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7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的定义1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
2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
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财政政策的定义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
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
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理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金融市场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个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
它们对经济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理解和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主要目标是维持货币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
1.1 货币供应量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上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水平,降低市场上的流动性,抑制过热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不足,中央银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水平,提高市场上的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1.2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融资成本等。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的波动。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政策利率相对较高,市场利率也会上升,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政策利率较低,市场利率也会下降,融资成本降低,促进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手段,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政策等方式来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公平。
2.1 财政收支调节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平衡,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和需求。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财政政策会采取收紧措施,增加税收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抑制过热经济增长;相反,当经济增长不足时,财政政策会采取扩张措施,降低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2.2 增加公共支出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促进需求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2.3 税收政策调整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随着国家日益强盛,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也日趋完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也成为了两个常见的调控手段。
然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存在差异,需要仔细区分。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
一、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政策手段来增加国内的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它推行的主要动力是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减税政策等,从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刺激企业投资,使经济保持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用于经济活动稀缺和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
例如,2015年,中央政府开展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了“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 supply-side reform,加大了对全国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并将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新增和改扩建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稳健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央行的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的管理等方式,保持货币和信贷的稳定与安全,促进全面经济增长。
稳健货币政策要求央行掌控货币供应,并保持通货膨胀、利率、市场汇率等要素的稳定。
稳健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稳定、保持金融信用安全等而推行的。
例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包括通过降准等方式提高银行的流动性,以便稳定金融市场并对抗COVID-19的冲击。
此外,通过实践,中国央行可以有弹性地管理利率和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以避免过度通货膨胀,从而稳定市场情绪并调整经济活动。
三、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区别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是两种不同的政策调控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策工具、目标定位和实际效果。
具体来说,其中主要区别体现为以下方面。
1. 政策工具不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开展投资、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扩大经济活动,而稳健货币政策则通过央行通过管理货币供应量、调控利率等方式实现对整个经济的管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财政政策的分类1、按照财政收支和管理分类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
2、按照财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总量政策和个量政策。
所谓总量政策是只对经济总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总量增减变化的政策。
简单地说,就是调节全社会供求关系平衡的财政政策,也称宏观财政政策。
具体可以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赤字以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也称为赤字财政。
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
理解了膨胀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也就不难理解了。
个量财政政策是只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
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微观财政政策。
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和税率的调整实现的。
3、按照政策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
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
如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是在目前需求不旺的特定时期实行的短期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总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货币政策的分类比较简单,一般分为货币扩张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
货币扩张下政策是指为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教务长和减少失业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
应缴存的比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等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不旺、物价持续走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等困难,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异同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在此期间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了调节经济,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
那么其中就包括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很多同学对于这两个政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主体不同,工具不同,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者,根据近几年经济学的考情,宏观调控部分仍是考察重点,对这部分的知识我们应当准备得更加充分。
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政策的划分。
根据二者的定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我们可以分析出几点不同:1.主体不同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而货币的实施主体是中央银行,央行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金融当局,统管全国的金融活动,不同国家对央行的称呼不一,像美国的叫美国联邦储备局,英国叫英格兰银行,我们国家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2.工具手段不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公债和财政支出,来调节国民收入,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投资行为。
比如,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减少税收,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
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的供应量来达到对经济的调控,可使用的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基准利率等。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留存的准备金增加,减少贷款的数额,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间接地限制投资和消费。
