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
- 格式:doc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1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的新人教版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物理量与单位:介绍物理量的概念和常用的物理量单位,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 速度与加速度:介绍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图像表示。
3. 运动的规律:讲述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以及常见的力的种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5.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述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如何求出合力和分解力。
6. 牛顿第一定律: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描述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
7. 牛顿第二定律: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即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动量的关系。
8. 平衡力与摩擦力:讲解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9. 原理与应用:介绍一些物理原理和应用,如杠杆原理、浮力原理和机械能原理等。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简单机械:介绍一些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杠杆、滑轮和轮轴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还会涉及一些实验设计和计算题的解答,以
及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知识拓展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299 792 458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探究点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基本单位在物质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颗粒,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各种不同的原子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
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掌握物质三态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变化。
3. 物质的分子和离子在原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习到物质的分子和离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离子之间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了解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二、物质的运动与力1. 速度与加速度物质的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学习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描述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掌握物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力和压力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力和压力是影响物体状态和运动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学习力和压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作用规律,从而掌握它们在物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学习动力学的理论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物质的运动特点和行为规律。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我们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运动与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三态、分子和离子等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点。
掌握速度、加速度、力和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物质的运动过程。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启发我们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培养我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性质。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以及如何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章:能量和工2.1 功和能量学习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功。
2.2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压强的定义,学会计算压强。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压强。
3.2 浮力学习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2 声音的特征学习目标: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声音的特征。
第五章:透镜和光学5.1 透镜的分类和性质学习目标:了解透镜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透镜的性质。
5.2 光的传播和反射学习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理解电流的概念,学会设计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定义,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电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1.1 机械运动1.2 速度和平均速度1.3 力的作用1.4 重力2. 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2.2 液体的压强2.3 大气压强2.4 浮力3.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简单机械的认识3.2 杠杆3.3 滑轮3.4 轮轴和斜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力的作用,认识重力、压强、浮力等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滑轮、杠杆、轮轴、液体压强计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筒、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讲解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
结合实验,讲解力的作用、重力、压强、浮力等物理现象。
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示、表格、公式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突出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计算平均速度、压强等。
分析题:分析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应用。
论述题:阐述机械运动、浮力等现象。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速度的计算: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table,td { font: 100%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table { width: 10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margin: 1em 0; } th,td { text-align: left; padding: .5em; border: 1px solid #fff; } th { background: #328aa4 url(tr_back.gif) repeat-x; color: #fff; } td { background: #e5f1f4; } tr.even td { background: #e5f1f4; } tr.odd td { background: #f8fbfc; } th.over,tr.even th.over,tr.odd th.over { background: #4a98af; } th.down,tr.even th.down,tr.odd th.down { background: #bce774; } th.selected,tr.even th.selected,tr.odd th.selected { } td.over,tr.even td.over,tr.odd td.over { background: #ecfbd4; } td.down,tr.even td.down,tr.odd td.down { background: #bce774; color: #fff; } td.selected,tr.even td.selected,tr.odd td.selected { background: #bce774; color: #555; } /* use this if you want to apply different styleing to empty table cells*/ td.empty,tr.odd td.empty,tr.even td.empty { background: #fff; }课本目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版权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扉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编写人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致同学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趣的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声音的特性--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声音的特性--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声的利用--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声的利用--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传播--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光的反射--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光的反射--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平面镜成像--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平面镜成像--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光的折射--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光的折射--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光的色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六、看不见的光--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六、看不见的光--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生活中透镜--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生活中透镜--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显微镜和望远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温度计--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温度计--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熔化和凝固--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熔化和凝固--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升华和凝华--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升华和凝华--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电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电流和电路--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电流和电路--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串联和并联--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串联和并联--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电流的强弱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索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后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可打印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那么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仅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人教版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预习课本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清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脉络,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科思维,下面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初中PDF版电子课本,请关注“初中生学习方法”( ID: czsxxff )回复:“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高清PDF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人教版 5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合理的制定物理学习计划,让物理基础知识内化于心。
本搜狐号分享的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本电子课本介绍了八年级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运动、力学、能量、电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物质的组成是物理学的基础,它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而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形态、颜色、硬度、密度等特征。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运动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曲线移动。
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力来描述。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学科。
力学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牛顿定律、力和动量。
能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能量可以通过功和功率来描述。
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的学科。
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量,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电压、电阻和电流。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学科。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介质传播。
光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光程、反射和折射。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年级
(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分)以下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B.初中学生的身高175mm
C.学生书桌高约为200cm
D.正常人脉博跳动1次所用时间约为0.5s
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5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5cm=1750mm左右.此选项不符
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左右.此选项不符
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3分)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
考点:天平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天平的指针没有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有以下几种情况:
天平在使用前指针未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即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实现,即指针左偏向右调,指针右偏向左调;
在测量过程中,若指针没有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即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来实现,即指针左偏向右移动游码或加小砝码,指针右偏向左调游码或减小砝码.
解答:解: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发现指针略向左偏,即右盘中的砝码较轻,我们可以向右盘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即可,又由于指针偏的幅度很小,故在这里最好是采用向右移动游码的方式最好.
故选C.
点评:天平平衡的标志有两个,一是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大;二是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在测量前的调平时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实现,在称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