全一样的。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是从语言入手,直指人文内容——知识和精神,然后再回归语言,它是一种不断互逆的双向的运动。
而其它学科虽也是从语言出发(有的指向人文、数理、逻辑,有的指向哲学、技能、艺术等),却并不一定要回归语言,它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
这种语言与人文之间“单向”的运动特点决定了非语文学科的属性,“双向”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属性。
语文学科这种特有的属性,我们可以称之为“语文性”,通俗地说也即“语文味儿”。
语文教学中尊重了“语文性”就是尊重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让学生在语言人文的互逆中对话、交流、感悟、体验、品味、积累、运用,就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做到得“意”又做到得“言”,“意”、“言”兼备,得“意”而不忘“言”,得“言”而会“意”。
正是基于语文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得以统一。
语文本姓语,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自然也应上出语文味儿,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方式的采用,都应紧紧围绕语文学科进行,体现出语文性。
例谈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把握的“五性”
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把握以下“五性”:
1.综合性: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整合各种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
坚持将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听说等
语言技能统一起来,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循序渐进性: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
入深的原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逐步提高,使
学生能够适应并接近未来更高年级的要求。
3.以生活作为情境性: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把握实际生活
情境,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
中学习语文,增强对语言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多样性: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遵循多元化的教学原则,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5.启发性: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强调启发式教学,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满足其日常语言
交际的需求,而且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语言文字、文学、修辞、写作等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实施。
在教学中,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比如将语文知识与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信息。
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视听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实施。
项目式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任务,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创作一篇新闻报道、进行一场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合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分享好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改进。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选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余小学【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本文介绍作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解读,以及从三个方面运用教材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尝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亮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新课标将“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纵览人教版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套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向学生的生活开放。
除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外,还鼓励学生学习观察,体验生活。
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鼓励他们写观察日记;学习《长城》一文后,提醒学生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其次,向其他学科开放,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沟通。
教材安排了引导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的内容。
例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来演一演、编一编这个故事……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语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科学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并通过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比如,在学习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学生可以通过语文的方式写下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其次,语文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通过学习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地理环境,从而通过语文写作、阅读等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学习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写作的方式,描述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从而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再次,语文与艺术的结合。
在学习美术、音乐等艺术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语文阅读、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从而通过语文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学习音乐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写作的方式,描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最后,语文与数学的结合。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语文阅读、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通过语文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比如,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写作的方式,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数学素养。
在实践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一些实践探索的方法和建议:
以课程整合为出发点: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设跨学科的学习场景。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结合历史课讲解清朝社会背景、地理课了解北京古建筑等。
强调综合性评价:通过课程设计和评价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发展语文技能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可以使用项目制、课题研究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跨学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问题探究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献调查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引导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需要善于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需要课程整合、评价改革、培养跨学科思维、鼓励探究性学习和转变教师角色等多方面的努力。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语文能力,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已开展十余年,理论和实践上都在不断完善。
但是,综合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综合性学习语
文性的缺失是常见弊病之一。
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
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问题进行论证和阐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语文性是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属性,明确语文学科的语文性是把握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前提,所以,论
文首先对语文学科的语文性和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进行了界定。
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语文性缺失明显,违背了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初衷,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论文从教师的角度
论述了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实施策略,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
把握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是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的保证。
并指出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评价“指标”:即以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内容的设
置和活动结果的展现形式为外在“标杆”,以活动量、活动对象、活
动成果为内在“尺度”,来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边界”,评价综合性学习语言训练的目标是否达成。
最后,以洛阳市初中语文综合
性学习参赛论文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篇具有语文
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希望能为语文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例谈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把握的“五性”
在低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需要考虑五性,即:
1. 观察性: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感知事物,观察能力是发展语
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2. 手性:低年级学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部活动能力强。
手
功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
3. 体验性:低年级学生易受感情、想象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通
过具体的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4. 做性: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语言实践和实用能力的
培养。
5. 联性: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完善,需要通过联想、联系等方式来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五性”
的发展,如听、说、读、写、画、做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这些途径,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尝试作者:孙慧玲何为虎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8期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综合性学习着眼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应使课堂大起来,让内容活起来,请学生动起来,将资源用起来。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尝试;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新理念下的一个语文学习板块,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体现为语文知识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同时“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从而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它是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使课堂大起来”“让内容活起来”“请学生动起来”“将资源用起来”。
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拓展到校园之外,将语文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时时处处。
一、使课堂大起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直接接触鲜活的语文材料。
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着意打破教室这个“小”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活学语文、活用语文,充分、有效地发挥语文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的成果,而是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在一次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服务生活的能力。
试论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教学研究小学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语文知识体系逐步完善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性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还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综合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在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多种教育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关注语文学科的整体性。
五年级的语文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可能包括汉字、词语、句子、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综合性教学中,应该注重整体性的思考,整合各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的内涵。
二、关注教学的生动性。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种生动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例如PPT、实地考察、课外阅读等,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在综合性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以及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整合教材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利用诗歌教学,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利用小说阅读,结合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等。
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网络平台、教育APP等,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综合性教学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这种创新的一个体现。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探索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综合地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还包括历史、地理、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生活实践。
它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以及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 实践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实践能力。
3. 探究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 合作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学校应该设置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包括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等,让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 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4. 课程评价:学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价、表现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和启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作者:刘冬梅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年第04期“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五大学习领域之一,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面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目前,有的语文教师或者嫌组织活动耗时费力,或者认为这部分学习活动不进行考试,因此有意无意淡化了对这一学习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如何正确认识、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整体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会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
这种担心实质上是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适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就能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谈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把握的“五性”《义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结合语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一、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尽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是落脚点始终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时,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都要考虑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春天来了,学校的“百草园”生机盎然,此时我们可以开展“春天的脚步”主题活动。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连续观察一个月,可以写写画画,养成记录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他们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关注他们观察的进程。
等到春意渐浓的时候,组织进行“春的信息”交流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春天,诵读关于春天的古诗、儿歌,可以在课间一边跳绳或跳皮筋,一边吟诵,也可以唱唱关于春天的歌曲。
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再如母亲节到了,我们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
除了给母亲捶捶背、洗洗脚之外,可以让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两则歌咏母爱的作品,交流一下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根据采访所得在流动日记中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再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表达自己心声的话,送给妈妈。
让学生在实践和创新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和尝试桐城市练潭中学周怡东新世纪之初,赶上语文课改的浪潮,跻身全省实验区之列,率先品尝课改甘果,实乃是从教之幸,是教语文之幸。
三年来,在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使用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一路跋涉、一路探索,有着较深的体验和感悟。
“尝新”之味,齿颊留香。
下面我想从“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层面谈谈自己的探究和尝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新教材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统一考虑,每册配合阅读单元,设置了六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任意纵横驰骋、尽情发挥的机会,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语文综合性学习,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
它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我认为新课程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三个维度所必须要探究的一个问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德洛尔说过:“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我觉得这就是新课程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
1、现代人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学科细化,知识分解”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支解学科之间的整合,导致学生缺乏现代人类生活的基本知识,并形成片面发展,他们难以从分化的视野中建立对自然、社会、世界的全面的本质的认识。
因此语文上增添的综合学习宗旨是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初一学生跨入新的校园,面临的除了新奇,还有的就是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怎样尽快的消除陌生,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模拟面试”等活动的设计就非常符合初一新生的自身需要,将来走上社会面试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