3.作用形式不同通过上述手段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货币政策必须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消费投资行为,影响需求变动,它是间接发挥作用。
4.自动稳定功能:这种功能指的是政策本身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例如财政政策里面,政府定好税收起征点和税率,当经济过热时,国民收入上升,税基和税源扩大,政府税收自动增加,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收入减少,税率起征点不变的情况下,税收自动减少,期间政府不需要做什么。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当我们听到“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这两个经济学名词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什么?也许是某个国家的央行,也许是政府出台的某项经济政策,总之,这两个词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那么,到底什么是货币政策,什么是金融政策?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种中央银行(央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用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
货币政策是调控货币市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利率调节等手段来影响金融市场,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比如,央行可以采取降低利率的政策,在短期内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以吸引资本流入国内,从而防止通货膨胀等。
在货币政策中,央行一般会使用两种工具:一是定量工具,例如存款准备金率、逆回购等;二是定价工具,例如利率政策。
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多种因素,以达成最优的经济目标。
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政府采取的一项政策,用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金融政策的目标是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本流动,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
金融政策包括监管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金融政策还包括一些特殊政策,例如货币宽松政策、银行保险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满足企业和公众的需求。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联系和区别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有很多相似点和联系,但也有很多区别。
首先,货币政策着重于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以达到稳定价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而金融政策则主要是为了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其次,货币政策一般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而金融政策则主要由政府制定和实施。
央行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而政府则需要考虑到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公共利益。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方面。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流通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
而财政政策则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
这两种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协调问题。
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金融当局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通货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实施的。
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进行调节来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达到影响经济活动的目的。
而财政政策则是指国家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收和支出等方面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节经济活动以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
财政政策是由财政部门实施的。
财政部门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方面来影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关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在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协调关系。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合理的配置。
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
而货币政策的目的是调节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因此,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合理的配合和协调,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其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如果货币政策过于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下降,而财政政策过度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经济危机期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
高中思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1.定义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也称“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
2.分类税、利、债、费、买、付。
(1)税:如所得税、增值税(2)利:如国企利润、租金、股息、红利(3)债:如国债(4)费:如行政征收费用(5)买:如政府办公用品、政府雇员酬金、公共工程项目支出(6)付: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
二、货币政策1.定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
2.分类(1)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缴存在央行的钱的比例,通货膨胀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手头的钱就会变少,进而放贷能力就会变弱。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通货膨胀时央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
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是买卖有价证券来对市场的货币量进行控制,是最经常、最灵活、最有效的工具。
通货膨胀时,央行卖出证券,从而把市场的货币回收变成这些“虚拟”的钱,从而就减少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
(2)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1、分主体:负责财政政策的主体部门是财政部;而制定货币政策的主体则是中国人民银行。
2、看对象:财政政策针对的是税利等;货币政策针对的是纸币。
3、看关键词:财政政策一般会出现税收、税率、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一般会出现利率(存、贷款)、存款准备金率、汇率、币值变化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首先,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三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准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发债的问题。
税收通过增税和减税来控制税收总量,而调整税率,比如增值税和所得税,就复杂得多,涉及到产业发展阶段和社会收入结构的目标设计。
一般来说,有利于老百姓投资和消费的,就认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发债就是向老百姓借贷。
如果把税收理解为储蓄卡,发债可以理解为信用卡,都是国家可以利用的金融资源。
财政支出是政府主导的消费,定向采购、基建、劳务购买、公共服务投资都属于这一类。
财政支出方向对国内产业影响很大。
在今天提倡的国内回收部分,一种观点主张政策采购的方向应该集中在国内高端产业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上。
这是保护和支持企业成长的常用手段。
过去日本和德国在同一个工业阶段也是这样做的。
准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的特色。
通过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谓的计划投资安排,有利于控制投资总量,灵活调整。
这一点西方世界无法理解,西方理论在这方面也不能简单套用。
此外,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类: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利率可以理解为货币的国内价格,权威的定价以shibor银行间拆借利率为准,反映的是市场中资金的稀缺程度,调节利率则是调节市场资金的供求,利率升高则信贷收紧。
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工具之一。
降低利率可以认为是积极的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就是货币量,扩张的货币政策简直就是印钱。
同样,货币供应量也可以减少,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回收来核销这笔钱。
积极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扩大货币供应量。
汇率可以理解为货币的国际价格,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
本币升值和贬值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影响很大,也会影响以内需和消费为主的企业的成长和创新能力。
可以说,汇率政策对国内产业结构影响深远。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是不同的,财政政策更适合扩张,货币政策更适合收缩。
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泛滥,很难确定最终会流向哪里,效果如何。
此外,资产价格通常会首先被推高。
物价会涨2倍,工资会涨3倍,房价会涨4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政策。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化,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投资的多少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三部分构成。
3类型不同。
根据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财政政策一般可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失业,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指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而我国在2021年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则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它是既有扩张又有紧缩的松紧适度的财政政策。
从总量调节出发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的大体平衡,功能是促使和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有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或使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但也可能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导致经济停滞。
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属于以上类型,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上或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4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表现形式与区别一、区别(一)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二)分类不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货币政策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1、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2、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可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3、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
治理通货紧缩,通常要下调利率,调整利率结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4、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
稳健货币政策主要是: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2、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3、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4、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三)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卷、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IS-LM模型分析景晓奕一、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支出,可以刺激总共、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2、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
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
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
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
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
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
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
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
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
它们在目标、工具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我们理解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对应的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1. 目标不同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改善收入分配和提高就业水平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信贷总量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从而实现物价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2. 工具不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债务来影响经济运行。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务来融资,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总量。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来影响经济运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3. 实施主体不同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政府对经济运行承担主要责任。
政府通过预算编制、改革政策等手段来实施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负有主要责任。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联系1. 共同目标尽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目标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协同作用于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2. 相互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财政政策的实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增加政府支出,会带动经济活动,增加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和利率产生影响。
如何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简单地说: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整而进行经济决策的政策,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整而影响经济决策的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什么不同?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这个也将成为历年考试的考点,所以学生分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很有必要!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
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
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
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总之,财政政策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既有不同的调节重点和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影响和作用范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应有的积极作用。
助力企业,让创业变简单。
汇桔网的公司财税服务给您业务可靠的支持。
工商注册,公司变更,财务报表,,出纳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需求,我们全力满足您的需求,给您专业的服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
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必须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财政向银行发放国债规模的大小是调整货币供应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社会,一国货币总量指的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社会货币购买力总额,主要包括现金(或现钞)和银行存款(“存款货币”),其中,银行存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现金所占比重则很小。
因此,所谓货币投放,绝不仅指现钞的投放,而更多的是指存款货币的投放。
目前一国货币投放的渠道主要有:1、中央银行购入发钞储备黄金(或其它储备物资);2、央行购买储备外汇;3、央行购买国债或给予政府(财政)透支;4、央行向各类贷款银行发放贷款,或者买入贷款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券等,并通过贷款银行向社会发放贷款;5、贷款银行吸收存款后,除交存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证金或保持一定的备付金存款外,向社会发放贷款,并形成贷款投放的乘数效应;6、央行外的各类银行购买国债、企业债券以及外汇等。
另外,从整个国家货币购买力总额看,境外资金流入和本国货币流出境内也会影响社会货币总量(这要进行净流入或净流出量的具体分析)。
我国目前货币投放最具有调节余地的渠道,一是银行贷款,这也是货币投放最主要的一条渠道;二是各类银行购买国债并通过财政开支向社会投放货币。
其它渠道投放货币的伸缩余地都是有限的。
这里,财政增加向银行发放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增加货币投放(因而也会形成财政投放的乘数效应);财政兑付向银行发放的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回笼)。
也就是说,财政收支不仅也体现为社会货币的收付,体现为社会货币的再分配,而且财政向银行发放国债规模的大小就是调整货币供应总量的重要渠道。
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重要表现。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互动在现代化的经济中,财政与金融政策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两者之间互动作用,对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财政与金融政策的互动关系。
一、财政政策对金融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运用税收、政府支出、债务活动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率、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政策。
而金融政策则是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外汇政策等。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税收增加会减少民众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公司销售额、生产水平等。
此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影响。
同样的,政府支出减少也会导致经济放缓,此时央行可以采取放贷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债务规模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等金融政策的实施。
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会带来债券市场供给增加,进而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
如果央行有意降低利率,就需要控制债券市场的供应。
另外,央行也需要考虑到政府债务规模的稳定性,以避免将来还款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国家信誉。
二、金融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互动也是双向的。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的调控对于政府的债务和财政收支状况都有影响。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可以影响利率水平。
如果央行采取紧缩政策,就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政府借债成本。
此时,政府就需要谨慎考虑债务规模。
另外,利率上升也会导致消费和投资的降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此外,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还可以通过外汇政策控制汇率。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汇市,使汇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来对跨国贸易保持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整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整合,是为了整体性地影响宏观经济,同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一些研究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使用可以对实现经济增长和打击通货膨胀产生积极影响。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区别与联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与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
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金融政策(financial policy)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现行高中经济常识教材在“银行和储蓄者”中介绍了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是各种媒体以及经济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经济词汇,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成为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货币政策的走向、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改变等与货币政策运行相关的问题,受到经济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与市场经济是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的,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政策受重视程度及其在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地位的提高,是市场经济发展所使然,是体制进步的表现,是值得人们欣喜的一件事情。
但是,有老师和同学都问到,货币政策可不可以叫做金融政策呢?如果不可以,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做如下一个介绍。
1、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其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介目标是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当经济不景气时,应采取降低利率、再贴现率,回购国债等扩张性的手段,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则应缩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
我国“九五”时期实行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2、什么是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金融业的发展目标,而制订的对金融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安排、产业技术手段提高等有关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明确指引的政策。
金融政策的内容,应包括金融产业政策目标、金融各行业与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展规划、金融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金融产业技术进步、金融产业对外开放、金融产业监管、金融产业政策手段等与金融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
其中,产业政策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是金融政策的核心内容,其他内容都是为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服务的。
从构成要素看,金融政策由金融产业组织政策、金融产业结构政策、金融产业布局政策和金融产业技术政策组合而成,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前两个政策是金融政策的基本点。
金融产业组织政策是政府为促进有效竞争、维护正常金融市场秩序而采取的干预市场行为,调节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产业政策。
这一政策的重心在于鼓励竞争、限制垄断,即政府应从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角度,限制各种市场垄断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政策应通过各种制度规则的建立与实施,改革金融行政审批制度,降低市场进入壁垒,着力为金融主体造就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障公平竞争,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金融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质,在于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进金融发展。
金融业是产业集中的核心产业。
金融业发展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用不着艰深、复杂的理论诠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感同身受。
社会公众是直接的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愈来愈广泛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制约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给制度,还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社会福利。
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众手中的证券资产达到相当规模,金融发展水平制约下的资本市场结构的深化程度和市场稳定程度,更是与公众切身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恰当的完善的金融政策会使金融发展具有明晰的方向感和目标感,从而增强金融发展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加快金融发展的进程。
可以降低金融发展的成本,增加金融发展的收益。
可以给社会公众相对确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金融稳定。
在货币政策备受瞩目的同时,我国却始终没有一个成形的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长期缺失。
这是我们教材没有出现金融政策这个概念,也是大多数人对金融政策一无所知的原因。
这种状况使金融发展没有一个明晰的总体发展目标,金融发展处于一种懵里懵懂和放任自流的状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因此,尽快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政策已经是当务之急。
3、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关系
(1)联系: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都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区别:①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金融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货币政策。
还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②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金融政策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③货币政策则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的总和,着眼于货币需求的调节,是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金融
政策和农业政策、外贸政策、环保政策等一样,是依产业政策的对象领域划分为标准而形成的政策,着眼于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是关于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
④金融政策影响所有的金融活动、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和所有金融行业,同时也影响一国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业的整体发展进程,而货币政策只对形成货币需求的那部分金融活动发挥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包括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数量调节和运用利率、汇率等政策工具变动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价格调节两类,而除了货币政策可以使用的间接调控性的经济调节手段外,金融政策的调节手段还包括以政府直接干预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政调节和法律规制。
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
人们在用金融方法解决经济问题时往往导入一个误区,即首先考虑货币政策及所谓的“三大法宝”(见附件),在中介变量上则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
实践证明这一思考路径是不全面的。
经济金融中的制度问题、结构问题和效率问题愈来愈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必要把金融政策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金融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深化和制度保证,没有这一保证,总量的均衡往往隐含结构的不合理和低效率。
两者虽然都属政府的宏观政策范畴,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就作用范围、功能以及调节手段而言,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
因此,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具有特定的任务和使命,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缺一不可。
附件: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再
贷款、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其中,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最有效、最常用的货币政策手段,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